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程育人的高职物流专业课教学实践与思考
——以物流运输管理为例

2022-07-13于若冰,刘英

物流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专业知识专业课育人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部于2017 年颁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其中课程育人居于首位。高职院校课程的80%是专业课,学生80%的学习时间用于专业课学习,所以专业课是课程思政的最主要实践场所,在发挥课程育人功能方面有独特优势。

1 专业课发挥育人功能的优势

1.1 授课学时占比大

高职院校各专业培养方案中,专业课所占比重最高。通过对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调研,各校均参照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标准(试行)》制定培养方案,总学时在2 700 左右,课程类型设置分为公共课和专业课两大类,其中公共课在总学时中的占比为18%,专业课在总学时中的占比为82%。可见,专业课课堂是大学生学习时间最长、活动空间最广的场所,理当发挥课程育人主渠道作用。

1.2 教学过程学生参与度高

高职各专业按照国家计划招生,每个专业的学生人数一般以1~2 个标准班为限,分班之后班级人数大多在标准班额40~50 人之间,因而专业课课堂以标准班或小班教学为主,以新疆职业大学商学院八个专业为例,近三年专业课教学班人数普遍在40 人左右。专业课小班教学,学生课堂参与度高,专业课教师在授课时可关注到每位学生,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教学,能更好地做到入脑入心,实现育人效果。

1.3 学生对专业知识渴求强烈

通过2019~2021 连续三年对新疆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报考理由的调查,学生报考专业的第一原因是“行业标杆人物的感召”,他们对物流行业“对社会的贡献”、“与生活的密切度”和“辛苦程度”也有准确的认知。学生选择就读专业的初衷是对专业的热爱。基于这样的初衷,在专业课学习中学生对专业知识有较强烈的渴求心,对系统掌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实现人生理想抱有热望。所以,专业课课堂在完成学生职业认同感引导、激励学生行业自豪感和专业使命感等育人功能方面具有优势。

2 基于育人功能的专业课教学设计

2.1 “课前”制定教学目标

高职专业课的教学目标,是素质、知识和能力三者的统一。以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物流运输管理》为例,其课程教学目标设计如表1 所示:

表1 《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教学目标

2.2 “课中”设计教学方案

课程育人教学方案是根据教学内容、梳理课程思政元素,将其融入专业知识点。这些思政元素作为专业课每一教学项目甚至每堂课的必要内容,学生以小组方式参与案例分析、视频讲解、材料解读,从而达到预期效果。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有七个项目组成,其课程育人教学设计方案如表2 所示:

表2 《物流运输管理》课程育人教学设计

2.3 “课后”完善考核机制

课程育人的效果是软性和隐性的,不能通过单一考试方式进行效果评价,《物流运输管理》课程的育人效果采用互动观察评价、专题作业评价和知行综合评价等方法,侧重关注学生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思想、情感、价值观等变化,具体为职业操守、专业价值认知和行业相关热点问题分析等能力,具体如表3 所示。

表3 《物流运输管理》的课程育人效果评价

3 教学方法革新

随着互联网+教学时代的到来,以互联网平台资源和工具进行教学已成为常态。教师按照教学过程实施教学,课前布置预习和知识梳理,帮助学生养成自律学习和行为习惯;课堂采用小组讨论、任务驱动、项目情景模拟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习内容有探究性和启思性,学习形式有合作性和参与性;学生按照学习过程,在课前完成老师发布在互联网平台上的课前预习,课中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参与小组项目,课后完成观看视频、提交感想、问卷测验等作业,实现对学习过程中涉及的思政元素有情感上的共鸣共情、思想上的回应互动、行动上反馈投射,让学生既获得思想素养的提高,又掌握专业知识和能力。专业课实现育人功能的教学方法如表4 所示。

表4 专业课实现育人功能的教学方法

4 结束语

课程育人的主渠道是课堂,专业课有课时量大、上课周期长、课程内容广泛且蕴含大量思政元素的特点,要不断完善课程教学设计、优化课程内容设置,用高超的教学技巧实现育人功能与专业知识教育的有机统一。

猜你喜欢

专业知识专业课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传播专业知识,启迪成长智慧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