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鱼与渔之别

2022-07-11刘道玉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亚哥大马传授

刘道玉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典故人所共知。道理很简单,一条鱼可以解一时之饥,不能解长久之饥。要想永远有鱼吃,就要学会捕鱼的方法。这个典故出自于《淮南子·说林训》,原文是:“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这比捕鱼又进了一步,不仅会捕鱼,还会织鱼网。我们再延伸一步,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渔仅代表一种技能,如果以“欲”代替渔,那就又进入到更高的境界,这里的“欲”代表欲望、理想,当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会去寻觅实现其理想的各种方法。

讲到渔的时候,我想起《老人与海》的故事。它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一篇中篇小说,1952年出版,1953年获得美国普利策奖,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故事的主人公是古巴老渔民桑地亚哥,他在大海漂流了84天,竟然没有钓到一条鱼。但第85天时,他钓到一条长18英尺,重达1500磅的大马林鱼。他奋斗了两天两夜杀死了那条大鱼,受力量所限,他不能把大马林鱼拖上船,于是就用绳索将其挂在船尾,企图把它拖回岸边。可是,途中遭到了一群又一群小鲨鱼的撕啃,等到了岸边,只剩下了一副鱼骨刺。这当然令人失望,但桑地亚哥显示了人性的强悍,不断地挑战极限,他没有遗憾。

老渔翁长时间钓不到鱼不是运气不好,而是因为鱼饵不当,他接受建议改用新鲜的小金枪鱼作鱼饵,第二天就钓到一条大鱼。大马林鱼之所以被鲨鱼吃得只剩下骨刺,也是因为没有采取分而装载的办法。因此,方法比知识重要,它们是成功的钥匙。但实际上在教学中,向学生传授方法是很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以下三点:

首先,学校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自从学校诞生后,这就成了亘古不变的法则。在中国3000多年以前的周朝,其贵族教育就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纵观古今,无论是六艺,或是当今的语数外、理化生等课程,其目的都是传授知识,而从没有开设过教授学生的方法课程,这与法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笛卡尔所说的“最有价值的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是相悖的。

其次,专业化的教育排挤了通识教育。钱穆先生仅仅只有中学的学历,靠自学成为海峡两岸无争议的国学大师。应该说,他最懂得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怎样才能成为大师级的人才。他曾经深刻地指出:“今日国家所需者,通人尤重于专家,而今日大学教育之智识传授,则只望人为专家,而不望人为通人。”通人即通才或全才,这本是中国重点大学必须肩负的任务,可是在实用主义思想指导下,他们纷纷提出“要上主战场”(即为经济建设服务),而完全忽略了纯科学的研究,因而也不能创立科学理论与学派。

再次,在教育与学术研究中缺失了形而上的思维,功利性占据了主导地位。

《易经》中有一句名言:“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其意思是:在有形东西之上的,凭感官不能感知的东西就是道,即指思维活动、学术理论或哲学方法;而形而下的东西,则是能够凭感官可以观察或触摸到的器物。用现在的术语来说,道与器亦即科学與技术,是学术研究中截然不同的领域。纵观中国科学发展的历史,重器轻道的思想一直根深蒂固,因而中国没有科学的传统,也没有由中国科学家创立的科学理论或学说,这充分说明中国存在行而上思维的缺失。

在某大学校园内,有一尊校友捐赠的纪念品,它是镶嵌在一座大理石上的日晷,在大理石上写着“行胜于言”。从字面上来看,这句话并没有不妥之处,它蕴含着言必求实、以行证言的务实精神。但作为中国一所顶尖大学,仅仅强调“行胜于言”是不够的,还必须重视对学生“形而上思维”的培养。唯有如此,中国方能够振兴科学理论落后的局面,使中国科学屹立于世界先进之林!

猜你喜欢

亚哥大马传授
探析《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的人物形象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浅析《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精神
传授技艺
永不言败
穿越大马
小螺丝钉旅行记(二)
秋千上的鹦鹉
谈初中生英语授课方法
干花手作达人亲自传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