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拼贴与重塑
——文化视域中古风歌曲歌词创作之我见

2022-08-03

中国文艺评论 2022年7期
关键词:古风创作

■ 武 玥

古风歌曲作为国潮热在音乐领域的集中体现,其使用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创作的方式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士大夫文学的创作,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风靡大都市的通俗音乐,及至21世纪初兴起的中国风音乐,以及在网络时代形成的古风歌曲,无不汲取传统文化营养以充实自己,进而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最终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

作为以“拟古”为主要特征之一的古风歌曲,其歌词对古典文学的体认是最重要的风格。它的流行,反映出青年一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这是令人欣喜的现象。但不容忽视的是,古风歌曲的创作在经历发轫、兴盛之后,开始出现诸多问题,陷入发展瓶颈。因此,笔者在文化视域下对其歌词进行检视,希望通过厘清古风歌曲歌词创作的发展历程、现状和趋势,以期为推动古风歌曲歌词创作朝着更健康、更有生机的方向发展提供有益视角。

一、融古入新、一脉相承的民族特色

“古风”从字面上来讲即古代风格。从概念来说,“古代”一般指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的时代,“古风”即是1919年以前的艺术风格。古风音乐以传统文化为基调,结合中国传统的诗词歌赋、音乐歌舞等,经过不断的发展磨合,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艺术特色。它并非横空出世,而是中国本土流行音乐创作手法的一种延续与弘扬。

回溯这种创作手法,能够真正被称为家喻户晓的“流行歌曲”的,大多是“戏歌”,比如《刘海砍樵》《夫妻双双把家还》,就是用流行音乐的配器,将传统戏曲唱段重新包装而成的。这种改编可谓是当下古风歌曲的滥觞了。此后,以传统戏曲音乐为主旋律,重新配器、编词而创作出的“戏歌”则成为古风歌曲的早期形态,而这一形态长期存在于以央视春晚为代表的各类大型晚会上,由戏曲演员演唱的反映时代内容的戏歌成为晚会保留节目。

自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风音乐创作呈现出新样貌:从以“戏”为主“歌”为辅,转变为以“歌”为主“戏”为辅。创作者汲取传统文化元素重新创作,无论是旋律还是歌词,都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推崇与热爱。比如《前门情思大碗茶》的旋律吸收了京韵大鼓的曲调,《一剪梅》的歌词用类似古诗词的文字以寒梅伫立雪中的孤傲展现真情可贵,词曲作家陈小奇的《涛声依旧》《白云深处》等作品的歌词化用了古典诗词,歌手邓丽君的一些作品直接给经典诗词谱上了曲子,等等。

大约在十年前,“中国风”歌曲又发展出了新样貌——古风歌曲:不仅表现为演唱融入戏腔、伴奏使用丝竹管弦等多种传统乐器,旋律灵活并结合现代流行音乐的形式;而且包括歌词的遣词造句和艺术表现形式都模仿中国古典文学,并以网络为其传播的主要途径。

虽然是自媒体时代的产物,但古风歌曲依然延续着“中国风”歌曲对传统文化认同的风格。原本,吟诗作赋对于当下青年来说是疏离甚至是陌生的;而古风歌曲的歌词“拟古”却不“泥古”,大大开拓了创作的自由度。这种“古典词+流行曲”的歌曲模式满足了年轻群体的心理需求,无论是附庸风雅还是追风弄潮,抑或是发自内心的喜爱,古风歌曲打破了原本小众的圈层,逐渐流行起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通过古风歌曲走近传统文化,并期冀借由古风歌曲来表达自己的内心。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创作门槛的降低,更多网络唱作者进入了创作圈,古风歌曲成为他们表情达意的绝佳载体。

近年来,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古风歌曲的创作热情日渐高涨,在各种传播平台的助力下,其传播速度和广度较之以往都呈现爆炸式发展态势。优秀的古风歌曲屡屡“破壁”“跨界”,可谓是网络歌曲突破原本的“次元壁”、发挥更大影响的一种表现。其中,虚拟歌姬的出现就是这种破壁跨界的标志性事件。

