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岗课赛证”融合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2022-07-25王钰田琨

当代化工研究 2022年13期
关键词:岗课赛证课赛化工

*王钰 田琨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 735000)

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即通过融“岗”“赛”“证”要素于“课”,深化育训融通课程建设,提升其目标内容等兼容性,是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推进职业教育体制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创新工程[1]。“岗课赛证”—“岗”是工作岗位、“课”是课程体系,“赛”是职业技能大赛,“证”是职业技能证书,其中,课程体系是融通的核心与载体。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对于“岗”“课”“赛”“证””各要素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都做出了明确的表述。研究“岗课赛证”的内涵逻辑,构建“岗课赛证”融合的课程体系是贯彻和落实《职业教育法》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主要面向酒泉及西北地区煤化工、精细化工行业培养从事化工生产装置操作及维护、工艺运行操作、生产技术管理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近年来,酒泉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一带一路”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全市化工产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发展势头日渐强劲,发展规模日益壮大,对高素质技能型的化工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

1.“岗课赛证”的内涵逻辑与相互融合

(1)“岗课融合”

“岗课融合”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要求,在产教融合大背景下,无论是课程体系的构建,还是课程内容的设置,以及专业开发团队的组建都要立足于“岗”。“因岗定课,证赛融合、能力本位”是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通过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融通、课程标准与岗位标准融通[2]。

以酒泉地区化工产业集群为基础,通过教师实践、专题探讨及走访调研等方式,深入分析了化工企业主要生产岗位的工作任务,厘清了岗位对人才的技能和素质要求,找到了对应的学习领域,形成了化工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与岗位能力要求(表1)。化工企业主要生产岗位有生产过程控制(内操)、化工设备的运行和维护(外操)、化工设备(仪表)维护与检修、化工产品检验及质量控制、化工生产管理以及技术支持等工作。

表1 化工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与岗位能力要求分析Tab.1 Analysis on typical work tasks and post capacity requirements of chemical industry post group

(2)课证岗融合

“证”是检验教学效果的基本要求,包含各类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和“1+X证书”。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接受职业培训,经职业培训机构或者职业学校考核合格的,取得相应的培训证书;经符合国家规定的专门机构考核合格的,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业证书、培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作为受教育者从业的凭证。在新《职业教育法》颁布和产教深度融合大背景下,“课证融合”已经离不开“岗”。“课证岗”融通问题,关键是要形成三者的相互促进机制,避免各成体系、相互割裂。一方面,“证”一端连着“课”,一端连着“岗”,是职业培训课程的成果,也是受教育者从业的凭证。另一方面,随着“1+X证书”试点工作启动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参与到证书的培训和认证工作之中,“证”源于“岗”,又作用于“课”。故高职院校只有加强与培训评价组织的合作,进行课程资源开发、证书考核标准制定、培训师资培养、教材建设等内涵建设,将教育标准、企业标准融于一体,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才能真正落实“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3]。化工行业门类繁多,X证书种类也比较丰富,其中,列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目录的有19种,列入行业技能等级证书目录的有8种,还有一批新加入“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证书。应用化工技术“课证岗”相融通,就要求课程体系的构建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课程内容可以随目标岗位和X证书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3)课赛融合

“赛”是人才培养的高端展示和评价,高于职业认证要求,主要包括赛项结构、竞赛内容、竞赛评价[4]。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所获得的成绩,往往可以体现学校或者专业的综合办学水平。但技能大赛不应成为少数教师和学生的盛宴。要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学”的目的,就推动课赛深度融合:一是要建立完善的校级比赛机制,根据国赛标准和学校的实训教学条件,将国赛内容及标准本地化,组织更多的学生参加校赛,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二是要将大赛考核标准与课程教学内容映射转换,使得教学评价更加具体,更加规范,达到以赛促改的目的;三是建立指导教师轮换制度,让专业课教师都参与到技能大赛的指导工作上来,经过大赛的“锤炼”,全体教师自身技能水平的不断提高,带动专业教学效果整体提升,达到以赛促教的目的。目前,面向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设置的比赛主要有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化工生产赛项和化学实验技术赛项以及石化行业的化学检验工技能大赛等。

