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关系型意义类主观题解题的三个维度

2022-07-31广东陈振发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22年3期
关键词:主观题焦裕禄观点

广东 陈振发

关系型意义类主观题是全国卷高考命题的基本题型,其基本范式为“运用C 范围知识,分析或说明A 对B 的意义、影响或作用”。这类题型侧重对考生过程分析能力的考查,突出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高考命题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素养立意的背景下逐渐成为全国卷命题的重点题型和高难题型。笔者在历年全国卷关系型意义类主观题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向上、向下和横向的三个维度解题思维范式,在此特结合2019——2021 年全国卷真题阐述如下,以期与各位同仁交流探讨。

一、向上追溯觅前提——三段论推理法

如上述关系型意义类主观题设问的基本范式中,当C 范围知识为A 的上位概念或观点时,运用三段论推理解题法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段论推理是演绎推理中的一种典型推理判断。它包括:一个一般性的原则(大前提),一个附属于前面大前提的特殊化陈述(小前提),以及由此引申出的特殊化陈述符合一般性原则的结论。三段论推理的思维模型如下例所示:(大前提)粮食是促进人身体成长的,(小前提)米饭属于粮食,(结论)米饭是促进人体成长的。示例中如要证明“米饭促进人体成长”的结论,则需要向上追溯寻找米饭的上位概念或观点,即大前提——粮食是促进人身体成长的。粮食是米饭的上位概念或观点,米饭是粮食的表现,二者存在种属关系,因此结论的生成就水到渠成了。关系型意义类主观题运用三段论推理的关键在于教材中必须要有A 的上位概念或观点,亦即存在大前提C。譬如,2017 年全国Ⅱ卷第40 题第(1)问,可以理解为:运用C(文化作用)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A(弘扬创新精神)对于B(推动创新发展)的作用”其中文化作用为创新精神的上位观点。下面笔者以2019 年全国Ⅲ卷第39 题第(2)问阐述三段论推理解法。

【典型例题】(2019·全国Ⅲ卷·39 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 分)

历史上,风沙、盐碱、内涝肆虐,兰考民生艰难、百姓贫苦。20 世纪六十年代,“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依靠群众,开启治理“三害”的征程,改善了兰考自然环境,形成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2014 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选择兰考作为联系点,叮嘱当地干部要切实关心贫困群众,带领群众艰苦奋斗,早日脱贫致富。

“改变兰考贫困的面貌,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兰考县委牢记总书记嘱托,把脱贫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提出了“三年脱贫,七年小康”的奋斗目标。兰考广大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深入调查研究,找到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脱贫措施。在焦裕禄精神的鼓舞下,兰考人民团结奋斗,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建立“公司+贫困户”“经营大户+贫困户”等模式,发展温室大棚种植、畜牧业、民族乐器制作等产业,打赢了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2017 年,兰考在河南省率先摘掉贫困县的帽子。2018 年,兰考入选中国“幸福百县榜”。

(2)弘扬焦裕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分析。(10 分)

【参考答案】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焦裕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弘扬焦裕禄精神,能够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凝聚民心,激励斗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因地制宜,精准扶贫脱贫。

【思路解析】第一步,审清设问。通过审读设问很容易判断此题为关系型意义类主观题。弘扬焦裕禄精神为主体A,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客体B,要求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A(弘扬焦裕禄精神)对于B(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意义。

第二步,明确是否适用三段论推理法。由知识逻辑关系梳理很容易明确焦裕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两者属于共性与个性、一般与具体的关系,适用三段论推理法。

第三步,运用三段论推理法解题。因为本题属于关系型意义类试题,所以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应该是指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具体到本题应该运用“精神动力”这一知识切入点。C(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和A(弘扬焦裕禄精神的意义)在逻辑上构成了上下位观点的关系,因此推理过程如下:(大前提)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小前提)焦裕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结论)焦裕禄精神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最后围绕结论开展过程分析,即从A(弘扬焦裕禄精神)对于B(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的逻辑传导推理过程:弘扬焦裕禄精神→能够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凝聚民心,激励斗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因地制宜,精准扶贫脱贫。

三段论推理解题法的适用关键在于大前提成立,亦即知识范围所涉及教材知识C 要与A 主体概念或观点构成共性与个性、一般与具体的关系,大前提不成立也就谈不上小前提和结论了。另外,三段论推理的结论是在逻辑上生成的结论,考生最后还需要结合材料围绕结论开展过程分析,以辅证结论、加深结论。总的来说,三段论推理解题=“三段式”逻辑分析生成结论+“A →B”式过程分析生成结论。“三段式”逻辑生成结论让演绎推理的逻辑流畅、思路清晰,“A →B”式结合材料开展过程分析生成结论则让结论有血有肉、论证有力,三段论推理法一般以文化生活关系型意义类主观题多见。

