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叹词重叠和语气词连用看汉语音步重音模式

2022-07-30程润峰夏朝阳

语文学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音步音系重音

○ 程润峰 夏朝阳

(1.华中师范大学 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9;2.国家开放大学 人文教学部,北京 100039)

一、释题与综述

(一)音步

音步(foot)是语言中最基本的节奏单位。自然语流中处于两个最小停顿之间的单位就是音步[1]。一个音步是节拍的一次轻重交替[2]。一般认为,汉语的标准音步是双音节,蜕化音步是单音节,超音步是三音节。张洪明认为汉语音系结构缺乏二元对立的节律特征,所以汉语不存在音步这一韵律层级单位[3]。张吉生认为汉语中所谓的自然音步实际上都是韵律词,故而汉语音步没有存在的意义[4]。但谢丰帆以语料库的量化数据论证了汉语确有音步,并进一步地证明了音步是自然语言都具备的基本组件之一[5]。

(二)重音模式

重音(stress)为音强、音高、音长等的综合表现(或某一方面的表现),是一种语音上的相对凸显。重音模式(stress pattern)指的是具有一般性、结构性、可重复性、可推导性的重音形式。国内较早谈及重音模式的是陆宗达和俞敏,他们把北京话最基本的重音模式概括为重轻、中重轻、中轻重、中轻中重四种,并指出重音模式有区别词性的作用[6]。崔四行考察了ABAB及AABB重音模式的句法功能,认为汉语的重音模式不仅可以区别词性,还可以标记句法性质和句法位置,由此体现出汉语韵律的形态功能[7]。钟奇系统地论述了汉语方言的重音模式与声调、语法、语义的互动制约关系[8]。崔四行论证了汉语重叠重音模式的语体属性,发现不同的重音模式适用于不同的语体[9]。可见,重音模式在汉语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汉语音步重音模式

词重音和音步重音是汉语韵律音系学的基础问题[10]。目前学界多谈词重音,较少谈音步重音。实际上,后者才是更基础的问题。一方面,音步重音存在的范围更广。词重音只存在于语法词和韵律词内,而一个音步既可以是词或短语,又可以是一个句子或跨层结构[11]。另一方面,汉语的音步重音可以推导出汉语的词重音。由于汉语词的双音节化与汉语音步标准形式的对应关系,汉语中的大多数双音节词都可以构成一个标准音步,而一个标准音步又往往可以实现为一个韵律词。韵律音系学(prosodic phonology)指出,音步是决定重音位置的辖域,音步必分左重或右重[12]。因此,只要知道了汉语音步的重音模式,汉语的词重音也就呼之欲出了。不过,截至今日,大家在汉语是否有音步重音(如果有,那音步重音在左还是在右;如果没有,那汉语音步的表现形式是什么)等问题上还远没有达成共识。

端木三[13]、杨彩梅[14]、Sui[15]等认为汉语音步是轻重型,且重音在左。史宝辉通过语音实验和音系学分析,得出汉语音步内右重的结论[16]。崔四行基于对汉语轻声的认识,也指出汉语音步是右重的[17]。吴洁敏虽然认为汉语存在音步重音,但却没有说明其位置[18]。而王洪君[19]、沈家煊[20]等则认为汉语音步是松紧型,汉语不存在有音系学意义的音步重音。张洪明、张吉生等不认可汉语音步的独立合法性,也就无所谓音步重音。

正是因为学界对汉语音步重音模式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所以也就导致了对词重音位置的认识分歧。比如Chao[21]、林茂灿[22]等发现汉语双音节词的后字重于前字;王晶和王理嘉[23]、叶军[24]等则发现前字重于后字;王韫佳等[25]、冯胜利等[26]发现汉语词既有前重的又有后重的。林焘[27]、王洪君等认为二者等重。徐来娣干脆把汉语双音节词的重音模式看成一种既可能表现为前重或后重,也可能表现为等重的“双重”模式[28]。张洪明、周韧[29]、张吉生等认为汉语并不具备语言学意义上的词重音。各家争议颇大,兹不一一列举。

