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 乡 村 振 兴” 背 景 下西部地区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2022-07-13董海林甘肃政法大学甘肃兰州710000

物流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流通显著性农产品

董海林 (甘肃政法大学,甘肃 兰州 710000)

0 引 言

加强农产品的流通体系建设,提升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是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议题,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然而,近年来西部地区出现了农产品滞销、“高买低卖”等流通困境,“谷贱伤农”、“丰产欠收”的现状频频上演,严重挫伤了农产品生产者的积极性。为了提升流通效率,充分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的意见》,提出在农产品流通领域要探索农产品流通新模式,强化产销衔接,润滑流通链条,提升流通效率。因此,本文以我国西部地区12 个省、市、自治区为例,利用SBM-DEA 模型测算其2009~2018 年的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并利用Tobit 模型,分析了西部地区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对策,以促进西部地区现代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1 模型选择及指标体系构建

1.1 模型选择

1.1.1 DEA-SBM 模型

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 是一种基于被评价对象间相对比较的非参数技术效率的分析方法,是对同质的决策单元确定其相对有效性的一种数学规划方法。传统的CCR 模型和BCC 模型,对于无效DMU 的改进方式为所有投入(产出) 等比例缩减(增加),故而也被称为径向DEA 模型。对于无效的DMU 来说,其当前状态与强有效目标值之间的差距,除了等比例改进部分之外,还包括松弛的改进部分。而松弛的改进部分在效率值的测量中并未充分体现。鉴于此,Tone Kaoru(2001) 提出了SBM 模型(Slack Based Measure, SBM)。同时从投入和产出两个角度对无效率状况进行测量,因此称为非导向(Non-oriented) 模型。在非导向的SBM 模型中,投入和产出数据中均不能出现0。通过比较效率值的大小可以测度农产品的流通效率,所以,文章采用非径向非导向的SBM 模型来准确测度我国西部地区农产品的流通效率。

1.1.2 Tobit 回归模型

Tobit 模型又称为规范的审查回归模型,其因变量是连续的,但是受到某种限制,此时就不能按照一般模型进行估计,需要建立受限因变量模型来推断总体特征。因此,利用极大似然估计对具有断尾特征的受限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有效避免了采用OLS 进行回归分析中出现的估计值偏离的缺陷。因为基于DEA-SBM 方法测算出的农产品流通效率值的取值范围在0~1之间,因此,本文选用Tobit 回归模型来分析影响农产品流通效率的主要因素。

1.2 指标体系构建

1.2.1 DEA-SBM 模型指标

关于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指标体系构建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本文参考张文剑等(2020)、吴欣静(2019)、王春豪和袁菊(2019)、李丽和胡紫容等(2019) 学者的做法,将从人员、资本存量、流通设施角度构建投入指标,从产品的流通规模角度构建产出指标。

1.2.2 Tobit 模型指标

表1 Tobit 模型的评价体系

2 结果分析

2.1 数据来源

西部地区主要包括:内蒙古、广西、四川、重庆、云南、陕西、贵州、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贸易外经统计年鉴》。根据数据的可得性,并借鉴王利国、顾炜宇(2019) 的做法,从农产品的狭义角度,即把农产品限定为食品、饮料、烟草制品等,利用农产品批零企业的年度数据,对西部地区农产品的流通效率进行测度。

2.2 农产品流通效率分析

表2 2009~2018 年西部地区农产品流通效率

2.3 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利用DEA-SBM 模型对西部地区农产品的流通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西部地区农产品的流通效率还存在投入或产出冗余,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因此,该部分将进一步研究影响西部地区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因素。文章利用Stata15 软件做Tobit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表3 所示。

从表3 中可以看出,除了产业结构这一指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外,其他指标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其中,对外开放程度X( )和信息化水平X( )与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对外开放程度通过了1%的显著水平检验,相关系数为0.620,说明农产品的流通效率与对外开放程度有较强的正相关性,意味着对外开放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升;信息化水平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但显著性程度并没有预期显著,且相关系数为0.002,意味着信息化水平与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呈弱相关关系。虽然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有利于流通效率的提升,但是,由于西部地区因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信息化建设中投入不足、观念落后等问题,没能充分发挥信息化对流通业的促进作用。

表3 Tobit 回归分析结果

制约西部地区农产品流通的因素有市场化X(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X( )和交通基础设施X( )。其中政府对经济的干预X( ),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相关系数为-0.476,可以看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阻碍西部地区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最主要原因;市场化X( )也是制约农产品流通效率的主要因素,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其主要原因可能在于西部地区特殊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再加上深处内陆,交通欠发达,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不具有区位优势,因此市场在资源配置、生产要素的获取、流通交易等方面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从而影响了农产品的流通效率;交通设施X( )与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呈负相关,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但从相关系数来看,交通设施对西部地区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制约效应较微弱。

3 结论与建议

3.1 农产品的流通效率TE )呈逐年递增趋势,说明西部地区农产品的流通市场日益繁荣。通过实证发现,2013 年我国西部地区的流通效率达到了一个新的制高点,往后的流通效率都呈现强而有效状态。这与2013 年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和2017 年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有关。“一带一路”加深了西部地区与沿线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对外贸易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为西部地区的农产品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Tobit 模型实证结果也验证了对外开放对农产品流通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西部地区应该利用“一带一路”的战略契机,不断扩大对外合作,促进产业创新,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行“互联网+精准扶贫+农产品上行”项目,充分发挥信息化在现代农业发展的创新驱动作用,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与农产品流通的深度融合,为西部地区的农产品开拓更多销路。同时,应该基于信息技术构建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从供应链视角确保农产品从“地头”到“餐桌”的质量安全和消费者舌尖上体验,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从根本上解决了“高买低卖”的流通困境。通过实证发现,规模效率SE )较低影响了整体技术效率TE )的提升,因此,重视规模技术效率的提升是促进西部地区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关键。

3.2 健全市场化体系,不断提升市场化水平。从实证分析中可以看出,市场化也是阻碍农产品流通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西部地区应该打破封闭状态,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不断健全市场化体系,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无缝对接。

3.3 充分利用政策支持,加强政府对农产品流通的支持力度,不断完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逐步打通贫困地区农产品流通的“最后一公里”。实证结果显示,政府对经济的支持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强西部地区农产品流通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充分利用政策支持,加大对农业的补贴力度,针对西部地区差异化现状,推行合理的农业补贴政策。补贴政策要鼓励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提高农业补贴政策的创新性和指向性;同时,应加大政府对农产品流通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电子商务网点、特色农产品产业园区等的财政支持。不断完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实现农产品物流配送向集约化、网络化和标准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助力农民减贫增收、农业提质增效,以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猜你喜欢

流通显著性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一种基于显著性边缘的运动模糊图像复原方法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