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琴伴奏基础音型的训练与应用
——以《车尔尼流畅练习曲849》为例

2022-07-22王思远郝洁太原师范学院

艺术品鉴 2022年18期
关键词:织体练习曲和弦

王思远 郝洁(太原师范学院)

钢琴伴奏,是指在特定旋律的基础上,为其演奏出带有和声织体的伴奏声部。其魅力在于自由选用合适的和声织体来丰富旋律,使得旋律更加丰满。同时也要求演奏者具备对所演奏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分析、音乐创作、音乐风格的把握等方面进行剖析,以便更好地解读及二次创作。

钢琴伴奏多用于声乐及器乐作品中,一首乐曲没有伴奏部分,仅靠旋律线条不足称其为一首完整的作品。钢琴伴奏的加入能够表达出乐曲的意境及美感,提高乐曲的艺术性和审美性。随着舒伯特艺术歌曲体裁的创作,将钢琴伴奏的地位提升至乐曲钢琴部分,在艺术歌曲中伴奏和歌声处于平等地位。

现在市场上关于即兴伴奏教程的参考书籍、相关课程及视频有很多,但这些参考资料多数为音乐人通过自己对于即兴伴奏的理解进行编配所形成的乐谱作品,只能够作为乐曲演奏参考的版本,织体音型较为单一,无法满足伴奏音型训练的需要;而高等艺术院校所使用的即兴伴奏教程,其中所涉及伴奏音型的理论也多为简要概述,对部分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伴奏者进行学习有一定难度。这些状况对即伴编创极为不利,缺少一些专为伴奏音型训练的系统性教材,限制了即兴伴奏的格局,阻碍了演奏者即兴伴奏的编创能力。

对此,笔者在平时的技巧训练过程中发现《车尔尼流畅练习曲849》这本教材中包含有大量伴奏织体音型的训练技术要点,能够满足学习即兴伴奏织体编配的需要。通过系统地进行训练,可以很好地掌握各种伴奏音型和伴奏织体,为乐曲伴奏提供技术理论支撑,从而适应不同风格乐曲伴奏的需求。

一、伴奏织体的定义及组成

伴奏音型是在旋律原有风格特征的基础上,运用不同节奏、音高、和声连接、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排列组合而成的。根据乐曲即兴伴奏编配原则及特定要求形成不同的伴奏音型。而伴奏音型是形成伴奏织体的基础与核心。通过对基础伴奏音型的训练,结合旋律内容,选择适当的伴奏织体加以运用,能够为单一旋律提供丰富多彩的音响效果,从而增添乐曲的表现力。

(一)柱式和弦

以和弦各音同时鸣响为基础,根据歌曲内容的需要,辅以节奏方式和结构方式变化的,称之为柱式和弦。主要在坚实有力的进行曲风格中使用,有着气势磅礴、庄严肃穆的特点。其节奏变化以及奏法、力度、速度的不同,能够产生更加丰富的表现力。

具体表现为:1.选用全音符和弦式的伴奏音型,使其节奏舒缓,具有烘托背景的特点。2.选用八分和弦式的伴奏音型,节奏短促、紧凑,具有积极的动力感,充满活泼的色彩。3.选用后半拍起的八分音符,节奏跳跃短促,欢快愉悦,节奏鲜明,带有舞蹈性特点。4.选用后半拍起的连续八分音符,使得节奏平稳而富有弹性,带有抒情特点。

例如在2/4 拍中改变和弦节奏,进行不同组合从而产生以上伴奏的效果,若加上其他拍子的特点与更多的节奏型进行排列组合,将会形成更加丰富,富有变化的伴奏音型。

(二)半分解和弦

伴奏音型选用和弦低音与其他和弦中的音交替出现的形式使用的,称为半分解和弦。主要用于节奏鲜明的舞曲体裁,相同的伴奏音型在节奏、低音与其他和弦音之间不同的交替演奏,能够表现出不同的形象与特点。

具体可分为:1.选用八分音符、低音与和弦音交替,形成轻快活泼的半分解音型。2.选用低音与三个和弦音交替则形成舒缓流畅的半分解音型。3.改变奏法,使用连音奏法弹奏双音与低音交替产生动静结合,平稳流畅的效果。4.选用切分节奏、后十六与小附点节奏,具有舞蹈节奏型营造生动形象的半分解和弦音型。

