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农村生活垃圾现状及分类处置模式探讨

2022-07-12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2年4期
关键词:收运厨余废弃物

曹 巍

(济南市智慧城管服务中心,山东济南 250000)

随着2017年首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试点工作的实施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在经费、管理、宣传教育等方面开始逐步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深入全面地了解农村生活垃圾现状,在城市垃圾分类处置技术和设施基础上,规范管理、分类和处置农村生活垃圾成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点。

1 农村生活垃圾现状

1.1 垃圾数量较大,种类较多

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住条件和消费水平向城市趋近,生活垃圾产量增大。农村生活垃圾成分呈现多样化和城市化,又同时保留着农村垃圾种类繁多的特点。目前全国农村垃圾人均产生量约0.8kg/d,年产垃圾量大约3.0亿t[1]。

1.2 垃圾随意倾倒,难以收集处理

由于人口生活密度较低,部分偏远农村地区未设置专业的垃圾收集、运输及处理系统[2]。收运体系不完善,乱扔乱倒甚至简易填埋垃圾的情况时常发生。生活垃圾几乎遍布村庄周边、村庄出入口、闲置空地和河塘周边等,垃圾围村现象严重,土地河流污染,严重影响村居环境质量。

1.3 分类意识不高,垃圾分类设施缺乏

在当前提倡全民生活垃圾分类的氛围下,农村居民大多缺乏垃圾分类的实施环境和意识,对生活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不高。多数农村分类设施不足,分类体系建设不完善;部分村庄设置了公共垃圾容器,但由于环保意识薄弱、生活垃圾分类宣传落后、分类常识缺乏,村民为了方便,往往将生活中的所有废弃物全部倒入垃圾收集设施内。

2 农村生活垃圾成分分析

为了分析研究山东省农村生活垃圾成分组成,本文依托各市城乡垃圾收运体系,收集分析了部分县(市)的农村垃圾数据。每个县(市)收集区域内选定1个村庄,每个村庄随机抽取1个垃圾点,将点位内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称量,然后依据村庄地理特征、燃料方式、经济水平进行分析。

2.1 农村生活垃圾的种类

农村地区生活垃圾的组成与城市化水平较高地域的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农村居民的日常消费低,人均垃圾量相对较少,但是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生活废弃物、禽畜养殖废弃物、农作废弃物、建筑废弃物等。其中,可以就地处置的农村废弃物较多,如庭院及房前屋后的蔬菜藤蔓、草和树叶,秸秆,杂土炉灰,砖瓦石块,可以利用农村地域特点就地处置,减少城市垃圾处置压力,节省运输和处置费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另外,还有一部分农药产品废弃物,属于危险废物,应在乡镇设置统一的危废暂存点,委托专业的危废处置厂家单独运输和处置。

2.2 农村生活垃圾成分特点

农村生活垃圾主要分为厨余垃圾、植物类、煤渣土、砖瓦石块、玻璃陶瓷、塑料和织物等,主要特点如下。

(1)农村垃圾成分复杂,有害垃圾危害性较大

随着生活环境质量的不断提高,燃料方式的改变,人民物质生活的多样性和农村耕作方式的变化,农村生活垃圾类别和总量也在不断增多。在农村生活垃圾中,有害垃圾的总量虽然不多,但是由于村民对有害垃圾的认识不足,农药存放器具随意丢弃,往往对周边的土壤、水环境造成较大危害。

图1 农村生活垃圾成分比例图

(2)厨余垃圾占比大,可就地处置效率高

农村厨余垃圾日均量较低,除冬季节假日外,总体产量不高,但是在生活垃圾总的组成里比例仍然是最高的;部分村庄个体禽畜养殖发达,厨余垃圾和农产品用于饲养,厨余垃圾就地消化,基本不存在剩余。沿海地区村庄海产品废弃物、瓜果、菜叶、塑料垃圾占比较多,有着明显的地域特点。

(3)不同地理特征的农村垃圾差异化逐渐缩小

由于生活方式、个体化经营作坊及地理特征的差异,平原、沿海地区的农村厨余垃圾和织物类成分比例略高于山区,山区中草类树叶比例高于平原地区,煤灰杂土、砖瓦石块和塑料占比基本相同。