关于汉语音步重音模式的论证,方法主要包括直觉法(夸张法)、实验法(声学和感知实验)和分析法(音系学理论分析)。而为了尽量规避句法、语义等因素的干扰,所选用的材料主要有多音节音译词、多音节并列词组、无意义字串等。本文则从一个新的选材视角,即叹词重叠和语气词连用出发,结合直觉夸张法、声学实验法和理论分析法,来探讨汉语音步的重音模式。

二、从叹词重叠看汉语音步重音模式

根据音节数和音节结构,我们将汉语叹词重叠式分为AA式、AAA+式、ABB式、ABAB式四类。列举如下:

AA式叹词重叠

嗯嗯 哈哈 啊啊 哦哦 嘿嘿 哎哎

AAA+式叹词重叠

咦咦咦 哼哼哼 嗨嗨嗨 啧啧啧 嗷嗷嗷 哦哦哦 唉唉唉 哈哈哈哈 哟哟哟哟

ABB式叹词重叠

哎呀呀 阿呀呀 哎哟哟 哟喂喂 啊哈哈

ABAB式叹词重叠

哎呀哎呀 哎哟哎哟 哟喂哟喂 嗯哼嗯哼

(一)叹词重叠构成音步

汉语叹词重叠以双音节AA式为主,其他式只占少数;AAA+式以三音节为主,最多也就四音节;ABB式为三音节,ABAB式为四音节。四音节以上是多个重叠式的重复而不是重叠,比如“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这说明叹词重叠式符合汉语音步边界模式“二常规、一三可容、四受限”[11]131。另外,在使用单音节叹词时,人们有时也会不自觉地停顿或拉长发音(跟一个空拍)来满足一个标准音步的使用习惯,且该叹词与后面音节也有较大停顿,这说明汉语叹词及其重叠式是自成一个音步的。还有叹词重叠式的声调变化,也能从侧面佐证叹词重叠式构造为一个音步的韵律事实。杨婕、王晓凌发现一个叹词单用时常常具有多种声调,但重叠后,往往只有其中的一种声调可以重叠[30]。比如叹词“啊”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轻声五种声调,但当“啊”重叠时,一般仅保留阴平这个声调。韵律音系学认为,音步内某词声调的变化可能和其组步有关[8]。

(二)叹词重叠式的音步重音

根据相对轻重原则,叹词重叠式内,必然有的叹词稍轻,有的稍重。所以我们先用夸张法来从直觉上感知叹词重叠式内的相对轻重。

对于“嗯嗯”,我们给前一个“嗯”施加一个明显的重音,同时给后一个“嗯”施加一个明显的轻音,发现这样读出来的“嗯嗯”并不符合汉语母语者的语感,但若是反过来给后一个“嗯”施加一个明显的重音,则在语音感知上是可以接受的。同样,如果给“哼哼哼”“哈哈哈哈”“啊哈哈”“哎呀哎呀”的左边施加一个明显的重音,都是不太能接受的,而如果给其右端施加一个明显的重音,则都能够接受。夸张法的结果显示,汉语叹词重叠式所组成的音步是右重的。

接下来我们再通过声学实验法来考察叹词重叠式音步重音的表现形式。通过Praat语音分析软件,我们分别得到“嗯嗯”和“啊哈哈”的语波图。如下:

图1 “嗯嗯”的语波图

图2 “啊哈哈”的语波图

由上图可知,叹词重叠式所构成的音步内,最后一个音节负载着整个音步的自然重音,这与前面直觉夸张法所验证的结果一致。在“嗯嗯”这样的AA式叹词重叠结构(也是汉语叹词重叠式的主要类型)中,音步内两个音节之间的音高、音强并没有显著差异,但后一个音节的音长明显长于前一个音节。而在“啊哈哈”这样的多音节叹词重叠式中,虽然最后一个音节在音高、音强上的表现要比前面音节的更加明显,但二者在音长上的差异仍要显著于在音高、音强上的差异。这也符合音系学理论所总结出的音步重音所在位置与音步重音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性规律——“左重步优选音高凸显重度对比,右重步优选音长来凸显重度对比”[31]。综上,汉语叹词重叠式音步的重音在右。

