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琼剧音乐的地域文化特征*

2022-07-22苏萍海南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

艺术品鉴 2022年18期
关键词:脸谱

苏萍(海南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

琼剧是中国重要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不但可以丰富人民的文娱生活,是一个独特的本地传统民俗文化,它还具有丰富的社会历史背景、信仰价值与艺术价值。

首先琼剧的历史价值主要表现在其在各个时代的戏剧内容中所体现的人类的精神追求与思想境界,及其对当时社会状态的反映和评价;其次,琼剧的信仰价值主要表现在其自身与传统文化的关联较为紧密,这密切关乎着人类的信仰和精神追求层次;最后是琼剧所带来的艺术价值,它的前身还融入了许多戏曲的特点,琼剧的演唱特点则主要体现在具有浓郁的本土氛围中,如表演方言使用了海南话;琼剧的演唱旋律通常较为甜美轻柔,但在其表现中演员细致地描绘出了戏剧中人物的情感,这对于研究我国其他剧种的演出形式也有着艺术参考的价值。在当今的国际情势下,尽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继承工作已备受世界各国的大力提倡,但琼剧目前所遭遇的困境仍然相当严峻,人们理应更加认真、合理、有序地进行对其的保护和继承,因此面对琼剧目前所处的困境。

一、琼剧着装与妆容特色

琼剧的服饰和妆容是有矩可循的。而且,由于琼剧服饰规范制度严格,所以现今艺人的服饰做工比早期更加讲究;而且,琼剧艺人的妆面特征也更加细致,每一个琼剧艺人的妆面特征都细致描绘出了剧中角色的个性特征。

(一)演员的着装

我国传统戏剧艺人的服饰穿戴都有着一整套严格的规范,如特定的人物都有规定好的戏剧服饰式样。琼剧亦然,因此文官的衣服纹样图案等以飞禽居多,而武官的则以走兽等纹理居多,而其余人物则大多使用天然花草树木、人物鸟兽等图案。

前期的琼剧服装品种都很少,且花色结构都比较单纯,制造过程粗糙;后期的服装品种数量也比早期增多,且制造工序较为精细。在现今的琼剧服装种类上大致有八个品类,依次是蟒袍、长衫、走马仕、西装套裙、褶子、八卦服、锦衣锦裤、袄裤等。

第一,蟒袍。蟒袍通常是指古代男性所担任帝王角色时身穿的服装,但也有妇女或达官贵人所身着的蟒袍等。皇帝蟒袍颜色主要是米黄色,但其他品种的蟒袍颜色则多种多样。衣服的二肩、胸背等上下部分花纹主要以团饕餮纹所构成,而服装的下摆和衣襟等部分则由草龙等纹样所构成的条纹。

第二,穿长衫。又称为中式袍子、长褂或长袍,它是中国清代至20 世纪初时期的剧目服装,在清代时期见于官员宦者中所穿着的便衣,抑或于文明戏中的知识分子所穿着的服装,白大褂的特点是领子较高且衣襟宽大,素面,未设水袖,主要服装材料也是布面或绸面。

第三,黄马褂。此为当时土豪劣绅、官员,以及较年轻的甚至是具有相当高社会层次男性的标准着装方式,服装领口为长圆形,衣袖呈喇叭形状,衣服质地为绸面,服装色彩主要为紫色、蓝色和黑色,穿戴方法为套在袍子的最外面。

第四,套裙。此为正、副花旦各行中相当重要角色所穿着的衣服,其领子虽同为圆领,但衣袖及衣襟皆为较宽大,且有云肩气。

第五,褶子的着装方式。穷书生们和富公子等人物角色的衣着,不同之处在于:穷书生们所身着的衣服色彩是素色,材质则是布面;富公子们则身着花色褶子,材质为缎面。褶子款式为大衣对襟,领子宽大,无水袖,服装长至腰部,主要色彩共五,依次是青、红、黄、白和黑。

第六,八卦服。即谋士等主要角色的服装,如琼剧和戏曲小说《花·宴》中东汉末年的著名谋士李儒所身着的八卦衣,服装形制为长袖衣,领子大,衣服的图案纹样为太极、八卦,服装材料为绸面,主要色彩为二类,即蓝光和黑白。第七,衿衣衿裤。该服装所对应的人物,一般为中国古代兵士、盗贼等,又因为它衣领长、衣身大,所以穿着时就连衣身都会束扎在一起,又按照布面材料,分为青色、黑白、翠绿等三个色彩。