随着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虚拟人物在荧幕和现实生活中的演出已不再是梦想。从外形到曲风都充盈着国风“范儿”的虚拟歌姬,作为数字艺术的前沿成果,让我们看到了古风歌曲正在突破原本的局限性、小众性,走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中文虚拟歌手洛天依在出道十年之后登上了2022年央视元宵晚会。灰发、绿瞳,发饰碧玉、腰坠中国结,以全息影像现身的洛天依,与真实歌手一同献唱了自己的冬奥音乐作品《Time to Shine》。歌曲以东方传统的好客之辞欢迎八方来客,其中夹杂的英文,是面对世界的自信姿态。冰晶闪耀的梦幻舞台上,两个次元的年轻歌手一同用充满青春的力量演绎,展现出中国当代青年不惧挑战、迎难而上的蓬勃朝气。

二、文化认同、多元呈现的勃兴之态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近年来古风歌曲歌词的创作面貌,笔者选取2018年至2021年在网络上广泛流行的古风歌曲进行了分析。曲目选取标准主要有:一是须带古风标签,二为原创,三是播放量过十万或上过各类音乐排行榜。以主题和表现形式为观照对象,笔者对近300首热门古风歌曲曲目进行了分类。

(一) 感伤情歌类

在古风歌曲中,爱情元素呈绝对优势,这与《诗经》之类多为男女之情的吟唱是相似的。这类歌曲满足了多数人对真爱的憧憬,呈现的是个体自我意识萌发后的内心渴求。爱而不得的情感表达符合现实生活中多数人的情感常态。作为情感折射,孤影难成双、劳燕亦分飞的场景在古风歌曲中比比皆是,比如相知相伴、被迫分开、苦恋单恋等。

在表达爱情时,常采用设置场景、借鉴典故、直接咏叹等多元手法。如《虞兮叹》讲述的是霸王别姬的故事。“长枪策马平天下,此番诀别却为难,一声虞兮虞兮泪眼已潸然”,虞姬看着驰骋沙场、出生入死的霸王,与爱人生死离别时泪湿衣衫,不由得痛彻心扉;“与君共饮这杯中冷暖,西风彻夜回忆吹不断”,举杯共饮,回忆曾经的温暖与幸福,温情能让爱人暂时忘却离别的苦痛,哪怕只有片刻;“含悲、辞君、饮剑,血落凝寒霜,难舍一段过往,缘尽又何妨,与你魂归之处便是苍茫”,即便今生已缘尽,却愿意与你魂归一处,来世再续前缘,一段自刎前的心迹表白,为爱人壮行、让爱人放心。霸王别姬是一段家喻户晓的故事,而《虞兮叹》用虞姬的第一视角重新讲述,以哀而不伤、悲而不痛的氛围渲染再次赋予了这段传奇以新的魅力。作为一种情感宣泄的途径,时长三至五分钟的流行音乐无需在有限的叙事空间里讲明故事的来龙去脉,而更多的是通过场景气氛的展现去激发听众的共鸣。

(二) 体悟人生类

在梦想与现实之间逼仄生存的现代人,需要在虚幻的空间中,通过见证苍凉悲壮的坎坷爱情来获得精神安慰。因此除了纯粹歌颂爱情之外,古风歌曲更多地是把爱情作为其中一个元素来表达生命意识,通过诗词化的语言去书写个体生命体验,表现群体性精神感受。如2021年的古风歌曲《骁》,融合着经典唐诗意象的歌词迅速唤起人们的共鸣,在激昂的音乐中,听众跟随英雄豪杰的步伐走遍边塞荒漠,呐喊着“自古英雄豪杰当以仁为先”,激发出对英雄豪迈的赞美和对大好河山的热爱。这首歌曲也频频被主流媒体用于守边战士的宣传片配乐,传播广泛自在情理之中。

