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惩前毖后

2022-07-18江亭

青春期健康 2022年13期
关键词:治病救人方针管党

文/江亭

典故原文

予其惩,而毖(bì)后患。莫予荓(píng)蜂,自求辛螫(shì)。肇允彼桃虫,拚飞维鸟。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liǎo)。

——《诗经·周颂》

武王伐纣成功后,建立了西周。西周初期,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为平定四方、治理国家出了不少力,因此深受周武王的重用。周武王去世后,他的儿子周成王继位。但当时周成王年纪尚小,周公旦担心诸侯国发生叛乱,于是他以辅佐周成王的名义代为治理国家。

对此,周武王的其他兄弟感到不满,尤其是管叔鲜、蔡叔度两人,他们派人到处散布谣言,诬蔑周公旦手握大权,想伺机夺取王位。周公旦为人忠心、豁达,听了谣言后,他为不招惹是非,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避嫌。

管叔鲜和蔡叔度见周公旦已经离开,便暗中勾结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再加上几十个原来同殷商关系密切的小国一起发动叛乱。周成王为破解此局,立即将周公旦召回京城,并请他率兵镇压叛乱。经过3年的艰苦作战,周公旦最终平定了叛乱,收降了大批商朝贵族,同时斩杀了叛乱之人。

后来,周公旦又帮助周成王治理了几年国家。直至周成王长大,他才将政权全部还了回去。对此,周成王感慨地说:“我必须要从以前所受的惩戒中吸取教训,以防再次发生祸患。不再轻视小草和细蜂,中了毒、被蜇伤才知道烦恼。如今,才相信小小的鹪(jiāo)鹩(liáo),转眼便能化为凶恶大鸟。国家多灾多难已不堪重负,我又陷入乱草丛中。”

智慧小语

“惩前毖后”典出《诗经·周颂》,“毖”意为谨慎、小心。该成语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错误,表示吸取教训,使以后更谨慎,不致再犯。在句中可作谓语、宾语、定语使用。“惩前”是为了“毖后”,“治病”是为了“救人”,这是我们党正确对待和处理犯错误同志的科学态度和有效方法。1942年2月1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做《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这是对党内生活的思想方法和组织手段的重大创新。1945年6月,党的七大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作为纪律建设方针写入党章。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再次重申了这一方针,并一直沿用至今,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遵循。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中,在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的同时,增加执纪必严、违纪必究,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以及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党纪处分、组织调整成为管党治党的重要手段等规定。

猜你喜欢

治病救人方针管党
有魔法的手
比尔·盖茨的育儿方针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内在逻辑与创新发展
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审查调查全过程
论《创造月刊》的编辑方针及其它
打出党建统领组合拳 画好管党治党同心圆——柳林县纪委监委机关党建工作纪实
坚行建党管党治党要求 弘扬党的特色本色
研讨话题二:全面从严治党,是否严过了头
日本制定“新睡眠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