二、向下分解找角度——分解法

如前述关系型意义类主观题设问的基本范式中,当C 范围知识与A 无上下位或一般与具体、共性与个性关系时,在A 主体和B 客体中,分别从材料信息或学科观点维度分解中寻角度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思维方法。

分解法思维模型如下例所示:粮食包括淀粉、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淀粉是促进身体成长所需要的、碳水化合物是促进身体成长所需要的、微量元素是促进身体成长所需要的……所以粮食是促进人身体成长的。

解题实践中具体包括材料信息分解和学科观点分解两种模式。实践中,一般 A 适用于材料信息分解,B 适用于学科观点分解。

材料信息分解法即从材料信息分解找角度(根据材料信息找角度),普遍应用于经济生活关系型意义类主观题中,并且分解A 主体较为常见。比如,2020 年全国Ⅲ卷第38 题“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知识,说明发展家庭农场对于激发乡村经济活力的积极作用。”即是分解A(发展家庭农场)有关信息,然后由信息层次生成具体意义形成答案。2019 年全国Ⅰ卷第38 题“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中国进一步扩大进口对国内经济的积极影响”即是分解A(进一步扩大进口)有关信息,然后由信息层次生成具体意义形成答案。

当A 主体对应材料信息较为复杂,层次不清晰而使用分解法难以奏效且客体B为中观或微观学科观点时,运用学科观点分解法往往效率极高。如果B 学科观点为中观知识、微观知识则比较适合采用学科观点分解法,宏观范围太大、分解角度过多不利于准确快捷厘清解题角度。比如,2012 年全国Ⅰ卷第39 题第(1)问“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科技对于广大中医文化的作用”,设问中“广大中医文化”可以解读为“文化发展”学科观点,进而按照教材逻辑将“文化发展”分解为文化继承、文化交流和文化发展创新三个角度,解题思维角度即可细分为“A 现代科技对文化继承;A 现代科技对文化交流;A 现代科技对文化创新发展”三个角度。在此以2018 年全国Ⅲ卷第40 题第(2)问阐述学科观点分解法。

【典型例题】(2018·全国Ⅲ卷·40 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开国将军甘祖昌,参加过井冈山斗争、五次反“围剿”、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荣获过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

长征路上,甘祖昌和同村战友约好,革命成功后,一起回家搞建设,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革命胜利后,曾经的誓言让他心中的乡愁越酿越浓。1957 年8 月,他主动辞去军队领导职务,秉持“共产党人不能享清福,要艰苦奋斗一辈子”的信念,举家回到家乡沿背村务农。他把70%的工资捐给了家乡的建设事业,有关部门按照规定要给他盖房配车,被他一一拒绝。他领着乡亲们修水利,建电站,架桥梁,绿化荒山,改造冬水田……一项项利民工程帮助村民摆脱贫穷、走向富裕。1986 年,甘祖昌病逝,留给妻子和儿女的唯一遗产是三枚勋章。

将军农民的事迹被编入小学课本,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习近平高度评价甘祖昌将军的艰苦奋斗精神,强调不仅我们这代人要传承,下一代也要弘扬,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2)新时代传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什么意义?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加以分析。(10 分)

【参考答案】艰苦奋斗精神是革命文化的精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资源。新时代传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有利于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使命;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思路解析】第一步,综合审题,选择解法。

审读设问,根据材料信息、设问中主体客体实际明确材料信息分解和学科观点分解的选择运用。

本题材料中甘祖昌艰苦奋斗事迹信息层次不明晰,信息相似度较高,从材料信息层次找角度比较困难,因此要尝试从学科观点分解角度找思路。

本题客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根据理解具体包括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内容,范围较大一般不宜选用学科观点分解法,但是基于材料信息分解难度大,且主体“继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线索指向精神层面,考生在第三四单元范围内检索精神层面关联之角度的难度就会大幅降低,所以经过综合研判选择学科观点分解法更为适宜。

第二步,完整分解,明晰角度。

根据设问中主体信息提示,从分解客体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学科角度思考,更加容易得到如下信息: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增强文化自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

本步骤完成需要考生对第三第四单元知识系统掌握,尤其要对与艰苦奋斗精神的关联知识比较熟悉,这对考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要求比较高。

