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本课程视域下童谣的开发与实践

2022-07-13蒋明芳

教育·综合视线 2022年6期
关键词:园本童谣行为习惯

蒋明芳

幼儿园园本课程自提出以来就引起了幼儿园的研究和探索,但目前的园本课程建设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回到园本课程建设的初衷,坚持园本课程建设必须服务于儿童的生命成长,必须以游戏精神为引领,必须根植于园本文化的土壤。童谣是指传唱于儿童之口的、没有乐谱音节、和谐简短的歌谣。由于童谣自身的特性能够符合幼儿的发展需求,对幼儿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因此,也可将童谣作为园本课程的载体,用童谣开展幼儿教育活动。

马陆智慧幼儿园就是以童谣为载体,以童谣教学为特色,通过念童谣和做游戏进行自由活动,通过吟童谣促进幼儿守规则,通过诵童谣提升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幼儿园致力于通过童谣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良好品质,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价值:童谣对幼儿发展以及园本课程建构起着重要作用

童谣符合幼儿兴趣与发展需求。作为一种民间艺术,童谣易学、易唱、易流传,适合儿童吟诵,便于儿童理解,更主要的是能够使幼儿产生共鸣,且风格多样、内涵丰富。以马陆智慧幼儿园为例,童谣《上学》(宝宝不用抱,自己进学校,走到校门口,叫声老师早)是选取了幼儿入园时的情境与规范要求;童谣《大家一起玩》(我有小皮球,你有奥特曼,我们来交换,大家一起玩)中的“奥特曼”是幼儿生活中常见且喜欢的形象,这样的童谣能够引起幼儿的共鸣,更容易发挥教育的实效。

童谣有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与品质的养成。童谣自身的特征使得教育活动的开展更能体现儿童视角和生本理念,也就是说童谣为幼儿园和教师提供了用“儿童方式”进行教育活动的机会。智慧幼儿园就是将教育理念与内容通过自主创编的、具有园本特色的乡土童谣这一载体,促进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建立生活常规、自信心和社会归属感。《上海市幼儿园幼小衔接指导意见》明确“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有遵守规则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为幼小衔接阶段幼儿发展目标之一。但由于大班时期的幼儿对于规则的认识还不够,规则对他们来说还是陌生的,在实践方面还会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因此,在日常带班活动中,大班教师会针对发现的问题与幼儿一起讨论、制定规则,并创编适宜的童谣帮助幼儿理解与执行。以“以童谣促进大班幼儿良好规则意识的养成”为例,在带班活动中,教师发现幼儿有有序等候的意识,但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取放运动器材、游戏材料或取放衣物等比较自主的过程中,总有一部分幼儿不能控制住自己而发生拥挤在一起的场面。结合有序等候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与幼儿一起交流、讨论,共同改编、创编适宜有序等候的规则童谣,创编出“小朋友們不拥挤,人多我不凑热闹,衣服挂好快离开,不拥挤也不胡闹,挨个儿来拿速度快,文明有序不可少”的童谣,把人多我不挤、有序排队等规则融于短小精悍的童谣之中,采用儿童乐于接受的形式对幼儿的行为习惯进行正面的引导。在朗朗上口的童谣中,孩子们由“被动”逐渐走向了“主动”,相互之间也会督促、提醒,同时在反复吟诵简单、轻松的童谣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品质。

智慧幼儿园的童谣多是自主创编,内容起源于幼儿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使得幼儿园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童谣教学的特色,完善了园本课程内容的建设。而除了显性的课程之外,隐性的环境因素也是园本课程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智慧幼儿园以建设童谣环境为着力点,丰富了幼儿园的文化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核心:基于童谣的园本课程应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

园本课程是一种极具幼儿园教育特色的课程,不仅要凸显课程的全面性、体验性和渗透性,还要体现游戏精神,将游戏与童谣相结合,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而生成,并注重环境的隐性作用等。

