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理念在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渗透与融合

2022-07-25季冬平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学校教育以人为本教学改革

季冬平

摘要:在当前教育形式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学校需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优化管理理念。目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学管理人员心中扎根越来越深。对于教师来说,“以人为本”理念就是在教育教学日常管理中,管理层能够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集思广益,共同推动教学改革更好地发展。而对于学生来说,更关心的是学校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能否融入素质教育,帮助学生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迈进,尽量减轻只关注升学率带来的功利性学习的枯燥和压力。

关键词:教学改革;学校教育;以人为本;理念渗透

随着社会经济和教育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正在进入转型的快車道,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与以往的教学改革不同的是,当前阶段的教学改革已经不再停留于教育方法的改变,而是更多地考虑教育理念的转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考虑学校管理的内容,为了让学校能够更高效地为社会培养人才,教育管理部门需要转变管理思路,把“以人为本”理念渗透到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使教育管理从之前的控制性管理逐渐转变为教育性管理。本文以小学教育管理为例,详细谈一谈如何真正将“以人为本”理念渗透到学校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行之有效。

1    “以人为本”理念在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渗透的意义

在义务教育阶段,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学生接受正式学校教育的启蒙阶段。因此,基础教育的改革也应当从小学阶段入手,使学生从启蒙阶段开始就接受更好的教育。小学阶段的学生就像一张白纸,教育工作者如何在“白纸”上作画,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展现出什么样的前景。只有在初始阶段就为学生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综合以及均衡发展,才能使学生未来的道路走得更加开阔和平顺。所以,小学阶段的教育管理工作,归根到底就是通过正确的制度建设,使小学阶段的学生长期处于平稳良好的发展道路上。学校管理制度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明确要求,在约束师生教学活动行为、促进学校多方面工作开展发挥良好的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在随之进步,因此更加关注人本思想,在教育工作中渗透“以人为本”理念是大势所趋。小学阶段作为义务教育的起始阶段,更应当注重人本思想的融入。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深刻渗透到教师的工作中,鼓励教师采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地探索知识,做学习的主人。以学校层面为例,教师和学校都应当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鼓励学生在各方面都有所发展,激发出自己的潜能,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2    现阶段小学教育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

2.1教育管理工作理念存在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管理层面也发生了许多改变。但是,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育工作者的观念仍然较为落后,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对义务教育所提出的要求。例如,许多教育管理部门仍然过于关注教学成绩,却忽视了思想文明、价值观念的培养,这种情况与“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相去甚远。在学生教育方面,依然以学生的整体成绩为落脚点,以统测的平均分、中位分等作为考核指标,忽视学生的学科素养、动手能力和思维发展。这样的关注点过于短视,对学生的长期发展十分不利。总而言之,“以人为本”理念的渗透与当前教育管理内容之间还存在着相当大的矛盾,甚至会出现背道而驰的情况。因此,我们要将“以人为本”理念切实渗透到教育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培养出社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

2.2教育管理工作内容存在问题

当下的学校管理工作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教育的核心不明确。许多学校的管理宗旨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已经完全变成以成绩为核心的教育。这样的教育不但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也是有害无利,而且会导致教育教学工作偏离“育人”的核心。

尤其对于义务教育起步阶段的学生来说,不能够得到良好的价值观培养,不能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没有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无法做到真正的“树人”。因此教育管理改革一定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到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切实以“培养人”为目的展开工作。

3    教育管理工作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的起步阶段,相较于考评学生的学习成绩,小学教育管理最核心的诉求应该是在全体师生心中树立正确、合理的教育观念,才能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都遵循正确的教育理念。在一线教学实践当中,学校应当紧跟党对教育事业的指导要求,依照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全力促进学生的能力提升。要想达成这一目标,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各方面能力而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在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

同时,需要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尊重学生之间必然存在的个体差异,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掌控自己的学习。同时,还要认识到学校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要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让学生成为一个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

因此,为了达成上述目标,在管理实践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3.1民主平等,共建优校

从学校管理的层面来看,学校的管理应当遵循“民主平等”的宗旨,这紧密地贴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想真正做到民主平等地建设学校,就必须充分尊重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应当具有的主体地位,从而以此为契机,展开民主管理。学校的管理者切忌“一言堂”,看似实行了高效的管理,但实际上,问题根本没有得到解决。在学校实际运作中,一些没有经过充分讨论的决策就会暴露出问题。但由于决策已经下发,再次修改会比初期决定的情况更加复杂,最后的结果通常不能令人满意。因此,学校管理者在进行决策之前,一定要给予教师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激发教师对学校工作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师感受到尊重,获得一定的满足感,才能对工作保持积极性。