(三)分解和弦

将和声以单音的形式按照先后顺序进行演奏,通过排列音的先后顺序与节奏松紧的变化构成的音型,称为分解和弦。主要在优美动听的抒情歌曲中使用,改变其顺序、奏法、节奏,便丰富了其音乐表现力。选用不同形式的波浪形分解和弦可以表现出活跃与舒展的气氛;选用不同奏法可表现出抒情与欢快的气氛;选用不同节奏变化可表现出热情与平静的气氛。

以三种伴奏音型为基础,改变其顺序、奏法、节奏,从而产生不同的效果,营造出不同的风格与情绪。但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全曲不能仅使用一种伴奏音型,这样会使得伴奏变得枯燥乏味,缺少变化,使音乐丧失流动的生机活力。所以我们需要将各种伴奏音型组合起来,加入八度、音阶跑动、装饰音(颤音、倚音、琶音等)等元素,从而增添节奏变化,丰富乐曲表现力。通过不同形式的训练来巩固基础伴奏音型这一理论知识的学习,适应即兴伴奏演奏的需要,提升即兴伴奏弹奏技巧,进而丰富自身的即伴弹奏能力。

二、《车尔尼流畅练习曲849》中的伴奏音型分析

《车尔尼钢琴流畅练习曲849》这一教材训练技巧统一,弹奏时速度快而流畅。这本练习曲集包含有足够丰富的技术类型。其中涉及轮指装饰音练习、节奏练习、各种长短琶音的练习、各种类型的音阶技术练习、固定手型位置的五指型练习等技巧方面的训练,足够满足伴奏音型训练的需要。

(一)柱式和弦

《车尔尼流畅练习曲849》中专门用来训练柱式和弦的曲目不多,例如第6、8、9、14、15、17、25、28 首,这些练习曲大都采用与其他技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训练,同时锻炼左右手的协调配合能力,强调柱式和弦和声与旋律之间的平衡。例如第1 首与第6 首中采用时值较短的柱式和弦元素,使用主和弦与属和弦,突出练习曲的调式调性感,弹奏时要注意声音整齐集中、坚定有力,在完整的乐曲中还需注意音色清晰、明确而不影响主题旋律的流畅性。第28 首中,演奏断奏形式的柱式和弦时,容易出现僵硬的现象,因此,在演奏过程中要尽量做到身体保持松弛的状态,在快速弹奏三和弦与七和弦时,需要注意声音整齐,不能有缺漏,同时需要突出强调高声部旋律部分。而这几首练习曲对于伴奏音型的练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通过练习来了解柱式和弦与旋律的关系,改变柱式和弦伴奏的触键方式,控制力度的强弱,提高和弦与调式对应关系的认识,更好地为伴奏服务。

(二)半分解和弦

《车尔尼流畅练习曲849》中第1 首、6 首、11 首、17 首、19 首的练习曲中运用了半分解和弦元素,需要注意弹奏时干净利落,不能拖沓。例如第1 首中右手部分选用三连音,左手使用半分解和弦音型,使练习曲具有节奏鲜明、形象生动的特点,保持音不能轻易地松掉,双音弹奏时要有轻巧、活泼的感觉。第11 首略带有舞曲风格,弹奏时需要注意触键干净整齐,把握住六拍子的韵律感。第17 首练习曲中的17-24 小节同样运用半分解和弦的伴奏音型,右手部分运用大量装饰音,半分解和弦音型给了这首练习曲基本的框架结构。以上这几首练习曲都可以巩固半分解和弦这一基础伴奏音型。

(三)分解和弦

《车尔尼流畅练习曲849》中第4 首、7 首、10 首、17 首、27 首练习曲从三连音到主和弦分解和弦到音阶的运用,能够训练分解和弦织体的均匀度,加强手指独立性。练习时需要注意加强手指颗粒性,第4 首右手分解和弦跑动要积极主动,使得声音均匀,每小节各拍上保持的四分音符声音要突出,从而达到训练双声部的目的,5 指指尖支撑稳固,手腕在练习时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注意手腕的放松。第7 首左手分解和弦注意音头保持足够的时值,下键时迅速、准确、干净,手腕富有弹性。在即兴伴奏中经常运用分解和弦的音型丰富伴奏音效、填充乐曲、衔接和声进行,使歌曲弹奏更为流畅、完整,给演唱者“帮腔”。