(一)童谣与游戏相融合

《教育大辞典》指出:民间游戏具有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多在儿歌、民谣、顺口溜的伴唱下进行。可以说,童谣本身就是一种游戏,而游戏是儿童的工作,也是儿童的生命。游戏对于幼儿、幼儿园的课程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智慧幼儿园注意到了这一点,即单纯的吟诵明礼童谣(在智慧幼儿园主要是指有关文明礼仪的童谣)不易引起幼儿内化知识的意识,因此,应运用手段多样的明礼童谣游戏帮助幼儿学“礼”。以小班为例,这种多样的手段主要体现在将童谣与游戏相结合,将礼仪教育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的游戏之中,促进抽象的礼仪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可模仿的行为规范。如在童谣《搬椅子》学习过程中,教师借助具体的情景和幼儿一起玩“和椅子宝宝交朋友”的游戏,教师通过边念童谣边示范的方法将爱护椅子的基本内容和具体做法以浅显的童谣展示在了幼儿面前:“小椅子,我喜欢;轻轻拿起轻轻搬……”在重复的游戏场景中,小椅子是幼儿不可或缺的朋友,幼儿通过边念边表演的形式将搬椅子、坐椅子的基本礼仪在大脑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从而习得正确搬椅子的方法。在童谣《玩具回家》(宝宝有个家,玩具也有家,你有家我有家,游戏结束都回家)的游戏过程中,教师先通过环境中相应的图示来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玩具的家在哪里,再去帮助不同的玩具找到自己的家,接着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挂饰来扮演不同的玩具去找家。在愉悦、自主的游戏过程中,幼儿不断习得基本的礼仪,养成了“物归原处”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注重童谣课程的生成性与发展性

作为一种教育形式,童谣应是源于幼儿的兴趣需要与发展需求,生成于幼儿教育活动的问题之中,并不断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创编、调整以及完善。智慧幼儿园的童谣课程不是凭空而造,而是基于幼儿一日生活中出现的不同的情况或问题而来。仍以童谣《搬椅子》为例,之所以能够创编出这首童谣,是由于幼儿从进入幼儿园的第一天起,小椅子应该算是他们最亲密的伙伴了:饭桌前需要它、游戏时需要它、学本领时需要它、和好朋友一起玩时也需要它……但在一日活动中却经常会发现,总有那么几个孩子会不善待他们的椅子朋友:坐在椅子上会前后左右地摇晃,搬椅子的时候会拖着椅背走,放下小椅子的时候会发出重重的声响……而由于小班幼儿缺乏判断能力及爱模仿的年龄特点,这些行为往往会引起其他孩子模仿的兴趣,在教师进行了直接的口头干预之后,效果并不明显。面对这群年龄只有3岁,兴趣容易受外界事物影响的孩子,该如何把爱护小椅子的文明习惯通过浅显的方式来告诉他们呢?智慧幼儿园的教师借鉴了之前运用童谣《小火车》帮助幼儿建立排队常规的经验,用小班幼儿能理解记忆的、拟人化的“儿童语言”创编了有关椅子的童谣,通过与椅子交朋友的童谣内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当然,只是从教师主导的角度生成、创编,并引导幼儿吟诵童谣以培养习惯仍然是不够的,还需要在童谣课程的实践中不断修改以适应幼儿的发展需要。以大班《排队不拥挤》的童谣为例,为了引導幼儿自己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并养成有序等候规则的良好行为习惯,教师将储藏室中运动后挂衣服发生拥挤现象的一幕以录像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引出“看一下,发生了什么事”“人太多了,都挤在一起了”“不能一下子进去很多人”“这样大家都找不到自己的衣服了,反而会很慢”“可以先去做其他的事,等人少了再过来”的问题,幼儿从观看录像中认识到拥挤是不好的行为习惯并作出回答。教师继续引导:“看来大班的孩子都知道这样是不对的,有的小朋友还知道应该怎么做,我们一起来试试把它编成一首童谣,来提醒大家人多的时候应该怎么做。”通过集体创编,童谣内容产生了。这时候,教师又引出了新的话题:“还有什么时候也需要人多我不凑热闹呢?”幼儿们思考后回答:“喝水的时候。”“吃饭的时候。”“放东西的时候。”……可见,结合有序等候中存在的问题与幼儿一起交流、讨论,共同改编、创编适宜有序等候的规则童谣,以简洁、明了的童谣帮助幼儿理解有序等候的重要性,并将所选择的规则童谣内容融入幼儿园的环境当中,通过环境的暗示作用将规则内化为幼儿的自身需要。当幼儿出现违反规则的行为时,教师会反复童谣的内容来提醒幼儿遵守规则,以强化童谣课程的实效,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注重环境的隐性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关于环境的论述,强调“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该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而对于环境创设的要求,提倡“提供健康的、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孩子多方面发展的需求,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经验”。幼儿园童谣环境的创设,丰富了幼儿园的文化内涵,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积极情感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应该说,智慧幼儿园的“童谣环境”让幼儿不仅置身于美丽、童话般的童谣世界中,更让幼儿在这样的氛围中自然地吟诵熟悉的童谣,享受着童谣带给他们的快乐。

