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00后真的是一群新人类吗?

2022-07-13赵嘉

第一财经 2022年7期
关键词:国货代际区分

赵嘉

在中国的学生界,有个经久流传的笑话,中学老师对同学说:你们是我带过的最差的一届。

这是笑话,也是事实,差不多深埋在每个中国学生的记忆里。老师们很可能对每一届的学生都说过这句话。

和校园里的情况正相反,整个社会在积极拥抱新一代人群。在中国改革开放后,最先享此殊荣的是80后,之后是90后,如今轮到00后。今年,1076万大学毕业生走出校门。这个创纪录的数字,早在前一年,便将00后推向舆论主场。

正如法国历史学家阿历克西·德·托克维尔在19世纪所言:每个世代都是一群新人类。从全球范围来看,以代际区分人群已是惯例,比如美国1950年代的婴儿潮一代,以及生于1995年至2009年之间的Z世代,后者也被称为“网生代”或“数媒土著”。这类区分的逻辑是类似的时代背景和区别于之前代际的成长环境。

在中国,代际区分的方法简单直接:生于1970年代、1980年代、1990年代—以齐整年代为节点,前提似乎是认为社会十年一变,但这更多是为了方便,而非基于现实的情况。倘若考虑到相似的时代进程和环境,大约75后和80初的共同记忆,远大于他们和70初的集体共振。

类似状况也出现在我们的00后大调研中,初代00后和1990年代末出生的年轻人有重叠的经历。不过,鉴于在中国关于00后的讨论已成气候,我们不如顺应这一说法,以便深入剖析这个话题,更关键的是,我们希望这次调查,能把大家的关注点从00后身上,转移到他们成长的时代背景之上。某种程度上,这一群新人类也是在帮助我们所有人,来重新理解我们共同经历的这些年:他们童年时,中国加入了WTO,改变世界的智能手机也诞生了;等他们迈入青春期,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待成年,他们和我们一起经历新冠疫情的冲击。

很高兴,仅用9天,我们发起的“00后新主张”大调查便收到1041位00后的答卷,他们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以及部分海外地区。他们耐心回答了66道问题,涉及个人、学习、职场、消费、文化5个领域,答卷者要在近30个选项里作单一选择—很多00后表示颇为费时。

但另一方面,他们也表达了兴趣,很多问题触动思考,也切中他们的心思,当然,少数问题的表述并不符合他们胃口,比如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表示抗拒偶像這个说法。

从他们的回答中,我们收获了比期待更多的内容。这并不是说他们持有不同于90后或80后的观点,很多时候,你会感觉到在观念层面,从80后到00后有延续和更迭,但00后们真实地表达了他们自己。

我们详细写了两个00后从小大到大的成长经历,谢谢他们的坦诚;我们也聊了50个00后,他们是从428位愿意聊天的00后中盲选的,也感谢他们的热情。他们解答了我们很多迷思。譬如说,我们以为他们更青睐新国货,但在调研中,他们展现出的是更多元也更客观理性的消费观,相比国货或洋货这类区分,他们更注重产品本身。

如果非要说00后相比前一代有什么改变,那么可能因为成长于物质更充足、信息更发达的年代,他们有更开阔的眼界,也更早接触了成人世界的焦虑和困境。00后表现出对社会事务高度的参与感,他们中有更多人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观念的持续更迭或将在未来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

最后,我想告知广大纸刊读者,从这期开始,应读者们的强烈要求,我们将正文字号从8.5扩大为9.0,希望能改善诸位的阅读体验—毕竟,连00后的视力也堪忧了。

猜你喜欢

国货代际区分
区分“旁”“榜”“傍”
千年国货奶茶店
路上那些记忆中的国货老物件
国货之光
“这里为什么叫1933?”——铜川“红色基因”代际传承
论人权的代际划分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中的权力过渡与绩效影响
怀旧时尚国货经典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