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传播中的文化表达与媒介隐喻

2022-07-22吴楚宜中国传媒大学

艺术品鉴 2022年18期
关键词:媒介音乐

吴楚宜(中国传媒大学)

音乐的传递是一种在人类交际中形成的一种文化交互的现象,它是一种人类共同的文化交流,它不断地传递、强化和接受着人们的价值观。在音乐的传播中,歌曲是最主要的媒介,特别是流行歌曲受众最广、影响力最大,而流行歌曲的作家所写的作品都携带着自身的价值观,并将自己的思想传递到了观众的耳朵里。而大众的推广则有赖于媒介的发展,如胶卷、数码专辑、现场live以及电视真人秀等,因为传媒的介入而产生的价值变化是不容置疑的。在某种意义上,音乐主体对人类的思想、价值产生了某种影响,并最终融入人类的价值观建设之中。

一、音乐传播中媒介的发展

音乐文化在各个时代的表现和传播程度,并不取决于其传播的内容和形式,而是取决于它的传播方式。使用何种媒介进行沟通。音乐的每个发展过程都是由一种特殊的媒介所影响,而任何一种新的交流方法与技术的出现,都必然导致了音乐的不同程度的改变。

相关学者认为,音乐传媒的产生和进入了音乐的传播链中,从而构成了一种技术上的传播,把它看作是音乐的延伸。而作为音乐传播界中的“传播媒介”,则扮演着“搬运工”与“催化剂”的双重作用。在音乐文化传播中,有五种主要的媒介形式:

(一)乐谱

乐谱是以文字、符号或其他形式,模仿和表现乐曲的音的高低、长短或用乐器弹奏的手指来记录作品的技术方法。在很久之前,人们就已经在探索如何去录制音乐来达到更好地传播作用。人类的不同的乐曲的产生,表明了一种可以用特定的方式来稳定流淌的音乐,而正是因为这样,它才能更充分地储存和更准确地穿越时间和空间。从信息传递的角度来看,在乐曲的传播过程中,最早的一种形式就是乐曲的产生与发展。将乐曲的作用发挥到了传播的作用。乐曲媒介的产生,使音乐原有的形式属性发生了改变,增添了新的特征。乐谱的传递,可以消除创作者对传播概念的混淆,使得作品的创作进入清晰化、规律化和有序化的阶段。在作者思考、酝酿的过程中,经过相应的比较和选择过程,可以提高产生最优结果的概率。音乐媒介的参与使得传递的接续功能逐渐丧失,使得传播的效应模糊化。乐谱媒介介入到交流中,推动并强化了专业的音乐艺术交流工作。在创作与表演之外,还有音乐复制、传播、组织、宣传等等。促进了音乐艺术的继承与发展,促进了各民族音乐之间的交流与发展。

(二)唱片

留声机的问世,使音乐史上的交流更上一层楼,在留声机问世以后的数十年里,它已成为继乐曲之外最主要的录音工具和音乐的传播媒介。它是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音乐传播方式,它改变了人们的音乐生涯,并在20 世纪以后,它是音乐家最主要的扩展方式。伴随着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唱片的形态也随之改变,由最初的粗糙音质唱片,到立体声唱片,卡式录音带,激光唱片等等。这种多类型的唱片录音使音乐的传播更加立体,增加了人们对音乐的信任,增加了音乐复制品的可信度。不过,这种录音所传达的音乐信息并非由音乐本身自行传递出来的,它只是一种已定型的信息。而就在这个时候,因为大规模的仿造唱片和伪造劣质唱片进行违法获利的问题,也逐渐地暴露了出来。

(三)广播

经过了有线、无线两个时期的广播,作为一种强大的音乐载体,其流行特征是显而易见的,但与曲谱、唱片相比,广播没有储存的能力。但是,这并不是一种可以储存的音乐,而是一种可以让音乐更有价值的传播。广播的优势及其对现代音乐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它的演奏、录音、播放技术,再加上广播的帮助,使它的影响力大大增加。广播是一种以音乐为载体的音乐文化,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跨时空的传递。

(四)电视

在众多的电视节目中,音乐和电视图像成为一个整体,共同进行着信息交流。由于对图像的需求,音乐已变成一种特定的电视语言。在各类电视艺术片、各类专题节目、商业广告、各类电视文艺活动中,音乐已成为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电视的广泛使用,一种新型的音乐交流方式也随之兴起。MTV 的音乐电视和“TVM”的电视节目等都是以音乐的方式来进行的。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其发展的迅猛、形式的多元化、内容的丰富性,都为我们带来了许多视觉上的震撼。

(五)网络

互联网把世界各地的信息资料连接起来,以不同的形式传递与互动,使信息的交流与互动得以加快,使音乐的传递成为一种无所不在的媒介。更加迅速、直接和全面。通过互联网进行的音乐传播,其媒介特性为其提供了多种形式的传播环境。在音频传输过程中,可以与音符、背景信息、影像作品、相关风格、作者、年份、乐器等进行联动、查询和呈现。

