APP下载

杂交肉鸡(817)营养需要量标准和析因模型研究进展

2022-08-04杨在宾

饲料工业 2022年14期
关键词:需要量肉鸡杂交

■杨在宾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

杂交肉鸡(817)是采用大型肉鸡父母代公鸡(AA+、罗斯308等)与常规商品代蛋鸡(海兰褐、罗曼等)进行杂交形成的商品用肉鸡。源于山东鲁西地区,由于杂交鸡兼备肉鸡的产肉性能和青年蛋鸡的生长速度,更容易根据生长周期、生长速度和出栏时间的控制,生产不同烹饪用途的鸡产品,包括短周期的童子鸡、快速生长的白条鸡、分割鸡,以及长周期的优质肉鸡。因此,杂交肉鸡(817)已经成为生产更适合中国人的饮食口味、用于不同烹调食材的商品肉鸡。但是,如此杂交后,杂交肉鸡(817)的营养需要量研究一直是空白,在养殖生产中,饲料配方设计需要的营养参数值无法确定,大多配合饲料生产企业和养殖场,只能参考白羽肉鸡的营养参数估算。由于营养需要量参数标准的缺乏,致使该商品肉鸡未能实现科学、经济、合理的营养供应,不能实现科学的饲养和目标鸡产品的产业化。为了解决杂交肉鸡(817)的饲养标准化问题,山东农业大学联合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山东鲁莘集团、圣道生物(山东)科技公司、南宁泽威尔饲料有限公司等,系统进行了营养需要量研究,制定出了初步的营养需要量标准。

1 能量需要量研究

为了研究制定杂交肉鸡(817)的能量需要量,选用1日龄健康杂交肉鸡(817)共720只(公母混雏),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生长期分为1~21、22~35、36~56 d 和57~70 d 四个阶段,各阶段分别设置不同代谢能水平日粮,日粮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21 d:15.64、14.80、14.22、13.38、12.96、12.55 MJ/kg;22~35 d:14.80、14.22、13.38、12.96、12.55、12.13 MJ/kg;36~56 d:14.80、14.22、13.38、12.96、12.55、12.13 MJ/kg;57~70 d:14.80、14.22、13.38、12.96、12.55、12.13 MJ/kg。试验的每个阶段始、末称重,计算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每个阶段中期用全收粪法测定能量代谢率;试验鸡第0、21、35、56 天和70 天屠宰,测定屠体成分和能量沉积量。试验采用玉米-豆粕型日粮,每个阶段在配制不同代谢能水平的前提下,日粮粗蛋白和其他营养指标均一致。

2 蛋白质需要量研究

为了研究制定杂交肉鸡(817)的蛋白质需要量,选用1日龄健康杂交肉鸡(817)共720只(公母混雏),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生长期分为1~21、22~35、36~56 d 和57~70 d 四个阶段,各阶段分别设置不同粗蛋白水平日粮,日粮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21 d:20%、21%、22%、23%、24%、25%;22~35 d:19%、20%、21%、22%、23%、24%;36~56 d:18%、19%、20%、21%、22%、23%;57~70 d:17%、18%、19%、20%、21%、22%。试验的每个阶段始、末称重,计算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每个阶段中期用全收粪法测定蛋白质代谢率;试验鸡于第0、21、35、56天和70天屠宰,测定屠体粗蛋白含量和沉积量。试验采用玉米-豆粕型日粮,每个阶段在配制不同粗蛋白水平的前提下,日粮代谢能和其他营养指标均一致。

3 析因模型建立和验证

研究首先采用析因法,在不同生理阶段选用了饲养对比试验、消化代谢试验和比较屠宰试验,结合回归分析,首先模拟出来能量和蛋白质回归模型,之后在杂交肉鸡(817)主产区进行大面积推广验证,制定出来需要量析因模型。

3.1 能量需要量析因模型建立

研究通过饲养对比试验获得不同阶段不同日粮能量水平下试验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通过代谢试验测定日粮代谢能值,采食量×代谢能值,得出代谢能进食量。杂交肉鸡(817)生长期(1~10 wk)处在线性生长阶段,因此,平均日增重(ADG,g/d)与代谢能进食量(MEI,kJ/d)符合线性模型,即:MEI=a+bADG。根据本研究MEI 和ADG 实测值进行线性回归,既可以得出a值和b值,b值即为每增重1 kg 的代谢能需要量(MEp),a值为维持代谢能需要量,根据相应阶段的平均体重,可以计算出单位代谢体重(W0.75)需要量(MEm=a/W0.75)。依据上述原理,本研究制定出不同阶段的代谢能需要量析因模型。根据同样原理,用屠宰试验和生产试验结合,可以得到净能沉积量,根据净能沉积量和代谢能沉积量可以得出来能量净效率(NEp/MEp),设定杂交肉鸡(817)生长期(1~10 wk)代谢能维持效率按0.83估算,可以制定出来不同阶段的净能需要量析因模型。

