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

2022-07-16

太空探索 2022年7期
关键词:星链美国宇航局空间站

美国

美企将在轨验证GPS替代技术

美国国防承包商CACI国际公司正出资开展实验,验证军用航天技术,包括GPS替代技术。该公司的2个验证载荷将在明年1月由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运输者7”拼单发射到低地轨道。

该公司透露,拟实验的定位、导航与授时替代方案可在“有对抗的太空疆域”使用。该技术不是要完全替代GPS,而是在GPS信号受到干扰或攻击时为相关系统提供支持。这项导航技术称为双向时间传递,已在地面上使用多年,由卫星发送授时信号,再由地面或机载接收机把信号发回给卫星。如果在轨实验成功,该公司打算向美国军方和政府机构提供服务。

(江山)

阿斯特拉公司拟在英国发射火箭

5月10日,美国阿斯特拉公司宣布,从明年起,拟从英国安斯特岛萨克萨沃德航天港开展火箭发射业务。安斯特岛地处设得兰群岛最北端,萨克萨沃德航天港曾是设得兰航天中心。目前阿斯特拉公司已从美国阿拉斯加州科迪亚克岛和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实施过火箭发射,萨克萨沃德航天港将成为该公司在美国之外开展火箭发射的首个地点。

(小默)

阿斯特拉公司透露新型火箭细节

5月12日,美国阿斯特拉公司披露了新型火箭的一些细节。所谓“2.0版发射系统”将采用“火箭4.0版”,低轨运载能力300千克,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200千克,发射基础价395万美元。相比之下,该公司现役“火箭3.3版”的有效载荷能力只是其零头,每次仅发射数颗立方星。

新型火箭最大的变化是一级推进系统。“火箭3.3版”设5台“海豚”发动机,总推力约156千牛,而“火箭4.0版”将采用2台更强劲的发动机,总推力约312千牛。发动机技术细节未披露,外界只知道其采用涡轮泵,而“海豚”发动机采用由蓄电池带动的电泵。

(江山)

“星链”卫星完成第45、46、47次专项组网发射

5月14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使用猎鹰9-1.2型火箭在范登堡天军基地进行了“星链”低轨宽带星座的第45次专项组网发射,火箭携带了53颗“星链”卫星。这次发射采用了已用过4次的火箭第一级,成功实施了海上落船回收。

5月15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使用猎鹰9-1.2型火箭在卡纳维拉尔角天军站进行了“星链”低轨宽带星座的第46次专项组网发射,火箭携带了53颗“星链”卫星。这次发射距上次“星链”卫星发射不到24小时,全新的猎鹰9火箭第一级成功实施了海上落船回收。

5月18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使用猎鹰9-1.2型火箭在肯尼迪航天中心进行了“星链”低轨宽带星座的第47次专项组网发射,火箭携带了53颗“星链”卫星。这次发射采用了已用过4次的火箭第一级,成功实施了海上落船回收。至此,“星链”卫星发射总数达到2653颗,但仍能工作的卫星不超过2374颗。

(小默)

美国探测到迄今最强“火震”

美国宇航局近日透露,洞察号着陆器于5月4日在火星赤道平原地带探测到了迄今最强的“火震”,达到5级,足以让科学家研究火星内部深处的新情况。

2018年美国宇航局把耗资10亿美元的洞察号着陆器送上火星,以搜集火星内部构造和地质数据。科学家分析“火震”信号来了解火星深处的层状岩石构造,可通过测量信号传递情况来确定火星内部各层的成分和深度。

该探测器上的地震仪由法国研制,已测到至少1313次“火震”,但信号大都较弱,此前最强的震动发生在去年8月25日,震级为4.2级。2020年曾有论文称,“火震”活跃度为“中等”,比月球上要强很多。虽然火星缺少引发地球上最强烈地震的地质板块,但有迹象表明,火星在最近的地质年代有火山活动,可能为寻找“火震”起源带来线索。

(小默)

“星际线”飞船完成第二次无人试飞

在首次无人试飞失败29个月后,波音公司“星际线”飞船于5月20日在卡纳维拉尔角太空军基地由宇宙神5-N22型火箭发射升空,执行第二次无人试飞任务。次日,飞船对接到国际空间站上,并于5月25日返航,靠降落伞着陆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白沙靶场附近。飞船在飞行过程中出现了几个小问题,涉及推力器和冷却系统。