二、媒介在音乐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音乐是人类心灵和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传播途径和传播手段与人类的一切信息交流是同步的,因此,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各种媒介对音乐文化的传播有着不同的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音乐只是一种属于少数人的艺术,而它的活动也仅仅是一种局部的活动。直至20 世纪,随着电子媒介的兴起、录音技术的突破、媒介技术的发展,音乐的发展也从一种民间娱乐的娱乐方式,逐渐发展到今天的大众文化交流。

从行业的职能和喉舌的职能上看,媒介的产业功能是媒介的基本职能,是媒介的喉舌职能得以实现的前提,无法想象没有商业力量的媒介能够完全发挥它的喉舌作用。媒介的“喉舌”作用,是媒介行业功能实现的保障。媒介的职能是由媒介的属性所决定和限制的,媒介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媒介的双重作用。一味地强调功能发挥,不但会影响到另外一个功能的使用,同时也无法得到充分地利用。

从人类传播的角度来看,现代媒介的经济属性是由于人的传播所具有的经济特性。自从人类的传播开始,人们的一切交流都必然要依靠某种媒介。这些媒介除了上述的印刷媒介、电子媒介之外还有原始的媒介以及如今迅速发展的其他媒介(新媒介)。在传统媒介年代中,人们使用传统媒介来传递信息的经济属性,尽管并非有意识,却是人类为了生存而必需的。如今,在某些情况下,人们仍然使用这种传统的媒介,而且这种使用是一种自觉的。之后,人们利用印刷、电子等媒介进行信息传播,目的是要达到自身的利益,而最根本的利益就是经济利益。在音乐文化的传播中,通过有效地运用媒介,使其成为娱乐经济、文化产业的最前端,占据了大量的文化市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商业歌曲,没有任何的艺术价值。

从媒介本身的视角来看,一切媒介机构都能够运作,并且往往能够取得非常理想的收益。也就是说,媒介机构是一种经济实体,它可以生产出知识产品。作为人类的现代媒介,不管是在国外,还是在我们自己,这个事实早就显露出来了,它的利润率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这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全球五大媒介公司的运营案例,使得媒介平台也变成了一个经济实体。这并不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意愿,而在于媒介平台的经济属性。媒介平台在建立传媒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吸收其他的东西,而音乐则是它最强大的武器。

三、歌曲的文本叙事与价值表达

(一)歌曲的文本叙事

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国家都很注重文学与音乐的结合,这两种文化的结合,产生了很长的时间。中国古代许多杰出的文人都十分注重音乐,特别是在文学中运用音乐。在《诗经》《楚辞》《乐府》等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各个时代的作品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而唐代的诗词、宋代的词、明清的乐曲、南北朝的乐曲,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它也是音乐本身的魅力与价值所在。音乐是一种具有时代性的艺术形式,所以,音乐在各个时期都会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征与意境。在新的音乐时代,我们的美术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所以在那个时代,出现了大量的西洋音乐。但并没有因为传统音乐的地位而有所动摇,中西两种音乐的对比,使得更多的元素被融合在一起,产生了不同的意义。

音乐在文学中的表现有两种:一种是通过音乐来更直接、更明快的方式来表达;而另外一类则更为隐晦,往往采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引导话题,以创造一种艺术气氛。歌名往往是整首诗的核心,也是整部小说的主线,比如《黑驶马》这部作品,黑驶马就是贯穿整篇文章的线索。此外,许多以《春之声》《乌鸦之歌》《变奏》等著名的文学作品也以此为名称。而演奏乐曲的乐器往往具有不同的含义,比如《响器》中的长笛《风吹唢呐声》“啧啧”,五线谱和音符也包含了一些隐喻。

(二)歌曲文本叙事的价值

1.音乐叙事的社会价值

从音乐本身的角度来看,它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生命状态,是不可替代的。人们的情绪会创造出一种时代的气氛,而这一时期的气氛会对艺术的气氛产生影响,所以,音乐的表现就是人们对那个年代的感受,也是一种见证。从音乐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一些地区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信仰,透过音乐,我们能体会到角色的情绪,看到角色的内心世界,我们借由音乐来陶冶自己的情趣,提升自己的修养。音乐能使国家和谐,推动社会进步。所以,音乐具有启蒙、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功能,有特别的价值和意义。仅就其叙述功能而言,其社会价值是固定的,因而其叙述性的音乐作品,其所记载的是一个特定时期的事件。它必须得到时间的承认,并得以传承,成为一种无法改变的历史。一些创作是由于人们的一种灵感,或是由于某种特定的原因而产生的,因此,它们与时间无关,但是却具有开放的性质和时代的认同。这也是一种可以追溯到各个时代的东西。就好像有些流行歌曲,看似是巧合,但经过多年的回忆却能找到当年流行的一些理由。这也是一种习惯。20世纪70 年代后期,人们依然生活在恐惧之中,而那些曾经的歌曲,却让他们感到了温暖和安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人民是一筹莫展的,只能靠一点一滴的观察和试探来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红色的经典已经成为历史,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在慢慢地发生变化,渐渐地,人们不再满足于现在的生活。他们认识到,他们一直被社会压迫着,没有按自己的意愿生活,也没有发挥出自己的人格。从今以后,他们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而不是被传统思想所束缚。