图2 农村垃圾成分对比图

(4)燃料来源构成了农村生活垃圾主要成分

以非化石燃料热源为主的农村,有机垃圾占到近60%、灰土占13%、可燃物残余占18%;以化石燃料热源为主的农村,有机垃圾约占40%、灰土占9%、化石燃料残余占33%。虽然近年来煤改气在不断推进,但是煤灰灰土占比变化不大,地区差异的变化也几乎可以忽略,实际使用燃气的农户比例较少,燃气供应并不是充分的。

图3 不同燃烧原料的农村垃圾成分对比

(5)农村生活垃圾成分及人均垃圾量与经济收入、主要生产方式紧密相关

调研山东省已建立规范收运体系的21个农村行政村生活垃圾的基本情况,按照人均收入递增的顺序列出主要垃圾成分,显示随着经济增长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厨余类垃圾有所提升,表明农户食物种类和数量都有一定的提升。

综合考虑地理条件,燃烧方式和经济收入水平等情况,农村生活垃圾有机质残余物含量占比较大,草类树叶和煤灰灰土含量也较为稳定,合计占比能达到70%-90%,这部分都属于宜区分、宜就地处理的垃圾,说明农村就地减量化技术实施的空间较大。

2.3 农村生活垃圾产量

据统计,山东省农村人均垃圾产量约0.30-0.85kg/d,垃圾日产量的变化主要跟收集覆盖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城乡一体化水平、农村燃料结构、气候条件(冬季供暖情况)和季节变化等因素有关。

垃圾产量波动较大。一是,常住人口数与实际人口数存在较大偏差,统计数据不全面,节假日尤其是冬季人口变化较大,垃圾产生量出现较大波动;二是,所调研乡镇城乡环卫一体化运作时间较短,垃圾清运覆盖率较低,不能准确测算出该乡镇产生的混合垃圾量;三是,乡镇出现拆迁、旧房改造等情况,产生的建筑垃圾进入生活垃圾环节,导致垃圾量增大;四是,混合垃圾内污水含量较大,使所测量的垃圾重量数值偏差较大。

3 农村垃圾分类的目的及措施

3.1 农村垃圾分类紧迫性

山东省农村垃圾污染治理正在快速推进,普遍建立了村、乡的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置环节,实施了四个层级的“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分阶段管理措施[3]。也有地区实施了城乡环卫一体化的管理模式,通过市场化运作,选择专业环卫公司承担农村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和村庄环境卫生保洁工作。根据实际统计情况,不管实施哪一种管理模式,农村垃圾分类工作正在进行的较少,包括实施城乡一体化收运体系的农村,实际取得的垃圾分类成功案例不多,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化工作推进也较慢。农村垃圾不进行源头减量和垃圾分类,造成的收集、运输和处理上的压力,已经成为建立农村垃圾收集、运输处理长效机制的瓶颈和难点。减量措施不足,分类设施缺乏,人员投入少以及垃圾体系运营经费欠缺、处理能力差等问题已经摆在各级政府面前。

3.2 山东省农村垃圾分类标准

按照当前国家相关生活垃圾分类标识标准,生活垃圾主要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大类[3]。2019年,山东省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制度,要求2025年所有设区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按照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专业垃圾、其他垃圾进行分类。

四分类、五分类法多用于城市生活垃圾,主要依据居民生活垃圾组成、城市现有运输条件和处置设施技术开展,有着较强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特性。农村的生活垃圾特点并不完全适用,收集、运输和处置成本上不经济,从循环经济的角度也不符合。为了更加符合山东省农村垃圾特点,我们在国家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细化,综合考虑城乡一体化处置技术、成本,结合农村就地处置便利和垃圾成分特点,建议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煤灰杂土、农林废弃物和其他垃圾六类。

表1 农村生活垃圾六分类

3.3 农村垃圾分类主要措施

(1)源头减量

不管城市还是农村,垃圾减量都是垃圾分类的重要一环[4],节约资源、减少浪费就是对建设青山绿水家园的最大贡献。在环境优美、地广人稀的农村地区,减少一次性产品尤其是塑料制品的使用,能够有效降低垃圾总量,减少村庄垃圾外运量,从而减少垃圾分类设施和处置设施投入,降低生活垃圾收运成本,提高处置效率。同时,垃圾减少对农村环境质量的改善有着积极作用。

