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煤制油生成的不饱和烃气相色谱分析

2022-08-01刘恩莉

工业催化 2022年6期
关键词:乙烷丙烷丙烯

刘恩莉

(西安元创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600)

在石油资源日益枯竭,石油价格不断高企的时代,研究开发煤制油技术,具有安全战略意义。煤基合成油过程中产生的多组分尾气含有一定量的乙烯、丙烯、异丁烯及部分微量其他烃类,其中乙烯≤0.7%,丙烯≤1.5%,异丁烯≤0.7%,对后续催化剂寿命及产品质量产生影响,因此脱除这些组分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验室模拟工厂反应气氛及反应条件,在加氢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的产物含有甲烷、乙烷、乙烯、丙烷、丙烯、异丁烷和异丁烯等。如何将这些物质完全分离,并且准确定量,对于评判催化剂加氢性能的优劣至关重要。

实验反应生成的气体,其中尾气中的H2、CO和CO2,采用气相色谱的热导检测器分析;其余的甲烷、乙烷、乙烯、丙烷、丙烯、异丁烷和异丁烯,采用气相色谱的FID检测器分析。本文主要研究甲烷、乙烷、乙烯、丙烷、丙烯、异丁烷和异丁烯的气相色谱分析。

1 色谱分析条件

1.1 固定相

色谱柱是整个气相色谱的核心部分,样品被分离为单个组分主要取决于色谱柱填充的固体吸附剂。

根据煤基费-托合成尾气检测的国家标准,采用氧化铝做固定相。实验表明,单独用氧化铝做成的色谱柱分离C1~C5烃时,色谱峰既宽又不对称,特别是C4以上组分。但其表面涂以1%~2%的液体石蜡或甲基硅油做减尾剂后,上述缺点可以基本消除。减尾剂可以起覆盖吸附剂表面的某些活性中心,使吸附性减弱并趋于均匀的作用。毛细管柱具有高效性,可以分离组分比较复杂的混合物。因此选用涂有2%液体石蜡的氧化铝为固定相的毛细管柱进行分析。

1.2 柱 温

烃类化合物随着C原子增加,熔点、沸点和密度均增大。C原子相同时,支链越多,沸点越低。组分流出色谱柱的先后顺序,一般低沸点先流出,高沸点后流出。柱温是影响分离的一个重要因素。该分析中丙烷与丙烯、异丁烯与异丁烷组分保留时间较接近,仅通过低温和降低流量,分离效果较差。难分离的物质对样品要充分分离,尽可能避免出现拖尾和伸舌现象,目前多采用程序升温法。最佳升温步骤:以15 ℃·min-1从45 ℃升温至70 ℃,然后以20 ℃·min-1升温至90 ℃,停留6 min。

通过程序升温,拉开丙烷与丙烯、异丁烷与异丁烯之间的保留时间,确保各组分完全分离,峰形对称,重复性好。

1.3 分流比

分流是毛细管柱的特色。为了减轻毛细管柱的负荷,减少进样量,保持毛细管柱的高效性,使各组分更好分离(各组分分离度≥1),且峰形对称,分流起重要作用。通过试验在分流比为1∶25情况下,各组分分离效果良好。

1.4 氢空比

国产色谱最佳氢空比为1∶10,即空气流量300 mL·min-1,氢气流量30 mL·min-1。此条件下,安捷伦气相色谱通常需要运行好几次自动点火功能。提高氢气流量至40 mL·min-1、50 mL·min-1和60 mL·min-1,测试其自动点火功能,表明在氢气流量50 mL·min-1和空气流量300 mL·min-1条件下,安捷伦色谱自动点火功能运行良好。

2 分析方法

色谱分析条件确定后,将一定量的甲烷、乙烷、乙烯、丙烷、丙烯、异丁烷和异丁烯样品分别注入色谱柱,确定每个组分的保留时间。根据出峰时间,判断每个组分的出峰顺序,得到相应标准物质的保留时间。甲烷、乙烷、乙烯、丙烷、丙烯、异丁烷和异丁烯保留时间分别为0.521 min、0.579 min、0.651 min、0.830 min、1.415 min、1.824 min和4.078 min。

在确定的气相色谱条件下,分别将进口标准气与出口标准气注入气相色谱,各组分在色谱柱中依据分离规则被逐步分离开来,经检测器后,在数据处理软件上得到相应色谱图。根据各组分的出峰位置和出峰时间,确定谱图积分表中每个色谱峰代表的物质。以标准气中各组分的含量与各组分的色谱峰对应的峰面积为基准,采用峰面积外标法,计算原料气和反应生成物中各组分的含量。

3 分析结果

在实验评价装置中,装填某公司催化剂10 mL,原粒度,常压,(200~230) ℃,空速(1 000~2 000) h-1。通入原料气进行实验,根据出口气中乙烯、丙烯和异丁烯含量,判断催化剂加氢性能的优劣。催化剂性能评价谱图见图1,相应的分析结果见表1。

图1 催化剂性能评价谱图Figure 1 Catalys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profile

色谱峰高低与峰面积大小成正比,峰越高,色谱面积越大。色谱峰面积与对应组分的含量亦成正比,即色谱峰面积越大,组分含量越大。实验中,以配置标准气的峰面积和含量为基准,采用峰面积外标法,计算样品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

由图1和表1可以看出,图1(b)中乙烯峰已消失;乙烷、丙烷和异丁烷的色谱峰比图1(a)的色谱峰高度均有所增加。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温度作用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催化剂的加氢性能增强,原料气中的乙烯发生加氢反应完全转化为乙烷;部分的丙烯、异丁烯也发生加氢反应转化为丙烷、异丁烷。

表1 谱图对应的积分数据table 1 Integrated data corresponding to the spectra

采用峰面积外标法,可以计算出各物质的百分浓度。依据公式换算催化剂转化率,判断催化剂的加氢性能。

4 结 论

(1) 采用涂有2%液体石蜡的氧化铝的毛细管柱分离各组分,可消除各组分拖尾现象。

(2) 最佳色谱柱程序升温步骤:以15 ℃·min-1从45 ℃升温至70 ℃,然后以20 ℃·min-1升温至90 ℃,停留6 min。程序升温使每个组分在色谱柱达到最佳柱温时分离,分离度≥1,峰形对称性良好。

(3) 实验中,测试峰形对称,重复性好。采用建立的色谱分析条件,实时对反应生成物的各组分含量进行检测,用于判断催化剂加氢性能的优劣。

猜你喜欢

乙烷丙烷丙烯
《共生》主题系列作品
氧化铝煅烧温度对丙烷脱氢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收获 刘瑞森 布面丙烯油彩 190cm x 190cm 2022年
二氧化碳对乙烷燃烧着火延迟时间的影响
预热空气温度对丙烷无焰燃烧特性的影响
100亿立方米/年 天然气乙烷回收工艺包
丙烷脱氢核心装置实现国产化
苯丙烯菌酮
中美乙烷贸易与运输发展趋势
郭文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