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初中创新实验项目的探索研究

2022-07-15任富华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25期
关键词:联合培养创新教学

任富华

【摘要】2020学年,由某区有关教育部門牵头,选择区内一间学校为实验点,开展了区域初中创新拔尖人才联合培养项目研究工作,这是非常时期一项创新的举措。从顶层设计至教师队伍的选调、学生的选拔、项目的过程管理、教育教学的开展、教研的开展、后勤保障等方方面面,一切从零开始,期间经历了各种波折,但项目团队最终克服了困难,给当地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本文试图通过呈现探索过程,给学校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提供可循路径,进一步促进教育向均衡优质、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创新拔尖人才;联合培养;创新教研;创新教学

中国现在的教育正处于一个急需转型面向国际化的阶段,我们要提升国家的竞争力,必需要培养大量的创新拔尖人才,这是时代的呼唤。2020年8月,某区为了进一步促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由相关教育行政部门牵头,选择区域内一间学校为试验点,开办了初中创新实验项目,面向全区学校选调了14名学科优秀教师,选拔了70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开展为期一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从项目启动到最终落地,仅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本以为集中力量办大事不是一件难事,但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由于项目管理经验的不足(包括对老师和学生的管理),教师对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认识不足,骨干教师的融合力不强,教研力量薄弱,课程资源的不足,后勤保障不足等等,给项目的正常推进制造了不少困难。项目研究全体人员在实验中摸索前行,在创新中涅槃重生,团结一心,最终克服了重重困难,培养了一批拔尖学生,在全区范围内形成了一种拔尖生培养竞合态势,探索出了拔尖生培养机制,开发了各种高端资源,师生共同成长,全体学生均进入了最理想的高中学校。

一、初中创新拔尖人才联合培养文献综述

查阅相关资料,在国外,与初中创新拔尖人才联合培养相类似的教育主要有:美国的天才教育研究;韩国的英才教育研究;台湾的资优教育研究。在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在我国一直以来存在不同的叫法,如“神童教育”、“天才教育”、“资优教育”、“超常教育”等,但在《教育研究》、《中国特殊教育》、《心理科学》等中国核心期刊中超常教育出现的频率最高。拔尖创新人才的叫法在学术界是从陈希《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一文开始的,但在早期提及拔尖创新人才一般都与高等教育联系一起,直到最近几年才在基础教育阶段重视起来。通过对我国拔尖创新人才研究文献的整理分析,发现我国学者大多从高等教育层次研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问题。对于拔尖创新人才内涵及其特征的研究,有郝克明、张秀萍、高晓明、徐晓媛等学者。但他们都是从人才的贡献角度进行定义,而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也只是强调从高等教育层面进行培养。直到最近几年,我国学者才认识到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重要性。

总体而言,国外对创新拔尖人才的内涵、选拔及培养模式等都有比较深入的研究,而在我国尽管对创新拔尖人才研究已认识到早期培养的重要性,并从选拔、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等方面展开了研究,但仍存在不足。一是已有的超常儿童内涵强调高智能及某种特殊才能,显然已不符合现阶段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实践。二是已有的超常儿童培养模式侧重对超常生单独编班采取加速培养。某区项目实施的初中创新拔尖人才联合培养与已有的培养模式及机制都存在较大差异,有其独特的价值。其基本结构框架如下:

二、打造德育阵地,激发备考激情

利用主题活动帮助师生树立归宿感。基于师生来自不同镇街、不同学校、彼此陌生的实情,通过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帮助师生找到归宿感,包括邀请全国知名心理专家团队给学生开展大型团辅活动,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发动原镇街、学校慰问师生活动,给师生关爱,并与学生原学校建立长期跟踪机制;定期开展教师能力提升拓展活动,为教师增添活力;每月举办教师和学生集体生日会,让师生感受集体的温暖。

制订班级一日常规检查制度。班级一日常规检查制度从出勤、早读、课堂、晚修、升旗、集会、卫生、文明礼仪、宿舍等方面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用制度约束并引导学生的行为从自发走向自觉,让优秀成为习惯。

打造班级文化,利用主题活动助力备考。通过主题班会、班级板报、愿望树、目标卡、班级挑战书、备考每日一语、优秀作业展等,营造积极的备考氛围,让学生时刻保持备考的热度。每两周开展一次团建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增强班级凝聚力。

成立家委会,让家长为备考助力。两个班均成立了家委会,家委会在班级备考管理过程中积极建言献策,做好了班级与其他家长之间的桥梁作用,确保备考过程中的正确决策能够顺利执行。

三、强化教学研究,保障备考质量

初中学科教研员对创新实验项目指导。初中学科教研员每周对初中创新实验项目学科教师一次专项指导;在初中学科教研员组织下,联盟体学科教师每两周开展一次集体教研活动;每学期联盟体学校学生开展模拟考试,教研员做好命题、评卷等工作,并开展成绩分析和相关教研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常态化深度教研。项目备课组按时提交周工作重点,备课组对周工作重点提前规划,提早筹备相关资源。包括教学内容、周周清、专题学习、其他研讨活动等。

落实每周两次集体备课。每周开展两次集体备课,有固定的时间、地点、有内容、有检查、有评价、有分享。集体备课主要分为:一备(自主筹备)、二备(集体研讨)、三备(个性优化)、周测分析等四个环节,强调理论的高端引领,强调课堂的分层有效,强调周清的精细落实。

