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步识字法”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

2022-07-13隗晓姣

教育·综合视线 2022年6期
关键词:字义儿歌识字

隗晓姣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人的标签。识字教学方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能按笔顺规则写硬笔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学习独立识字。”从《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措辞不难看出,“喜欢”是第一位的,是学生学习的开端。

在日常教学中,我不断探索和丰富识字教学的核心活动,以此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具体方法:一是系统化识字,激发学习兴趣。教给学生成套的识字方法,按规定的程序识字,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个程序“走”过一遍之后,这个字的“音、义、形、书”就在学生头脑中有了深刻的印象。二是注重归类,提高识字量。汉字虽然繁多,但是如果找到其中的一些构字规律,识字时就能事半功倍。三是将识字与阅读有机结合,保持识字兴趣。识字是为了阅读,而相关阅读也会促进学生了解汉字的深厚底蕴,同时提升识字量,二者相辅相成。

一、系统化识字,激发学习兴趣

经历了几轮低年级的教学,经过反复实践以后,笔者总结出了“七步识字法”。即:读准音、知字义(组词、近反义词等)、记字形、说占格、积累、书写、评价。

这套识字方法是按汉字“音、义、形、书”的思路设计的。先是利用音节读准字音;学习字义这一环节,对学生要求切勿过高。低段学生了解字义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组词”,通过反义词、近义词了解字义也是比较好的办法;在知字义的基础上识记字形效率更高。记字形时,我会引导学生用比较记忆方法,根据汉字的特点找到较为容易、有效的识记法。例如,记忆独体字,直接书空的方法更好;记忆合体字,常用熟字加一部分、去掉一部分、换一部分等方法;要想在田字格中书写规范,就要先观察范字的占格,田字格就像标尺,有了它,才能写好汉字。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有序观察:首先从整体上来观察,要把汉字写在田字格的正中间,上下左右都不要顶到边线,依据汉字的结构来安排其主要部件的位置。再看局部,找到关键笔画的起笔、收笔的位置尤为重要。

汉字是方块字,书写时,讲究笔画顺序、间架结构,整个汉字要写得连贯,一气呵成。我认为“评价”即“审美”,最后的评价,可以是教师评价,可以是生生互评,也可以是自我评价。评价的标准是满分“三颗星”:第一颗是“正确星”,第二颗是“美观星”,第三颗是“整洁星”,分别对应了课程标准中要求汉字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三个标准。汉字书写是一种艺术,写好汉字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一个汉字写下来,其实也是“发现美”的过程,目的是引导学生发现并欣赏汉字整体架构的方正、匀称之美,最终喜欢上汉字。

在一、二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汉字时,“七步识字法”的过程讲得越细越好,应在课上反复强调,加以强化。在学生完全掌握了各个步骤的任务以及标准,有了初步的兴趣后,我在课上会大胆放手让学生与同伴一起识字,小组成员轮流担当“主持人”,在集体学习之前大声提示大家每一步的任务,如第一步:读准音,大家齐读字音;第二步:知字义,可以说词语,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当学习小组的“老师”,带领大家学习生字,这样就增强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另外,教给学生整套识字方法,有助于学生系统化地、高效地识字,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归类,提高识字量

以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中的《树之歌》为例,这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柏、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10种树木。本课生字大多是“木字旁”,课上我会引导学生找到这个规律,并告诉他们带这个偏旁的字大多与树木或木制品有关,这些字可以归为一类——木字族。授课时,在学习完本课的全部生字后,我设计了两个“拓展环节”:一是你还能说出哪些带“木字旁”的字?二是出示儿歌《客人到家我说请》:青字加言组成请,客人到家我说请;青字加目就是睛,繁星闪闪眨眼睛;青字有心就成情,天天上学好心情;青加三点变成清,小河弯弯水清清。日出东海天气晴,池塘点水小蜻蜓。这首儿歌韵律感很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非常愿意读。熟读之后,我会提示学生,在儿歌中藏着另外一个字族的字,让大家找一找并圈出来。学生觉得十分有趣,很快就找到了。接着,再将“青字族”的字集体交流并总结出来,让学生们读一读,结合儿歌的意思记一记。