(2)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和运输

合理设置规范统一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点,对现有农村垃圾收集点实施分类改造,在现有收集点覆盖面积不变的情况,增加垃圾分类设施,原则上每个村庄建设一处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暂存点。按照农村区域内生活垃圾产生量,合理确定分类收运频次、时间和路线,完善分类垃圾收集暂存点布局。

(3)外运处置和就地处理相结合[5],最大程度利用资源

将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外运到分类垃圾场处理或利用,厨余垃圾(含树叶杂草)、煤灰杂土、农林废弃物在村就地处理和利用。一是,将建筑垃圾类、人畜粪便类、农林废弃物纳入各自的收集处理体系进行处置或再生利用,可减少城市填埋和焚烧量,有效提升城市其他垃圾处置效率,提高垃圾热值,降低焚烧处理成本和环境污染。二是,部分就地处置产物可以作为农业土杂肥料供农民种地使用,建筑垃圾杂土集中处置后可以用于修筑农村生产土路,也可以填筑闲置洼地等。减少卫生填埋场处理,可以减少城市垃圾场的库容,延长使用寿命,节省建设用地和成本。

3.4 村级处置和再生利用原则

农户垃圾进行六分类以后,留在村级进行处理和利用的垃圾有三类:第一类是厨余垃圾,包括家庭餐厨废弃物、瓜果皮壳、易腐烂的剩余蔬菜等;第二类是煤灰杂土,包括类似建筑垃圾的炉灰杂土、砖瓦石块等无害惰性类垃圾;第三类是农林废弃物,包括植物树叶、杂草、秸秆等。从农村的桶装混合垃圾分类调查数据看,厨余垃圾的重量占比约14%-21%,第二类垃圾的重量占比约30%-35%,第三类中的秸秆季节性占比较大,总体占垃圾总量的比重较大,就地处理对垃圾减量化和垃圾分类有积极意义。

实际再利用过程中,第一类垃圾在村级处置时建议跟农作物秸秆、人畜粪便一并处置利用,其处置方法参见农村可腐烂垃圾处置技术部分。再利用原则是建议在本村农户生产生活过程中就地利用,鼓励农户使用该肥料种地或作为清洁能源使用(沼气池处理)。第二类垃圾归类于农村建筑垃圾进行处置和利用。通过分类集中后一般用于农村生产道路路基填筑,村庄附近的坑洼地回填等。

4 建立健全农村垃圾分类体系

4.1 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和分类组织体系

一是,成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组织人员和架构,开展三级党组织常态化联动工作制度,把农村垃圾处置与分类作为一项常态工作来抓。二是,加强各级各部门的工作协调机制。依据分类相关条例进行指导和理顺关系,不断提高各相关方的协同作用,垃圾收运和处置企业要处理好上下的承接,农户要做好自己的分类工作。三是,完善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交投机制,确定分类回收企业和处置企业之间的转接问题,保障相关方的权益,形成各种方式并用、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4.2 垃圾分类政策保障

一是,通过完善山东省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相关法律法规,制定针对性的农村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现有的分类政策多依附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相关制度,并未深度考虑农村垃圾处理工作需要。鉴于农村地域特点和生活垃圾成分组成,应探索一条适合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管理和实施方案,完善山东省农村地区垃圾处理设施五年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完成时限。二是,政策保障和宣传引导。制定有害垃圾、厨余垃圾等集中收集处置专项支持政策,确保规范收运和处置。垃圾分类和减量是由公众直接参与和实施的,要把宣传工作做到一线,做到村镇中去,才能起到良好的引导效果,同时完善第三方评价和社会监督,提高垃圾分类质量。三是,经济和精神激励。除了采用比较流行的积分制和以旧换新的形式激励之外,也要注重精神鼓励,对关于垃圾减量和垃圾分类的倡导进行全方位激励。四是,资金投入。村镇和地方政府要多渠道增加资金投入,拓展处置渠道[6],尤其是针对垃圾电子垃圾、可回收物等,以旧换新不失为有效的垃圾回收政策,应进一步拓展。利用煤灰杂土和餐厨垃圾的资源性,与相关企业联合处置,增加相应的补助资金。