2.基于“平台+方向”的“岗课赛证”融合的课程体系构建

(1)因岗定课,能力本位

化学工业门类很多,不同行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采用原料、生产的产品以及加工工艺都各不相同,但化工生产过程组织和化工生产的设备具有相似性,因此有相同的职业理论基础课程和相通的职业岗位。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既要考虑共性的问题,实现“宽口径”,使学生具备化工企业通用岗位基础能力,又要考虑个性的问题,实现“专业化”,使学生可以根据订单企业或岗位需求具备某一类化工企业的专有岗位能力。基于此,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构建了“两阶段、三平台、四方向”的“平 台+方向”的课程体系。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分为两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以培养学生具备化工企业通用岗位基础能力为主,第二阶段,以培养学生具备化工企业专门岗位能力为主。

图1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平台+方向”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Fig.1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direction" Applied Chemical Technology Specialty Curriculum System Based on "post course competition certificate" integration

(2)“岗课赛证”融合的化工专业基础课程平台

“三平台”是指在第一阶段培养中将课程分为职业素质平台课程、化学基础平台课程和化工基础平台课程三个平台。职业素质平台课程主要由“两课”、计算机应用技术、职业素养、就业指导、公共安全、高等数学、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军事国防教育、劳动教育、英语、创新创业教育等通识教育类课程组成,承担“立德树人”的主要任务。化学基础平台课程主要由化学原理(含实训)、有机化学(含实训)、化工安全技术、工业分析、环境保护与清洁生产等课程组成,并将化学检验工、有机合成工等证书等“1+X证书”内容和化学检验工技能大赛、化学实验技术技能大赛内容融入,主要培养学生具备化学实验能力、化学基本素养、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化工基础平台课程主要由化工单元操作、反应过程与技术、化工生产技术、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等课程组成,并将化工总控工等“1+X证书”内容和化工生产技术大赛内容融入,主要培养学生具备化工生产通用能力和素养。

(3)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双主体育人的方向课程模块

“四方向”是指在第二阶段培养中设置四个方向的模块化课程,围绕专业方向的核心工作领域要求,开设不同的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训课程。方向的设置根据区域化工行业类型及对人才的需求等进行动态调整。学生可以在第四学期和第五学期分别选择两个方向的模块化课程学习,系统地培养面向就业岗位的专用能力,或者,基于酒泉地区及周边地区化工行业的发展及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我校开设煤化工、精细化工、化工装备和企业订单四个方向,学生入企进行课程学习或由企业师傅进行线上授课。其中,企业订单方向开设订单课程和企业文化,课程教学全部由企业完成,校企共同开展“1+X证书”培训和考试,取得相关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实现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4)分层次、多维度开展课程思政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基于“平台+方向”的课程体系努力构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课程思政体系。在职业素质平台课程层面,以培养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为主;在化学基础平台课程层面,以培养学生具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为主;在化工基础平台课程层面,以培养学生具备科学意识、创新意识和“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为主;在方向模块课程层面,以培养学生具备节能降耗的生产理念和生命至上的安全意识为主。

3.结语

化工技术专业“平台+方向”的课程体系已经运行实践多年,在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促进化工专业群建设,推动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将职业技能大赛和“1+X证书”元素融入,进行“岗课赛证”的课程体系构建,必然会使得课程体系更加开放和灵活,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新颖,评价体系更加标准和客观。同时,也必然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如教学评价改革、学分互认、X证书资源拓展等。下一步,“岗课赛证”课程体系的实施运行,将充分调动“岗课赛证”各元素的积极性,消除深度融合存在的壁垒,激发内生动力,促进专业建设全面发展,教学质量大幅提高,为化工企业培育更多优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

岗课赛证课赛化工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及成效——基于“岗课赛证+思政融通”模式的探讨
“岗课赛证”融通的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探索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模式研究与实践
电子商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重构实践研究
以培育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课赛”融通课程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