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地区玉米栽培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策略研究

2022-07-12刘祥华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2年4期
关键词:植株农药病虫害

刘祥华

(曲阜市陵城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济宁 273155)

引言

我国玉米重要的种植产业区是山东,山东具备种植玉米的气候环境,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较大。据统计,2020年仅玉米单项农作物对于农业经济的贡献率达到45%左右,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农业全程机械化的不断推进,农业发展的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提高了区域玉米种植的品质及产量。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尤为重要,比如常见的小斑病、纹枯病、黑穗病等,严重制约着玉米种植经济的发展。

1 山东地区玉米种植现状研究

玉米是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其对土壤和气候的适应性较强,在我国各个区域均有大面积的种植。山东作为玉米种植的重要区域,产量及品质比较稳定。据统计数据显示,仅2020年玉米种植产业对山东农业经济的收入占到45%,对区域经济收入环比提升10%,为山东的经济发展贡献十分明显。在长期的种植中,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随着工业时代的发展,玉米可以作为制作酒精、食用油等多种产品的原材料,在全国各个领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对玉米的产量及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不断提升玉米种植质量及产量已经成为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首要任务。

2 玉米种植技术分析

2.1 种子处理

玉米播种前必须对种子进行处理,包含着许多环节,主要是提升种子的发芽率及病虫害的抵抗力,从而保证玉米能够健康的成长。首先,将种子进行筛选,剔除干瘪和霉变的种子,尽量选取饱满的种子进行种植。然后使用药剂进行处理,在药剂配置过程中可以根据当地病虫害种类及发病规律进行操作,配比为100kg种子利用3%悬浮种子剂的150ml。通过相应的药剂溶液浸泡可以有效降低玉米种子在发育过程中受到干扰,有效的提升玉米的种植产量及品质。

2.2 选择合适的玉米种子

不同地域对同一种子的发芽率及产量有着不同的表现,因此在选取玉米种子时候,必须根据当地的种植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这样才能够全面提升玉米的种植产量及品质。在玉米种子选取工作进行中,工作人员应该做相应的温度及光照实验,确保种子在与自身相适应的环境中生长。比如,在综合气候条件较差的区域可以选择抗倒伏、抗干旱等杂交种子。目前,在山东地区推广较好的玉米品种有:德单5号、伟科702号、郑源玉432号等。除此之外,工作人员应该开展相应的催芽实验,重点对出芽率进行分析,设置对照组,确保玉米的产量及品质稳步提升,从而获得更大的种植效益。

2.3 选择最佳的播种时间

玉米生长周期远远短于其他农作物,最佳的播种时间选取对于玉米种植产量及品质有着重要影响。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玉米播种的最佳时间必须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与玉米生长高峰期进行甄别,如果播种时间过早,会由于自然温度过低限制玉米的发芽率,对种植产量与品质会产生影响;时间过晚会因为光照时间不足而造成玉米大量减产。因此,玉米播种应该选择雨水充沛且环境温度适宜的情况下播种,才能够确保玉米种子的发芽率。

2.4 土壤地皮整理

玉米种植中整地准备工作是重要环节之一,在现阶段的玉米种植中大多采用机械化设备完成,在整地中应该确保土壤疏松,避免较大的板结块及过大杂质,否则会影响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在对种植地处理之前必须对残留的其他植物的秸秆进行清理,避免残留秸秆对种子的发芽造成影响。另外,科学整地对植株后期生长中水分及养分的吸收有着直接影响。

2.5 控制好植株的间距

植株之间的距离控制是选种基础上的重要工作环节。为了提升种植产量及品质,科学的种植可以有效的控制好植株之间的间距,避免因为间距过小对玉米后期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保持充足的光照,合理的间距是确保光照的重要保障。在玉米种植过程中,最佳的间距一般控制在30-50cm为宜,深度控制在4cm左右,间距的大小区间应该根据种子的特性进行综合分析,植株高大的可以适当加大间距,对于植株小的可以适当缩减间距,在确保光照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玉米植株间的透气性。

2.6 科学施肥

磷肥、氮肥、钾肥是玉米生长中常见的几种肥料。在磷肥添加中需要结合氮肥的添加量进行确定,钾肥的主要作用是改善玉米种植土壤的基本条件。在施肥过程中必须遵循玉米的生长规律,确保玉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保持充足的肥料,切忌盲目追肥。

2.7 杂草清除

田间杂草及时清除对于玉米植株生长极为有利。在玉米种植田中,杂草对玉米生长影响较大,能够吸收土壤中的养分与水分,而且过多时会减少玉米的光照,从而造成玉米的营养不足,给玉米的生长发育造成重大影响,甚至极大地降低玉米的质量与产量。在杂草的清除过程中,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式:方式一是人工除草方式,人工除草效率较低,同时在短时间内杂草会再次生长出来,一般不会采用;方式二是化学除草方式,化学除草方式相对效率较快,而且比较彻底,但是农药的使用不恰当极易造成土壤环境污染,会给玉米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过于严重则会影响玉米的品质。综上所述,在杂草清除过程中,种植户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杂草清除方式。