除了将童谣与具体的情境、幼儿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开展教学活动之外,还应营造具有童谣特色的空间环境。例如,智慧幼儿园不同年龄段的班级以园本特色“童谣”为载体,结合班级中的小书吧和小舞台构建区角童谣“小环境”,以此引发幼儿吟诵童谣的乐趣,加强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对话与合作,促进幼儿区角活动的行为规范的养成,提升幼儿区角游戏的质量。如在中班年龄段童谣环境的创设过程中,教师从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各班幼儿对童谣的兴趣点出发,以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演一演为主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看听童谣、唱念童谣,并有机会唱一唱、演一演喜欢的童谣的环境。与此同时,通过创设园所“大环境”,使幼儿置身于童谣的世界,“通过童谣的方式让环境说话”,形成以童谣为底色的整体性的园本课程体系,为教育内容与幼儿心灵之间架起一座童谣的桥梁。此外,通过营造家庭“软环境”,激发幼儿吟诵童谣的积极性,巩固童谣教学的实效性,体现家园共育的承接性与延展性,进一步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协调以及持续的发展。

三、改进:应从师资、园所、家庭等多方共建童谣园本课程

(一)教师应提升童谣创编与教学的能力

童谣园本课程的顺利、有效实施,教师是关键。教师应提升童谣创编与教学的能力。一方面,教师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兴趣与需求,认识到相比说教的方式,幼儿更易接受拟人化的具有儿童特点的简洁明了的教育方式。例如,通过童谣园本课程的开发来调动幼儿的主动性,通过幼儿的主动学习来培养兴趣和发展才能。另一方面,在童谣教学的技能上,教师应具有科学的课程意识,把握课程的游戏精神与理念,理解童谣园本课程的教育意义并恰当地运用,了解童谣的使用时机、创编的原则与技巧。

(二)园所应助力童谣园本课程体系建构

园本课程的开发应在促进幼儿和谐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这就要求既要有如童谣课程这样的显性课程体系,又要有支持本土文化教育的隐性环境支持,同时应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学习方式,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以促使幼儿的认知、情感、意志与个性品质等得到全面和谐、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家庭应发挥接力与助力的合力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于幼儿来说,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智慧幼儿园的童谣园本课程,多是以文明礼仪培养幼儿良好行为规范的明礼童谣,效果的凸显不仅仅需要构建完备的童谣内容体系,以及教师和幼儿园对幼儿进行童谣教学或者是营造园所内的童谣环境,更需要幼儿在家庭中也能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和建构童谣的内容与意义。因此,家长需要配合幼儿园做好童谣园本课程的接力,并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主动参与到童谣园本课程的建设中并进一步完善、迁移,如自主创编、改编童谣,通过学校提供的家园共育平台进行展示,以助力童谣教学发挥其作用。

总之,童谣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能够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语言表达、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发展。在进行童谣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童谣与幼儿游戏的结合,注重童谣园本课程的生成性与发展性,发挥环境的隐性教育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园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要避免流于形式,避免增加教师和幼儿的负担。对于马陆智慧幼儿园来说,一方面应考虑幼儿的兴趣与要求,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发挥幼儿促进童谣园本课程的生成作用;另一方面,要正确理解并坚持童谣教学的特色,通过多种渠道、融合的方式实现。此外,还应做好童谣园本课程的保障与支持,切忌盲目模仿,或追求“花样翻新”,加重教师和幼儿的负担。

猜你喜欢

园本童谣行为习惯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改进方法
快乐童谣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关于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现状的研究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起底园本课程实施中的“碎片化”现象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