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企业规模的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门槛效应研究

2022-07-21曹佳新

中国市场 2022年19期
关键词:门槛规模变量

曹佳新

(长安大学,陕西 西安 710064)

1 前沿理论

由科技创新创造的新的发展模式是企业在长期发展以及行业中维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企业的经营环境因为市场的转型、消费行为的变化以及国际竞争等要素交替而变得愈加复杂。西方国家针对这一背景提出了“第四次工业革命”,我国紧跟世界经济浪潮,适时提出“中国制造2025”,其中包括要提高创新能力、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有效融合。在如今社会,科技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市场的作用下,企业为了长期发展,不仅要做好内部控制,还要掌握核心科技,提升市场对其的认可。但是还有很多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创新投入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一方面导致在创新上投入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影响创新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造成企业创新效率低下,最终影响企业的发展。

文章研究意义主要为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两个方面。理论意义为: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为日后学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实践意义为:研发投入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内部重要动力,文章通过实证分析,为企业在做出研发投入决策时提供依据和参考。

2 文献综述

对于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主要有四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008年,郭媛嫣等人通过研究得到研发作为创新型企业的生命线,能够对企业绩效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第二种观点认为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存在滞后性。2010年,陈丽霖研究得到研发投入对产出绩效有滞后3期的影响。2013年,刘飞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研究得到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存在滞后性和累积效应。第三种观点认为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呈倒“U”形。2010年,刘德胜实证研究发现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呈倒“U”形,企业规模对研发投入与中小企业绩效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第四种观点认为R&D和企业绩效之间无显著关系,Lee对美国和日本的制药行业进行研究时发现,R&D和企业绩效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

3 理论框架

研发投入是强化企业综合能力的重要来源,也是公司创造价值的主要驱动力。从企业微观角度来讲,因为大企业有雄厚的资本,故其在技术和人才等方面有着很明显的集聚效应,相较于中小规模企业能够更加有效地降低成本,在同样的市场环境中也会得到更多的超额收益,从而增加了大企业的资金投入,通过这样的良性循环,大企业的业绩通常会高于中小规模企业。从宏观角度来讲,大企业往往具有更高的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也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所以政府更愿意帮扶大企业,比如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和行业补助。此外,相较于中小规模企业,大企业也会从商业银行以更低的成本获得资金,从而加大研发投入和企业社会责任投入。

文章基于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企业研发投入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4 研究设计

4.1 样本选取和变量设计

文章选取A股上市的来自22个不同行业的196家公司2014—2018年连续五年的平衡面板数据。数据来源于Wind网以及润灵环球报告。

文章中选取托宾Q值作为被解释变量反映企业的绩效状况,核心解释变量为研发投入强度。企业规模越大越有利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而小企业具有机动灵活的优势,在创新方面投入带来的效果可能更加明显,故文章选用企业规模作为门槛变量,并用年末总资产来衡量企业规模。企业研发投入不仅需要自有资金的投入,更需要大量外部资金的支持,而当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过高时,会造成一定的偿债风险,从而影响外部融资,这将影响到企业的研发投入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故文章将资产负债率作为一项控制变量。主要变量解释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说明与解释

4.2 模型构建

根据前文分析,企业绩效可能因为企业规模的差异呈现出非线性关系,表现为区间效应。为了规避人为划分企业规模导致的误差,文章采用由Hansen提出的门槛面板模型进行分析,根据数据本身特征对区间进行内生的划分,提出以下模型分析不同企业规模下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1<)++1(-1>)+

其中,为企业,为年份,为被解释变量企业绩效,为解释变量研发投入,为控制变量资产负债率,为系数变量,为门槛变量企业规模,为门槛值,(·)为示性函数,为反映企业个体效应的隐性指标,为随机扰动项。

5 实证结果与分析

文章选取企业规模作为门槛变量,依次在单一门槛、双重门槛和三重门槛下对模型进行检验,参考Hansen通过“自抽样法“(Bootstrap)获得的渐进分布构造P值的办法,得到门槛估计值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门槛效果检验

