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走的孤独
——论贾科梅蒂雕塑的艺术形态

2022-07-22王汧吉林大学艺术学院

艺术品鉴 2022年18期
关键词:形体雕塑艺术家

王汧(吉林大学艺术学院)

纵观20 世纪西方雕塑史,心中便会涌现出一批雕塑大师,例如罗丹、亨利·摩尔等,他们的雕塑作品总能带给人流连忘返的视觉享受,但贾科梅蒂的作品却可以让人不寒而栗,在心里油然而生一种孤独感,贾科梅蒂后期的雕塑作品一直延续着他独特的雕塑语言,甚至有人曾说他的作品只需一件就已足够,但他的作品数不胜数,恰恰在这些众多的作品中,不难发现他的主题从未游离,也正是这些作品让我们看到了重复的力量,这些瘦高的人物形象也深深地进入了人的精神最深处,刻画出了生命的脆弱和迷茫。

一、贾科梅蒂艺术语言的形成

(一)创作背景

贾科梅蒂出身于艺术世家,从小受到父亲的熏陶,开始走上了学习艺术的道路,深受意大利美术、立体主义和非洲雕刻艺术的影响。他把目光更多的是投放到人本身以及人与这个时代的关系上,因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所创作的艺术作品更多的是将生活的苦难和悲悯的情愫都在作品中得以彰显和流露。他是一个对于现实感受极其强烈的艺术家,风格简洁有力,透过作品呈现出他内心最真实的写照,这种对于当下时代的表达也饱含着艺术家个人的深厚情感,用独特的审美意识构架出雕塑作品中所蕴含的人类情感和深刻的内涵。

贾科梅蒂的雕塑再现了人类最本质的精神特性,通过瘦长的身躯,将人的无助与恐惧表达得淋漓尽致,这些带有哲学意味的雕塑作品受到欧洲知识分子的喜爱,贾科梅蒂尊重生活本身,也忠于他对于时代的理解与思考,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在面对这些作品时,在那些迷茫孤独的人群中看到那个行走的自己。他像是一位揭露真相的艺术大师,用一双忧郁的、沉思的、审视的眼睛不断审视着周遭的一切,并且通过作品表达出他对于真相的存在与思考。

(二)力量美感

雕塑的力量美感是通过某种形式语言来传达的,这种语言首先是在艺术家的意识中形成的,或是在一种情感中形成的,也可以是在艺术家自身的个性中形成的。

在20 世纪西方雕塑史上,艺术家们都在对形体、空间、比例和体量抱有极端的痴迷时,贾科梅蒂却另辟蹊径,形成了与之不同的艺术样式,将人体置放在一个深沉的语境当中,把线作为人体的构成元素,将身体与空间不断拉扯,这些雕塑没有性别和个性的区分,毫无疑问,这是一种超越表象的真实。

雕塑表面的肌理是艺术家的主观处理,他刻意忽略了五官的形象,更加强调整体性,方寸之间都带有斑驳的肌理,像是人们普遍的心灵创伤和时代印记,这些雕塑作品所传递出来的一种无言的力量,他带给了人们更多的是对于自身的关注和思考,以及对于人性的探索与发现,通过那些枯瘦如柴的人物形象,我们的内心总会受到极大的心灵震撼,这份力量来自于当我们重新审视这些作品的时候,其实也在审视我们自己,那一尊尊雕塑背后所传递出的人文关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意义。

图1 《三个行走的男人》 1960年 铜(来源:来自网络)

图2 《行走的人》 1960年 铜(来源:来自网络)

二、贾科梅蒂艺术的真实性表达

(一)物质的真实性

贾科梅蒂的雕塑抽离了人的精神,将其物化,却更能表达人的迷惘和惆怅,也正是这种将人物象化的表达传递出了物质的真实性。这些瘦高、细长的雕塑形象,成为贾科梅蒂后期的雕塑语言,充满着诗意的气质和哲学的思考,让人仿佛立刻从中感受到孤独的意味,从未有人将人的精神如此抽离却又表达的如此真实,只有贾科梅蒂将孤独升华到了一个理想化的高度,并将孤独的缘由追溯到生活本身。

《威尼斯女人》这件雕塑作品的人物形象脆弱、优雅,但却有着坚挺的姿势,在青铜材质的映衬下显得坚忍不拔。这件雕塑作品本身呈现出了一种时间凝固的静止,人体笔直的站立,像是被世界抛弃一般孤独的存在,贾科梅蒂的雕塑最大的特点在于在瘦长的空间里将人物的五官和身体均被物质化处理,瘦弱的形式昭示着客观环境的剥夺,而粗糙的表面则是磨难带来的触目惊心。忽略细节的刻画,增强物质的真实性表达。

图3 《城市广场》1948年(来源:来自网络)

(二)情感的真实性

面对贾科梅蒂的雕塑,像是伫立在苍茫大地上行走的人,没有人知道他们行走的方向,而这种迷茫正是当下人们普遍存在的特征,作者将孤独、迷茫注入雕塑作品中,可以使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产生极大的情感共鸣,和传统意义上的雕塑相比,贾科梅蒂的雕塑似乎不怎么好看,但比起“美”,更重要的是表达“真”,共鸣永远比美丽更加震撼人心,贾科梅蒂的雕塑总能给人一种“独怆然而涕下”的悲凉,而悲凉是人生的底色,所以越是孤独的人就越会感到一种心灵的震撼,因此,即使是通过枯瘦如柴、面无表情的人物形象,也能传递出最真实的情感表达。

