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前牙反牙合早期不同临床矫治效果差异分析

2022-07-27马静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12期
关键词:齿槽切牙矫治器

马静

(长治市贝森口腔医院正畸科,山西 长治 046000)

0 引言

临床较常见口腔科疾病为前牙反牙合,其属常见错颌畸形,经流行病学显示[1],此病在乳牙期的患病率为14.94%,在替牙期的患病率为9.65%,具较高患病率,与其他错颌畸形比较,此病有上颌发育缓慢、引起患儿面部凹陷的临床特征,若疾病持续发展则对面部美观造成影响,甚至向口颌系统功能波及、导致患儿口腔发育效果不理想,因此尽早提供对症治疗有积极作用。李珍[2]证实,颌垫舌簧活动性矫治器为较常见治疗方法,具有强度强、韧性大及抗拉力强等优势,使复诊次数减少、缩短疗程,但因患儿年龄小、乳牙牙冠短小,易影响活动矫治器固位效果、也影响发音,导致其舒适度体验较差,未获得患儿家属青睐认可,鉴于此,本文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62例前牙反牙合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前牙反牙合患儿行针对性矫治的价值,汇总。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前瞻性研究,样本取自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62例前牙反牙合患儿,固定组(31例):男女比例16:15,年龄5-11岁,均值(7.14±1.15)岁;体重21-42kg,平均(30.52±1.18)kg;家长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2例,高中10例,大专及以上9例;活动组(31例):男女比例18:13,年龄6-13岁,均值(7.28±1.24)岁;(31例):男女比例16:15,年龄5-11岁,均值(7.14±1.15)岁;体重22-43kg,平均(30.69±1.27)kg;家长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3例,高中11例,大专及以上7例。P>0.05、可比较。家属知情、经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纳入标准]①经X线检查确诊[3];②前牙均属反覆盖、反覆牙合;③伴颌骨发育不良、双侧磨牙呈近中关系;④伴咀嚼功能障碍;⑤身体正处发育期;⑥年龄范围5-14岁,家长文化程度>小学;⑦有完整资料。

[排除标准]①既往矫正史;②伴先天性疾病;③重要脏器异常;④矫治禁忌证;⑤牙齿松动;⑥精神病史;⑦中途转院。

1.2 方法

活动组(颌垫舌簧活动性矫治器):双侧上颌颌垫、反合牙齿舌侧双曲舌簧共同组成颌垫舌簧活动性矫治器,借助剪头卡固位后牙、颌垫垫高后牙,咬合打开前牙1-2mm,舌簧推力辅助下,推移舌侧错颌的牙齿、使其逐渐移动于唇侧,矫治前牙牙性反合,嘱咐患儿对颌垫舌簧矫治器佩戴24h,每周复查1次,对牙齿移位情况综合评估、结合实际作适当调节。

固 定 组(2×4固 定 矫 治 器):选 择12-22、32-42粘结托槽,16、26、36、46粘结带环,上下前牙用0.012、0.014、0.016镍钛丝排列整齐、整平,弯制0.018不锈钢圆丝呈Ω型、曲唇向展开,上颌第一前磨牙近中为所处位置,前牙距离弓丝的距离为2mm,矫治内倾的上颌前牙、唇部向前移动,以后倾曲末端为基点,伸长磨牙、压低前牙,打开切牙锁结,弯制不锈钢圆丝为小圈曲,在下颌侧切牙远中为所处位置,24h完成牵引3类,注意定期更换皮圈,1次/d,嘱咐患儿定期复查,每月检查1次,解除反合后,对冠部唇倾度、磨牙关系作精细调整,维持3月后、拆除固定装置。

1.3 观察指标

①头影测量结果:记录两组上齿槽座角、下齿槽座角、上下齿槽座角、上颌中切牙和NA连线角、下颌中切牙和NA连线角、下颌平面角。

②矫治效果:显效:上下前牙咬合关系正常,覆k,未损害牙周、牙髓;有效:上下前牙咬合关系基本正常,覆k存在,轻微损害牙周、牙髓;无效:病情加重,有效率=。

③家长满意度:科室自制“满意调查问卷”,百分制,满意>85分,一般61-84分,未满意<60分,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Excel表整理,SPSS 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s),t检验。计数资料构成比[n(%)],χ2检验。检验水准P=0.05。

2 结果

2.1 头影测量结果

矫治前比较两组头影测量结果无差异,P>0.05;矫治后与活动组比较,固定组上齿槽座角、上下齿槽座角、上颌中切牙和NA连线角更高;下齿槽座角、下颌中切牙和NA连线角及下颌平面角更低,P<0.05,见表1。

表1 头影测量结果比较(±s)

表1 头影测量结果比较(±s)

