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机行为转变干预模式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2022-07-26吕立萱

人人健康 2022年14期
关键词:股骨髋关节康复

吕立萱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中医医院 甘肃 平凉 744300)

股骨转子间骨折在临床上也被称之为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折位置处于股骨颈基底位置至小转子水平之上。该病在老年人群体中较为常见。其主要原因为大多数老年人都患有骨质疏松症,容易导致该位置骨折。该病临床上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正转子间骨折和反转子间骨折。其中反转子间骨折是因为反向的不顺股骨间距的骨折,而另一种正转子间骨折则还可进一步分为小粗隆部骨折、大粗隆部骨折、大小粗隆部粉碎性骨折以及累及股骨近端的骨折。目前,该病的临床治疗方案较多,包括闭合复位、髓内针以及γ 钉内固定术等。但当上述手术方案没办法开展时,可给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术后局部疼痛迅速得到缓解,方便早期肢体活动和功能练习的开展,缩短卧床时间,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出现[1-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均可比(P>0.05),具体如表1 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

研究组采用动机行为转变干预模式:(1)意向阶段。建立由主治医生、责任护理等医务工作者构成的动机行为转变团队。通过沟通,引导患者了解术后恢复的重要意义,帮助患者搭建转变自身行为的意识。(2)准备期间。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选择合适的、简单易懂的语言方式告知患者手术的意义、目的以及具体流程,叮嘱其术后相关注意事项,增加患者对手术价值的了解,提高患者术后护理干预的依从性以及有效性。在医院康复过程中,安排康复较好的患者与他人进行分享,传授自己的康复心得。除此之外,叮嘱患者的家属要多多留在医院陪伴患者,要在语言以及精神上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3)具体行动。医护人员增加查房次数,手术后第1 天需要持续的心电监护,时刻注意患者患肢切口位置情况,记录有无出血、肿胀等情况。若术后患者仅存在轻微疼痛,可引导他们观看影像以及听音乐,进而转移自身注意力;若术后患者存在剧烈疼痛,则需按医嘱使用镇痛药。由营养师为患者制定针对性饮食计划,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注意维生素等其他营养补充。患者住院期间,需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保持适当温度和湿度,每天按摩患者一至两次。当患者仰卧时,将水袋放置在其骶尾部,每2 小时调换一次;手术后2天,每2 小时帮助患者进行翻身,叩击患者背部,引导患者使用正确的咳嗽方法及时排痰。若患者有留置导尿管,需定期打开导尿管;若患者便秘,可进行腹部按摩或开塞露使用,进而缓解症状。(4)进入巩固时期。康复医师按照患者实际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练习计划,主要包括肌肉力量练习和平衡练习。注意循序渐进,家属应尽力协助患者开展,提高患者练习的主观能动性。患者出院后,定期借助电话以及网络等手段进行回访,了解患者康复情况,解答患者疑虑,督促患者坚持康复练习。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疼痛水平(通过VAS 视觉模拟评分进行评价,分值越高,痛感越强);髋关节功能(通过Harris 髋关节评分进行评价,分值越高,功能越好)、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感染、压力性损伤、便秘);护理满意度(共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3 个层次,总分100,每个层次之间逐级递减20 分)。

1.4 统计学处理

SPSS20 分析;计量资料t 检验;计数资料X2检验。P<0.05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疼痛水平对比

两组疼痛水平。见表2。

表2 两组疼痛水平对比(n=19,)

表2 两组疼痛水平对比(n=19,)

组别 护理前(分) 护理后(分)研究组 4.32±0.45 0.81±0.39对照组 4.26±0.44 1.61±0.48 t 0.4156 5.6383 P 0.6802 0.0000

2.2 两组髋关节功能对比

两组髋关节功能。见表3。

表3 两组髋关节功能对比(n=19,)

表3 两组髋关节功能对比(n=19,)

组别 护理前(分) 护理后(分)研究组 44.31±4.29 79.71±3.26对照组 44.62±4.18 70.06±3.34 t 0.2256 9.0125 P 0.8228 0.0000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两组护理满意度。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19,n%)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见表5。

表5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19,n%)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许多人将这种骨折称之为死亡骨折,也称之为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4-5]。之所以这么称呼,主要是因为这种骨折非常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患者一旦发生这种骨折,往往只能长期卧床,进而造成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以及深静脉血栓等多种并发症的出现,任何一种并发症的出现都有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临床上对于这种骨折患者必须给予积极的治疗,而且术后的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而言至关重要[6-7]。该病的治疗通常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保守治疗适用于身体条件差、不能耐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若为简单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则不会存在较为明显的移位,能够借助下肢牵引和卧床休息来实现骨折愈合的目的。然而,随着我国现代医学的发展,保守治疗的临床应用局限性越来越大,许多患者均选择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主要是开展对各类骨折进行内固定,以及小部分外固定处理。内固定治疗通常可以实现较好的复位以及固定,保证早期的活动效果。促进患者早日下床,降低各类卧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本次在动机行为转变干预模式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研究中发现:护理前,两组疼痛水平未见显著差异,经过护理,研究组与对照组的疼痛情况均出现了好转,而且研究组疼痛好转情况要更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髋关节功能差异不明显。护理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髋关节功能都明显好转,其中研究组髋关节功能比对照组更好,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4.74%比对照组68.42%高,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26%比对照组31.58%低,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术后护理中实施动机行为转变干预模式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能明显降低患者疼痛感,缩减感染、压力性损伤、便秘等并发症的出现,提升护理满意度,优化患者髋关节功能,具有较为广泛的临床适宜性。相较于常规护理而言,动机行为转变干预模式更注重鼓励患者自主学习自身股骨转子间骨折疾病的相关知识,进而对自身护理方法以及具体过程进行调整,通过动机行为转变干预,能够较好地满足患者自身需求,激发患者主观意识,改掉患者多种不良行为,通过意向引导、干预前准备以及具体行为过程等阶段的护理,为患者术后康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大大提升了临床护理质量,保证了治疗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可采用动机行为转变护理模式,确保患者获得较好的护理质量。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人各项指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猜你喜欢

股骨髋关节康复
髋关节活动范围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怀孕中期胎儿孤立型股骨短的临床意义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
3D打印人工髋关节获批准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