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柜在消隐
——“光影浮空:欧洲绘画五百年”特展展柜设计

2022-07-22戴媛媛成都博物馆

艺术品鉴 2022年18期
关键词:展柜展品展厅

戴媛媛(成都博物馆)

由成都博物馆和纽菲尔兹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主办的“光影浮空:欧洲绘画五百年”特展于2020 年9 月底盛大开幕。提香、鲁本斯、伦勃朗、透纳、莫奈、高更等众多艺术巨匠的60幅经典原作,如璀璨繁星,连缀起西方艺术五百年的磅礴长河。跨越五百年的展品穿越时空,历经岁月洗礼,其珍贵性不言而喻。应纽菲尔兹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要求,60 幅展品一律进柜展示。

根据展览主题、展品特点、展厅布局,并考虑临展可用展柜的类型和数量,将展览设计定义为还原西方经典艺术展观赏场景,遵循“少即是多”的设计原则,给观众营造经典的、疏朗的西方艺术展观展空间。

为此,本次展览创新设计壁龛展柜和优化调整原有展柜——以壁龛展柜和文物展柜相结合的形式,将展品呈现给观众。

一、“框”的消解

(一)框的设计

中国传统美学强调“整体意识”,譬如古人追求的“情景合一”正是整体意识的体现。壁龛展柜嵌入墙中,形成墙、柜一体的设计,墙体的围合关系,原壁柜的沿墙排列,无不体现出规整有致的整体感。展柜形式设计构思寻求与展览主题、定位、空间等其他要素的关联,让展柜与展览环境展开和谐对话,使它们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让观众充分感受艺术的魅力和拥有独特的观展体验。

新展柜的设计首先考虑展览主题与展厅空间。根据展览主题确定展览形式,然后确定展柜形式。由于展厅空间有限,新建展柜造型与结构确定为壁龛式展柜可有效增加空间利用率。展柜整体造型力求简洁,嵌入新建展墙,成为一体,以此达到展柜内空厚度的消隐。综合考虑展品大小、材质、造型与物理属性等因素,以玻璃作为壁龛展柜面向观众的主看面。所有展品均为架上绘画(油画和蛋彩画),为确保看面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壁龛无论大小,全部采用整块安全防盗性能强的超白夹胶玻璃。压住玻璃的边条亦是柜外造型——边框。考虑到展品均为带框架上绘画这一特点,设计玻璃看面外框时,借鉴流线型画框的式样展开。将画框的图案和构件等装饰元素进行提炼与归纳,应用构成法则将其符号化并进行重构与简化,使新建展柜尽可能造型洗练、形式单纯。同时,结合欧洲艺术文化特色,取纽菲尔兹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展厅中的经典元素重塑出时尚典雅的西方艺术展厅风格,柜体内龛和外框与墙体为色调一致的乳白色,由此融为一体,达到了边框的消解。壁龛下方的墙裙设计为展柜增添了曼妙的艺术魅力,与艺术展厅整体风格相符。墙裙是较乳白略深的暖灰色,同样借鉴画框的流线型式样,以圆润的、深浅不同的、疏密有序的古希腊元素结构线条做装饰。线条贯穿墙体与门头,连接起整个展览空间,以求营造素净庄重、古典精致的艺术殿堂氛围。经过提炼的古典建筑装饰元素在保留展览空间古典神韵的同时,也符合当代审美观念。简单、朴素具有雕塑性特征的空间,一改传统博物馆陈列展示中的凝重压抑气氛。

(二)边界消解

消隐式的展柜设计使空间更加开阔,呼应艺术应走向公众视野、消解艺术边界的博物馆展示理念。

1.艺术边界的消解

本次展出的60 件展品,根据时间和类型划分的五个单元——从欧洲历史与宫廷绘画,到寓言、静物和风俗画,再到肖像画、风景画,直至19 世纪后的欧洲艺术,展现了欧洲艺术自14 世纪到20 世纪初的欧洲五百年艺术。展现了一个现代性经年累积而致质变的过程,一个在传统普世美学中分离,建构出反传统、个性化和追求创新性的审美现代性主体。从传统古典走向现代艺术,至此,西方艺术的多元化之路不可逆转,艺术的边界随之模糊、消解。