贾科梅蒂的雕塑经常被人视作人性的疏离,他创作出来的雕塑作品有着对人性孤独的写照,从《三个行走的人》这件作品中可以看出贾科梅蒂一直坚持的雕塑语言,拉长人合理地身体比例,贾科梅蒂借助线的方式表达人们内心充满的恐惧、孤独和惆怅,以一种行者的姿态,游走着、挣扎着,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借助这样的形象表达,揭露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

三、贾科梅蒂雕塑的形式语言

(一)造型语言

雕塑的造型即是通过形体来充分表达的,形体中的形,主要是指物体外部的轮廓。每个视觉可以看到的物体都有其独立的外部轮廓,会给人带来最初的视觉认知,简而言之,就是人们看到的物体的第一印象。体,主要是指最初的体积,人们将对物体外部形象的最初印象和体积印象相结合,就是形体。

贾科梅蒂的雕塑作品大多是将人体以线的方式呈现,最高的雕塑大概两米多,贾科梅蒂雕刻的人体相对于贝尼尼、米开朗琪罗的雕塑而言,没有恢宏的气势,也没有细腻的婉约,却不乏带给观者极强的心灵震撼的视觉冲击,面对贾科梅蒂那些细瘦枯干、渺小脆弱,没有肉体感,甚至没有重量和体积感的人像雕塑,表达出强烈的“饥饿感”,这种既有吸引又无法接近的尺度美便是贾科梅蒂后期人物雕塑特有的形态美所在。

《行走的人》是贾科梅蒂创作后期的代表作,约1.83 米高的一尊青铜雕塑,就视觉上而言,他是运动的,从雕塑的特性来看,他又是静止的,从雕塑本身来看,贾科梅蒂将人体拉伸到了极致,脱离了人体正常的比例,形成了瘦长的样貌,身体的手臂和躯干精简成了线,表面干瘦、嶙峋,像是被岁月侵蚀的痕迹,贾科梅蒂这种极简主义的手法将人的特性发挥到了极致,将人性的孤独和迷茫客观的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二)空间表达

空间表达在雕塑作品中的运用可分为“实心体”和“空心体”两部分。所谓“实心体”就是人可以用手可触摸到体量感的部分,称为“实心体”,而“空心体”则是除此之外的部分,可用肉眼看到,却无法用手触及,在画面中称为正形与负形,在雕塑作品中可以看作正空间与负空间,任何一个雕塑作品都是由这两部分构成,艺术家将自己的思考转化成形体,再将形体自由组合,使之就形成了空间,将不同空间的形体进行归纳和布局,形成了新的艺术形态。

人在运动的过程当中,身体的形将会发生变化,而这个变化就会与空间产生负形,另外,负形空间还具有检查实体与实体之间距离的正确程度以及表现动态与力度的大小,正形与负形的结合才会使雕塑的形态在空间中充分表达,如同中国画中的留白,空间的表达是以实体为基础在空间中穿插和叠加得以呈现,每一尊雕塑在空间中所构成的形体表达是雕塑家的本体语言,通过这些雕塑作品的空间表达,可以充分发挥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使作品不再单一,并且富有深刻的意味,彰显其价值。雕塑艺术之所以历久弥新,更多的是那些对艺术有着极致追求的艺术家们孜孜不倦的探索,才使得雕塑作品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贾科梅蒂的雕塑在空间的表达上同时推远了时间的距离,在空间里看到了时间的流逝,一尊尊瘦高的雕塑上的每一处斑驳的痕迹是艺术家对雕塑的反复雕琢,在尽可能的抓住因时间流逝的对象本身的同时将肌理相互叠加,像是对逝去的时光最好的证明。

(三)精神性表达

贾科梅蒂的作品所传递出来的精神性,是一种虚无的精神,他的作品也是对虚无的感知和表达,时代的背景也决定了艺术家创作的多样性和情感表达的丰富性,作品本身承载了艺术家个人的精神实体和内心的某种精神诉求。贾科梅蒂的作品是一种探索,将人的精神从孤独的诠释中得到解放,贾科梅蒂的雕塑颠覆了人们对于传统意义上的雕塑的认知,将外在的形式与内在的精神表达高度统一,他的作品穿越时间与空间,从而达到新的艺术效果。

《城市广场》这件雕塑作品雕刻了九个伫立在广场上的人,群像的表达比个体更能体现人们的精神状态,他们就像站在荒芜的原野上迷失的人,自顾不暇地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出路,他们虽然看似在同一个广场上,或驻足,或行走,但每个人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没有交流,也没有碰撞,这并非像一个广场般喧闹,更像是一片荒芜之地,与其说贾科梅蒂雕刻了一群站在广场上的人,不如说贾科梅蒂借广场的繁华与热闹更加反衬出人的孤独与冷漠。

生活中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与身边的人彼此重逢又错过,每个人都成为这世间匆匆而过的旅人,看似群居的生活,每个人却无不是孤立的存在,孤独是人生的常态,在这件作品中可以看见一种内在精神的流动和外在形象的空间感。

四、结语

贾科梅蒂雕塑的艺术形态跨越了西方传统意义上对雕塑的认知,他对于艺术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方式深刻地影响了现代艺术的发展和艺术理念的践行,他将人体置放在一个深沉的语境当中,将身体与空间不断拉伸,通过瘦长的人物雕塑形象展示出人类最本质的精神特征,贾科梅蒂的雕塑是走向未来的,对于雕塑中情感的传递无不对艺术创作有着重要的启示,因为真正的艺术作品是时代的产物,更是时间永恒的延续。

猜你喜欢

形体雕塑艺术家
巨型雕塑
我的破烂雕塑
写实雕塑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高校舞蹈形体训练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自然雕塑
形体与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