本次试飞原定于去年3月进行,但由于种种原因,多次被推迟。这次任务意在验证飞船能否在接下来进行载人试飞,运送航天员前往空间站。载人试飞预计将在今年底或明年初进行。美国宇航局随后会对“星际线”飞船进行认证,确定其是否能执行国际空间站乘组轮换任务。按照合同,波音公司将至少开展6次此类任务,每次运送4人。

“星际线”飞船外形同阿波罗登月飞船类似,最大直径4.5米,由乘员舱和服务舱组成,最多可乘7人,初期配置最多5人。人数减少的情况下,飞船可多装货物。“星际线”飞船是美国第一款在陆地上降落的载人飞船,为此配备了大型缓冲气囊。乘员舱部分按设计能重复使用10次。2019年12月,“星际线”飞船开展首次无人试飞,暴露出一些严重的软件问题,导致飞船未能如期同国际空间站对接,被迫提前返航。

(小默)

美承诺扩大同日韩的航天合作

美国总统拜登在对韩国和日本进行访问期间承诺扩大航天合作。5月21日,拜登同韩国总统尹锡悦会谈,同意加强美韩在“航天各领域”合作。5月23日,拜登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会晤,同意致力于在“阿尔忒弥斯”计划下运送日本航天员前往“门户”月球轨道空间站及参加登月任务。此前,岸田文雄提出要在本世纪20年代末实现日本航天员登月。

(江山)

猎鹰9火箭单次发射59件载荷

5月26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1.2型火箭在卡纳维拉尔角天军站升空,执行代号“运输者5”的太阳同步轨道小卫星拼单发射任务。火箭第一级此前已用过7次,成功实施了返场着陆回收。据悉,火箭共携带了各类客户的59件有效载荷,主要包括太空金属切削实验设备、绰号“活力骑乘”的太空拖船和5颗商业雷达遥感卫星。不过,太空拖船入轨后遭遇故障。

(小默)

3家公司获美情报机构卫星图像采购合同

5月25日,美国国家侦察办公室向黑色天空公司、麦克萨技术公司和行星实验室公司签发10年期卫星图像供应合同,为美国情报、国防和民用部门提供卫星图像。据悉,这是美国国家侦察办公室迄今金额最大的商业图像签约。麦克萨技术公司的合同额达32.4亿美元,黑色天空公司的合同额达10亿美元。

美国国家侦察办公室2010年曾与麦克萨技术公司签署被称为“增强观察”的独家采购协议,每年支付约3亿美元,获取该公司的高分遥感卫星和档案图像的使用权。

(江山)

“星链”服务获准在3国落地

5月26日,菲律宾国家电信委员会宣布批准“星链”互联网服务菲律宾公司注册。作为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子公司,该公司将在菲律宾提供卫星宽带服务,覆盖菲律宾缺乏上网服务的城乡地区。这使菲律宾成为开通“星链”服务的首个东南亚国家。根据3月21日菲律宾总统签署的新法规,菲律宾公共服务允许100%由外资控股。

之后不久,尼日利亚和莫桑比克批准“星链”服务在本国落地。这意味着“星链”网络服务已在七大洲均拿到了执照。其中,尼日利亚通信委员会确认为“星链”服务发放了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执照,有效期10年。

(小默)

两公司获美国宇航局航天服合同

6月1日,美国宇航局向公理空间公司和柯林斯宇航公司签发合同,为国际空间站太空行走和“阿尔忒弥斯”计划下的月面行走寻求航天服。两公司研制的航天服将归自家所有,以租赁方式提供给美国宇航局或其他客户使用。

美国宇航局官员称,该项目的目标是,执行“阿尔忒弥斯3”载人登月任务的航天员能穿上新研制的航天服。按目前的安排,“阿尔忒弥斯3”任务将不早于2025年进行。与此同时,已在国际空间站上用了几十年的老型号航天服将“有序”向新型航天服过渡。此前,美国宇航局曾打算自行研制新型航天服,后决定改为竞标采购。

(江山)