2.中西地域的消解

展览所涉及的画家覆盖意大利、荷兰、英国、法国等不同地域,几乎遍布大半个欧洲,堪称西方绘画史的生动教材。展品历经万里落户中国,为国民提供一个不出家门即可近距离感受西方经典艺术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博物馆的美育职能,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与共存。

3.艺术走向公众,距离的消解

展品囊括14 至20 世纪初欧洲艺术史上最具代表性流派的代表性画家作品,如此大师云集的艺术展在蓉城乃至西南地区尚属首次。为了让艺术深入人心,展览针对不同观众的实际需要,结合讲解、社教、文创和宣传等多元立体的方式诠释展览,为观众扩宽展览外延、呈现展览内涵与文化价值,拉近艺术与公众的距离。

二、结构隐匿

虚实关系、有无关系历来是中国传统文化审美的一个要义和独特的情趣,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传统审美观念认为,美虽然不能离开形,但美的本质却不在于形而在于神。中国传统艺术对于美的追求是由形入神、以形传神。形为神而服务,其表现不应干扰人们对神的感受。

本次展柜(结构)设计所要表达和追求的同样是传神,也就是陈列形式与展品达到一个神态上的统一,让观众产生一个精神空间。展柜设计并不是越华丽、符号越多越好,相反,极简的设计,摄取最为精粹的符号,寥寥几笔也可化腐朽为神奇。这是中国意境美学的核心所在,也是本次展柜设计的追求所在。

结构隐匿是手段,目的为了观众的关注度单纯指向展品,更好地拉近距离。为了呈现最优的柜内观展效果,本次展览用消隐式的壁龛展柜和嵌入式文物展柜的方式来最大限度地消隐展柜的物理存在感,达到极近裸展的效果,满足观众近距离观看需求。并且将照明、文保、安防等附属设施的隐蔽安装,让展柜兼具实用性、安全性、美观性和可操作性,力求突出展品而又将结构化为无形。

(一)展柜结构弱化

1.壁龛展柜

壁龛展柜的设计概念是将展柜内嵌入墙体,在颜色和结构上与墙融为一体,消隐展柜,突出展品。为此,在展墙开始搭建前就要梳理每一幅展品尺寸,为其“量身定做”壁龛。为了让观众在观画时有开敞的视觉体验,柜内结构也做了精心设计。首先,主看面玻璃的边框宽于展品尺寸,而小于壁龛内空。其次,壁龛内空除左右侧宽于展品外,上下延伸,以隐蔽放置照明及安防设备。整体而言,就是边框尺寸大于展品尺寸,壁龛内空大于边框尺寸,但同一墙面的壁龛大小整齐一致。由此,观众在观看展品的同时不受壁龛四面的干扰,视觉上柜内似乎是连通的无限延展空间。这是一个精心缜密、需反复推敲的设计过程,以确保上墙展品与搭建出的展柜、展墙完美匹配。

2.原文保展柜

为更优地利用原展柜,柜内也做了隐蔽性的设计。本次展厅的原展柜类别有组合柜、双面柜、壁柜和精品书画柜四类,按不同的需求和功能投入使用。重新优化的柜内结构,分别将内空、灯光、安防、文保四个方面协调一致,同时达到结构的弱化。

利用灵活多变的组合柜,弥补展线上中心展柜的不足,使观众可以在单元中心面积较小的区域观看展品。将原独立组合柜两两拼装组合成一体,适用于本次面积有限、体积小型的展品。四面观看的组合柜中间建立带配重的隔断,用于悬挂展品或安装补充文字图版。背面的版面文字恰好是所对应正面展品说明的补充。中心展线上,略大幅的展品放入原双面柜中,可使观众两面观看且视觉不受拼缝干扰,又节省展厅空间。但原双面柜的内空直径为1160mm,考虑到观众观看时与展品的距离较远,难以看清细节,所以也同样采用中间建立带配重隔断的形式,两面悬挂展品。隔断是布面材质与木工板的结合。将文字和色块喷印在布面上,再包于木工板外作为背板。去掉多余的层次,使色块、文字与背板融为一体。

