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发展策略研究
——以武汉科技大学为例

2022-07-13张宏娟邓旭东童泽平马云峰

物流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武汉物流大学

张宏娟,邓旭东,童泽平,马云峰,方 青

(武汉科技大学 恒大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0 引 言

物流产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有着重要影响,发展区域经济,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物流人才。当前中国物流行业正飞速发展,对物流管理人才的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高校如何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整合自身资源和突出优势,培养出在质量和数量上都能满足社会需求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的物流人才,已经成为教育主管部门、物流行业、物流企业和高等院校共同关注的问题。

地方高校多是由当地行政部门主管或共建,地方财政供养,定位为主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高校。对于我国地方高校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实践情况和所存在的问题,众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已有研究认为目前我国地方物流管理专业普遍存在着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和企业实际需求不符;培养结构趋同,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未能体现地方院校特色和优势;实践课程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教学条件有限,如校内实验中心水平不高,校外实习基地不足,与当地物流企业合作实践教学较少等问题。因此本文将从满足当地社会需求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探讨地方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策略,本文以湖北省省属高校武汉科技大学恒大管理学院开办的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分析武汉科技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育现状、主要创新措施和人才培养成效,并据此提出地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和创新对策,旨在建立完善更能突出地方高校特色和区域优势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要,为地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1 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1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现状

武汉科技大学是湖北省与教育部共建的地方高水平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恒大管理学院于2011 年起招收物流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于2012 年起招收物流管理专业的本科生,2020 年起物流管理专业开始纳入学院工商管理大类的招生与培养。武汉科技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定位为立足湖北,面向制造和现代物流企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钢铁冶金企业绿色物流、精益物流、逆向物流管理需求,立德树人,崇实求精,建设国内一流本科专业,打造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物流管理英才。

武汉科技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依托钢铁冶金行业办学特色和武汉全国物流枢纽城市区位优势,基于行业区域及产业链优势,为行业和社会培养了大量从事采购、生产和销售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的专业人才。通过产学研合作解决钢铁企业生产物流流程、物流系统优化等课题;同时作为副会长单位,为湖北省物流协会下属的800 多家物流企业提供物流咨询、建言献策,产教融合联合培养物流人才。目前武汉科技大学的物流管理专业在湖北省属高校中排名第一。

1.2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措施

武汉科技大学恒大管理学院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创新措施如下:

(1) 深化产学研融合协同育人。结合武汉科技大学钢铁冶金行业办学特色和工学优势,通过管工融合,开设钢铁冶金概论课程,深入武钢等通过产学研合作协同解决钢铁企业物流系统优化等方面课题。与地方物流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为企业的智慧物流制定优化方案。同时将企业中一些实际场景和问题融入到教学中,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物流管理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与多家在汉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实践基地,聘请企业专家担任企业导师,和学院丰富的创新创业平台一起为学生培养提供多样化的实习实践场景,联合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

(2) 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支持鼓励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全国供应链大赛、物流设计大赛、电子商务“三创赛”和“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以赛促教、以赛促学,通过在大赛中灵活地运用所学物流管理知识,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加强实践的创新。

(3) 提升师资能力、优化师资结构,精心打造一支高教学水平、高科研水平的教师队伍,同时不断充实高精尖教师队伍,聘请具有物流行业背景和工作经验的校外专家担任企业导师、创业导师,同时与钢铁冶金企业、物流企业、恒大集团等开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4) 重视教学改革研究和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积极立项建设SPOC 课程,推广双语教学,加强线上、线下以及线上线下混合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积极申报教育部的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积极申报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深化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体系、实践实训平台建设、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5) 积极同国内外高校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鼓励教师申请赴国外大学研修访问,主动邀请国内外学术界学者、企业界物流专家来校讲学,为学生们答疑解惑,了解物流企业实际需求。

1.3 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成效

(1) 2018~2020 年武汉科技大学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升学(含出国) 率分别为21.54%、10.17%、25.81%,2018~2020 年累计有36 名同学在国内外高校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2018~2020 年本专业就业(升学) 情况良好,具体数据如表1 所示。

