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雷雨》中周朴园的性格特点

2022-07-13周平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2年5期
关键词:鲁侍萍周萍周朴园

周平

作为我国现代史上著名的话剧作家,曹禺在其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如《日出》《原野》等。其中,《雷雨》最为有名。该剧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本主义家庭的悲剧故事,塑造了八个非常深刻的人物形象。周朴园这一人物形象既是整部作品的关键人物,也是悲剧的始作俑者。作为资本家,他阴险狡诈,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不择手段;作为封建大家长,他独断专行,全然无视家庭中其他人的悲痛;作为女仆鲁侍萍曾经的恋人,他满口谎言,负心薄幸。可以说,周朴园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形象,值得我们深入分析。下面,笔者就分析一下周朴园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一、阴险狡诈

周朴园出生于封建地主家庭,曾经去德国留学,是当时较早接触资产阶级思想的人。他的出身和经历,使其成长为一名深受封建思想影响的资本家。他阴险狡诈,深谙对付工人的种种手段。这一点在处理矿工罢工事件的过程当中体现得尤其鲜明。

在罢工运动开始后,周朴园答应矿工代表的要求,和他们谈判。在谈判的过程中,周朴园时软时硬,表现得模棱两可。直到矿工代表鲁大海找上门来,他才展现出狰狞的面目。而作者则借鲁大海之口揭露了周朴园的种种恶行:“你的手段我早明白,只要你能弄钱,你什么都做得出来。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哼,你的来历我都知道,你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你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鲁大海的话毫不留情地揭露了周朴园身为一个资本家阴险残忍的本来面目。

面对鲁大海的斥责,周朴园却显得格外的冷静。他并没有反驳,而是冷冷地说道:“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从二人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鲁大海的话处处戳中周朴园的要害,他陈述的一切罪行,周朴园都默认了。身为中国第一代资本家,他确实“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只要能弄到钱,只要能给自己带来利益,他不惜践踏一切,包括亲情、法律、道德,甚至是鲜活的生命!在周朴园的心中,世间的一切都没有利益来得重要。在与矿工们谈判时,他背地里用高昂的金钱收买其他工人代表,使鲁大海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当曾经的恋人鲁侍萍再一次出现在他的面前时,他虽然有那么一瞬间想要去弥补,想要去赎罪,但最终还是选择通过花钱来解决这一切。可见,对周朴园而言,钱才是最重要的,亲情、爱情、道德、良心在金钱面前不值一提。

作为中国第一代资本家,周朴园以残酷的方式、狡诈多变的手段对付矿上的工人,无情地剥夺原本属于他们的一切,甚至靠着发死人财的方式累积财富,是令无数读者唾弃、批判的反派人物。

二、独断专行

如果说在面对工人时,周朴园显示了自己最阴险的一面,那么在家中,在妻子和儿女的面前,周朴园则将自己凌驾于所有人之上,始终致力于维护自己的权威,置家人的生死于不顾。

当鲁侍萍提出想见周萍时,周朴园在短暂的犹豫后还是决定让他们母子见上一面。周萍进入大厅后看到了鲁侍萍,感到有些茫然。恰好鲁大海找来,想向周朴园讨个说法。两个人由此展开了一场冲突。鲁大海发声质问后,周萍出声呵斥,却被周朴园制止:“没有你的话!”当鲁大海与周朴园之间的矛盾变得尖锐,周萍再一次准备发言时,周朴园再一次制止:“不许多说话。”最后,周朴园决定开除鲁大海。他的二儿子周冲突然跑进来大声说道:“爸爸,这是不公平的。”周朴园当即呵斥道:“你少多嘴,出去!”无论是对自己的大儿子周萍还是二儿子周冲,周朴园都是呼来喝去的,没有一丝温情,显得极其的专横霸道。他不允许家中有任何人质疑自己的决定。因为他的决定就是“圣旨”,是任何人都不能破坏的“铁律”!如果有人敢反抗,就会遭到他残忍的对待。周朴园正是靠着这样的方式建立了自己的威信,维护着一个封建大家长的“尊严”。他不仅从自己的父辈那里继承了封建大家长独断专行的一面,而且将其发挥得淋漓尽致。他将自己的妻子、儿女都视为私有财产,随意操纵,完全忽视他们的感受。因此,整个周家始终笼罩在一种压抑、低沉的氛围之中。

出身于封建大家庭的周朴园虽然接受过先进文化,但骨子里仍然难改种种旧习,尤其是在家庭生活中,他扼杀儿女们的天性,要求他们无条件地服从自己,犹如一个暴君以残忍的刑罚对待自己的子民,也为周家的悲剧性结局埋下了伏笔。