壁柜的放置根据展厅空间结构顺势而为,充分利用空余展墙。壁柜和精品书画柜的内空直径均超900mm,为优化视觉观展效果,做两方面的改进。一是新建结构,将柜内背板往前推进,拉近观众欣赏展品的距离,便于细节呈现。同时,新建结构也增加了配重,提高了重型展品背板的承载力。二是将相邻的壁柜联通,作为沿墙通柜使用。联通的壁柜视野开阔、展示面积大,让展览空间具有连续性和整体性。其内部空间做垂直纵向与水平横向展示,展品的悬挂根据内容和体量排列、组合,展示空间连贯且富有层次变幻。

展柜结构的创新设计与改进,让展品或是藏身于壁龛里,抑或是置于大型展柜之中,在保障展品安全的同时,弱化结构突出展品,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二)设施设备隐藏

1.照明结构

壁龛尺寸与深度,除了取决于展品大小、建墙厚度,还要考虑照明需要的距离。照明角度和光源距离直接影响了壁龛内空的厚度。将展品分为大、中、小三个尺寸,经过多次试验,在灯光能完整洗亮展品,尽可能拉近观众观看距离,嵌入的展墙厚度适宜这三方面都满足的情况下,协调出相对合适的壁龛展柜厚度。

展柜内照明设备完备,光照度、色温、均匀度均预先设置,选用可调光灯具,以满足不同展品的照度需求。柜内的灯光设计按照美方的要求(150lx),以不损伤展品为原则,贴合展品的光照度,构建良好的视觉画面,助于观众更好地观赏展品。为增强展示效果,提高视觉清晰度,在柜内加入了灯带结构。灯带位于壁龛看面玻璃以上,被边框遮挡,得到很好地隐藏。灯带的角度和光源的亮度可根据画面需要,使用设备调节,这些调节的设备都隐藏在灯带以上,壁龛上部的空心处。

2.安防设施

展品是展览的灵魂,展柜是展览的辅助设备,展柜的选择与设计应将展品的安全性放在首位。要提高博物馆和展柜的安全防盗性能,才能有效保护文物安全。在确保文物安全性的前提下选择、设计展柜,本次展览的展柜设计依据相关标准,严格筛选展陈服务机构定制墙面壁龛展柜和制作新增的原展柜结构。全程把控,杜绝粗制滥造和盲目模仿外观的展柜。为增强壁龛展柜的安全性,除展柜玻璃使用超白夹胶玻璃外,下面放置调湿剂的柜体也安装了铁板。除此之外,龛内隐蔽处还安装了门磁传感器、振动传感器、压敏等安防手段。展柜的温湿度控制、封闭性、防火、照明等也达到安防验收要求。特别是新建的壁龛展柜,在观众欣赏展品以外的柜内空间,部分安防设备潜藏在主看面的边框周围,部分隐蔽在展品背后,且预留够适当的操作空间,以保证相关设备的安装、调整。

3.文保设备

恒温恒湿是每个展厅的重中之重。玻璃壁龛的下部,设计了一个与墙面融为一体的放置文保材料复合硅胶调湿剂的隐蔽结构柜。柜内配备温湿度控制和监测设备,以确保对温湿度较敏感的展品能在适宜的环境中展出。柜体与壁龛实为一体,两个空间用金属孔板隔断。且柜体所有开合的接缝处(如玻璃收口、材料放置可拆卸盖板)都安装胶条,确保柜内的密封性。为了可拆卸盖板的美观性和隐蔽性,盖板的接缝与墙裙的上下装饰线条重合,与墙裙融合成一体。不仅加强隐蔽性还兼具装饰性。

原展柜内也为隐蔽放置文保相关的调湿剂,在每个柜内的下方做了一个与柜体底部大小一致的展托。展托木工板结构上每间隔10cm 开孔,包布后隐藏但可透气,以保障调湿剂隐蔽放置的同时又可以起到控制整个展柜湿度的作用。拼装柜和双面柜新建的隔断的下面也同样制作梯形的包布展托,撑起隔断的同时,展托内的空间足以放置适量的调湿剂。