除此之外,边塞战场英雄本色、江湖凶险侠客纵横、漫游隐逸纵情山水等,都属于生命体验范畴。风流少年浪迹天涯,加上惊鸿一瞥的刻骨爱情,正好符合年轻人对自由的追求;如李白一样来去自由、诗酒年华,不必为生活所困,更是他们向往的人生;饮风咽沙的残酷现实和不被他人理解的苦涩,都可以通过歌词所营造的意境表现出来,从而激起共鸣。理解了古风歌曲反映个体真实需求的特性,就不难明白它为何广受青睐了。除借用古典诗词中的典故、词语,以及对古代经典人物精神进行颂扬外,古风歌曲更多在主题中蕴含对古典文化精神的认同和赞颂。《关山酒》一曲将背景设置在古代战场的乱世烽火中,副歌里反复出现的“年少犹借银枪逞风流”,展现了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青山白首为国征战的决心。

(三) 意象转化类

古风歌曲《窗》在表现爱而不得时,没有使用通常的叙事,只是选取了一个典型意象——“窗”:“轻烟飘过 / 似同窃语敲打我的窗 / 可曾是你捎来的问安。”主人公的爱情并非刻骨铭心,失去时也不会痛彻心扉,“轻烟”营造的若有似无的氛围,恰似主人公失去爱情时那种萦绕心头、挥之不去的痛楚,没有痛到滴血,却总有丝丝血痕渗出。在古诗词中,“窗”是一个寓意丰富的意象,一扇窗,既是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接触外界社会的媒介渠道,也是将一个世界分成两种天地的重要物件;窗的另一侧,既可以是出其不意的惊艳,也可以是万劫不复的深渊。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特别擅长利用窗的设计呈现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美感。“窗”具有的含而不露、隔而不断的朦胧美和含蓄美,恰是民族文化心理内涵的反映,也使它在古典诗词中成为经典的意象。《窗》通过对传统意象的转化,模仿古典文艺传情达意的呈现方式,成功营造出内敛含蓄、耐人寻味的氛围。

三、缺乏底蕴、后劲不足的突破之殇

古风歌曲中的歌词形如诗词歌赋,配合古筝、古琴、琵琶、笛子、唢呐、铙钹、板鼓等民族乐器,杂糅戏腔,加上爱恨情仇的故事背景,俘获了以年轻人为主体的多跨度听众群体。古风歌曲所代表的艺术新特征,是审美日常化、大众化的一种表现。诚然,贴近生活的艺术表达更容易流行,但必须认识到,过度泛滥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流俗的弊端。

(一) 同质化明显,识别度不高

分析近三年爆火的古风歌曲不难发现,同质化趋势明显,识别度不高。唱法上,戏腔是最多见的植入,几成标配;旋律上,相似度极高,宛如复制粘贴般,很容易唱成“串烧”;主题上,江湖的爱恨情仇被反复呈现。在这里,虚拟世界为参与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使他们得以突破现实情况所限,勇敢地畅想真爱,追求自由和梦想。在这里,参与者可以在虚拟空间中建构出与自身相似的平凡人物,展现其对现实社会和人性的认识和刻画。当前,创作个体的低门槛甚至无门槛,在降低了歌曲创作入门门槛的同时,也导致了创作的无序。大量古风歌曲歌词选择古典文学中耳熟能详的故事、意境进行解构再造,但由于创作者无法跳出个体感悟的桎梏,展现出的就往往只能是爱情欢愉的一个片段,或者是爱而不得的难以忘怀,最终导致相似的主题和雷同的表现方式不断被复制,从而影响了古风歌曲本该独树一帜的个性化呈现。

(二) 意象过度堆砌,拼贴式表达

在古风歌曲中有一类曲目,歌词音韵和谐、词藻华美、句式多变,但主题不明显,既像是赞扬可遇而不可求的爱情,又像是歌颂平凡人的看破红尘,也像是遗憾此生短暂、宏图不展,因此简短的一首歌却杂糅着爱情、宗教、江湖等诸多元素,堆砌叠加,让人捉摸不定、眼花缭乱。“一言半生筹”“戏子多秋”等模糊的语义,“我爬过三千台阶的一片心虔诚”等破碎的表达,“今夜太漫长,今两股痒痒”等随意粗俗者,屡见不鲜。这种为了押韵而造词、破词、打乱语序,以撕裂和颠覆呈现感觉或营造氛围的创作方式,大大降低了古风歌曲本该有的艺术性。