4.3 建全生活垃圾分类处置

根据农村实际,将厨余垃圾、有机类农林废弃物,由农户自行或者村镇统一组织,对有条件的予以沤肥还田;将可回收物组织回收,统一售卖给回收企业;对有害垃圾类,严格收运体系,建立规范的暂存点,交由危废处置企业运输和处理;煤灰杂土类可以筛分后统一就地填埋;其他垃圾依据城乡一体化通道由县、市垃圾焚烧、填埋场集中处理。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已有显著改观,但还是存在供给数量偏少、质量不高、资金保障不足的问题[7]。随着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总量迅速增长,环境污染风险加大与农村居民对环境质量需求的矛盾也随之增大,应增加国家层面的资金投入,采用逐级补贴的方式,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置的规划和建设。全面开展垃圾处置基础设施建设,接近垃圾处置场的地区应优先改善附近环境质量,配置完善分类收运设施。

5 农村垃圾分类处置

农村垃圾分类处置要根据山东省经济特点,综合考虑农村实际情况,依据农村垃圾组成,把农村垃圾分类处置纳入城乡生活垃圾分类专项规划,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因地制宜开展分类模式、技术路线,选用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理各类设施设备。

5.1 “两网融合”和有害垃圾收运相结合

目前,农村地区普遍没有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可以以农村地区为契机,做好“两网融合”工作,尤其是分类回收企业和供销部门资源回收企业之间的转接问题。依据分类相关条例进行指导和理顺关系,企业也要处理好上下的承接工作,村民做好自己的分类工作。同时,可以依据可回收物环卫系统回收体系的建立,完善有害垃圾收运体系以及暂存点的设施建设,建立与可回收物相统一匹配的收集和运输渠道,在前端提升队伍、设施运营效率,后端再进行分流消化,节省有限的农村垃圾处置资金投入。

5.2 协同处置模式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防治工作应充分考虑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地理条件、环境承载力以及生活垃圾分散、收集困难等基本情况,在城乡统筹的基础上突破城市范围,发展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模式。依据分类收运模式、处理工艺的不同和垃圾成分的相同点,选择适宜的分类方式和处置工艺[8]。在完善城乡生活垃圾基础处置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农林废弃物、粪便、厨余垃圾在分类收集、运输及处置上的协同处理。突破地理位置限制,在共同地域特征和垃圾成分组成相似的基础上,共享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技术与力量,共同完成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置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5.3 城乡一体化处理模式

城镇周边的农村、环境敏感区和分类处置垃圾有困难的地区,为了减少垃圾分类处置造成的环境污染,可选择采用城乡一体化处理模式[9]。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的分类、收运和处置纳入城市生活垃圾处置体系[10],由统一招标服务的企业完成各类垃圾的收运和处置,对装修垃圾、大件垃圾和电子垃圾类也要明确分类收运模式和管理制度,设立规范的暂存点,统一处置。

5.4 就地处置模式

有条件的地区,厨余垃圾类集中的地区可在分类收集后,利用当前成熟的技术进行物理、生化技术处理,还可推行阳光房收集后统一处置;煤灰渣土类统一规划在指定区域内进行就地处置——就地填埋或资源利用;农林废弃物可以根据废物种类进行资源化利用,也可简易堆放后自行消解。

对于未实施城乡一体化处置的地区,村民可将自家的垃圾分类后,交由相应的人员进行就地处置。可回收部分由废品回收人员进行回收,厨余等有机垃圾收集后运到城市餐厨厂集中处置或者就地生化处理。其他垃圾和有害垃圾统一收集后进入城市处理场集中处理,煤灰杂土适宜就地处置。垃圾就地处理场要避开环境敏感区,避免污染土壤和农田,尤其是农村水源周边,禁止建设各类生活垃圾处置设施[11]。

猜你喜欢

收运厨余废弃物
养殖废弃物快速发酵及高值转化土壤修复生物肥料关键技术
制造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废弃物的产业
基于厨余垃圾处理实践活动开展生态环保教育的探究
基于北斗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管理研究
——以信阳市平桥区为例
姑苏区最大厨余垃圾处理项目试运营 日处理能力达100吨
水泥回转窑处理废弃物的分析
电子废弃物
城市生活垃圾收运作业 跟踪调查分析
食物废料处理器
浙江:温州市全力推进餐厨垃圾收运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