开展“跨学科融合”教研活动。定期开展跨学科融合教研活动,全体教师共听一节课,共研一节课,在跨学科融合教研中寻找新的教育教学灵感,提升教师自身教研水平,拓宽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思路。

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研训策略。定期组织教师到区内外品牌学校参观学习,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科专业能力提升培训。邀请专家到学校进行备考管理、学科教研、中考研究、课堂教学等主题指导。

四、加强质量监测,实时监控课堂

利用阶段考诊断教学质量。重视每一次区域性统测,主动发现数据背后的问题,除了项目内部分析,还邀请专家分析数据,多维度诊断教学质量,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利用周周清细化过程监控。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命制周周清试卷,数学每周一次测试,其他学科两周一次测试,两周合成一次学生的整体成绩,开全体教师成绩分析会,通过整体成绩对比分析、目标生成绩分析、教师主题分享等,营造良好的备考氛围,帮助班级、学科和学生找增分点。

利用片段时间的限时练巩固基础。利用早上上课前、下午上课前碎片化的时间,项目组整体规划,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编写限时练试题,通过限时练帮助学生巩固基础。

五、优化个性辅导,及时查漏补缺

项目层面。根据项目的奮斗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确立各类目标生情况,包括特尖生人数、各排名段目标生人数等,分解到班。对个性化辅导提出整体要求,制定“一生一案”。利用第九节开展常态化理科和文科高端培优各一个班,开展学科扶弱一个班。规划个性化指导的时间和方式,将培优工作有序化。全面检查培优实施情况,严抓落实。

班级层面。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薄弱学科情况,为学生安排导师,确保每一位学生都有合适的导师。根据班级的目标,将学生分层,选定目标生和临界生,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发展情况,适当调整,确保目标学生的精准。认真分析学生每一次的总成绩,开展班科任联席会,聚焦目标学生的薄弱学科,让相应老师跟踪辅导。定期开展培优反馈会,让学科教师汇报导师制和目标生薄弱学科辅导的成效,共同商议并优化辅导措施。

教师层面。承担导师制工作,落实导师制每周“三个一”要求,对所负责的学生辅导一次;跟班主任汇报学生的情况一次;跟学生家长沟通一次。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发展状况,及时跟进引导。分析目标学生学科薄弱的情况,精准诊断,制定切实可行的个性化辅导措施,定时间、定内容、定方法、有评价,实施精准辅导。凝聚备课组力量,精心编制资源,系统培优,确保常态化理科和文科高端培优的有效性。精心备课,课堂教学分层,确保尖优生吃得饱,将培优工作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六、注重评比激励,营造竞争氛围

制订教师绩效补贴方案。教师利用晚修、周末等非正常上班时间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根据辅导的成效对教师的超时加班进行绩效补贴。补贴依据聚焦各班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奖励到班;聚焦备课组整体成绩,奖励到学科。

制订每日全面检查评比制度。本着值日教师最早到班、最晚离开班级的理念,每天安排一位教师从早上6:30至晚上10:00,全面检查教师和学生的情况,根据班级一日常规检查要求,对两个班进行打分评比并公示,评出阶段性优秀班集体。

七、适时巧借外力,实现创新共赢

加强专家辅导,调整备考心态。初三一年的备考,是对学生知识、能力和心理的多重考验,两个班的学生以前都是学校的宠儿,一群优秀的孩子集中在一起后,个别孩子自我定位往往偏颇,出现心理问题,及早发现问题,邀请专家进行团辅和个性化辅导,及时疏导,确保每一位孩子健康、积极备考。

充分利用区域内优质资源,开展初高衔接活动。高考改革必然会带动中考改革,中考改革必然会衔接高考改革。不少学科的压轴题往往体现了初高衔接的思想和方法,因此在两个班开展初高衔接活动是非常之必要的。利用区域内优质的高中资源和师资,开展初高衔接活动,学优秀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

借助区域内高中名师,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两个班的教师定期走进高中的课堂,学习高中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将学科核心素养落地。邀请高中名师开展初高衔接课程教学,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科素养,提升关键能力。

借助省内外专家资源,助力备考。请优秀的备考名师,为学生授课;邀请备考专家开展讲座,为师生指引中考改革方向,精准备考。

结语

创新拔尖人才是国家之所需,是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之所急,是民众之所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培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项系统的、综合的、长期的工程。作为仅有一年的探索,从教师遴选、学生选拔到教学教育改革创新,实验项目的步子跨得还不够大,许多举措取得的成效还不够显著,需要在后面的实践中继续优化。项目组一年的探索创新,积累的成果是非常丰富的,能带给该区域内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些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洪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理论、实践与挑战[J].教育学术月刊,2016(12):8.

[2]苑洁;汪洪苗;刘世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构建[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1(9):5.

[3]袁东恒.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21(1):8.

[4]嵇敏, 周青, 沈诗豪.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探析[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7):2.

猜你喜欢

联合培养创新教学
校企双主体联合培养室内设计专业技能人才的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研究
校企高端合作 培养创新型工科博士
浅析《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机器人大脑”双培计划实施
创新教学,打造幼儿英语多彩课堂
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实施才情个性化教学
基于身体与职业素能的中职体育创新教学研究
课堂细心雕琢,提高教学效能
在英语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教与学”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