美国宇航局增购5次载人龙飞船服务

美国计划变更与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商业乘组运输能力”合同,增购5次载人龙飞船向国际空间站运输人员服务。原因包括波音公司“星际线”飞船研制和认证工作延误以及后续任务需求。新增服务将保证2030年前国际空间站运力充足,使“星际线”飞船不必匆忙投入使用。

按照2014年合同,波音公司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各获得6次国际空间站人员运输任务。由于“星际线”飞船仍在测试,波音公司迄今未开展任何认证后任务。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今年4月完成第四次任务发射,2月美国宇航局又从该公司增购了3次飞行服务。本次合同变更后,载人龙飞船的国际空间站认证后任务总数达到14次。

(小默)

“新谢泼德”完成第五次载人飞行

6月4日,蓝色起源公司在西得克萨斯1号发射场进行了“新谢泼德”亚轨道飞行器的第五次载人飞行。乘员舱在动力飞行段结束后同助推器分离,飞到约107千米的最大高度,并在起飞10分钟后借降落伞软着陆,助推器提前3分钟在附近平台上成功有动力着陆。本次飞行载6人,其中投资人埃文·迪克曾参加过去年12月的“新谢泼德”飞行,由此成为蓝色起源公司亚轨道太空旅游的首位“回头客”。前喷气推进实验室工程师卡蒂亚·埃查扎雷塔成为首位在墨西哥出生的“太空人”。

(江山)

猎鹰9火箭发射埃及通信卫星

6月9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火箭在卡纳维拉尔角太空军基地发射了埃及尼罗卫星公司的“尼罗星”301通信卫星。这是猎鹰9火箭今年第23次发射,也是今年全球首次静地转移轨道商业发射。本次发射采用了已用过6次的火箭第一级,成功实现了落船回收。

埃及“尼罗星”301通信卫星由欧洲泰雷兹·阿莱尼亚空间公司研制,发射质量4.1吨,设计寿命15年以上,将部署到西经7度,用于向中东和北非提供电视、广播、互联网服务。

(小默)

“韦伯”望远镜遭微流星体撞击

美国宇航局称,5月23~25日,“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一块子镜被比沙粒略小的一个微流星体撞击,但望远镜仍能完成原定任务。据悉,太空望远镜采集的数据因此受到了轻微影响,但仍运行良好。航天工程师对被击中的子镜位置做了调整,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因撞击造成的偏差。美国宇航局指出,该太空望远镜此前已遭遇4次微流星体撞击,但都在预料之中,且撞击程度不及最近这次,而本次撞击属于“不可避免的偶发事件”。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造价约100亿美元,是美国宇航局迄今建造的最大、功能最强的太空望远镜,主镜直径达6.5米,由18块六边形子镜构成。去年12月25日,这具太空望远镜由欧空局的阿里安5火箭从法属圭亚那库鲁发射升空,预计于今年7月12日传回首批正式观测照片。

(江山)

俄罗斯

俄发射“雪豹”M3侦察卫星

5月19日,俄罗斯联盟2-1a型火箭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了“雪豹”M3光电传输型侦察卫星,代号“宇宙”2556。据悉,“雪豹”M系列是新型光电传输型卫星,发射质量约4吨,配备“克拉”光电相机系统,用于取代胶片回收型侦察卫星,设计寿命5年。该系列卫星改用新型平台和推进系统,此前“雪豹”M1、“雪豹”M2卫星已先后在2015年2月和2016年3月发射。

(小默)

俄发射“进步”MS20货船

6月3日,俄罗斯联盟2-1a型运载火箭在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了“进步”MS20货运飞船。飞船上载有约2.5吨食品、燃料等补给物资,发射约3.5小时后同国际空间站实施对接。据悉,飞船还载有4颗立方星,将由俄航天员在太空行走时部署。

(江山)

日本

日本在小行星样本中发现氨基酸

近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从“隼鸟2”小行星探测器带回的岩石样本中发现了20多种氨基酸。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物质,某些氨基酸与生命的形成关系密切。有观点认为,地球形成初期存在氨基酸,但因地球温度升高而消失,之后陨石再次将氨基酸带到了地球上。“隼鸟2”探测器于2014年发射,2018年6月抵达龙宫小行星附近,又采集了岩石样本,其返回舱于2020年12月回到地球。

(小默)