三、空间贯通

(一)柜内流通

玻璃壁龛下部,设计了一个与墙面融为一体的放置文保材料的隐蔽结构柜。柜体与壁龛实为一体,两个空间用金属孔板隔断。恒湿材料的性能可通过孔板对壁龛的内部空间环境发挥作用,整个柜内湿度达到一致。这样,既可让下面柜体的恒湿材料随环境湿度更换,挂有展品的壁龛也有其独立的空间,不用因为恒湿材料的更换或其他相关设备的调控而开启。

原展柜内底部的展托也同样起到除了能隐藏文保相关的调湿剂外,还能让调湿材料透过隐蔽气孔在柜内流通,充分发挥作用。

(二)单元通透

展厅的第3 单元——“理想与个性:欧洲肖像画”是本次展览的重磅,中心并置的两个双面柜里展出的是史诗级肖像画。大体量的两个双面柜矗立在中心,有将该单元一分为二之感,且耸立在观众面前令人压抑。为了追求展厅空间的通透和展柜体量的轻盈,双面柜中的结构除中间隔断和下方文保调湿剂的结构外,将隔断两侧收窄、镂空,使展柜乃至整个展览空间更通透、流通。

(三)空间无闭环

“心境愈是自由,愈能得到美的享受”,海德格尔所言实与庄子艺术精神中的自由解放——“游”有共同的祈向。区别于以往展览严谨游线的设置,本次展览除了循序参观的单元空间外,没有设置实质性的展览游线。内嵌展柜的墙体搭建起的无闭环、开放式空间,让观众可以在任意单元空间中自由穿梭,按自己的喜好观赏展品。

展柜的设计以内容为基石,对每个单元的展品进行细致梳理,挑选最具代表性的展品做中心双面柜或组合柜展示,以群组壁柜和沿墙壁龛展柜为背景,通过整体和个体的设计衔接,构成一场领唱与合唱齐鸣的交响空间。空间设计更加注重展厅中各物体的相关性,包括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人与空间之间的关系。壁龛展柜的设计多运用单纯的直线、几何形体、极简的图案等,使这些平面和线的垂直、水平交错的构成关系,产生有自然意境的空间格调。展览共分五个单元,每个单元空间独立,但又以简洁线条为元素的门头贯穿。墙面外形简洁庄重、典雅大方,为西式风格。以乳白色的墙体搭配暖灰色的墙裙,素净庄重的墙面与墙面相连,营造既古典又现代的艺术殿堂。突破传统博物馆陈列展示中的凝重压抑。这种纯洁的空间效果具有冷静的、光滑的视觉表征,它牵动观众的情思、调动观众的观展欲望。由展柜搭起的无闭环展墙,诠释了“最好的设计是看不出设计的设计,最好的游线是随心所欲走下去”。

四、小结

综上所述,展柜为展品服务。展柜的设计与选择势必与展览内容相贴合,与展览的形式、风格相匹配。展柜在陈列展览中充当展示的载体,核心的关注点还是在展品本身。为避免喧宾夺主,展柜设计不宜太过奢华。在绝大部分展览中,造型简洁的展柜就能突显展品本身的魅力与价值。

合理协调展柜与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在设计展柜时考虑展品特点。根据展品的大小、材质、造型与物理属性等选择展柜的材质、造型与构造等,还与展览主题、定位、展厅空间等其他要素关联。设计、选择的展柜,自身要美观,要为观众提供最佳的观赏角度和观赏距离。同时,展柜要尽可能降低自身的干扰因素,弱化展柜的结构,力求消隐入整体空间中,以突出展品。没有装饰性,简单、朴素具有雕塑性特征的展柜空间,可以比写实的、煽情的、艳俗的展柜空间更具冲击力。最简单的展示结构,展现了最具想象力的艺术作品。素雅简洁的墙面、干净清晰的光影,就足以把展品积蓄的所有故事讲述出来。核心展品的静态美和氛围营造实则是设计者内心情感、哲理体验及其形象联想的最大限度地凝聚,又是观者在互动与想象中最大限度驰骋的再创造过程。

猜你喜欢

展柜展品展厅
光影回响-TW展厅
博物馆临时展览中的展柜优化设计思考
展品被盗了
展厅中的盗贼
意库马涂料展厅
党史展厅设计
超越“展”与“藏”
《Radio World》公布IBC 2019“最佳展品奖”名单
邮票藏在哪?
2009中国(昆明)东盟赏石石材博览会展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