第三步,倒扣材料,筛选角度。

带着学科观点分解的角度回到材料中去对应,倒扣材料才能够明确学科分解角度中哪些是有效角度需要保留,哪些是无效角度需要删除。基于部分学科观点分解角度比较抽象,实践中考生可能还需根据分解角度的具体内涵去连接材料,比如,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的表现: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表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征:爱国、友善。

第四步,精致角度,形成答案。

在前述步骤基础上,根据学科观点与材料关系的紧密程度,形成最终答案。比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具体更贴合主体对于客体关系的逻辑,宜删除“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包括“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内容,后者更为具体且更切合材料内容,取后者更优。在此角度整合的基础上,最后根据设问要求生成答案。答案思路详见表1。

表1

实践中中低难度关系型意义类主观题只需运用材料分解或学科观点分解即可形成答题角度,思维导图如图1,具体采用哪种分解方式视试题实际而定。而在高难度题中往往需要综合运用材料信息分解与学科观点分解两种方式,即顺向对应法与逆向对应法。

图1

三、横向传导析意义——传导推理法

当试题设问明确限定阐述A 对B 具有意义或作用的过程时则需要采用横向传导析意义的方法,传导推理思维模型可以下例展示:吃白米饭→增加身体所需营养因素→增加身体能量→促进身体成长,即直接由起点推导终点。

本类设问是传导类选择题在主观题中的变式运用,本种设问注重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集中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目标的考查。具体解题方法类似于传导类选择题解题方法。即明确起终点并由起点推导终点,形成完整的逻辑链即可。本类关系型意义类主观题已经成为地方模拟试题中的常见题型。比如,2021 年10 月广东省新高考普通高中联合质量测评卷第19 题设问:“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说明”即为典型的直接由起点到终点推导的关系型意义类主观题,其传导逻辑链为:A(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坚定中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信念→B(为中国人民坚定文化自信提供精神支撑)。现以2020 年全国Ⅱ卷文综第38 题为例阐述此类方法。

【典型例题】(2020·全国Ⅱ卷·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数据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和影响,2020 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但3 月份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明显收窄。这表明我国复工复产成效逐步显现,经济复苏步伐正在加快。但是,随着海外疫情的扩散,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依然严峻,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2020 年4 月17 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会议强调加大“六稳”工作力度,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明确提出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六保”任务,并把保居民就业置于“六保”任务之首。

当前保居民就业对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知识,说明这一作用的传导过程。

【参考答案】就业是民生之本,保居民就业,居民能取得劳动收入;居民有了收入,能增强消费信心、稳定消费支出,推动生活消费品生产的复工复产;生活消费品生产的复工复产,能促进生产资料生产的复苏;生活消费品生产和生产资料生产的复苏,能促使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进而稳定和扩大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思路解析】第一步,明确起点终点。本题起点A 为“保居民就业”,终点为B“稳定经济发展”。即要明确从哪里出发,最终要到哪里。

第二步,打通过程逻辑。根据起点A 与终点B 的关系建构完整的过程逻辑。实践中具体操作方法包括顺推法和逆推法,特殊情况下运用顺推逻辑比较困难时,尝试反向推导往往是有益的尝试,即由终点B 向起点倒推,往往收获妙效。本步骤要求过程逻辑要严谨和完整,严谨即每一环节之间前后逻辑成立,没有堵点,逻辑通畅;完整即不要有逻辑“掉链子”的断层现象,各传导点之间环环相扣,形成完整的闭合的传导路径。本题传导过程逻辑解析如下:

保就业→增强消费信心→稳定消费支出→推动生活消费品生产复工→生产资料生产复工→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稳定和扩大需求→经济发展。

第三步,组织语言、严谨作答。考生最后根据本题过程逻辑思路运用学科语言组织作答。语言运用遵循教材但不局限于教材原则。尽量运用教材语言,但无教材语言可用时可能涉及时政术语和生活积累语言,这是新课标对考生必备知识的考查要求。

本法相较于前两法在解题思路上更为简洁,一般在三段论推理法和分解法不能(不具备运用两法条件)或不便(即使能够运用,但比较复杂,效率较低)运用时,可以考虑此类方法,即直接由起点到终点进行推导,只要逻辑链完整、逻辑论证科学严谨即可。

猜你喜欢

主观题焦裕禄观点
浅谈高中政治“认识类”主观题答题技巧
极坐标方程主观题考点分析
高考政治主观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
人大代表要学习、弘扬焦裕禄的“三股劲”
焦裕禄精神
观点
焦裕禄墓前(外二首)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传承焦裕禄精神培育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