古风歌曲中随处可见文言表述和古代典故,如“卧龙凤雏”“庭有枇杷树”“乱石穿空”等。这些典故的确可以快速被听众理解并产生情感共鸣,但不能忽略的是,古典文学式的诗意表达,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基础。元素拼接可以扩充内涵、渲染氛围,契合更广泛人群的审美需求,但拼贴起来的元素如果不能有序组合,就会呈现碎片化状态,反而会阻碍听众更好地体会歌词意境。比如“霜华满天”“折断月光”“难舍美观”等生拼硬凑的词汇,初听惊艳,细想却不明所以,只单纯追求押韵或个性表达,却丧失了古典诗词要求的平仄格律等规范,最终导致语意不通。

网红作品《盗将行》就因歌词引发过争议。其故事创作源自野史记载,一位侠客劫富济贫,行走江湖,后为一见钟情的女子放弃了盗侠身份,参战报国,又在破例只身入王府窃取玉簪一枚做定情信物后,隐入凡间生活。歌词里写道:“枕风宿雪多年 / 我与虎谋早餐 /拎着钓叟的鱼弦 / 问卧龙几两钱 / 蜀中大雨连绵 / 关外横尸遍野 / …… / 立枇杷于庭前。”仅此一段歌词便接连使用了与虎谋皮、姜太公钓鱼封相、诸葛亮馒头祭江、归有光《项脊轩志》庭前枇杷等典故,然而彼此之间缺乏逻辑关联,看起来七零八落,不知所云。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首歌被网友批评为“读不懂叙事逻辑和表现手法”“啥也不是”……但并不影响它在年轻群体中的广泛流行。我们对这种意象过度堆砌、拼贴式表达的创作进行批评,并非不尊重创作自由,而是此类歌曲的流行度、传唱度高,主要受众偏年轻群体,因此更不能忽视这类歌词对新一代在文化积淀上带来的不良影响。

(三) 从先锋到模仿,原创力不足

古风歌曲频频冲上热榜,让更多创作者瞩目,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然而古风歌词创作对于文化积累的要求程度相对较高,也正因如此古风歌曲的原创力不足的问题日渐凸显。目前较为流行的古风歌曲中,雷同、模仿,甚至抄袭者并不鲜见。正如笔者对近300首曲目的主题进行统计后,发现有80%以上作品表现的是爱恨情仇。然而原创是艺术发展的主要动力。简单迎合公众需求,选择爆款的主题和旋律进行复制或简单加工,以期形成新的爆款,这种做法对于艺术的发展无异于饮鸩止渴。以拼贴或生搬硬造的语词实现表达上的“拟古”,非但不能实现对古典意境和美感的呼应,反而加大了传播难度。再加上网络监管和原创界定存在一定难度,这类歌曲经常陷入版权不清和抄袭侵权等困扰。

四、超越小我、融入时代的破圈蜕变

歌曲发的是心声,抒写心中所感,因此贴近现实成为作者的本能需求,发自真心的艺术作品也才能生发感动的艺术效果。古风歌曲往往是从现实当中获取灵感,把源自现实生活的困境表述出来,展现自己对现实的思考、反抗和总结。但如果仅仅局限于展现个体现实的困惑,作品就难免狭隘,既不易引起公众的共情,又会使传播范围受限,更遑论成为传世经典。

从本质上来讲,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宇宙观,都倾向于打造一种和谐统一的群体性观念。因此在家国一体的背景下,困境的展现是多元的,但升华是多数人最终的选择。这种选择在古风歌曲中也得以体现。