3 玉米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技术

3.1 绿色防治技术

绿色防治技术是防治中极为倡导的防治模式。一方面,为了有效消灭病虫害的虫卵数量,一般在种植之前必须进行翻地,同时添加适当的农药进行控制,比如在灌溉过程中添加一定剂量的硫酸钾,可以提升玉米的抗病能力;另一方面,在进行虫害防治中应该熟悉昆虫的生长适应环境及习性,根据其生长适宜环境和生活习性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比如采用灯光夜间诱导法,将害虫集中后捕杀,这样极大地降低了防治成本,也提升了工作效率。

3.2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是有效降低病虫害对玉米生长影响的重要措施,在现代化的玉米种植过程中被大力普及。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利用病虫害的天敌引入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影响,如消灭玉米螟可以引入赤眼蜂,防治效果在实践中受到种植户的认可。除此之外,可以通过传染性病菌的方式实现昆虫之间的感染传递,从而达到消灭害虫的效果。传染性病菌传递实现害虫灭亡的方式是无害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真菌投放过程中必须注意观察植株的生长情况,从而达到病虫害防治的预期效果。

3.3 化学防治技术

在化学防治过程中主要使用的是农药,大量的农药残留会对植株生长造成影响,因此,在农药选择中应该尽量选择毒性副作用较小的农药,这样可以将农药对植株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化。同时,在植株生长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根据玉米的生长情况选择适当的农药。除此之外,在农药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在病虫害发生的高发期间及时播撒农药,将农药使用在最佳时间段,比如,每年的7月到8月为虫害高发期,通过科学的播撒农药可以有效地降低病虫害的影响。

3.4 机械防治技术

玉米种植过程中机械防治技术也是极为常见的一种防治技术。其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方面,在种植过程中可以通过无人机进行农药的播撒,通过对玉米田的病虫害发生特点进行科学配置农药,实现科学的病虫害消灭;另一方面,在玉米种植前,通过现代化农业机械可以是实现种植土壤深耕,传统深耕深度一般在8-10cm,而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可以达到35-50cm。通过现代化机械设备深耕晾晒及农药喷洒可以有效的降低土壤中的病虫害发生,有效提升了玉米种植产量及品质。

4 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策略

4.1 常见的病害防治

4.1.1 玉米顶腐病

玉米顶腐病是玉米生长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病害之一。2015—2020年山东地区玉米种植调研数据中显示,在德州等地区均出现过不同程度的玉米顶腐病,严重制约着玉米种植经济发展。顶腐病一般发生在玉米幼苗至成株期间,主要出现矮化状况,中上部叶片失去绿色,逐渐变为灰色,等到发病严重时期叶子直接枯死。在山东病虫害发生较严重的区域,发生面积已经超过6万余亩。

防治措施: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防治措施,在发病初期一般选用的是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将药液喷施2-3次,轻微的发病期一般通过这种途径就可以实现病情的控制。另外,及时追肥也可以实现病害防治,补充相应的营养,可以提高抗逆能力,尽量挽回损失。最后,在病害发生已经无法挽救时期,可以将玉米新叶摘除,防止其他部位及植株受到影响而发生感染。

4.1.2 玉米瘤黑粉病

玉米瘤黑粉病在种植户的口语中称为“灰包”,在玉米的整个生长发育期间均有可能会被感染,其病症为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瘤状物。此种病症的一般发病环境为长期的多雨季节或者干湿交替较为频繁的季节,在山东地区的玉米病害调研中发现,玉米瘤黑粉病是发病率较高的病害。

防治措施:在民间较为常见的防治方式为将患有玉米瘤黑粉病的植株铲除,同时对发病区域进行轮作倒茬,这样可以极大地降低此种病害的发生概率。除此之外,在防治过程中最为普遍的防治策略为化学防治,最为常见的方式是用12.5%的禾果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200溶液制成喷雾喷洒。

4.1.3 大小斑病

玉米大小斑病主要危害玉米植株的叶片,同时也会感染叶梢和苞叶,在叶片受到感染时,会形成菱形大斑,病情倘若得不到及时的控制,叶片会出现枯斑,并出现黑色霉状物。此种病症一般发生在连续的阴雨天气之后,因此在阴雨天气应该做好玉米大小斑病的防治工作。

防治措施:在防治过程中可以使用机械方式进行种植前的深耕,一般深度控制在15-25cm之间为宜,这样可以杀死土壤中的病菌。另外,在防治中也可以采用化学防治方式,化学防治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化学防治方式如表1所示。