以上两首儿歌成篇的形式类似,都是把汉字独特的构成规律与适宜儿童朗读记忆的短小精悍的韵文相结合,形成字族韵文,给学生快速识字提供了便利条件。作为“字族”的载体,两篇韵文放在一起学习,一个字族迁移至另外一个字族,如此归类识字,事半功倍,在遵循识字教学“多认少写”的基本理念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量。

三、将识字与阅读有机结合,保持识字兴趣

我选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两课内容来举例说明。以部编版一年级上册中的《画》一课为例,内容是: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在教学读文的环节,我先抛出问题:“这首诗也是一则谜语,你们知道谜底吗?”部分学生能直接给出结果,可见他们是凭借已有的学习经验在跟我对话。为了照顾那些不太了解古诗的学生,我会让一名学生结合文中插图来解释一下,不会再过多讲解。

接下来,我设计的活动是“猜诗迷”,出示唐朝诗人张打油的诗《咏雪》: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这首诗猜起来是有难度的,我预设了两种提示方法:一是解释诗句大意,尤其是第一句,学生如果还是猜不出,我会直接出示图片(如图1所示)。结合生活经验,学生会立刻反应过来。

在我看来,《画》这首诗,每一句都围绕“画”来展开,描写“画”,却只字不提“画”。《咏雪》通篇也无一个“雪”字,两首诗均是通过描写人对于事物的认识或感受,把事物特征写具体,构思精妙。在课堂上,我会要求学生背诵这两首诗,鼓励学生回去考考家长(实践作业)。相信在此基础上,他们一定能体会到“藏字于诗”的韵味和乐趣。

以一年级语文下册《猜字谜》一课中的两则谜语为例。第一则:左边绿,右边红,左右相遇起凉风。绿的喜欢及时雨,红的最怕水来攻。第二则:“言”来互相尊重,“心”到令人感动,“日”出万里无云,“水”到純净透明。这两则谜语在“字形”上都有所提示,学完两则字谜以后,为了不减学生猜谜识字的兴趣,我在课堂尾声又增加了一个猜字谜的环节。先出示字谜:興(兴的繁体字)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烧。(打一字)同样,这个字谜主要说的也是“字形”。我先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个字共有几部分,每部分都有什么部件,然后鼓励学生凭着自己的大胆猜测,尝试在田字格中写出来。实践证明,有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完成,其中有几个学生还去过此地,很快就写出来了,立刻端正坐好示意我,至今我都记得当时他们脸上那自信、得意的笑容。有的学生因为没有见过笔画如此多的字而心生胆怯,怀疑自己的想法是错的,因而无从下笔。还有部分学生紧锁眉头,一看就是头脑中疑团重重:这样复杂的字念什么呢?它是什么意思呢?

见状,我口述了一个故事:在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有一个依山而建的古村落,叫“爨(cuàn)底下”(如图2所示),非常有名。“爨”字太难写了,人们为了记住它,就编了这个字谜(最初只是顺口溜,口口相传至今)。那么这么难写的字,为什么给村子起名字时还要用它呢?原来,这个村子大多数人姓韩,“韩”与“寒”同音,“寒”有冷、穷困的意思,韩姓祖先为了使后人生活得更好,就选用了带有“大”“火”“林”的“爨”字,意思是用大火烧林,火越烧越旺,驱走寒冷,期待大家丰衣足食。从这个名字中可以看出人们对富足、美好生活的向往。学生听完短文后,恍然大悟,同伴间相视一笑,我便知道他们心中的疑问解开了,意识到了原来这个汉字背后还有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故事。

识字教学的初始阶段,课上教师教给学生系统化的识字方法,同时将识字与阅读有机结合,以“深度剖析汉字文化底蕴的核心活动”为引子,抽丝剥茧,层层深入,直指汉字的文化本源,使学生意识到汉字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符号,更是一种文明。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增强其人文底蕴。

猜你喜欢

字义儿歌识字
“多说一遍”字音字义大不相同!
识字儿歌
识字儿歌
识字儿歌
识字故事
睡觉儿歌
识字谜语
绝和决
燥、躁、噪
一把破扇引发的“憾”与“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