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承式钢箱网状吊杆系杆拱桥结构设计分析
——以引江济淮兆河Ⅰ级航道姥山桥为例

2022-07-10方正东张浩

安徽建筑 2022年6期
关键词:吊杆纵梁桥面

方正东,张浩

(1.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88;2.交通节能环保技术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安徽 合肥 230088)

1 工程概况

引江济淮自南向北划分为引江济巢、江淮沟通、江水北送三大工程段落。本项目位于引江济淮兆河段,兆西河通江Ⅰ级航道是贯彻落实交通强国战略的重要项目,引江济淮兆河Ⅰ级航道桥梁通航净高不小于22m,航道底宽为90m,底标高为-0.2m。

2 总体设计

主桥为单跨下承式钢箱提篮系杆拱桥,跨径布置为190m。主桥全宽14.8m,桥面布置为:2.5m(人行道)+1.75m(拉索区)+0.5m(防撞护栏)+9.0m(行车道)+0.5m(防撞护栏)+1.75m(拉索区)+2.5m(人行道)=18.5m。拱圈及主纵梁均采用钢箱结构;桥面系采用组合式桥面板,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下部结构采用承台+群桩基础。

图1 姥山桥主桥桥型布置图(单位:cm)

图2 姥山桥效果图

2 结构设计

2.1 拱肋设计

主拱为两片钢箱拱,单片拱肋整体倾斜布置,内倾角度为6.5°(与铅垂面夹角)。拱肋中心跨径为187.2m,立面矢高为37.4m。肋拱轴线在拱肋所在平面内采用悬链线,悬链线拱轴系数m=1.3。

拱肋截面采用矩形截面。宽1.5m,高2.0m,腹板伸出顶底板各30mm,通过不同板厚来适应不同区域的受力要求,顶底板厚度为18mm~28mm,腹板厚度为18mm~32mm,拱肋纵向加劲肋采用板式加劲,间距为500mm,厚度为18mm和20mm。横向隔板与拱轴线垂直,板厚为14mm。吊杆处设横隔板,横隔板板厚为20mm。拱肋在拱轴线所在平面内设置预拱度。拱肋与钢系梁连接处采用整体节点板,板厚为32mm。

2.2 桥面系设计

主桥钢箱梁由两个主纵梁、横梁和桥面板组成。为适应拱脚处整体式节点板设置需要,主纵梁为平行四边形布置,腹板与底板夹角为83.5°。纵梁腹板间距1.5m,梁高2.0m。

图3 机动车桥面系

横梁间距3.6m,每7.2m设置一组斜向的吊杆,吊杆与水平线夹角均为66°。横向两道主纵梁间布置1道小纵梁,小纵梁顶宽0.65m,底宽0.44m,梁高0.8m。主梁端横梁高2.064~2.168m,顺桥向长3m。

桥面板为钢筋混凝土板,采用分块预制,板间现浇湿接缝连接,横向分为两块预制,桥面板厚度为26cm。预制板采用C50混凝土,现浇湿接缝采用C50微膨胀混凝土。预制桥面板必须存放6个月以上方可安装,以减少混凝土收缩徐变对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

2.3 吊杆设计

本设计吊杆要求具有可更换性。吊杆采用Φ15.2-7钢绞线整束挤压式吊杆体系。吊杆索直接承受来自组合梁的恒载及汽车、人群等活载,是下承式拱桥传力链中的重要一环。本桥吊杆沿桥轴水平向吊点(对向一组吊杆设计交点位于梁底面)标准中心距为7.2m。吊杆采用钢绞线整束挤压式拉索体系,HDPE护套索体,上下端均采用销铰式锚固。

3 施工方案

本桥施工方法推荐采用先梁后拱支架施工方法。具体施工流程如下:

①施工下部结构,主桥两侧设置节段临时存放场地及节段提升、拼焊工作站;

②全桥范围内除中跨预留临时通航孔道外全部设置钢管导梁基础,架设贝雷片构成施工平台(临时通航孔净空应结合通航安全评估报告并根据主管部门要求确定);

③搭设支架,所有支架要求牢固,必须通过120%超载预压以满足施工要求;

④逐节吊装拼焊钢系梁节段、钢横梁;

⑤搭设用于安装拱肋及风撑的支架、汽车吊配和拼焊拱肋;

⑥逐节吊装拱圈、风撑,精确调整线性后焊接成型;

⑦同步安装锚索,拆除拱肋支架;

⑧准确测量吊杆长度,下料、穿索,对称收紧各吊杆;

⑨在吊杆厂家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下张拉吊杆,并实测系梁、拱肋挠度变化与理论值校核;

⑩从中间往两端对称安装预制桥面板,预制桥面板存梁期要求不小于6个月;

⑪拆除临时支架,浇筑桥面板湿接缝;

⑫张拉柔性系杆;

⑬施工桥面铺装及桥梁附属设施;

⑭荷载试验,成桥通车。

4 结构计算

在全桥总体结构分析中考虑拱肋、系梁、桥面系、吊杆共同作用,计算恒载、活载、风荷载、温度荷载作用下产生的荷载效应。根据施工步骤进行施工及运营阶段模拟分析,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对施工阶段及成桥阶段进行各种荷载组合计算。

4.1 静力计算

4.1.1 计算模型

本桥的总体静力分析采用空间杆系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计算软件采用MIDAS完成。

桥面系采用纵横梁模型。吊杆、系杆采用桁架单元模拟,拱肋、采用梁单元进行模拟,计算模型如图4所示。

图4 计算模型

4.1.2 计算结果

在持久设计状况基本组合下,主拱的最大压应力为168.9MPa,发生在拱肋四分点位置附近;最大拉应力为138.1MPa,发生在系梁四分点位置。主拱肋及系梁受力较为均匀,均小于Q345qD钢材的设计应力270MPa。

图5 拱圈应力包络图

图6 钢纵梁应力包络图

图7 钢纵梁应力包络图

在持久设计状况基本组合下横梁及小纵梁的最大压应力为152.3MPa,最大拉应力为167.5MPa;桥面系均小于Q345qD钢材的设计应力270MPa。

图8 一阶失稳模态图

4.2 稳定分析

按照引起主拱肋轴向压力最不利作用进行稳定性计算,所考虑的作用包括恒载(常量)、二期恒载、温度影响力(升温)和温度梯度、吊杆力、活载(使拱脚产生最大轴力的加载布置)。屈曲分析得到最小临界荷载系数为6.0,满足规范要求。

5 结论

本文重点介绍了引江济淮兆河Ⅰ级航道姥山桥设计和施工方案。该桥结构形式为190m下承式钢箱提篮网状吊杆系杆拱桥。采用双倍网状吊杆,使拱肋截面更为纤细,减小结构自重,通过对网状吊杆结构的静力及稳定分析,可为同类桥型设计提供参考,是安徽省内网状吊杆结构的进一步尝试。

猜你喜欢

吊杆纵梁桥面
连续梁拱桥吊杆更换过程中内力重分布研究*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桥面板温度效应研究
某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吊杆加固方案对比分析
挤压铝合金车身前纵梁耐撞性研究
基于正碰CAE分析的车身纵梁结构优化设计
奇怪的桥
影响汽车纵梁前段变形模式的因素
某车型纵梁的成型工艺特点及分析
我家还有……
桥面与桥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