(四)琶音音型

琶音音型的训练作为歌曲弹奏中的“加花”装饰,丰富乐曲表现元素,给乐曲以生机活力。例如第15 首琶音练习,左手琶音跨度较大,要注意采用正确指法多加练习。第25 首属于短琶音练习中较为典型的一首,演奏时手型保持平稳,琶音音头稍加一点重音来凸显隐伏旋律线条。第24 首的左、右手是切分节奏的关系,同时采用琶音旋律,所以既要注意左、右手节奏正确,也要弹出两条琶音线条。

三种基础伴奏音型在实际应用中,很少使用单一的伴奏音型进行伴奏,常常以两种或三种伴奏音型相结合的方式出现,使乐曲伴奏部分丰满且富有生机,不断使用的新伴奏音型使听众耳目一新,对乐曲发展充满期待。同时为歌曲进行即兴编配时,常会因为演唱者需要进行变调,需要重视不同调式音阶的训练。解决训练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从而得以实现钢琴伴奏的应用。

三、伴奏织体的应用

钢琴伴奏需要同钢琴演奏相区别,伴奏为声乐表演服务,在特定场合下,根据乐曲风格类型,作曲家的创作背景,写作意图,选用适当的伴奏音型来完成乐曲伴奏。选择的伴奏音型要与乐曲主题相契合。例如活泼欢快的《长鼓敲起来》不能选用速度较慢的分解和弦,应选择以小附点节奏为支撑的柱式和弦来进行伴奏;古诗词《如梦令》则相反,需要用大量的分解和弦来烘托气氛。

(一)舞蹈性歌曲

节奏律动强,情绪欢快活泼是舞蹈性歌曲的特点。多为2 拍子或3 拍子类型,还包含一些富有民族性的节奏节拍类型。经常会使用具有较强节奏感的柱式和弦伴奏音型、半分解式伴奏音型、断奏的分解和弦式伴奏音型伴奏。在《车尔尼流畅练习曲849》中可使用第11 首、19 首、20 首来进行配合练习,来进一步感受舞蹈性歌曲的节奏律动。加入低音,使得声部具有丰满的层次,节拍节奏的特征得以体现。例如第11 首乐曲中,6/8 拍,左手伴奏节拍具有典型6/8 拍子强、弱、弱,次强、弱、弱的节奏特点。节奏强弱分明,具有华尔兹舞曲韵律,使我们感受到带有舞曲风格的练习曲的训练魅力。

(二)进行曲

进行曲,顾名思义为带有行进感的音乐形象,常包含坚定有力,慷慨激昂的情绪特征或带有朝气蓬勃,生动活泼的性格特征。有着鲜明的节奏,强调节拍重音,乐曲结构整齐的特点内容。为进行曲类型歌曲伴奏时,多采用和弦式伴奏音型:以正和弦与副属和弦交替的和声配置来加强乐曲的动力感;用强拍强位置的八度音来演奏低音;在句尾长音处,还可增加些双手反向短音阶或号角式的柱式和弦。其中后十六与双八的柱式和弦节奏音型能够营造出军鼓式音响效果,具有极强的推动力和气势;三连音的柱式和弦则能够表现出号角式音响效果,表现庄严肃穆的形象;附点节奏则给乐曲带来雄壮有力行进感强烈的氛围。《车尔尼流畅练习曲849》中,第6 首、8 首、9 首、12 首都能够体现坚定有力、气势磅礴的音乐形象和富于弹性的节奏特点,适用于进行曲风格乐曲伴奏音型的训练。

(三)抒情性歌曲

抒情歌曲是指抒发内心情感的歌曲。特点是感情细腻、节奏自由、旋律起伏较大。抒情歌曲体裁广泛,音乐的构成要素较自由,在音型设计时多根据歌曲的风格情绪确定。多用分解或半分解式伴奏音型进行伴奏,并采用连音奏法,触键尽量手指紧贴琴键慢而深地来进行演奏,以产生流畅连贯的伴奏效果。围绕乐曲段落结构将不同的伴奏织体融入其中,辅以节奏变化,同一首乐曲不同段落分别融入分解和弦、半分解和弦及柱式和弦琶音来增强乐曲是整体表现能力,给予乐曲丰满的情绪表现。在《车尔尼流畅练习曲849》中,可选用第17首、19 首、24 首练习曲来感受抒情歌曲的音乐形象。选用琶音进行能够增强抒情歌曲的表现力。