三、从语气词连用看汉语音步重音模式

语气词连用在汉语中很常见。一般来讲,语气词连用后,融合了多个语气词的语气意义,能比单个语气词表达更加复杂的情感态度。现代汉语中最常用的典型语气词是“的”“了”“呢”“吗”“吧”“啊”,对这六个语气词进行两两组合,可以连用的形式有“的了”“的呢”“的吗”“的吧”“的啊”“了的”“了呢”“了吗”“了吧”“了啊”“呢吗”“呢吧”“呢啊”等13种。“的”“了”“呢”可以分别和其他五个语气词连用,“吗”“吧”“啊”三者相互之间一般不连用。王珏、毕燕娟总结出六大典型语气词的连用序列为“的>了>呢>吗>吧>啊”[32]。

(一)语气词连用构成音步

王志清发现,语气词连用从数量上来看,主要是两个语气词连用,三个语气词连用的情况较少,基本不存在超过四个语气词连用的情况[33]。这说明语气词连用和叹词重叠一样,也是实现于一个汉语音步的框架之内,自身能构成一个汉语音步。在实际语流中,连用的语气词也与前面的音节有较大停顿。唐露指出,三个语气词在连用的时候,往往会受到语音方面的影响,其中后两个语气词会融合为一个连读语气词[34],比如“了”和“啊”连用,在语音的影响下,融合为“啦”;“呢”和“啊”连用,在语音的影响下,融合为“哪”。我们认为,这个所谓的“语音的影响”其实就是趋向于双音节标准音步的韵律作用。

(二)语气词连用式的音步重音

首先还是用夸张法来感知语气词连用所构成音步的重音位置。对于“好的呢”,我们给前一个语气词“的”施加一个明显的重音,发现这样读出来的“好的呢”并不符合汉语母语者的语感,但若是反过来给后一个语气词“呢”施加一个明显的重音,则符合汉语母语者的语音感知。同样,如果给“好的呀”的前一个语气词“的”施加一个明显的重音,也是不太能接受的,而如果给后一个语气词“呀”施加一个明显的重音,则母语者基本能够接受。夸张法的结果显示,汉语语气词连用所组成的音步亦是右重的。

然后利用Praat软件,我们分别得到“好的呢”和“好的呀”的语波图。如下:

图3 “好的呢”的语波图

图4 “好的呀”的语波图

由图可知,语气词连用式音步的重音在最后一个音节,且重音表现形式也是右重步所惯用的“音长凸显”。汉语语气词连用所构成的音步也是重音在右。

四、结 语

叹词重叠和语气词连用,虽然不能构成一个汉语词,但却能构成一个汉语音步,且尽可能地规避了句法结构和语义焦点在重音层面的影响,同时也基本不与其他的音系规则(如连读变调、儿化、文白异读等)产生冲突,其重音表征,自然也能说明汉语音步的重音模式。基于此,本文结合直觉夸张法、声学实验法和音系学理论分析法,考察并验证了叹词重叠和语气词连用所构造成的音步都是右重的。这也为现有的“无重说”“左重说”“等重说”等提供了一种参照。

猜你喜欢

音步音系重音
单词重音
重音在“文学作品朗读”中的运用
音步转型下ABB韵律结构与文体分布的变化
现代汉语黏合结构和组合结构的韵律差异
英语元音/e/的语音特征及其音系功能
奇台方言音系及其演变规律
再談梵漢對音與“借詞音系學”的幾個問題
南朝宋齊譯經對音的漢語音系初探
维吾尔语词重音的形式判断
浅谈语句重音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