注:组内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

组别 上齿槽座角 下齿槽座角矫治前 矫治后 t P 矫治前 矫治后 t P固定组(n=31) 75.21±3.0677.95±3.12×# 3.4909 <0.0576.02±3.1574.01±3.12×# 2.1555 <0.05活动组(n=31) 75.14±3.1276.03±3.25× 0.0009 <0.0577.23±1.0475.98±3.03× 2.1725 <0.05 t 0.0892 -- -- 1.57472.5220 -- --P 0.9292 <0.05 -- -- 0.1206 <0.05 -- --续表1组别 上下齿槽座角 上颌中切牙和NA连线角矫治前 矫治后 t P 矫治前 矫治后 t P固定组(n=31) 1.65±0.451.02±0.38×# 5.9555 <0.0516.83±1.1519.48±1.02×# 9.5985 <0.05活动组(n=31) 1.62±0.530.35±0.17× 12.7041 <0.0516.65±1.2317.62±1.41× 2.8864 <0.05 t 0.24028.9610 -- -- 0.59525.9509 -- --P 0.8110 <0.05 -- -- 0.5540 <0.05 -- --续表1组别 下颌中切牙和NA连线角 下颌平面角矫治前 矫治后 t P 矫治前 矫治后 t P固定组(n=31) 21.05±1.2319.04±1.45×# 5.8857 <0.0528.04±1.0327.02±0.73×# 4.4985 <0.05活动组(n=31) 21.19±0.3520.89±0.23× 3.9882 <0.0528.01±0.8927.56±0.18× 2.7593 <0.05 t 0.60955.4172 -- -- 0.12273.9989 -- --P 0.5445 <0.05 -- -- 0.9028 <0.05 -- --

2.2 矫治效果

与活动组比较,固定组矫治有效率更高,P<0.05,见表2。

表2 矫治效果比较[n(%)]

2.3 满意度

与活动组比较,固定组满意率更高,P<0.05,见表3。

表3 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前牙反牙合为目前较常见口腔疾病,呈牙牙合关系异常的表现,多数情况下,六个上前牙为牙反k的重要组成,可能还涉及个别前牙、四个切牙,若一侧后牙涉及反牙合,则有下颌偏斜表现。与上牙弓比较,下牙弓的宽度及长度发育更明显,尤其体现在长度方向方面,此时上前牙的拥挤程度不一致、下前牙拥挤程度较轻,且上中切牙唇倾、下切牙有舌倾现象,对前牙咬合关系加以代偿,呈中性磨牙关系,近中较为常见。研究表明,儿童患有前牙反k后,患儿在颅面部、颌骨发育等方面有异常,具体体现在:上颌向前发育不足,面中部表现为凹陷、紧缩,下颌过度向前发育,较突出的为下前牙,另外患儿可能伴有口颌系统功能异常,呈未协调咀嚼肌活动、影响咀嚼效能等,部分群体可能伴有颈椎融合后牙弓发育不全现象,影响患儿牙齿健康,因此尽早提供对症矫治措施有积极作用。

目前矫治前牙反牙合以颌垫舌簧活动性矫治器为主,具有摘带方便、韧性强、抗拉力强等优势,缩短疗程、达到预期疗效,但患儿因年龄小、乳牙牙冠短小,未能达到较理想的固位效果,且长期佩戴易有较强的异物感、对发音也有影响,导致患儿舒适度不高,影响矫治效果,临床应用受限。

有文献报道[4],2×4固定矫治器治疗前牙反牙合具有可行性,具有牙槽骨易改建、矫治效果良好等优势,具体作用机制为:仅通过上切牙唇倾、有正常覆合覆盖形成,对机体凹面型起到改善作用,结束矫治后前牙正常覆合覆盖关系形成,引导上下颌骨的生长发育方向较准确,对畸形进一步发展起到阻断作用,效果可靠,且矫治后协助患儿纠正不良习惯,维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如下颌前伸等,无需佩戴保持器、利于缩短疗程,达到远期矫治效果。

本研究示:①与活动组比较,固定组上齿槽座角、上下齿槽座角、上颌中切牙和NA连线角更高;下齿槽座角、下颌中切牙和NA连线角及下颌平面角更低,P<0.05,表示固定矫治利于缩短疗程、改善咀嚼功能,满足患儿对牙齿美观度的需求;②与活动组比较,固定组矫治有效率更高,P<0.05,表示固定矫治可提高矫治效果、利于改善预后效果;③与活动组比较,固定组满意率更高,P<0.05,说明本文与盛建青[5]文献相似,因此固定矫治利于减少复诊次数、满足患儿实际所需,利于提高家长满意度,具实践价值。

综上所述:前牙反牙合患儿行2×4固定矫治器治疗可提高矫治效果、促进颌骨正常发育,减少复诊次数、保证前牙更美观,获得家长满意,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齿槽切牙矫治器
Twin-Block矫治器在正畸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永磁同步电机齿槽转矩的优化分析
新型上颌垫矫治器治疗乳前牙反的临床应用
骨性Ⅰ类女性下切牙先天缺失者颏部形态的三维研究
骨性Ⅱ类均角成年患者上颌中切牙与切牙管位置关系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研究*
切牙管与上颌中切牙位置关系的定量研究
隐形MA与双板矫治器治疗早期骨性Ⅱ类下颌后缩错的临床疗效
永磁电机齿槽转矩分析研究
成年骨性Ⅱ类错患者上颌中切牙牙根与切牙管的位置关系研究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用于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