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古诗词教学的“整合”策略

2022-07-18陈文荣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田园诗王维传统节日

陈文荣

统编教材大幅度增加了古诗词的篇目,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采用整合的方法,扩大古诗词的阅读量,提高古诗词的教学效果。

题材是小学古诗词分类的一个标准,按照题材对入选小学教材的古诗词进行分类,大致的类型有:爱国诗、送别诗、田园诗、叙事诗、边塞诗等。但这些古诗词往往以单篇的形式安排学习,不利于学生从题材的角度把握某一类古诗词的特征。对此,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可以采取整合的方法,适当选择同类题材的古诗词,以群诗阅读的方式,让学生通过阅读多篇同一题材的古诗,从中发现共同特点,加深对这一题材古诗词的理解。

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之《芙蓉楼送辛渐》,这是一首送别诗,同课中的另两首古诗都不属于送别诗。这样一来,从学习送别诗的角度来说,就难以与其他两首诗形成合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芙蓉楼送辛渐》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学习过的送别诗,如《赠汪伦》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等,说一说对送别诗的印象。接下来,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的大意,重点体会“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现的感情。

在古诗创作中,名山胜水、传统节日等是诗人经常吟诵的对象,同题诗的出现就是大概率事件。这样,在涉及名山胜水、传统节日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同一诗题的诗歌适当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比较,体会诗人在相同题目下表达角度的多样性和情感的丰富性。

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清明》,杜牧的这首《清明》很有名气,但作为描写传统节日的诗,与同课中的《元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比,诗中似乎缺失了对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内容的表达。针对这种情形,教师可以采用整合同题诗的策略,让学生读一读唐宋其他诗人描写清明的诗歌。如孟浩然的《清明即事》“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诗中的“车声”“柳色”说的就是清明踏青的习俗。學生拓展阅读了同题古诗,就清楚古诗词中清明这一传统节日的习俗了。

入选教材的古诗词作者多为名家,他们创作的作品流传下来的有很多,单从一首古诗词是难以看清楚作者的创作风格的。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同一诗人创作的风格接近的诗作整合在一起,学生在欣赏的同时,还能够对诗人的创作风格有更深的理解。

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这是一首具有田园诗特点的作品,作者王维正是田园诗创作的代表性诗人。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王维的田园诗,教师可以把《山居秋暝》与王维的其他田园诗联系在一起,如《山中》《渭川田家》《竹里馆》等,让学生在诸多田园诗表达的情感中,感知王维对生活、艺术的追求,对自然景色的理解与感悟,进而从整体上把握王维田园诗的风格特色。

总之,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采用有效整合的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积累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古诗词理解和欣赏水平。

猜你喜欢

田园诗王维传统节日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Semantic Change in Grammatic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