三、满嘴谎言

多年以后,当鲁侍萍再次出现在周公馆,出现在周朴园的面前时,周朴园并没有认出对方,只是微微有些恍惚。在还未确定对方的身份之前,他还显得“温文尔雅”,也没有展现出真面目。可是,当他弄清了眼前这个女人的身份时,他的神态、语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看到年老时的鲁侍萍,周朴园产生了疑问,因此编了一个故事,旁敲侧击地说:“侍萍,侍萍,对了。这个女孩子的尸首,说是有一个穷人见着埋了。你可以打听到她的坟在哪儿么?”此时,周朴园的言辞之间充满了关切、怜惜,让人乍一听还以为他这么多年来始终无法忘记当初的恋人,在想方设法探寻对方的下落。但是,当鲁侍萍亲口承认自己就是当初并未溺亡的女仆时,周朴园的脸色立即就变了,说道:“你静一静。把脑子放清醒点。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么?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面对情绪激动的鲁侍萍,周朴园希望用温柔的言语宽慰对方,内心却想着如何才能化解眼前的“危机”,如何才能将这个突然出现的“意外”从周公馆中赶出去,甚至是彻底清除当年的“隐患”。所谓的柔情蜜意,所谓的“于心不忍”都只是假象,是他为了让鲁侍萍放松警惕,好任由他摆布而装出来的。但是,周朴园忽略了一点:此刻站在他面前的,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单纯柔顺的年轻姑娘,而是一个饱经生活磋磨的中年女子。她已经看穿了眼前这个男人伪善的面目,自然也不会再给予他半分信任。

面对自己曾经爱过的女子,周朴园满嘴谎言,试图以动听的话语打动鲁侍萍,让她忘记当年的一切。这充分体现了周朴园的伪善。他的伪善不仅让鲁侍萍彻底死心,而且使他身邊的人以更快的速度坠向命运的深渊。

四、冷酷无情

年轻时的周朴园和鲁侍萍曾经是一对真心相爱的恋人。那时的鲁侍萍全心全意地相信着自己的爱人,结果却被对方一步步逼入绝境。多年以后,侥幸捡回一条性命的鲁侍萍再次在周公馆中见到了自己曾经的爱人,但这次邂逅非但没有让她感受到半点温情,反而帮助她认清了周朴园的真面目。

当鲁侍萍还是一个青春正盛的妙龄女子时,她的清纯、她的美丽吸引了周家少爷周朴园。他以甜言蜜语引诱鲁侍萍,与对方相恋,并让她为自己生下孩子。后来,为了迎娶有身家的贵族小姐,周朴园将鲁侍萍赶出周公馆,令其流落街头。三十年后,阴差阳错,两个人再次重逢。得知眼前女子的身份后,周朴园说道:

“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没有恋人间的温存,也没有对往事的追忆,更没有对眼前人的关切,有的只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言辞之间充满了憎恶与防备。曾经的山盟海誓显得如此的可笑。鲁侍萍怔然、迷茫、痛苦、愤怒。但是,还没等她把心中的话说出来,周朴园再一次打断了她:“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他想用短短的一句话撇清彼此之间的关系,斩断曾经的过往,甚至是掩盖自己的罪行,可见其内心的冷漠。

周朴园不仅不想和眼前这个“底下人”再有任何的牵扯,而且一再暗示鲁侍萍,甚至不惜撕下自己伪善的假面具,斩钉截铁地告诉对方,要对方立即离开。虽然对方是自己曾经爱过的女子,但在周朴园看来,这个女人就如同自己人生的污点,应当随着当年的往事一起埋入地底,永远不再让任何人知道。

五、自私自利

周朴园虚伪、狡诈、多疑、专制、霸道。他是周家的大家长,是公司的董事长,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可以说,他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小人。

当在鲁侍萍面前露出自己的真面目后,他终于不再伪装,而是想通过最方便、最迅速的方式解决鲁侍萍这个“麻烦”。“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他没有想过自己当年的做法会给对方带来多大的伤害,而是认为对方之所以选择在这个时候出现,完全就是为了他手里的钱!所以,他偏执地认为:只要给钱,就能“了断”一切。面对咄咄逼人的周朴园,鲁侍萍显得很冷静,既没有答应,也没有否认。但周朴园却不想再与她周旋,而是草率地作出决断:“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在周朴园看来,自己这样一个高高在上的“好人”,不应当再同鲁侍萍这样的“底下人”有任何的牵扯和交集。因为这有损他的“形象”,会破坏了他极力想要维护的“家庭和平”。他只想享受现在的一切,并不想为自己的过往赎罪。在和鲁侍萍的这段情感纠葛中,他在意的始终只是自己的利益,而不是鲁侍萍的死活。

周朴园出生于周公馆,是周家的少爷。当时的环境和他的成长经历,使他成了一个狡诈、冷漠、自私、专制的人。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公司中,他都极力维护自己的利益,不会真心实意地对待任何人。但周朴园毕竟是一个人,面对曾经的恋人,面对自己的儿女,他有时也会流露出那么一丝关切。只是这种关切是那么的微不足道,转眼就会被他的狭隘和冷酷“吞没”。

以上是笔者对周朴园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了解周朴园这一人物形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读《雷雨》這部话剧作品。

猜你喜欢

鲁侍萍周萍周朴园
“素养为本”的高中化学课型研究
《雷雨》剧本内容梗概
从人性的一面看周朴园
浅析鲁侍萍的复杂情感
《雷雨》(节选)
试析周朴园认出侍萍前的心理过程
亲情与谎言 `
鲁侍萍的未了情
周蘩漪的反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