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 血流储备分数不同操作者间测量一致性及诊断准确性研究

2022-08-02耿文磊高扬赵娜安云强宋雷慕朝伟胡奉环尹栋高立建徐波吕滨

中国循环杂志 2022年7期
关键词:操作者管腔一致性

耿文磊,高扬,赵娜,安云强,宋雷,慕朝伟,胡奉环,尹栋,高立建,徐波,吕滨

冠状动脉造影过程中测量的血流储备分数(FFR)是判断血管狭窄是否导致缺血的“金标准”,经临床随机试验研究证实,以0.8 为界值作为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参考标准可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1-2]。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FFR 的测量都是一种有创性检查,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3]。近年来,CT 血流储备分数(CT-FFR)逐渐兴起并应用于临床。该技术以冠状动脉CT 血管成像(CCTA)为基础,结合流体力学模型建模,从而实现了应用解剖数据对血管功能数据进行估算[4]。数项多中心临床试验证实,以FFR 为参考标准,CCTA 的基础上CT-FFR 能够提高对缺血诊断的准确性[5-7],并且在指导治疗策略及提供预后信息等方面具有潜力[8-9]。既往研究证实基于优化融合模型的CT-FFR 血流动力学计算分析软件对缺血病变的诊断效能好[10],CT-FFR 的测量受图像质量、血管形态、钙化斑块等多重因素影响,不同操作者测量的结果亦存在差异,该差异对最终诊断的影响程度有待研究。既往相关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小,仅28 例患者(58 支血管)入选[11]。本研究以FFR 为参考标准,比较不同操作者测量CTFFR 的重复性及差异性,同时比较不同操作者所测CT-FFR 值对缺血的诊断准确性,为CT-FFR 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为CT-FFR-CHINA 临床试验的一部分,该试验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自身对照临床研究(临床试验注册号:NCT3692936)。本研究取自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单中心2018 年10 月至2020 年11 月患者152 例,已获得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2018-1076),患者入选和排除标准之前已报道[10]。入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CCTA 扫描方案:采用第二代双源CT(SOMATOM Definition Flash,西门子,德国)进行扫描。心率过快者(>90 次/min)于检查前1 h 口服25~50 mg 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所有患者检查前均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3 mg)。扫描范围自气管隆突下至膈面。扫描参数:管电压100~120 kV,采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机架旋转时间0.28 s/圈,扫描层厚0.75 mm,准直器宽度为64 排×0.6 mm,重建层厚0.75 mm,重建间隔0.70 mm。对比剂为碘普罗胺(含碘 370 mg/ml),采用三期相注射方案,第一期以4.5~5.0 ml/s 的流率注入对比剂60 ml,第二期以3:7的比例注入对比剂与生理盐水混合液共30 ml,第三期注入30 ml 生理盐水。所有患者均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扫描时相选择35%~75%R-R 间期,同时获得最佳收缩期和最佳舒张期图像。

冠状动脉造影及FFR 测量:所有操作均由2 名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心血管内科医师在未知CCTA和CT-FFR 结果的情况下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取常规标准体位,每条主干血管至少选取3 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投照。术中测量目测狭窄程度≥50%且管腔直径≥2.0 mm 冠状动脉的FFR 值。静脉持续输注140 μg/(kg·min)的腺苷以达到最大充血状态,使用0.014 英寸(1 英寸=2.54 cm)压力导丝(圣尤达,美国)测量FFR。FFR<0.8 诊断为缺血。

CT-FFR 计算:采用北京心世纪公司CT-FFR软件进行计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注册证编号:国械注准20213210574)。每支靶血管由两位已受培训的操作者在未知FFR 结果的情况下独立测量,操作者1、2 分别为具有12 年和7 年心血管CT 诊断经验的医师。测量时以病变以远1~2 cm 处的CT-FFR 值作为测量结果。选取靶血管测量位置相同的CT-FFR 及FFR 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和Medcalc 19.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箱线图展示缺血患者与非缺血患者两操作者间测量差异;两操作者测量CT-FFR 数值一致性采用Bland-Altman 法评价。两操作者诊断缺血一致性采用计算Kappa 值比较。采用Shapiro-Wilk 检验数据正态性,正态分布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资料以中位数(P25,P75)表示,非正态分布资料间进行Mann-WhitneyU非参数检验。以FFR<0.8 作为缺血诊断标准,计算CCTA 管腔狭窄≥50%及两操作者测量CT-FFR 诊断冠状动脉缺血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同时绘制血管水平CCTA 及两操作者测量CT-FFR 诊断缺血的ROC 曲线,并计算AUC。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