在考虑教师意见的同时,学校也应当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在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中,学生的意见尤其重要。符合学校、学生、教师三方要求的规章制度才是能够被长期实施的好制度。学校在拟定制度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参与意愿和主观能动性,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能否真正落实,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激情能否被激发都取决于此。学生对规章制度的认同会直接影响家长对学校管理工作的支持程度,而家长的支持又会直接影响学校管理的效率。

3.2关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在对学生的日常培养中,学校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要时刻牢记学校教育的宗旨是“培养人”,不能本末倒置。学校的政教机构、教师队伍等,要采取各种方式鼓励学生接受“正能量”的教育。要在管理层面统一布设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任务。在学期课程规划中,插入固定的思想课程教育周,在教学活动中,安排相关内容的黑板报、展览墙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还要激发学生为国家富强而学习的动力,鼓励学生不畏艰苦,奋发学习,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做自己人生的“掌舵者”。

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情操,使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特质。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还可以培养坚毅的品格,帮助学生更快地成长。

3.3刚性规范,柔性管理

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即便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和条例是刚性的,但绝不是没有人情味的、“冷冰冰”的机器,相反,管理人员可以在管理过程中有人情味地依照规章制度进行决策,既没有违反规章制度的要求,也很好地提升了规章制度的管理效率和实施范围。杜绝让师生成为规章制度的机械追随者,从而将人文关怀融入学校建设中,既可以让师生感受到温暖,也可以提升学校的管理效果。更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的管理者应当考虑一些行之有效的激励手段,促进教师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研究和教学学习活动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做一名终身学习的学习型教师。通过不断学习,配合长久的实践,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和丰富,在处理各种教学问题、跟进各种教学改革措施的时候,都能够游刃有余。

3.4改善教师管理办法

对于学校教育管理来说,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管理应当是教师管理,而教师又是直接对学生实施管理的主体。因此,教师管理在学校管理当中尤为重要。教师积极执行学校的管理制度有利于学生管理的高效推进,因此,必须使教师的管理系统向更加高效的方面更新。在传统管理模式中,教师常常处于被动地位,经常作为制度当中的被管理者。

也就是说,教师会受到当地教育部门、学校以及课程改革等要求的多重管理,需要照顾到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特色、教学重点、考试要点等因素。教师在工作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工作也就会缺乏主观能动性,知识的创造性和工作的积极性都会受到影响,常常是“被动教学”。长期处在这种教学环境下的教师,不能切实感受到“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渗透,对“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运用也是不完整和不充分的。

因此,要想真正在教学中融入“以人为本”理念,就需要充分尊重教师的意见和观点,给予教师一定的课程自由和教学自由,突出“以人为本”理念,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教师能够在“以人为本”理念的驱动下,在工作中融入更多的创新思想,积极参与到教研活动中,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尝试运用新的理念和路径,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

3.5提升教师职业素养

学校作为教师的直接管理层,也应当为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提供帮助,例如,学校应当主动帮助不同年龄段的教师掌握当前较为实用的信息技术,帮助教师更好地运用信息化技术设备。同时鼓励年轻教师与年长教师之间互帮互助,年长教师具有更多的教学经验,处理学生问题等方面更加得心应手,而年轻教师对于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等的使用更擅长,不同年龄段的教师互相帮助,有助于学校教学研究的推进。

此外,应当多鼓励不同学科的教师之间进行交流,鼓励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多次实践、调整,再应用到实践中,最后总结出属于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并积极参加各种比赛,以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依然是校内教学,教学比赛等活动的一切前提是不能够影响教师的正常工作,切忌为了比赛而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造成校内教学质量下降,反而得不偿失。给教师造成过重的工作负担,磨灭教师的工作热情,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对于学校来说,只有在安排教师工作的时候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切实地将教师的权益维护好,考虑教师的想法,听取教师的意见,让教师收获充分的职业尊重和职业成就感,才能激发教师对工作的热情。这样,在教学工作中,教师才能投入百分百的精力。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理念,是现阶段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一次新的理念引进,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胆尝试。从长远来看,“以人为本”理念是符合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对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的,“以人为本”理念的推广和实施,意味着教育工作进入了以“培养人”为目的的高效阶段。其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和实施,有利于促进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热情,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以人为本”理念关注教师和学生以及学校的长远发展,能够提升学校有关教学管理决策的质量,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备要求,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大有裨益。

综上所述,在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当中,管理者应当有意识地主动融入这种理念,切实开展教育管理模式改革,将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落到基层、落向实处,真正起到教育管理改革的目的。期待“以人为本”理念的落实能够给基层教育管理工作带来改变!

参考文献:

[1]戴明.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无锡市东絳实验学校教育管理纪实[J].华人时刊(校长),2022(Z1):38-39.

[2]周仕德,李晶晶.探寻创新人才培养与学校教育变革之道——来自“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2016年年会”的思考[J].中小学管理,2017(02):42-43.

猜你喜欢

学校教育以人为本教学改革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