四、《车尔尼流畅练习曲849》教材的训练价值及其借鉴意义

(一)训练价值

车尔尼在钢琴艺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是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的重要桥梁。在他所编写的练习曲中同时兼具古典创作方法与浪漫主义色彩。即使在较为浅显的《车尔尼流畅练习曲849》中仍包含有大量古典和声“主-下属-属-主”经典的和声语汇及单二单三部曲式结构。此外使用连音奏法、渐强渐弱音响效果,大跨度的分解和弦与音阶琶音,炫技性的华彩片段等富有浪漫色彩气息。在这本练习曲集中共包含30 首练习曲,在此不便一一详细展开说明,笔者就其中共性详细阐述。

1.和声声部的连接

每一首都遵循着古典和声体系,从乐曲开头强拍位置上的主调主和弦发展至下属和弦再到属和弦,最终结束调性回归至主调主和弦,形成完满终止。和声进行完全符合古典和声“功能圈”原则。

2.曲式结构的合理规划

整册练习曲集中共有19 首运用再现单三部曲式结构,2 首再现单二部曲式结构,并列单二部结构有4 首,并列单三部结构有5 首。在这些练习曲中大多使用4+4,8+8 的平行乐句,方整型结构,多选用再现原则。

3.音乐色彩

教材中常使用连音奏法,通过练习标注有连线的乐句,将其句首和句尾的呼吸处理做到心中有数。音乐力度整体由“pp-p-mp-mf-f-sf”强弱力度的对比及渐强渐弱使得乐曲起伏跌宕,富有层次感。

(二)借鉴意义

1.借鉴其和声编配

古典主义经典和声语汇的使用,构建起乐曲的骨架。在伴奏过程中常使用主属功能组交替进行,终止时使用下属功能为属和弦做准备,给乐曲增添丰富的音乐色彩。

2.训练手指技术

《车尔尼流畅练习曲849》对于技术的训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为钢琴教学中解决手指独立性、灵活性问题做好了准备。通过分析849 与伴奏织体音型,为训练伴奏音型提供参考。为伴奏织体理论学习提供范例,巩固基本音型的理论学习。

3.基础伴奏音型补充

《车尔尼流畅练习曲849》中有大量运用音阶、琶音、半音阶跑动,柱式和弦与半分解和弦等等基本伴奏音型的运用。能够巩固和补充即兴伴奏基础理论的学习。

4.填充音响效果

《车尔尼流畅练习曲849》中包含大量的音阶式练习,而音阶式练习能够运用在歌曲的间奏,歌曲的长音与休止部分,使伴奏声部以见缝插针的方式进行填充,帮助演唱者调整情绪,补充气息。同时可使得乐曲内容得到完整的表现。

五、总结

《车尔尼流畅练习曲849》在钢琴演奏技巧和技术训练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这本教材的价值不仅是一部钢琴技巧练习曲集,其中包含的大量基础音型能够为钢琴伴奏学习者提供练习参考,能够补充和巩固伴奏基础理论的学习。因此将其作为参考教材以钢琴技能基本功的训练中汲取到伴奏音型的因素,通过深挖教材《车尔尼流畅练习曲849》钢琴伴奏者能够系统地训练伴奏织体音型,为即兴伴奏储备丰富的元素,在其中选择合适的伴奏音型扩展应用于乐曲伴奏中,从而塑造鲜明的音乐形象。在拥有一定伴奏音型知识储备后才能摆脱伴奏音型单一,和声织体枯燥乏味等问题,为演唱者提供旋律、节奏、和声的支持,且随演唱者情绪变化做出相应的力度变化与音色变化,为伴奏乐曲增添色彩,完成乐曲的二度创作。

猜你喜欢

织体练习曲和弦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凝而不固 层层铺进
钢琴伴奏织体在不同作品中的运用
钢琴曲《乌苏里船歌》的民族性解读
简析莫什科夫斯基15首钢琴技巧练习曲部分作品
威尼斯水乡诗画——肖邦《升F大调船歌》的音乐语言分析
肖邦练习曲的音乐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