表1 玉米大小斑病化学防治

4.2 常见的虫害防治措施

4.2.1 玉米螟

玉米螟在民间俗称箭杆虫、玉米钻心虫等,在分类中属于鳞翅目,是造成玉米品质下降的主要害虫。玉米螟虫喜欢潮湿的环境,如果在玉米生长过程中恰逢雨水充足的天气,那么玉米螟就会发生的越多;反之,气温较为干燥、气温高的天气,这种害虫就会发生相对减少。对于玉米螟的防治措施比较单一,一般采用化学防治方式,使用50%辛硫酸溶液进行喷洒可以有效的杀死害虫,为玉米生长提供安全的环境。

4.2.2 粘虫

玉米粘虫也是玉米生长过程中的主要危害之一,表现主要为粘虫的幼虫以暴食玉米叶为主要的危害方式,过度食用玉米叶子会造成玉米减产,甚至绝收。玉米粘虫在玉米生长周期内一般会发生三次,通常第二次的危害性最大。粘虫一般喜好在潮湿和温度高的环境中生活。在防治过程中可以使用诱杀灯进行捕捉,或者使用40%甲维盐溶液喷洒进行防治,确保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叶片不被蚕食,实现玉米种植经济稳步持续发展,带动玉米种植效益提升。

4.2.3 玉米象

玉米象的主要危害是对玉米种子造成安全威胁,属于钻蛀性害虫。成虫通过啃食玉米种子生活,还可能引起后期危害性发病。对玉米象的防治可以通过在玉米种子附近放置引出诱灯,等到成虫聚集时,使用75%的灭害灵进行喷洒,将成虫彻底杀死。除此之外,还可以在种子库四周放置一条马拉硫磷药带,可以有效的防止成虫继续返回仓库内。

4.2.4 甜菜夜蛾

甜菜夜蛾除了在蔬菜上常见,在玉米生长过程中也极为常见。主要危害为对玉米的叶子生长造成影响,在生长过程中甜菜夜蛾会蚕食玉米叶子,长期恶性发展会造成玉米枯死。

防治措施:在玉米的叶子表面喷洒40%毒死蜱或者甲维盐,能有效防治甜菜夜娥蚕食玉米的叶片。

5 提升玉米种植品质及效益的重要措施

5.1 加大宣传,提升农户科学种植意识

在以往的玉米种植过程中,大部分区域农户往往对科学种植是一个较为模糊的概念,误认为田间管理就是科学种植,进而使玉米种植的产量及品质得不到有效提升。针对存在的问题,首先,当地农业管理部门应该加大宣传力度,使得农户充分认识到科学种植模式的类型及科学种植的优势,在不断宣传过程中使得农户摒弃传统的思想,积极接受新的思想,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中保持科学种植意识,在实际生产中将意识转化为效益。其次,在宣传模式上,可以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比如采用微信、抖音等农户易于接受的途径进行宣传,确保科学种植意识扎根心底。

5.2 注重培训,使得农户掌握先进技术

现代农户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对于玉米的选种及种植大部分区域停留在原始种植模式,这种根深蒂固的模式严重制约着现代化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于山东地区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极为不利。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山东当地应该重视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农业服务站定期组织农户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将技术学以致用,摒弃传统陈旧的种植方式。其次,在培训模式上革新,现代化的种植技术不再是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技术人员进入田间实现现场教学,确保农户对培训知识及时吸收,在种植过程中充分运用现代化种植技术,使得现代化玉米种植技术在玉米种植经济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实现农业经济水平稳步提升。

5.3 惠农补贴,完善相应的机械设备

传统的耕作工具已经跟不上发展所需,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过程中部分区域已经实现了机械全程化操作,纯人力的生产模式已经严重滞后。由于各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对机械设备的配置不够完善。针对于这一问题,首先,当地农业部门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购机惠农补贴,使得农户的购机过程中享受到相应的补贴,从而减轻农户的经济负担,采购到先进的机械设备,在农业生产中发挥其作用。另外,当地农业部门可与玉米种植合作社进行联系并采用相应的惠农政策倾斜,实施免息贷款等政策,为农户的购机提供资金支持,解决农户的燃眉之急,使每位种植户机械设备配置到位,进一步提升种植效率,促进玉米种植产业稳步发展,实现区域农业经济水平高效提升。

6 总结

本文主要通过对山东地区玉米种植中的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展开探讨,主要围绕玉米种植中的种植技术及常见的病虫害展开。玉米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支柱和居民生活的重要口粮之一,玉米种植对农业经济水平与居民生活质量均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玉米种植过程必须充分运用现代化栽培技术,做好科学管理,促进玉米种植产业稳步发展,实现玉米种植经济水平持续提升。

猜你喜欢

植株农药病虫害
豌豆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
近期农药登记概况
2022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呈重发态势
近期农药登记概况
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防控措施研究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
长匐茎与块茎
防治长茄弯果有窍门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知识归纳及试题分析
第十八届全国农药信息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