3.2 蛋白质需要量析因模型建立

本研究通过饲养对比试验获得不同阶段不同日粮粗蛋白水平下试验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根据采食量和日粮蛋白质浓度,可以计算出来粗蛋白进食量(CPI,g/d)。同样,杂交肉鸡(817)生长期(1~10 wk)处在线性生长阶段,因此,平均日增重(ADG,g/d)与粗蛋白进食量(CPI,g/d)符合线性模型,即:CPI=a+bADG。根据本研究CPI和ADG实测值进行线性回归,可以得出a值和b值,b值即为每增重1 kg的粗蛋白需要量(CPp),a值为维持粗蛋白需要量,根据相应阶段的平均体重,可以计算出单位代谢体重(W0.75)粗蛋白需要量(CPm=a/W0.75)。依据上述原理,本研究制定出来不同阶段的粗蛋白需要量析因模型。同理,通过代谢试验测定日粮粗蛋白含量和蛋白质代谢率,平均日采食量×蛋白质含量×粗蛋白代谢率,得出可代谢蛋白(净蛋白)采食量(NCPI)。平均日增重(ADG,g/d)与净蛋白进食量(NCPI,g/d)同样符合线性模型,即:NCPI=a+bADG。根据本研究NCPI 和ADG 实测值进行线性回归,可以得出a值和b值,依据上述原理,可以制定出来不同阶段的净蛋白需要量析因模型。

4 析因模型验证

依据上述方法模拟出来的能量和蛋白质需要量模型,在杂交肉鸡(817)主产区(山东省聊城市、德州市)选择30个商品鸡场,饲养AA+与海兰褐杂交组合混合雏鸡,共203 万只商品鸡进行验证,根据大批量生产数据(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进一步验证生产条件下需要量模型,实施参数值矫正,最后确定不同生理阶段能量和蛋白质需要量析因模型(见表1、表2)。

表1 杂交肉鸡(817)不同生长阶段能量需要量析因模型

表2 杂交肉鸡(817)不同生长阶段粗蛋白需要量析因模型

5 生产水平确定

结合主产区生产目的和方式,将杂交肉鸡(817)商品鸡分为3 种饲养模式:①童子鸡生产模式,饲养周期35 d,出栏体重1 kg 左右,用作地方特色的整鸡烹调食用;②白条鸡或者分割鸡生产模式,饲养周期56 d,出栏体重2 kg 左右,用作地方特色的白条鸡烹调食用或者普通分割鸡加工;③分割鸡或者优质鸡肉生产模式,饲养周期70 d,出栏体重2.5 kg左右,用作地方特色的优质鸡分割加工或者活鸡烹调食用。依据上述不同生产目的,结合杂交肉鸡(817)主产区(山东省聊城市、德州市)30个商品鸡场,共203万只AA+与海兰褐杂交组合商品鸡生产性能数据,确定不同饲养模式下的阶段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阶段末体重(见表3~表8)。

表3 杂交肉鸡(817)(童子鸡饲养)日粮营养需要量(自由采食,风干基础)

表3(续) 杂交肉鸡(817)(童子鸡饲养)日粮营养需要量(自由采食,风干基础)

表4 杂交肉鸡(817)(童子鸡饲养)每日营养需要量

表5 杂交肉鸡(817)(白条鸡饲养)日粮营养需要量(自由采食,风干基础)

表6 杂交肉鸡(817)(白条鸡+分割饲养)每日营养需要量

表7 杂交肉鸡(817)(分割+优质鸡肉饲养)日粮营养需要量(自由采食,风干基础)

6 营养需要量参数制定

分3种饲养模式,根据能量和蛋白质需要量析因模型,以不同饲养模式下的阶段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阶段末体重为基础,计算出来不同饲养模式、不同阶段的能量、蛋白质需要量(见表3~表8)。氨基酸需要量以粗蛋白需要量为基础,配制3个赖氨酸水平下,同一理想蛋白质模式下的各种必需氨基酸含量,进行30万只以上大群生产试验,以保证不同生产目的下的拟订生产性能(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饲料效率)为参数,确定各种氨基酸适宜需要量。同理,矿物质和维生素是结合AA+商品肉鸡、海兰褐青年鸡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建议值,拟定3 个梯度,分别通过30万只以上大群生产试验,以保证不同生产目的下拟订生产性能(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饲料效率)为参数,以不出现任何缺乏症和健康问题为底线,确定各种矿物质和维生素适宜需要量。详细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需要量参数见表3~表8。

表8 杂交肉鸡(817)(分割+优质鸡肉饲养)每日营养需要量

7 小结

①杂交肉鸡(817)在1~21、22~35、36~56 d 和57~70 d 四个阶段,代谢能维持需要分别为477、439、431 W0.75kJ/d和427 W0.75kJ/d,每增重1 kg的代谢能需要分别为10.46、13.17、16.69 MJ/kg和21.96 MJ/kg;净能维持需要分别为393、364、355 W0.75kJ/d和347 W0.75kJ/d,每增重1 kg 的净能需要分别为5.52、7.70、9.62 MJ/kg和12.34 MJ/kg。粗蛋白维持需要分别为1.33、1.30、1.28 W0.75g/d 和1.25 W0.75g/d,每增重1 kg 的粗蛋白需要分别为280、290、340 g/kg 和420 g/kg;净蛋白维持需要分别为1.07、1.09、1.05 W0.75g/d和1.03 W0.75g/d,每增重1 kg 的净蛋白需要分别为190、190、220 g/kg 和260 g/kg;

②根据杂交肉鸡(817)的生产目标和生长特性,可以根据35、56 d和70 d三种饲养模式确定不同的营养需要量供应标准。依据此营养标准,35、56 d和70 d的体重目标分别为1 000、2 000 g和为2 500 g,可以分别用作白条鸡、白条鸡+分割鸡和分割鸡+优质鸡肉生产。

猜你喜欢

需要量肉鸡杂交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叶酸在鸡生产上的研究进展
春季肉鸡健康养殖要过六关
山西落叶松杂交良种逾10万亩
妊娠后期云南半细毛羊维持蛋白质需要量研究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肉鸡腹水咋防治
肉鸡铬需要量及其营养生理作用
维生素对母猪的影响与应用
蛋鸡和肉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