(2)***、**和*分别表示在1%、5%和10%水平下显著。

从表2可以看出,企业规模作为门槛变量,在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时,会产生显著的双重门槛效应,相应的“自抽样法”P值分别为0.02和0.04。下文将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基于双重门槛进行分析。

表3 门槛估计值与置信区间(level=95%)

图1 R&D与企业绩效的门槛值和估计区间

门槛估计值和对应的95%置信区间如表3所示,门槛估计值是值似然比检验统计量LR为0时的取值,在文章的第一个模型中第一个门槛值为20,第二个门槛值为21;在文章的第二个模型中单一门槛值为21。由此,根据得到的门槛值对企业规模进行划分。研究企业绩效时,我们分为大企业(size>21)和小企业(size≤21)两种类型。

文章基于上述分析,将上文提出的模型改进为:

=++(≤)+(<≤)+(>)+

并对模型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的稳健估计方法进行回归,门槛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R&D与企业绩效的门槛回归结果

由表4可以看出,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两个门槛值分别为20和21,当企业规模小于20时,表明在第一门槛区间,研发投入不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过多的研发投入会占用企业大量资源,最终对企业绩效产生负面影响。当企业规模介于20和21时,在第二门槛区间,企业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时,企业拥有较多的资源,且其前期的研发投入效果逐渐显现,加大研发投入可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帮助企业生产更多的新产品,最终促进企业绩效提升,并对企业绩效产生显著的积极的正面影响。当企业规模大于21时,说明在第三门槛区间,随着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企业活动不应该仅局限于研发等内部活动,应该考虑更多的外部利益相关者和企业社会责任,过多地关注研发活动、一味地加大研发投入会造成过犹不及,最终对企业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6 研究结论

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为倒“N”形。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规模会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产生不同的影响。当企业规模较小时,企业资源相对较少,而研发活动与企业的其他一系列功能性活动为互补关系,如企业持续单一的加大研发投入,势必导致在其他方面的投入降低,最终对企业绩效产生不利影响。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规模达到中等企业规模,企业拥有一定量的资源积累,加上前期研发投入成果的转换,继续增加企业研发投入会提高研发效率,推出新产品、新服务,节约生产成本,从而促进企业绩效的提高,对企业绩效产生正面影响。随着企业规模的继续扩大,企业将在市场上拥有一定的知名度,社会及市场将对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等,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带来的边际效应递减,会造成企业资源的不合理配置,最终对企业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7 政策建议

从政府层面来讲,首先,一般情况下研究所、高校较企业而言拥有更多先进的专业设备和创新型研究人员,而企业拥有大量资金和市场资源。国家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来促成其合作,从而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投入产出率。其次,研发投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的发展,从而为我国经济市场带来活力,而制约研发投入的关键因素往往是资金不足,建议政府出台相应政策为企业提供更加有效、丰富的融资渠道和融资环境。

从企业层面来讲,首先,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发展状态和自身规模,合理分配企业资源在不同企业活动的配置,从而获得更大的投入产出,减少资源的浪费。建议企业前期适量增加研发投入,但研发投入正在一定意义上作为一项分线投资,所以企业应该在前期依据市场数据进行充分的分析,以确定准确的研发方向。其次,由于研发活动具有资金多、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企业应该对研发工作开展之前的可行性分析和价值判断给予高度重视,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研发失败的可能,从而降低资源浪费和风险。因此,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研发项目评价体系,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面监督。

猜你喜欢

门槛规模变量
50亿元!目前规模最大的乡村振兴债券发行
抓住不变量解题
也谈分离变量
网络作家真的“零门槛”?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
SL(3,3n)和SU(3,3n)的第一Cartan不变量
让乡亲们“零门槛”读书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
严控公立医院规模过快扩张
异地高考岂能不断提高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