2.音乐叙事的审美价值

音乐和文学都可以用美丽来描述,但是从情感上来说,音乐更能让人的心灵接受。音乐在文学中的表达,主要是通过语言的描写,比如“五感全开,听音乐”,通过文字的描绘,体会音乐所蕴含的感情,体会音乐的节奏、节拍、旋律和力度,从字里行间体会到音乐的抽象之美。文字可以将音乐的精妙和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没有听过音乐的人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而文字则会将音乐从听觉变成视觉,让人通过视觉就可以感受到音乐的美。音乐作品的客观构成是由听众的审美风格和个人的喜好构成的,而其构成的客体构成了作品的价值。而音乐的存在价值在于它的美学经验,它可以使人与它的作品产生共鸣。审美经验可以分成感知、认同和反思三个层次来感受美。在文学中,审美经验主要是通过感受和感受音乐所蕴含的情感,从而形成一种类似于或类似于音乐的情绪,即审美经验。而在音乐审美经验中所形成的审美情感,则要比文字描写更为细腻、深刻,因而用文学来表现音乐,能达到较好的效果。从读者的观点来看,如果把注意力集中在符号上,很可能会导致视觉疲劳。为减少读者的视觉疲劳,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会添加音乐、音乐等符号,这样既能减轻读者的视觉疲劳,又能提高作品的趣味性。也吸引了更多的读者。从另一方面来看,在文学中,单纯的文字符号创造会使读者产生一种单一的感觉。这种自始至终只有一句话,使读者对它的兴趣越来越淡。因此,将音乐添加到文本中,既可以增添旋律,又能使读者对其有更深的了解。从另外一种视角,激发了人们对艺术的想象力,扩大了作家的创作空间。将音乐的结构、歌曲等元素融入文学作品中,既能使作品更加充实,又能增加新鲜感,又能增加读者的想象空间,缓解读者的视觉疲劳,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艺术氛围。

四、中国流行音乐文化传播媒介的隐喻功能

通俗歌曲的推广有赖于其自身的商业遗传因素。从“文化产生”的角度来分析,传媒的持续发展已经影响到中国的流行歌曲和听众的听觉习惯。一方面,媒介技术已经发展为一种休闲方式,它的发展与大众的休闲相匹配。而传媒则控制着传媒的媒介,逐步成为一种文化的主宰,从而对大众文化产生一定的冲击。在某种意义上,媒介在某种意义上是打破了技术障碍,并积极投身到了社会文化建设中去。它对整个社会的认知模式、态度、价值构成了一种重要的社会性,而这一权力恰恰就是媒介的象征。

尼尔波兹曼以“媒介即信息”为基础,提出“媒介即隐喻”,并将其视为工具,而媒介则是其所呈现的社会与文化背景,则以其对真实世界进行了界定。由此,它的隐喻作用得以实现,并由此产生一种新的含义,而这种新的意义更多地涉及思维和行为的改变。就像波德里亚说的那样,“铁路所传递的信息,不是运输煤炭和乘客,而是一种世界观,一种新的融合,诸如此类的东西。电视传递的不是图像,而是一种新的关系,一种新的感知方式,一种家庭和集团的传统。”

为了探讨媒介的隐喻性,文章选取了当下最受欢迎的“唱吧”作为研究对象。“唱吧”是一款移动应用程序,用户可以在这个应用程序中进行音乐的播放,并将其与社会网站共享。能为歌手提供伴奏、歌词、画面等多种形式的美化。在“唱吧”的过程中,大家会有一种成就感和信心。

一是“从草根到歌星”的可能性。其实“草根”这个词只是以前的一种说法,随着粉丝圈文化的“扩大化”,“素人”这个词通常指的是那些没有参加选秀的普通人。普通人通过“唱吧”来进行音乐的传播和制作,可以收获到大量的粉丝,从而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

二是发出的每一个声音都有意义。人们在使用“唱吧”的时候,之所以坚持唱自己的歌,是因为他坚信传播的力量,所以他对音乐的理解和影响力很有信心,不想给听众带来不好的印象。媒介所传达的内容固然是有意义的,但也存在着重点与非重点之分,甚至有些信息也很繁杂,该怎么强调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如何使受众对非核心内容的忽视,或者忽视多余的信息,以避免产生消极的效果,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三是坚持原则总会迎来机遇。如果只唱自己的歌,只想表达自己的想法,会被视为死板的人,但事实上,牺牲自己的原则更可悲,因为这是一种自我约束,而不是炫耀,不肯迁就妥协的人,机会总是会来的。

五、结语

在中国的流行歌曲发展历程中,流行音乐与流行音乐本身都是深受其消费社会的熏陶。媒介在中国的流行音乐的发展和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既是一种促进流行歌曲和流行音乐的技术,也是以一种更为隐秘而巧妙的方式,参与到了流行与流行文化的构建之中,中国流行音乐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了强烈消费的特点。

猜你喜欢

媒介音乐
抖音对戏曲艺术的再媒介化重塑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奇妙的“自然音乐”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论媒介批评的层面
音乐
声音的“邮递员”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