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导类试题题型特点及解题策略

2022-07-31安徽侯新旺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22年3期
关键词:传导钢铁选项

安徽 侯新旺

传导类试题是近年来全国卷经济模块的常考题型,该题型注重知识的前因后果、上溯下延、环环相扣,强调逻辑推导,能有效考查考生推理与论证、探究与建构等关键能力以及科学认知和求真务实的学科素养。从类型上看,该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具体解法也有所不同。

一、没有干扰项的传导路径

这类试题所给的选项都是传导路径的组成环节,需要考生根据前后逻辑顺序进行优化重组,形成正确的思维路径。考生要根据题干指向先确定思维逻辑起点,并进行必要的释义,顺势推导,线性展开,把准经济现象的内在联系,尤其要注意两个环节间必须有直接逻辑关联,切忌思维过大的跳跃。有的试题还会在题干信息中体现出传导路径的逻辑终点,做题时需根据题干指向,判断首尾做释义,确定思维的起点和终点,然后起点向后推一步,终点向前推一步,找连接点,最终形成逻辑合理的闭环,即“思维起点→起点‘近亲’→中心‘亲戚’→终点‘近亲’→思维终点”。闭环形成后,考生还可通过中间各环节是否有关联来验证推导的正确性。

【例1】(2017·全国Ⅱ卷·13)2016 年4 月 至2017 年4 月,人 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中间价(人民币元/100 美元)由645.79 振荡走高至689.06,这对我国对外经济造成重要影响。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推导正确的是 ( )

A.美元升值→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下降→不利于中国商品出口美国

B.美元贬值→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上升→有利于中国进口美国商品

C.人民币升值→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成本下降→有利于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

D.人民币贬值→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成本上升→不利于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

【答案】D

作答该题,首先从题干“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中间价由645.79 振荡走高至689.06”的信息中判断出人民币贬值、美元升值,以此为起点,进一步分析双边贸易中两国商品价格变化情况以及两国双边投资成本变化情况,最后根据变化情况判断是否有利于中国商品对美国出口和中国企业在美投资。

【例2】(2020·全国Ⅰ卷·13)为发挥农业保险对支农惠农、促进农业发展的作用,中央财政于2007 年开始实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截至2019 年底,农业保险累计支付赔款2 400 多亿元,服务农户数从0.5 亿户次增至1.8 亿户次,提供的风险保障从0.1 万亿元增加到3.6 万亿元。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发挥作用的路径是 ( )

①获得财政补贴,降低成本支出

②增加生产投入,促进产业发展

③购买农业保险,支付保险费用

④转移灾害风险,稳定收入预期

A.①→③→④→②

B.①→③→②→④

C.③→①→④→②

D.③→①→②→④

【答案】C

作答该题,首先要理解农业保险补贴政策的含义,即农民通过购买农业保险来获取国家财政补贴,可确定逻辑起点为③;再根据题干“为发挥农业保险对支农惠农、促进农业发展”的信息,判断出逻辑终点为②;选项③往后推一步,通过购买保险获得财政补贴,合理的逻辑是到①,即③→①;选项②往前推一步,要增加生产投入需要稳定收入预期,合理的逻辑是到④,即④→②;最终的逻辑路径为③→①→④→②。当然,考生还可从①→④是否是正确逻辑和直接联系来验证推理的正确性。

二、有干扰项的传导路径

与没有干扰项的传导路径试题相比,此类试题最大的不同是备选项多于应选项,因此,作答此类传导路径试题时,考生首先要在几个备选项中剔除与题目指向无关或错误的选项,然后再按照前面传导路径的分析进行逻辑推导。

【例3】(2018·全国Ⅱ卷·13)某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进口国。2018年3 月该国决定将进口钢铁关税大幅度提高至25%。不考虑其他因素,短期内上调关税对该国钢铁制成品消费的影响路径是 ( )

①钢铁进口成本上升

②国家关税收入增加

③钢铁制成品价格上涨

④钢铁企业利润增加

⑤消费者的利益受损

⑥消费者的利益增加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A

该题的备选项有6 个,入选项为3 个,作答该题的第一环节就是要剔除三个无关干扰项或不科学选项。钢铁关税只是国家关税的组成部分,仅通过上调钢铁关税无法得出该国整体关税收入增加的结论,②排除;从题干“短期内上调关税对该国钢铁制成品消费的影响”,而不是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可以排除④;⑤⑥两个选项自相矛盾,需要通过逻辑推导排除一个。关税属于价内税,进口钢铁关税上调会增加钢铁进口成本,钢铁涨价,①是逻辑起点;钢铁制成品行业是钢铁生产的下游行业,不考虑其他因素,钢铁涨价会带来③,钢铁制成品价格上涨会损害消费者利益,⑤入选,排除⑥。

但有干扰项的传导路径也有一些特殊情况,以2021 年全国乙卷第12题为例。

【例4】(2021·全国乙卷·12)甲国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高,其进出口贸易以美元结算。在开放市场条件下,当甲国发生通货膨胀时,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会下降。关于这一作用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答案】B