第七,袄裤。此服饰装扮所对应的人物是剧中贫寒女子,如使女或者丫婢等所穿戴,衣服无水袖,衣襟或者衣袖大,小领。

除了上面所记载的琼剧艺人服饰,另有他们头部所穿着的长盔帽,以及脚部所穿着的鞋靴等。

首先是装扮帝王人物的帽冠,按种类区分为太平顶、天子冠和帝王冠。

其次是生巾。其为剧中的弱读者和精于武艺的武生人物所佩戴,生巾的主体形状是山东如意,材质为绸面;

再次是罗帽。穿着的对应角色通常一同为书生或是武生等,且颜色也相对单调,帽形则通常是正六角形。而盔帽种类大致有日字巾、杂仔巾等,而对应的角色则分别为杂脚、读书人、学子或者富家子等。

最后是琼中帽。只在琼剧中才有,又名花生漫画帽,它是为琼剧艺人王琼中所设计的,而琼山中学帽的基本造型则是圆形,在帽子的后面吊有飘带,往后左方吊有穗,特色就是在帽子的正中镶嵌白玉等。

除去以上所谈及的盔帽以外,还有元帅盔、太子盔、将盔、双凤冠、鸭尾巾、方翅乌纱、圆翅乌纱、桃叶翅乌纱、驸马翅和相貂、花相貂、员外巾、褶子帽等;则以鞋靴品种,大致分为草鞋、彩鞋、便鞋;以皮靴品种,分为便靴子、朝方靴子和高方靴子、虎头靴等。

(二)演员的化妆

戏剧脸谱是我国传统艺术中独有的特殊妆面,由于每一个角色人物均有专门的脸谱。因此琼戏脸谱也成为其艺术特色的重要特色。琼剧演员在前期时的妆面都比较简单,所使用到的彩妆数量也较小而单调;后期演员的妆面则以油彩为主妆,其化妆较精细,且妆面线条比较流畅。

琼剧脸谱的艺术特色,都具有寓意、传神等特征。其中琼剧的丑角妆面具有特色性,如古装琼剧《情系皇帝》中的丑角妆面就呈现出很滑稽的样子;

此剧中最富有标志性的人物形象脸谱部分,即有姜维、张飞、奇蛇精、盖苏文和独脚铜人等。姜维的人物形象脸谱部分,首先是在额中心处画有一太极图,为三块瓦脸,以红光作为脸谱的打底色,在上方画有黑白的曲线,在整张脸谱中所体现出的主要信息体现为该人物形象大胆、精于策略;然后,和琼剧张飞的脸谱部分同样是为三块瓦脸,脸谱底色为墨黑,以黑白勾勒脸谱线条,额中心有一个空心的桃形;再者是奇蛇精脸谱部分,其是整脸,脸谱底色为淡红色,该脸谱的主要特点是在上方有画着一条蛇,并充分体现为蛇精身份的主要特点;最后是盖苏文和独脚青铜人雕像的脸谱,这两个脸谱相似点在于均为碎面,且底色都是以青绿打底,差异点就是在盖苏文的脸谱上有寿字等这个脸谱特征,而独脚铜人雕像的脸谱印堂处绘有站立的独脚人。

除了上述标志性的脸谱以外,尚有黄巢、雷震子、典韦、方腊、郑恩、李逵、曹操、项羽、包拯等独具特色的琼剧脸谱。当观众欣赏我国传统剧目时,根据各种各样的脸谱不但容易识别出各种类型的人物形象角色,而且能够识别出该人物角色的大体个性,在戏剧舞台上传达出这种性格化、程式化的艺术形象,与人物角色动作的灵活性构成审美对比,使剧目的内涵和人物角色扮相充分融为一体。

二、琼剧音乐与唱腔特色

琼剧的音响和演唱,形成了它特有的艺术魅力。海南民间的传统音乐八音与琼剧的伴奏乐器关系相为紧密,与琼剧乐器在文、武戏等所使用的形式多为不同。尤其在琼剧的演唱中,所使用的反线中板和叠板音乐极有特点。

(一)音乐

唱腔、念白的法器配合形成了我国传统的基本乐曲,并且乐器配合部分的文、26 武戏中有所不同。各种形式的声音可以让观众进入到不同的艺术境界,这些戏剧声音不但可以促使表演者更好地表达出戏剧角色的情感,在其同时也可以创造出戏剧希望达到的氛围。