古风歌曲《缘分一道桥》是电影《长城》的片尾曲,“狼烟千里乱葬岗 / 乱世孤魂无人访 / 无言苍天笔墨寒 / 笔刀春秋以血偿”,从状物(狼烟)到写人(孤魂)再到写史(笔刀春秋),寥寥28字,词作者方文山便将萧飒荒凉、殊死拼杀的古代战场氛围营造了出来,再加上歌曲开头是王昌龄的《出塞》,塞外的恢弘之气便展露无遗。正是因为有这种“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沙场快意作对比,歌词后段的“这缘分像一道桥”才有了更加摄人心魄的力量——凭借生死之残酷去证明真情之宝贵。窥一斑而知全豹,古风歌曲中存在着大量的因战争分离造成的怨偶之苦,无论是将军大侠在战场挥斥方遒,还是良人远征枯骨他乡,最终被认可和弘扬的多是残酷战争中令人荡气回肠的坚贞爱情。歌曲时常描写自身的不得志或失去爱情,营造出的是一种个体失落的氛围;而一旦遇到家国大事,血脉的觉醒和为国而战的责任感就会呼之欲出,作品展现的就是那种万死不辞的热血,即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正因此,《缘分一道桥》的主人公做出了“血肉筑城万箭穿 / 盔甲染血映月光”“用信任立下誓言我来熬”的选择。

个人对历史和生活的感悟融入到艺术创作之中,体现的是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命运;而其最激荡人心之处,是个体命运汇入时代大江大河后呈现出的一种对于集体精神的呼应。2021年,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献礼歌曲,由共青团中央宣传部、中国歌剧舞剧院联合发起推出的古风歌曲《万疆》,便是将立意放在了讴歌祖国的高度上。清澈的童声和戏腔,把古风歌曲的主题和遣词造句的美感推到了一定的高度。歌曲以一人视角,再现了特殊时刻对祖国的挚爱。“红日升在东方/ 其大道满霞光 / 我何其幸 / 生于你怀 / 承一脉血流淌 / 难同当 / 福共享 / 挺立起了脊梁”。词中之意为东方之红照亮了信仰,历经岁月悲喜,凭坦荡之心挺立起脊梁。其中“抚流光、叹枯荣、横八荒”等排比句文辞谐美,很好地渲染出庄重严肃且情感浓郁的拳拳爱国情。这一类歌曲的“出圈”和广泛流行,都是古风歌曲主题和形式发展到新阶段的体现。

古风歌曲的创作高潮和主力虽源自现代的二次元网络空间,但其审美内核是对传统美学理想的追认。在古风歌曲中,经常可以看到来自于基础教育积累下的熟悉词语,这是群体心灵共鸣的最好体现。诗词歌赋潜移默化地积累,铺垫了一代代人心中传统艺术和美学欣赏的底色,通过二次元网络自由创作的渠道聚沙成塔,形成风格鲜明的古风歌曲,最终产生自下而上的美学传播。

对传统文化的体认,是民族自信和文化复兴的一种表现。中国传统古典文化艺术中蕴含丰富的艺术资源,可以为当代的艺术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关键在于如何挖掘、利用。在当下,引导古风歌曲创作去伪存真,领悟传统文化,尤其是挖掘古典诗文中的精髓,用民族精神的丰厚滋养去破除流行文化的困境,是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条有效路径。

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一首古风歌曲《雪龙吟》不仅在短视频平台受到热烈追捧,更是火爆外网,被连连称赞为:唱出中国底气,尽显大国风范!“我一声龙啸凌云志”和“来双奥之城感动你”是两句带有明显古今差异的表述,但通过激扬的旋律和充满节奏的说唱最终有机融合在一起,歌曲紧跟社会热点,凸显民族精神,点燃了千万观众的中国心。可见,如果个体的困境和心灵需求是激起听众共鸣的钥匙,那么随着个体的爱恨情长在面对更广阔的接受群体时,升华到民族精神的文化内涵中,古风歌曲也能“登堂入室”,而在经历大众文化的岁月淘洗后,最终也能留下经得起考验、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猜你喜欢

古风创作
创作谈:没有一个沉默者是真的沉默
让萧红真正为人所知(创作谈)
Jazz
古风十年愿清风明月依旧动人
MiNi只“装”少女心
素色之美
20180100,古风日历专线
时光志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