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探讨

2022-07-15谢满红

学周刊 2022年24期
关键词:实操计算机专业导向

谢满红

(甘肃省通渭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甘肃通渭 743300)

在当下的信息时代,社会和国家的建设发展都需要大量计算机专业人才支持,但是纵观人才市场环境,高素质计算机人才缺口仍然非常大,根本原因是中职院校在革新计算机教学模式时没有考虑到就业导向,致使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岗位要求不匹配,不但影响学生顺利就业,也会拖慢各行业的发展步伐。为此,中职院校和教师应明确以就业为导向优化计算机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同时将就业导向贯穿计算机教学模式构建全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计算机理论能力、实践素质、创新精神与岗位需求同向同行。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构建必要性分析

(一)顺应就业导向,可增强中职生对计算机专业技能的实践操作能力

中职计算机是一门强调实践和实操的专业技术类学科,用人单位对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能够根据工作需要灵活实践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教师在开展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时刻坚持就业导向,重视理论讲授和实操训练的同步推行,不仅可巩固夯实学生的计算机理论基础,也能增强学生实践意识和技术实操功底,从而落实学生未来顺利就业的第一重条件保障。

(二)深化就业导向,有助于提高中职生对计算机职业发展需求的适应能力

社会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对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这不但考验学生的专业素养,也关乎学生心理素质和就业观念的培育效果。以就业为导向构建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是根据用人单位和计算机岗位的具体工作要求,针对性调整和设置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同时无缝渗透就业辅导,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环境和就业观的形成,使学生能够基于计算机职业发展需求,不断精进自身专业素质和岗位适应能力,从而进一步助推学生成功就业。

(三)紧扣就业导向,能够显著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创新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每个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都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品格。中职院校和教师在优化计算机教学模式时紧扣就业导向,积极策划开展具有创新元素的专业探究活动,将计算机专业学习内容以任务和项目等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纯熟掌握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前提下,自由发散创造性思维,这样既可显著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也能让学生在未来职业发展道路中不断地突破和超越自我,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和科技创新意识,从而为社会和国家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一)对接就业导向,加强在计算机教学中引入生活资料

社会各个层面的生产生活已经离不开计算机技术,而中职学生在计算机专业学习中,对未来的岗位工作内容认知还非常模糊,整体的职业发展观还有待完善,专业研习态度也比较消极。面对这种不良局面,教师必须将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构建目标与就业导向相对接,加强在计算机教学中引入生活资料,使学生切身感知到计算机技术重要的社会地位,并初步了解未来岗位工作内容,树立积极的专业技能学习态度和正确的职业发展方向,从而为学生开辟一片光明的就业前景。具体的策略实施方法主要有如下两项。

1.以生活资料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学导入素材。不同类型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不同的行业和领域,教师在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导入阶段,可在互联网资源库中,根据具体的技术类型,为学生搜集整理与之相关的生活运用和行业信息,比如在讲授计算机三维建模类知识技能时,教师就可应用电子白板投屏展示,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各类建筑、工艺、服装、玩具设计作品资料,同时组织学生对上述生活资料展开思考和探讨,鼓励学生说一说哪个计算机技术应用行业是自己所向往和憧憬的,学生合作探讨与自主发言告一段落之后,教师顺势开展计算机三维建模技术教学,引导学生基于未来就业偏好主动研习和掌握计算机技能,这样就业导向就可在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中得到有效凸显。

2.引入计算机技术的创新案例,拓展学生的职业发展视野。国内外关于计算机技术的创新案例不断涌现,教师在将案例作为生活化教学资料时,应尽量采用国内外尖端的计算机技术创新和应用案例,比如多硅晶技术、分组交换技术以及纳米技术等等,呈现案例时出示拥有相关技术专利的知名企业,同时介绍创新技术下的行业现状、涉及的岗位工作内容等信息,然后组织学生合作开展案例分析,剖析案例中的计算机软硬件安装、调试和维护技术,最后再带领学生进行相关技术的运用训练,激发学生的计算机技术创新意识和精神,拓宽学生日后的职业发展空间。

(二)围绕就业导向,加强在计算机教学中提供实操机会

立足就业导向重新审视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操的不良现象普遍存在,学生即便是对计算机课程理论知识形成比较深刻的记忆,但是如果缺乏实操教学的支撑,学生计算机综合素质的完善也会后继无力,这样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效果很难得到保障,学生日后步入计算机工作岗位也会遭遇重重困境。因此,在围绕就业导向构建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时,学校和教师应将专业理论教学和实操训练提升到同等高度,加强在计算机课程中为学生提供实操机会,这样既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专业实践探究习惯,也能切实提高学生职业发展能力。这项改革工作需要学校方面和教师方面合力完成,具体策略实施方法如下。

1.学校方面。应根据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全力完善计算机教学校内实训基地和基础设施,比如建设独立的计算机专业多媒体实训教室,在计算机设备中安装学生实操所需的先进软硬件,添置教师开展计算机技能实操演示教学所需的各种工具,如电子白板、扩音讲解器、学生实操过程摄录设备等等,这些实操教学设施的完善,可让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发展获得优渥的条件保障。