韩国

韩国将设立航天局开展探月探火

新上任的韩国新总统尹锡悦承诺要开展一系列雄心勃勃的航天项目,在2035年前让韩国成为航天强国。为此,韩国将在有近百家航空航天企业的庆尚南道泗川市成立航天局,统一管理民用和军事航天计划,并研制大推力火箭,实现近期的自主卫星发射任务和远期的月球、火星探测任务。此外,韩国希望尽早建成本国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计划在2035年前全面开通服务。

尹锡悦还承诺促进韩国政府向私企转让航天技术,开展监管改革,并建立航天企业集群,推动本国航天产业成长。尹锡悦也寻求拓展韩国在“阿尔忒弥斯”载人登月计划中的角色,同航天强国开展合作。

(江山)

韩国取消小行星探测任务

韩国科技部近日以“欠缺技术能力”为由,放弃了在阿波菲斯小行星2029年靠近地球时派探测器伴飞的计划,认定这项任务“不可行”,决定不为此申请3.077亿美元预算。该任务原本要求在2026年7月~2027年1月间发射探测器,等到阿波菲斯小行星2029年4月掠过地球时,及时伴飞并实施测绘,研究小行星与地球近距离交会的过程以及地球引力给小行星造成的变化。韩国科技部官员称,从韩国现有火箭和卫星制造能力来看,要让探测器按时发射“不现实”。

(小默)

英国

“太空船二号”商业亚轨道飞行推迟到明年

由于供应链延误和用工荒问题,维珍银河公司“太空船二号”亚轨道空天飞机的商业服务启动时间再度推迟,从今年底推迟到明年初。“VSS团结号”飞行器与“VMS伊夫号”载机完成升级改造后,将于2023年一季度启动商业飞行。

(江山)

法国

法国加入“阿尔忒弥斯协议”

6月7日,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主任巴普蒂斯特在华盛顿同美国宇航局局长纳尔逊一道签署了“阿尔忒弥斯协议”。签字仪式是庆祝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成立60周年活动的一部分。法国由此成为在该协议上签字的第20个国家,也是继意大利、卢森堡、波兰、罗马尼亚之后的第五个欧盟成员国。

(小默)

“星链”服务重获在法国经营许可

经1个月公众咨询后,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星链”宽带网络服务于6月初重新获得在法国运营的许可。法国电子通信与邮政监管局称,考虑到地面网络不发达地区的服务需求,决定再次给予“星链”服务使用频谱许可。该机构去年2月曾给予“星链”服务这项许可,但引发法国2家环保组织上诉,质疑“巨型星座会影响夜空景色,并加剧空间碎片风险”。于是法国最高行政法院去年4月后撤销了该许可,要求开展公众咨询。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透露,“星链”宽带服务已在32个国家启用,有近50万用户。

(江山)

加拿大

加拿大企业将减少订购100颗低轨宽带卫星

由于出现超支和误期问题,加拿大电信卫星公司将被迫把其低轨宽带星座项目的规模压缩1/3,计划只从泰雷兹·阿莱尼亚空间公司订购188颗工作卫星和10颗在轨备份卫星,以期让项目预算保持在50亿美元以下。该星座名为“光速”,原本要由298颗卫星组网。星座启用时间已被推迟到2026年,比原计划晚了1年。不过,规模缩小的星座仍足以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大概10TB的容量,而这比目前所有静地轨道卫星的容量之和还要多。

(小默)

哥伦比亚

哥伦比亚签署“阿尔忒弥斯协议”

5月10日,哥伦比亚副总统兼外长拉米雷斯在美国宇航局总部签署了由美方主导的“阿尔忒弥斯协议”,使哥伦比亚成为第19个在该协议上签字的国家,也是继巴西和墨西哥后第三个加入该协议的拉美国家。2020年出台的“阿尔忒弥斯协议”阐述了在美国主导下各国开展空间探测合作的原则,包括科学数据共享、设立“安全区”来消除空间活动冲突、支持太空资源开采利用等。

猜你喜欢

星链美国宇航局空间站
首个第三代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
到中国空间站里上课!
“星链”改变未来出行方式?
自制空间站模型
小心那个星链
马斯克:SpaceX“星链”已向客户发运10万个终端
美公司完成第七次“星链”发射美
美国宇航局拍摄地表画面 色彩斑斓美丽
在国际空间站上吃大餐
重返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