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鸭浆膜炎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2022-07-15栾伟丽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畜牧渔业服务中心山东淄博255200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2年7期
关键词:浆膜鸭群氏杆菌

●栾伟丽(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畜牧渔业服务中心 山东 淄博 255200)

1 病原特征

鸭浆膜炎的病原微生物为鸭疫里氏杆菌,该病原菌无芽孢,有荚膜,无鞭毛,是一种无法运动的革兰氏阴性菌,瑞氏染色后呈两端浓染,革兰氏染色后可以发现许多菌体大小不一,颜色层红色,单个或成对分布的短小杆菌。鸭疫里氏杆菌对培养基条件有一定要求,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无法正常分离培养,需要在血琼脂平板、巧克力琼脂平板或麦康凯琼脂平板上才能生长。鸭疫里氏杆菌的血清型较多,且易产生抗药性,因此药物治疗前建议先进行药敏试验,这样可以缩短治疗时间。研究发现,鲁西南地区病鸭对恩诺杀菌、金霉素和痢菌净药物敏感性较高[1]。

2 发病原因

2.1 气温骤变

根据鸭浆膜炎的流行病调查发现,该病主要发生在低温的冬季和早春,此时外界环境温度较低,鸭舍若未做好保暖防寒措施,一旦外界出现降温、降雪等变化,鸭群抗病力就会下降,容易发生病原菌感染。

2.2 饲养环境不良

2.1.1 通风不良冬季和早春由于环境温度较低,许多养殖户为防止舍内温度流失,减少通风时间和频率,造成舍内的湿度增加,有毒有害气体累积,鸭群的呼吸系统容易受到侵害,且舍内相对湿度大也利于病原菌滋生。

2.1.2 清洁不良当养殖户未定期清洁、消毒鸭舍,粪便堆积,饲养场地潮湿、脏乱,为病原菌繁殖创造条件,会引发鸭浆膜炎或其他细菌性疾病。

2.3 养殖密度较高

饲养密度过大,鸭群过于拥挤,不利于环境清洁和疾病预防。

2.4 营养搭配不当

鸭群日粮中的维生素、矿物质或微量元素不足或比例搭配不当影响营养成分代谢,鸭群抗病力下降容易感染病原菌。

2.5 继发感染

研究发现,鸭传染性浆膜存在普遍感染现象,检出率为70.83%,并易与鸭圆环病毒、鸭腺病毒病等疾病存在混合感染问题[2]。

3 流行特点

3.1 易感动物

鸭疫里氏杆菌可以感染鸭类,2~8 周龄鸭群为最易感群体,鸭浆膜炎死亡率和病鸭体质密切相关,若鸭体质较弱,发病后的死亡率最高达95%,成年鸭不易发病。除鸭类,稚鹅(2~8 周龄易感)、鹌鹑、鸡、火鸡也可感染,但临床症状不典型。

3.2 传染源

携带鸭疫里氏杆菌的病鸭或其他易感动物。

3.3 传播途径

鸭浆膜炎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途径感染鸭疫里氏杆菌。

3.3.1 直接接触鸭裸露皮肤或黏膜(眼结膜、呼吸道黏膜、鼻腔黏膜),尤其是鸭的伤口接触到病原菌后可感染,此途径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径。

3.3.2 间接接触病鸭呼出的空气或喷嚏会携带病原菌,当鸭群饲养密度较大时,若出现一只感染,易引发全群感染。库蚊是鸭疫里氏杆菌的传播媒介之一,若夏季环境卫生较差,鸭舍未进行驱蚊,鸭群可感染鸭浆膜炎。

3.4 流行特点

全年均可发病,其中温度较低的冬季和早春发病率相对较高。

4 临床特征

4.1 最急性症状

病鸭无任何症状突然头颈歪斜死亡。

4.2 急性症状

急性症状潜伏期短,一般不到24 h,主要发生在2~6 周龄稚鸭。病鸭精神萎靡,脚软,不愿走动,运动失衡,挤靠成堆,病鸭头颈战栗,缩颈,常用嘴拱地,眼睑部、鼻腔内的分泌物逐渐增多,尤其是眼睑周边的羽毛也会因分泌物粘连或羽毛脱落,病鸭腹泻,粪便稀薄,颜色为黄绿色。临死前双腿已经无法站立,浑身发抖,头颈痉挛,角弓反张,最后两腿后蹬,抽搐死亡。整个病程发病迅速,从出现典型症状到抽搐死亡不到半天,甚至2 h 内发生死亡。

4.3 亚急性或慢性症状

亚急性症状潜伏期一般为24~72 h,最长可持续7 d,主要发生在7~8 周龄鸭群。病鸭精神不振,采食量骤降或停止采食,昏睡,不愿行走,部分能行走的病鸭向后退或转圈,发抖,部分病鸭无法站立,常呈犬坐式,病鸭头向一侧倾斜。病程长的病鸭皮肤干瘪,缩颈,眼、鼻腔周边有分泌物,病鸭排出淡绿色的稀粪,逐渐消瘦死亡,病程一般可持续1 周左右。