2.教师方面。在具体执教过程中,应立足就业导向重新排布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在每一节计算机技术理论教学结束后,都要跟进组织学生开展上机实操训练活动,促进计算机专业理论+实操集成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比如教师在完成某项计算机技术的理论部分讲授后,就应带领学生在多媒体教室中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学生正式上机操作之前,教师可应用成型课件为学生展示计算机技术的实操流程、技巧和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4~5 人一组,开展小组合作形式的技术实操练习,在此期间,教师必须流动巡视,指导各小组学生规范运用计算机技能要领,同时鼓励实操能力强的学生对专业后进生进行帮、扶、带,促进学生技术实操素质共同提升、职业发展能力优势互补。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应用摄录设备,将各组学生的实操训练过程拍摄下来,待学生技能实操活动结束后,截取影像记录中学生的操作错误,开展针对性精讲和补讲,学生也可将影像记录下载到学习优盘中,作为计算机专业技术实操探究的反思依据,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和自我完善能力,使学生的计算机职业发展素质在密集的实操训练中稳步提高。

(三)结合市场需要,加强在计算机教学中实施DIY 任务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革新中,想要契合学生未来就业导向,教师必须紧密结合市场需要,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着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呵护学生的个性品质与发散思维,加强设计实施计算机技术DIY 任务,这样一方面可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专业探究体验,另一方面可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项目化、岗位化发展,从而使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专业创新精神得到协同完善。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法如下:策划发布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设计类DIY 任务。现如今计算机技术的行业运用领域极为广泛,最热门的当属设计行业,许多中职生对设计岗位也十分感兴趣,教师可根据计算机课程技术要点,为学生策划发布设计类DIY 任务,比如应用3ds max 技术开展二维和三维文字DIY 构建,设计各种组合造型和动画特效等等,教师可为DIY 任务创设一和项目情境,比如某企业接到一个3ds max 动画设计业务,客户提出一系列要求,企业员工都跃跃欲试,领导让大家公平竞争,看看谁的设计作品能够得到客户的认可和采纳。这个DIY 任务对学生产生强大吸引力,学生的参与热情极为高涨,教师可适时启动小组竞争机制,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开展DIY 设计比拼,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整合运用过往掌握的计算机技能,并渗透个性化、创造性的设计灵感,锻炼学生对专业技术的实践能力和独创设计能力。学生完成DIY 设计任务后,教师发动各组学生展示分享任务成果,派代表阐述作品的设计思路和意图,以及作品中运用到的计算机专业技术,组间互动评价设计作品对虚拟业务中“客户”要求的完成情况,考量综合指标评选出质量最高、最具创新元素的设计作品,培养学生的技能应用、创新争优以及公平竞争意识,从而使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综合素养满足市场人才结构优化需要。

(四)推进校企合作,促进学生对计算机岗位需求的技能掌握

在以就业为导向构建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过程中,推进校企合作是必须要落实的改革举措,企业可为中职生提供计算机岗位实习机会,学生可在岗位实习中全面了解工作内容和流程,接触真实的计算机项目和最前沿的技术,促进学生对计算机岗位需求的技能掌握,学校的实践教学水平、职业人才培育质量随之显著提高,再向社会和企业输送大批量优秀的计算机人才,既扩充了学生的未来就业机会,也使得计算机行业对实用型人才的缺口也能得到切实弥补,从而打造良性循环的中职教育就业环境。

推进校企合作的具体措施和内容如下:

第一,中职院校应和区域内口碑良好、技术水平高的计算机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双方签订人才培养协议,企业向学校提供行业发展和岗位人才需求信息,同时向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学校也可根据计算机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计算机教学内容,比如增加企业人才需求量较大岗位的技术课型,这样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满足企业需求和顺应就业导向。

第二,在计算机教学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企业应定期派优秀计算机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计算机实践教学指导,或是开办专业实训讲座,与学生分享计算机技术实践应用经验,辅助学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研水平的提升。教师也应积极组织计算机理论功底扎实、技术实操能力过硬的学生到企业进行岗位实习,让学生参与真实的计算机项目策划和运营,使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技能得到有效精进,并将学生的企业实习表现纳入综合考评体系,激发学生在企业实习中的进取精神和匠心精神,从而增强基于就业导向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建设质量。

(五)渗透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构建计算机岗位发展职业规划

在就业导向下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建设过程中,教师还应考虑到学生就业观念的弱势环节,着力在课程中渗透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自我,了解计算机专业的就业矛盾,构建计算机岗位发展职业规划,从而将就业导向贯穿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始终。

在向学生渗透就业指导时,教师可根据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向学生介绍和讲解相关行业、岗位的特点、功能以及工作类型,然后引导学生尝试建立合理的职业期望、初步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接下来,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职业发展规划,自主查阅网络资料,结合职业技能优势编制个人简历。在这一步,教师还可向学生渗透求知面试的着装礼仪、形体、语言交流和问题回答等技巧,然后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模拟应聘求职的过程,帮助学生早日掌握职业规划方法和就业技巧,从而强化完善学生就业观念和职业发展能力。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主体应紧扣就业导向,加强在计算机教学中引入生活资料、提供实操机会、设计实施DIY 任务,同时推进校企合作、注重渗透就业指导,促进学生对计算机岗位需求的技能掌握,完善学生的就业观念和职业规划,从而彰显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对就业导向的践行和落实。

猜你喜欢

实操计算机专业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石材板材研磨与抛光的准备与实操
“偏向”不是好导向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特许经营进入实操阶段
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探讨
新形势下技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