本研究最终纳入152 例患者,173 支血管。男性115 例,女性37 例;平均年龄(57±9)岁;平均体重指数(26.1±3.1)kg/m2;合并高血压91 例(59.9%)、糖尿病52 例(34.2%)、高脂血症118 例(77.6%)、冠心病家族史20 例(13.2%)、吸烟82 例(53.9%)。纳入的173 支血管中,左前降支116 支、左回旋支18 支、右冠状动脉18 支;管腔狭窄程度50%~70%血管44 支(25.4%),狭窄程度>70%血管65 支(37.6%);FFR<0.8 血管85 支(49.1%),FFR ≥0.8 血管88 支(50.9%)。CCTA 检查中,患者心率(67±12 次/min),钙化积分为85.3(13.1,276.0)分。

2.2 两操作者间测量一致性分析

操作者1、2 测量的CT-FFR 分别为0.820(0.680,0.900)和0.810(0.690,0.900),二者差值为0.032(0.008,0.092)。

Bland-Altman 图显示两操作者间测量一致性良好,93.1%(161/173)血管位于95%一致性范围之内,差值的绝对值最大为0.16(图1)。

图1 Bland-Altman 图示两操作者测量CT-FFR 一致性

在FFR<0.8 血管中,两操作者测量差值为0.078(0.016,0.128);在FFR ≥0.8 血管中,两操作者测量差值为0.013(0.007,0.048);FFR<0.8 血管测量差异性显著高于FFR ≥0.8 血管(P<0.001)。箱线图显示FFR ≤0.8 血管两操作者测量值变化范围大,而FFR>0.8 血管两操作者测量差值变化范围小(图2)。操作者间诊断缺血的Kappa 值为0.86,其中93.1%(161/173)的血管两操作者测量CT-FFR 对是否缺血的判断一致,有6.9%(12/173)的血管判断不同。

图2 两操作者在FFR ≤0.8 血管和FFR>0.8 血管测量差异的箱线图

2.3 两次测量结果的诊断效能比较

以FFR<0.8 诊断为缺血,CT-FFR 诊断缺血的诊断准确性明显优于CCTA,尤其在诊断缺血的特异度(操作者1 为93.2%、操作者2 为95.4%和CCTA 管腔狭窄≥50%为42.0%)方面,CT-FFR 明显提高(表1)。

表1 不同操作者测量CT-FFR 及CCTA 诊断效能比较(%)

操作者1、2测量CT-FFR 以 及CCTA 管 腔狭窄≥50%诊断缺血AUC 分别为0.913(95%CI:0.861~0.950)和0.948(95%CI:0.903~0.9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9),但均显著高于以CCTA管腔狭窄≥50%诊断缺血的AUC [0.690(95%CI:0.616~0.758)],P均<0.001(图3)。两操作者测量的CT-FFR 值虽然有差异但不影响最终诊断结果(图4)。

图3 操作者1、2 测量CT-FFR 以及CCTA 管腔狭窄≥50%诊断缺血的AUC 比较

图4 两操作者测量CT-FFR 诊断左前降支病变缺血一例

3 讨论

本研究表明不同操作者对同一CCTA 数据集进行CT-FFR 重复测量,一致性良好。以导管测量FFR<0.8 作为缺血诊断标准,CT-FFR 对缺血的诊断效能优于CCTA,虽然两位测量者间测量值存在差异,缺血血管测量值差异性高于非缺血血管,但整体诊断准确性无明显差异。