前期,仅有大鼓书、小锣及呐等三类音乐演奏作为琼剧的主要伴奏音乐,至后期琼剧伴奏音乐数量种类逐步增多,有讷讷、二胡演奏、竹胡、大喉管、短管、液体黏度、二弦、椰胡、琵琶艺术、小提琴声、三弦、月琴、秦筝、西洋琴、洞箫、横箫、京锣、大乒乓锣、小圈锣、苏锣、文锣、高边锣、双面子鼓、太子鼓、群子鼓、战鼓、梆板、铙钹等,琼剧伴奏音乐中的新型钢琴乐器即为低音大提琴奏,也属低音乐曲器,期比大提琴所弹奏的音高要低一半,且声音较低沉,在融合琼剧中的一些传统伴奏音乐演唱,赋予乐曲中增加沉稳、神奇的元素。琼剧歌曲也与海南八音密切相关。琼剧乐队所采用的伴奏音乐器,一般有敲击乐器和管弦乐器等,而海南旅游业八分音符伴奏乐器亦如。海南八音被称之为海南岛的民俗传统本土乐器,其乐器有八大类,各为筝、管、鼓、锣、箫及钹、弦、笛。

(二)唱腔

中国古代戏曲的表演不只是戏曲美学上的主要代表,同时还具有艺术美学的感染力。琼剧的主要表演方言词汇为琼文地方语,又叫海南话,也就是琼剧的整体歌唱声音构造由词牌体与板型腔所构成,其在词牌物中的主要歌唱种类还有朦胧叹、哭流水、五回头、报花名、程途、片尾歌,程途在词牌体歌唱中的使用率也比较常见;则板型腔就在琼剧的主体歌唱声音构造中占有了很关键的位置,内容一般包括了苦叹类、中板类、杂调等。

曲牌体唱腔中的朦胧叹即戏剧角色呈现出朦胧状况的时刻,所表现出某种还未彻底清醒的心境;哭流水即是指一个人在特殊的情景中流泪的唱腔,即特殊的情景中或与故友因久别相逢时的特殊情景而形成的激动心境,又或是对故土眷恋的情感状况;而散板偕同行云流水板等形成了五回头唱腔,而且散板的歌曲节奏比较舒服而自如,则行云流水般的唱腔大多用来整场戏剧尾声,和与剧中人物道别的场面。

报花名的唱腔即剧中的女子角色在对某一个花名的提出;程途腔调,一般用于欢快的场面或是在剧中努力完成某一个故事中的情景使用,而程途腔调也有另外一个叫作苦程途的腔调,这主要是表达出悲伤的另一个腔调;后改为尾声腔调,其腔调简单,用于戏剧尾声部分。

这样一来,中粮改变了传统的粮食贸易中间商角色,发挥起了龙头企业市场优势、物流优势、规模优势,把农业生产和物流、加工环节对接起来,成为农业生态圈的有机组织者,链接起小农户和大市场。形象地说,这就是打通线上线下全产业链的“粮圈儿”。2017年,中粮“粮食银行+”体系涉地面积40万公顷,惠及约41万户农民,带动农民增收5949万元。

板腔体中的苦叹类唱腔,大多用于戏剧人物表现忧郁的心境时,而在该腔调中也往往会增加讷讷地伴奏,使其可以营造出催人泪下的气氛,而苦叹类还包括哭板、苦板、叹板;另外中板式演唱的产生时间相当久远,也是板型腔中的主要音乐唱腔,使用方式灵活多样,可以表现出人物不同的情感;至于杂调类的演唱,大多使用在戏剧中有特定旋律的说白等。

琼剧的声乐演唱运用灵活多样,形式多变而富于变化,声乐旋律的移调范围广泛,而唱腔又为剧目中不同的戏剧内涵添加了丰富感情色彩,并为整个舞台气氛营造出喜悦、忧郁、温柔,抑或浪漫的氛围和情趣。

三、琼剧舞台与动作特色

现今,琼剧的戏台场景大多由台框图案型、艺术性、写实性等的场景所组成,比较早期琼剧戏台场景更加多样化;而琼剧演出中所对应的各个行当人物均具有独特的表演动作,尤以生行中的上金銮的表演动作最极富特点,除此尚有其独特的表演特技。

(一)舞台布景

早期的琼剧戏台布景设计单一,亦无内、中景等之分;现今由于话剧产业逐步地蓬勃发展,舞台布景设备也有了一定的改变,有帷幔的形式也产生了,并在上面绘有特定的场景,同时戏台两边都装有液晶屏幕,可以播出由表演者唱白的字幕等。