该题备选项有4 个,入选项有2个,且存在①②自相矛盾,③④自相矛盾的情况。与一般的有干扰项的传导路径解答情况不同,该题两个干扰项的排除不是在逻辑架构前,而是在逻辑推导过程中完成的。作答该题,首先要结合材料信息对“甲国通货膨胀”做释义,因甲国经济对外贸依存度高,因此,当甲国通胀带来甲国商品价格上涨的情况下,甲国会购买外国替代品,所以甲国进口商品增加;同时也意味着外国从甲国进口商品的成本上升,国外对甲国商品进口量减少,所以甲国出口商品减少。又因为甲国进出口贸易以美元结算,所以甲国进口商品增加会带来对美元需求增加,选①不选②;同时,甲国出口商品减少会带来美元供给减少,选④不选③。最后可用甲国货币汇率下降即美元升值、甲国货币贬值反推上一步“美元需求增加”“美元供给减少”这一原因的正确性。

三、复合式传导路径

这类传导路径试题更为复杂,在大逻辑大路径中包含小逻辑小路径。与上述两种传导路径试题相比较而言,解答此类试题要把准大路径的起点和终点,并在正确梳理小路径的前提下,注意每个小路径的首尾之间能否架构起直接联系。

【例5】(2016·全国Ⅰ卷·15)2015 年,某国宏观经济形势如下:产能利用率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幅从2.5%下跌至1%,低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值3%。据此,预防通货紧缩成为关注的焦点。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可能引发通货紧缩的传导路径是 ( )

①产能过剩→工业品供过于求→工业品价格走低→企业利润下滑

②消费低迷→消费品供过于求→消费品价格走低

③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

④企业投资萎缩→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下降

A.①→④→②→③

B.④→①→③→②

C.①→③→④→②

D.④→②→①→③

【答案】A

该题选项①②③④都是自成体系的传导路径。作答该题时首先需要根据题干提供的有效信息判断大逻辑的起点和终点。从“产能利用率不足”可以推导出“产能过剩”,①是大逻辑的第一环节;从“引发通货紧缩”这一终点进行释义,通货紧缩意味着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③是大逻辑的最后一环。接下来,要判断①的最后一环“企业利润下滑”能直接下延到哪个环节;要判断③的第一环节“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能直接上溯到哪个环节,分别得出①→④,②→③,最终构成一个完整的逻辑链条即①→④→②→③。在此过程中,可通过④的最后环节“居民收入下降”与②的开始环节“消费低迷”这一合理的逻辑来验证该题作答的正确性。

四、主观题中的传导路径

与选择题考查传导路径不同,主观题的路径架构需要考生自己通过学科语言呈现出来,对知能素养的要求更高。

【例6】(2018·全国Ⅱ卷·38节选)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实施了全面推行营改增等内容的降税减负政策,截至2017 年底累计减税超过2 万亿元。2018 年3 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进一步为企业降税减负,全年要再减税8 000 亿元。

近两年,国家在为企业降税减负的同时,财政收入继续稳定增长、2016 年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4.8%,2017 年比上年增长7.4%(同口径)。

(2)结合材料,分析企业税负降低与财政收入增长之间的经济联系。(10 分)

【参考答案】降低税负,能增加企业所得,扩大生产规模;能激发企业活力,促进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能激励创新创业,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最终能够扩大税收来源和规模,增加财政收入。

本题作答的逻辑起点是企业税负降低,逻辑终点是财政收入增长,考生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知识面的横向延伸性质,寻求同一理论内部和不同理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对经济版块有关知识进行整合,才能完整地把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链条揭示出来:其一,税负减少→企业所得增加→扩大生产规模→税收规模扩大→增加财政收入。其二,税负减少→企业成本降低→企业活力激发→企业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税收规模扩大→增加财政收入。其三,税负减少→企业成本降低→激励创新创业→小微企业发展→扩大税收来源和规模→增加财政收入。如果用A 表示企业税负降低,用B 表示财政收入增长,该题作答的思维逻辑链条可用下图表示:

总的来说,考生解答好传导类试题首先要有捕捉信息的能力,主要是通过阅读、占有与储存有效信息;其次要有解读信息的能力,伴随着生成新的信息、有价值的信息;再次是建构知识与创新的能力,多维度建立新的联结,发现和建构,形成逻辑严密的过程和路径。因此,在高三备考尤其是后期备考中,教师一要引导学生构筑逻辑思维导图,以《经济生活》的自然单元或体现经济学本质的“实行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大观念为单位,提炼关键词、核心概念、主要原理等,以其作为思维网络的结点,由结点和表达结点之间的关系链组成合理的知识网络,予以结构化表达,实现教材知识融会贯通。二要进行大单元教学,培养考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教师要从培养考生逻辑思辨能力、逻辑推理论证能力等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需的关键能力出发,运用“学科内容结构化”的教学观,统整学科知识,设计并实施单元教学,实现学科内容从碎片化走向结构化。三要探索命题方向,进行针对训练。如把准经济发展大势,以“‘十四五’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塑造发展新优势、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数字中国、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经济领域的目标指向作为传导路径的终点,依托三次分配与共同富裕、深化“新三板”改革、服贸会、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新时代的中非合作、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中国入世20 周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等2022 届高考重大时政热点创设情境,关联教材相关内容,设计出典型的代表性的传导路径,让学生在前瞻性训练中进一步熟稔传导路径试题的解题之道。

猜你喜欢

传导钢铁选项
《思考心电图之178》答案
“钢铁侠”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扑面而来的“钢铁鸟”
跟踪导练(四)
阅读理解
跟踪导练(5)
单项填空精选练习100道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骨传导自行车头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