5 病理特征

5.1 最急性症状

浆膜表面有许多纤维素样渗出物,部分病鸭肝脏呈棕红色,表面有纤维素性包膜包裹,包膜颜色为淡黄色,且容易剥离。也有部分病鸭的肝脏、脾脏有少许肿大。

5.2 急性症状

出现肉眼可见的纤维素性心包炎,心包积液增多,心外膜表面有许多圆形出血点。病程稍长的病鸭气囊增厚,有气囊炎症状。病鸭肝脏呈橙红色,略微肿胀,表面有纤维素渗出物。

5.3 亚急性或慢性症状

病鸭心包腔内充满纤维素渗出物,颜色呈淡黄色,心外膜和心包膜粘连不易剥离,心脏质地变软,表面也有纤维素渗出物,颜色为黄白色。部分病鸭肝脏肿大,颜色呈土黄色,质地变脆,肝脏表面的淡黄色纤维素渗出物容易剥离,而胆囊内胆汁充足。病鸭法氏囊干瘪,体积变小。肺脏肿胀、充血,气管出血。脾脏内有淤血,体积变大。肾脏肿大、充血,质地变脆。出现共济失调的病鸭脑膜内也有出血症状。

6 诊断方法

6.1 实验室诊断

鸭疫里氏杆菌感染时容易并发感染大肠杆菌,两种疾病同时发生的概率超过90%,由于2种病原菌均为革兰氏阴性菌,需要做好实验室检测。

6.1.1 镜检无菌条件下采集病鸭的病料组织(心肌、肝脏等)直接涂片,分别进行革兰氏和瑞氏染色,显微镜下可以发现,革兰氏染色后的病原菌为红色、短小杆菌,两端钝圆,呈单个、成对或短链分布,瑞氏染色结果显示病原菌两端浓染,鸭疫里氏杆菌无荚膜。若发现有荚膜的病原菌,可能为大肠杆菌混合感染,需要分离鉴定菌种。

6.1.2 分离培养将病料接种于巧克力琼脂平板上,发现有2 种大小不同的菌落,一种为灰白色、圆形、表明光滑、凸起的菌落(体积较大),一种为无色、圆形、表明光滑的菌落(体积较小)。

病料接种到血琼脂平板上,发现与巧克力琼脂平板菌落形态相似,若置于二氧化碳培养箱内再培养1 d,小菌落会变大,而大菌落未变化。

将两者不同形态的菌落分别进行生化特性鉴定。若接种到三糖铁琼脂斜面培养基上,大菌落产酸产气,小菌落产气但不产酸。若吲哚、甲基红检测试验,大菌落为阳性,小菌落为阴性。小菌落则为鸭疫里氏杆菌,大菌落则为大肠杆菌。

6.2 鉴别诊断

鸭浆膜炎的临床和病理解剖上与鸭禽流感、鸭副伤、鸭大肠杆菌败血病、鸭衣原体病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需要做好鉴别诊断(表1),有利于精准用药。

表1 鸭浆膜炎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

7 防治方法

7.1 治疗方法

病鸭感染后可以用浆膜肠康来治疗,1~7日龄稚鸭皮下注射200 μL,7~14 日龄皮下注射300 μL,15~56 日龄皮下注射500 μL,成年鸭感染后按体重注射,剂量为1 mL/kg·bw。

肌肉注射氟苯尼考注射液,每只病鸭注射量400 μL/kg·bw,每天1次,连续注射4 d。感染期间全群饲用氟苯尼考粉拌料,每1000 kg 饲料添加量为0.5 kg,预防使用时可减半用量。

同时为防止鸭群中有隐性带菌鸭,可以采用中药防治,使用清热燥湿的秦皮800 g 和黄柏1000 g、疏风止痛的白芷800 g、泻火解毒的黄连800 g、益气固表的黄芪1000 g、凉血名目的白头翁1500 g,研制成粉末,直接混合到1000 kg 饲料中,连续饲喂5 d。

7.2 预防措施

7.2.1 清洁消毒消毒前及时清理粪污和异物,一般间隔2~3 d 进行一次鸭舍(带鸭)消毒,若有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时,需每天消毒1次。消毒液可选用0.02%百毒杀或0.03%过氧乙酸消毒液。消毒后要做好通风操作,场区可以喷洒4%烧碱溶液。

若鸭只有伤口,可以用碘伏或75%酒精消毒,并做好包扎,以防伤口感染病原菌。

7.2.2 环境控制做好稚鸭舍温度控制工作,7日龄内为30℃,14 日龄内为25℃,21 日龄内为20℃,21 日龄后鸭群具备一定体温调节能力,温度维持在18℃左右。稚鸭舍相对湿度维持在60%~65%。

7.2.3 疫苗接种稚鸭7 日龄时接种鸭传染性浆膜炎三价灭活疫苗,颈部皮肤注射,每只稚鸭接种量为200 μL。

8 总结

鸭浆膜炎是一种传播途径广且传播速度快的细菌性疾病,临床上以急性症状或败血症状为主,病鸭感染后会出现腹泻、鼻腔炎症、发抖、头颈乱摆或外斜等症状,治疗不及时,死亡率可高达95%。鉴于鸭浆膜炎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养殖户日常要做好卫生清洁、环境消毒工作,切勿随意增加养殖密度或高密度养殖,并按时进行疫苗接种,提高鸭群的免疫力。同时由于鸭浆膜炎发病时容易感染其他细菌性疾病,养殖户发现有感染后应及时隔离,认真消毒,及时淘汰病鸭,以此降低经济损失。

猜你喜欢

浆膜鸭群氏杆菌
一例鸭群发生呼吸道疾病的过程和诊治
淀粉/聚丙烯酸酯共混浆膜的吸湿放湿性能探讨
鸭浆膜炎的防治措施
以多浆膜腔积液和溶血危象为特征的儿童肝豆状核变性1例
布氏杆菌病,你了解多少
牛羊布鲁氏杆菌病的综合诊断与防治
一例鸭感染鸭瘟病毒的诊治
试论羊布鲁氏杆菌的综合防控措施
安徽某地鸭浆膜炎三价灭活疫苗对浆膜炎预防效果的评估
鸭群中的鸵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