现今,琼剧的戏台场景大体包括台框图案型、装饰画、写实性等布景,当中写实特色形式的戏台场景,则产生的时代为最早。

首先,以台框或图案形式的背景和以装饰形式的布景问世最早,包含着内、中二个场面,该布景的共同特点:也就是内、中场面的布置方式,都把纵横向等特点的戏剧环境中深刻体现了出来;其次是以装饰形式的布景,如当下最常用的戏台布景,它比较其他布景样式较晚问世,且注重写意而不写实化,该布景样式可更加方便地使用在戏剧环境当中,而比较写实化的戏台布景则更便于展示在戏曲场景,也有助于达到较高品质的剧目与舞台效果;最后则是写实性的布景,这种布景设计既写实,又写意,它利用在现实的场地中搭建上戏台,另外又按照戏剧内容的环境增添一些道具,将虚构的与真实的事件和情景进行融为一体,可谓虚实并生,这种布景设计形式使戏剧表现更为富有感染力,艺术性较为丰富。

(二)演员动作

琼剧的基本行当形式为,有生行、旦行、净行、丑行、末行等,但均贯彻了中国传统戏曲的严格行当体系的划分准则。

首先,人员在琼戏的生行中通常分为正生、娃娃生、贴生和武生等,而在文戏中的人员则通常是由正生和贴生、娃娃生等所构成;同时,在武生中包含有正大、正小、贴小武等,大部分均在武剧中经常出现;再次,旦行一般由正、花、贴、老、梅香、彩、武旦等构成,而在武旦中又包含着正武、贴武旦等的代表行当,武旦行当中通常表演传统武戏,而在文戏中则以正旦、花使、贴旦、老旦和梅香旦、丑婆子等代表人物进行表演;再次,净行的品种一般分为正净、副净等,但也存在于武戏之中。继而,丑行的主体类型虽有花生漫画、杂脚,但统一上都在文戏中演出;最后,在末行中仅存的末脚,则大多演出于文戏中,其末足也分成黑、白须末等。

琼剧演员的表现动作往往具有深刻的艺术表现力,营造出了戏剧舞台上特有的气氛,而其中不同的人物也各具其特色,有的是独特、又有的是一般:

首先,以上金銮脚活动都构成了琼剧生行的一种特定的表演活动,该活动一般都是以人物怀着紧绷复杂的心情面对皇帝时的场景展开,该活动从表现形式和状态方面上都刻画出了人物表演时所要表达的紧绷和复杂的心情;而且,踢袍角活动一般是生行的专属活动,且经常使用;而十字跑马活动一般是生行角色中的活动,但净行、丑行、末行等角色中也可以根据某些情景而使用;正生脚法、弹须、须架功等活动,一般都由正生完成;三批活动在生行、净行、末行中,一样都可以通行;乘步活动则为生行和旦行中的普通台步;而以傀儡握笔姿势为生、丑行中在剧目出演的握笔手段,也如同傀儡。

其次,便是在旦行的专门表现动态,如指法、水袖、手巾、拉架子、频频步、老旦步、十字步、舒平马步、存腿、二郎拍手等,水袖与指法的表现动态在旦行的人物表现运用中最为普遍,而剑花更是武旦表现的常用表现动态,其中的落虎子动态更是武旦最经常运用的表现动态,而武生的通行。

再次,在净行中的专门表演活动有牛角拳、鹰爪指等表演活动。此外,专用于丑行中的台步,也有蟹步、鸭头步、矮辫步、高辫步;丑行的专门舞蹈动作,如矮步赶路、矮步跑马、蛇身、提望等,在丑行中的表现动态均较为生动活泼风趣,也显示出了丑行的一些诙谐神态;另有善花表演动态,多见于丑行的主要角色,而且行、生行、净行等主要角色也有运用过该舞蹈动作,但是此舞蹈动作对各个行当人物在舞台呈现出的表现形式,也不相同。

最后,马鞭程式、云帚功是在琼剧的每个艺人共同的表现动态。除有琼剧艺人的共同表现动态以外,还有艺人所共同使用的表现动态特定技巧,在生行中的武生则以运用最为普遍,如双足印、钻刀圈火架、簸谷、越万重山等和楼上飞、座、吊辫子,当中楼上飞、座位的特定技巧为武旦运用,而武旦、刀马旦通用吊辫子特艺;怒发冲冠特艺,一般都是有丑行的人使用;之后则是花脸演员使用的野猪牙特艺;其余的还有吐血、吞吐火等绝技,这两类的绝技在专门的节目所需才会采用。琼剧艺人所特有的动态、台步和表演者特技使琼剧演出中平添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四、琼剧中的饮食文化