表1 2018~2020 年物流管理专业本科就业(包含升学) 数据

(2) 武汉科技大学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社会整体评价良好。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武汉科技大学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工作能力强、知识结构合理、专业对口、符合企业要求。2018~2020 年,用人单位对武汉科技大学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满意度达98%以上。麦可思—武汉科技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中期评价报告及学校调查显示,用人单位愿继续招聘该专业毕业生的意愿连续三年均为100%。湖北普罗劳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物流企业表示,很愿意接收武汉科技大学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并为学生在企业内的成长提供广阔舞台。第三方机构评价:武汉科技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在2021 年软科学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评价为B+,在全国排名59 名,在湖北省属高校排名第一。

(3) 近5 年来,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互联网+”、“创青春”、电子商务“三创赛”等创新创业大赛和企业竞争模拟大赛中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100 余项;2021 年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中获全国二等奖,在第二届全国供应链大赛总决赛中获2 项全国二等奖。

(4) 物流管理专业建立了多个产学研实习实训基地,目前在校外建立了普罗格、京东到家、海尔、湖北省物流协会、武汉现代物流研究院等10 余个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从理论方法学习到综合物流管理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条件。

(5) 整体教师结构优化,师资能力提升。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共有专任教师19 人,其中教授3 人,副教授11 人,讲师5人,博士后3 人,青年教师比例84%,博士比例100%,教师具有年轻化、高学历、高素质的特点。教师中有1 位中国高被引学者,2 位ESI 高被引论文作者,1 位楚天学子,同时聘任企业导师17 人,创业导师6 人。近5 年来,物流管理专业教师中有近10 人次先后赴欧美国家著名高校及国内985 学校访问交流、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与大量国内外高校和学者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2 对策与建议

根据武汉科技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从服务社会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出发,提出地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策略如下:

(1) 构建基于满足社会需求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职业领域岗位群分析的结果,准确定位物流类专业群的培养目标,对地方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进行准确定位,进一步对课程进行优化设计,设计契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案,进一步改良物流管理专业实践体系和教学模式,形成更适合和更能突出学校特色和区域优势的人才培养模式。

(2) 校企共建开放式物流创新实验中心和实习基地。为更好地适应未来物流发展的趋势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使得教学知识更具前沿和实践性,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地方企业对物流管理人才能力的要求,与当地企业合作更多的横向课题和科研课题,并与企业共建实习基地,进行长期的专业认知实习和毕业实习合作。同时传统物流实验室支撑实验有限,综合性和创新型实验较少,为了培养物流创新型人才,高校可以与企业合作,结合最新的物联网、云计算和智慧物流等技术,积极构建物流系统仿真实验中心、物流大数据实验中心和供应链运营实验中心等。

(3) 持续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体系。通过市场需求调研,业界定期访谈,学生就业调研的多重信息反馈,采用校、企、行业协会多方参与的方式,提炼区域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岗位群、岗位核心能力要求、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流程,持续优化创新和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实践。

(4) 打造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双高教师团队。通过引进和培育高端人才,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深化绿色物流、精益物流、逆向物流、智慧物流教学与研究。积极指导物流专业学生参加各类物流竞赛,同时学校学院力争举办物流方面有影响力的竞赛,使教学和专业技能竞赛相结合,学赛结合,以赛促教。

(5) 培养具备国际化思维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与国内外相关高校建立长短期对外交流项目,拓展学生国际视野,使学生掌握国内外精益物流、绿色物流、逆向物流、智慧物流最新发展动态。落实导师制培养模式,遴选一批具有科研素养和深造意向学生,通过师生双选实现一对一精细培养。在教学之外,举办物流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学者进行主题学术报告,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使其了解物流领域国际前沿动态。

3 结束语

本文从满足地区社会需求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以湖北省省属高校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创办的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分析武汉科技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主要创新措施和成效,并据此提出地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策,旨在建立完善更能突出地方高校特色和区域优势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要,具有良好的实践意义。

猜你喜欢

武汉物流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