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书“三戒”

2022-07-11王长松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做学问好书观点

王长松

读书如交友。有益有损,或受益良多,或贻害匪浅。尤其在科技迅猛发展,印刷术相当发达的今天,很多出版物的质量及所承载的观点、思想令人堪忧。在这种情形下,读书之人于书如不择、不疑、不化,其结果实在让人汗颜。这里笔者提出“三戒”的观点,希望与嗜书人或做学问者借鉴。

一戒杂而不择。遇好书如遇良师益友,临坏书如陷贼穴盗窠。读书要择尤为重要。尤其在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当代,抛开为谋私己违法盗版之书不说,抛开急功近利有意炒做的“名人”之说;抛开放弃信仰适合低级趣味的泛黄之书不说,抛开为浮躁心理寻求包装的快餐之书不说……就当代有良知学者,作家其治学著书的严谨风范与前人或古人比之,亦有值得审视反省之处。在这种状况下,嗜书之人如不警觉,依然以为开卷有益,实则上当不浅。并非前人所语与今不再试用,而是读书之人应该知道这句话适用是有个前提的,即是所谓开卷有益者,所开之卷应均为好书良卷。如其不然,在杂且多的图书之中,如不择其良者而读之,则是个十分严重而首要的问题。希望如己一样爱书之人慎之又慎。

二戒信而不疑。古人早已有云,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如与人交。不仅要听其言,更要察其行。书者往往为一家之言,无论其说理叙事皆出于作者个人观点。而其观点的形成,必受作者的经历和所处的时代背景所限制,亦必有其局限性。如佛经故事中,多个盲人摸象,虽都亲历亲为形成的感受、观点,都难免偏颇,非为全象,不可执迷于虚妄。因此读者在接受作者观点之前,也一定要质疑、要批判,用发展的、实证的方法接受并发展作者的观点。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亦有人云,读书即学问,学应有问,问中求其真。不管怎么说,读书一定是一个思考、思辨、质疑与批判的过程。然而现实的境况令人担忧,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总认为写进书的就一定是对的。无论什么观点只要书中所述,尤其所谓经典之述均无条件的接受,最终引起自己思维的混乱,害人害己,误人深甚。鉴于此读书之人敢于质疑,不盲从迷信书中之观点,则凸显出重要之意义。

三戒学而不化。学而不化等于無学。学习的最终极目的是为了运用,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理论学习是为改造世界作必然的准备,将所学转化为实践的方法,才是学习最后落点。学而化之,学而用之,理论之“矢”应始终瞄准现实之“的”,正所谓有的放矢。有人把学习的过程概括为“他——你——我”三个阶段。即“他”之阶段谓学之阶段,通过读他人之书,察他人之言,了解社会、人生、物理,求其所,求其所以然。“你”之阶段谓思辨之阶段,通过批判与质疑,求其精华,弃其糟粕,去伪存真。“我”之阶段谓实证、实践阶段。在实践中证明理论,发展理论,形成自我之体系。如毛泽东主席所教导: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证实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的发展到理论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能动的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诚如是,学而化之,则为学问而做学问者思之,鉴之。

猜你喜欢

做学问好书观点
好书分享会
推荐一本好书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教师是做学问的
好书共享
好书推荐
做学问像爬山
观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