海南有着特色的饮食文化,琼剧作为具有海南地域特色的音乐文化形式,在内容中也呈现出了海南特色的饮食文化,并将其作为琼剧的地方特色因子,充分展示出了琼剧及其文化的艺术魅力。从具体内容来看,挑竹筐食和戏班饭是琼剧中地域饮食文化特色的集中体现,如,在琼剧的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在表演的过程中,就应用到了海南地方的挑竹筐食。从海南地域饮食文化中来看,挑竹筐食主要分布在海南的海口和文昌一代的农村地区,村民主要是将食物和放置在竹筐之中,用扁担作为支柱,挑起两个竹筐,随着社会大众生活水平的提升,挑竹筐食也从最简单的米饭、饭菜等不断丰富,同时融入和地域的民族节日中,如,在婚假等喜事中,南方需要用竹筐挑起猪头等食物,以及部分的生活用具、聘金等,充分体现出了地域文化的融合特色。

此外,戏班饭也是琼剧发展过程中的另外一种地方饮食文化的形式,并与琼剧本身的发展相融合,体现出琼剧发展的特点。在早期琼剧演员的表演的过程中,主要是向各个地方流动演唱,但是由于演员本身的收入相对不足,流动表演的时间也相对较长,因此,戏班演员每到一处,主家或者当地村民会给戏班的演员煮饭,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戏班饭。从海南地方的流传来看,“戏班饭,保平安”也逐渐成为戏班饭的一种文化符号和地域文化认知,同时也体现出了琼剧本身对地方发展的祝福。

五、琼剧中的婚嫁文化

在地方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婚嫁文化是重要的地域体现,不仅能够表现出地方文化中对婚丧嫁娶的价值观念认知,同时也能展现出地域民俗文化的风姿和多彩。在琼剧中,婚恋自由一直都是重要的主题,这也与海南地域对婚假的认识相一致。在海南多数地区,但凡遇到婚丧嫁娶,都会请琼剧戏团进行表演。而在这种情景之下,琼剧所要表现的主题就是对男女婚恋的祝福,以及对婚恋自由的宣传,以此来满足多数青年男女对婚恋的渴望。

同时,在琼剧婚嫁文化中,比武招亲也是另外一个集中体现。该种形式主要是以琼剧舞台表现的方法,将比武招亲以艺术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且融合地域文化元素、表演元素等内容,这在诸多琼剧剧目中也有着明显的体现。如,在琼剧剧目《步青云》中,便有府上小姐以“比文招亲”的形式来选夫,府上小姐通过挑选应聘者的文化作品,确定自己的夫婿。

六、琼剧中的地域方言

海南地域的方言也是琼剧地域文化特色的重要体现,这也凸显出了琼剧本身的地域韵味,同时也是地域文化特色在琼剧中进行展示的有效语言媒介。在海南地方方言的融入过程中,琼剧之所以能够成为凸显出海南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形式,主要原因就是在琼剧的艺术演绎和发展过程中,能够结合地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不断调整琼剧剧目的内容以及表现形式,从而促进琼剧艺术的同步创新,成为琼剧发展的核心艺术特色。从本质上来看,海南方言也是琼剧本身发展的重点依托,更是逐渐成为海南琼剧的艺术精髓。

七、结语

琼剧具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内涵,琼剧的传统剧目内容也十分丰富多彩,在它的形成过程中,既融合了海南移动旅游业本地人文、民俗艺术的内容,又不乏对外国来剧的传统剧作的借鉴。而通过对各种剧作的翻译,在琼剧中也形成了一些自己的著名表演艺术家,而他们也都形成了自己的表演特色,也由此赢得了广大观众的青睐。对琼剧的保存已刻不容缓。

但随着20 世纪末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昔日兴盛一时的高琼戏和全国大多数地方剧种同样都走向了日渐衰落的境地,后更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保存的目标任务量重大,也需要整个社会的积极参与。而最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也必须与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相结合。

猜你喜欢

脸谱
马勺脸谱在校外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及意义
画脸谱
画脸谱(大家拍世界)
趣味脸谱
五彩的脸谱
我的老师
脸谱网如何改变了世界
社交网络巨头“脸谱网”:我们如何浪费了时间?
我的百变脸谱
《脸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