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春光焰

2022-07-13牛泽群

共产党员(辽宁) 2022年11期
关键词:鞍钢革新辽宁

辽宁为什么被称为“共和国工业长子”?从下面的数据中,我们就能找到答案:

辽宁创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炉钢、第一枚金属国徽、第一台车床、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第一艘导弹潜艇、第一艘万吨巨轮、第一辆大功率内燃机车等千余项“第一”。

“一五”时期,国家156 项重点工程有24 项落户于辽宁。至“一五”结束时,辽宁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试制成功的新产品有527种。辽宁固定资产原值占全国的27.5%,居全国第一位;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16%,居全国第二位。辽宁基本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当时东北乃至全国工业基地的核心。

重温昔日辉煌,品味青春光焰,让我们走进那个火红的年代,走进那群风华正茂的创业人……

奉献:最铿锵的青春音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如何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发达的工业国,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严峻而紧迫的课题。毛泽东针对当时国内落后的重工业发展状况有过一段精辟的描述:“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米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辽宁作为全国最早解放的地区之一,作为此前日本侵略者的重要军工生产基地,在产业上有一定的基础,并保留了庞大的技术工人队伍。党中央由此提出:“让东北先走一步。”

为了将被战争破坏的工厂重新建立起来,辽宁广泛开展了“献纳器材”运动。从1948 年12月到1949 年3 月,仅3 个多月时间,辽宁的沈阳、鞍山、抚顺、本溪、阜新、辽阳这6 座城市的职工献纳器材就达到了87 万余件,对于迅速恢复工业生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49 年6 月27 日,鞍钢炼铁厂修复后的二号高炉提前1 个月零3 天流出了解放后的第一炉铁水。1953 年,全国“一五”计划的领头羊、鞍钢三大工程——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炼铁七号高炉全部竣工。在此后的几十年里,鞍钢不惜人力、物力,先后向全国各钢铁企业输送了6 万多名管理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在石景山下、内蒙古边陲、长城尽头、金沙江畔、长江之滨、湘江岸边……无数风华正茂的鞍钢人如同一颗颗种子,在许多钢厂生根、开花、结果,鞍钢也因此被称为“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顾诵芬,将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在研制歼8 飞机时,担任总设计师的顾诵芬为了掌握试飞效果,亲自坐另一架飞机近距离观察。在飞机上,他总是不断要求飞行员“再靠近一点”。最近的时候,两架飞机的距离甚至还不到10米!就是这样的付出,成就了我国航空工业自主研制的一代传奇。

在研制歼8 期间,顾诵芬(后座)乘歼教6 升空查看歼8 飞行情况

争先:最骄傲的青春宣言

1950 年初秋的一天,沈阳第一机器厂36 岁的铸造班班长焦百顺接到一项光荣而神圣的任务——铸造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只许做好,不许做坏!

当时,工厂还处于恢复性生产阶段,工具匮乏,车间仅能用勺炉生产简单零配件。为了高标准完成任务,焦百顺带领一帮青年工人吃住在车间。没有炉子,就自己砌;没有化铝罐,就用粗铁管改制代替。他们闯过一道道技术难关,比预计时间提前20 天完成了铸造任务。1951 年5 月1日,焦百顺亲手铸造的国徽悬挂在了天安门城楼上。

万马奔腾,群芳争艳。原沈阳第三机器厂的青年车工赵国有,听说四厂的工人将加工塔轮的时间从8 小时降低到4 小时,马上提出挑战。他吃住在厂里,经过反复琢磨、革新,创造出切削塔轮2 小时30 分钟、切削丝杠2 小时37 分钟的新纪录。

此后,相关部门发出《关于开展群众性创造生产新纪录的决定》,肯定并推广赵国有发起革新的做法。到1949 年年底,各行各业创造了10105 件生产新纪录。

创新:最亮丽的青春色彩

青春的新中国激情涌动,青春的辽宁工人智计百出。在辽宁工业发展之初,一批青年工人发挥聪明才智,大搞技术革新,取得了丰硕成果。

鞍钢青年工人王崇伦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一五”期间,王崇伦研制出“万能工具胎”,一年完成四年任务,成为全国最先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一线工人。在为抗美援朝生产军品时,他设计并制造出特殊卡具,提高工效24 倍。上世纪60 年代初,他实现100 多项革新,先后突破十几项重要技术难题,填补了我国冶金史的空白。

1954 年,在王崇伦的建议下,中华全国总工会下发相关通知,群众性的技术革新运动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蓬勃兴起。

从1953 年到1959 年,“毛主席的好工人”尉凤英一共实现了170 多项技术革新,创造了多个“第一”,为企业和国家创造了可观的效益。

入厂刚5 个月,年仅20 岁的尉凤英就完成了第一项革新——自动卡具,使产量一下子提高了80%。在此后的7 年里,她再接再厉,先后完成百余个技术革新项目。她仅用434 天就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生产任务,用4 个月时间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生产任务。到1959 年9 月,她已经提前10 年完成了生产任务。1960 年,尉凤英革新小组发展到100 多人,革新342 项,为国家创造财富达160 多万元。

从为我国建立完整工业体系作出历史贡献,到致力于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辽宁青年始终重任在肩,涌现出一代又一代全国劳模、大国工匠,传承着敢为人先、忠诚奉献的红色基因。

猜你喜欢

鞍钢革新辽宁
六朝青瓷工艺的革新与影响
辽宁风采
辽宁之光
读辽宁 爱辽宁
复旧运转
《鞍钢故事》创作谈
网友:“鞍钢桥梁钢厉害了,我的鞍钢,加油!”
千金碎琴
文学遗产怎样“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