对于低至中等风险的冠心病患者,CCTA 已成为无创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的有效替代方法[12],但CCTA 诊断缺血的准确性有待提高[13]。导管测量的FFR 作为缺血的诊断标准可以用来指导冠状动脉血运重建[14],但其为有创检查且价格昂贵。自2011年基于血流动力学的CT-FFR 推出以来[5],数项多中心临床试验证实了其对于缺血诊断的准确性明显高于常规CCTA,从而成为一种新的诊断缺血的无创性检查,并且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路径中起到重要作用[15]。通过结合CCTA 与CT-FFR 的解剖与功能成像,可筛查出高度可疑缺血的患者,再进行有创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这大大减少了不必要的有创检查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可起到介入检查“看门人”的作用。本研究中虽然不同操作者测量CTFFR 值存在差异,但CT-FFR 对缺血的诊断效能均优于CCTA,尤其在诊断准确性上有显著提升,这与既往研究结果大致相同[7]。但在测量CT-FFR 时存在一些问题,如CT-FFR 对CCTA 图像质量具有很高的依赖性,任何的伪影、错层都会严重影响冠状动脉的准确提取,从而影响下一步的测量;对于2 mm 以下的血管,CT-FFR 目前还无法准确测量;对于冠状动脉走行迂曲或者分叉病变,CT-FFR 测量的准确性也会受到影响;钙化斑块是另一个影响测量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较大的钙化斑块,对管腔提取是个重大挑战[16]。不同操作者计算结果也会存在差异,因此对不同操作者测量CT-FFR 的一致性研究非常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操作者间CT-FFR 的测量值差异较小(中位数0.032),其中缺血血管测量值的差异明显高于非缺血血管。当冠状动脉病变较重时,管腔较细,病变特征复杂,部分血管需要操作者的校正,因此CT-FFR 测量值会产生差异。例如在冠状动脉提取过程中部分血管由于受钙化斑块影响,需要操作者进行“去钙化”操作,尽量减少钙化造成的部分容积效应对管腔的遮挡,适当对管腔进行校正,此时不同操作者间测量的CT-FFR 值会存在差异。而非缺血血管条件良好,狭窄程度通常较轻,管腔直径相对较粗,操作者处理时一般不需要进行过多校正,因此差异性更小,这一点在既往研究中尚未见提及。虽然不同操作者测量的CT-FFR 值存在差异,但对于绝大多数(91.3%和94.8%)病变是否存在缺血的诊断是一致的,测量值的差异未对诊断结果造成有意义的影响。既往不同操作者间测量CT-FFR 的一致性研究较少,且样本量小。Gaur 等[11]的研究中纳入28 例患者共计58支血管,其中缺血血管12 支(20.7%),发现两次测量差值的绝对值最大为0.09。本研究中两次测量差值绝对值最大为0.16,略高于其结果,可能与本研究入选的血管数量(173 支)更多且缺血病变所占比例(49.1%)更高相关。此外本研究所采用的CT-FFR计算方法是基于流体力学的,与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法相比较,该方法对操作者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可能会导致差异性更大。

一项既往研究证实,受过专业培训的CT-FFR操作者间测量差异较未受过培训的操作者小(0.031±0.024 vs.0.023±0.018,P=0.24)[17],因 此在临床实践中需要对操作者进行一定程度的培训,在熟练掌握操作方法后,可在保证诊断准确性的同时降低测量差异。本研究在测量CT-FFR 前均对两操作者进行培训,因此诊断准确性较高,均大于90%,操作者间测量CT-FFR 值虽然有差异,但未对诊断结果造成明显影响。此外,CT-FFR 测量位置对结果有很大影响,通常情况下,距离病变越远CT-FFR 值越小[18]。本研究已对操作者测量的位置进行标准化设定,但实际操作中很难做到绝对一致,这可能也是导致两操作者测量差异的原因之一。

本研究存在以下不足:CCTA 数据采集仅基于一种影像设备,研究存在一定偏倚,需要更多不同设备进行验证;本研究未对病变形态及斑块特征进行分析,尤其是钙化斑块,这可能是造成CT-FFR 测量差异的重要原因,期待未来通过增大样本量的多中心数据进一步探究。

综上所述,不同操作者测量CT-FFR 的一致性良好,诊断缺血的准确性高,基于不同设备CCTA数据集的CT-FFR 一致性分析有待研究。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操作者管腔一致性
注重整体设计 凸显数与运算的一致性
CCTA诊断左冠脉分叉病变的价值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商用车CCC认证一致性控制计划应用
管腔手术器械行超声清洗机预清洗的价值对比研究
注重教、学、评一致性 提高一轮复习效率
超声检测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操作者内及操作者间可重复性研究
清洗刷在不同管腔器械清洗中的探讨
传统纯棉白条检查法与医用导光检测仪对管腔器械清洗质量评估的效能对比
浅析汽车制造业人机工程标准
操作者框架在车辆传动系旋转耐久试验中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