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成区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精准布局策略探析
——以合肥市海恒社区为例

2022-07-10刘广宇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合肥230000

安徽建筑 2022年6期
关键词:用房合肥市闲置

刘广宇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00)

1 引言

近年来,合肥市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市建设的巨大成就有目共睹,推进基层10min~15min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也成为合肥市近期建设的重点。但是,作者在对合肥市海恒社区进行调研中发现,已建成的成熟地区明显缺乏基层公共服务设施。而在补充设施的过程中,通过查漏补缺,充分利用闲置用地、闲置建筑,已成为主要的建设路径。

2 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两种建设路径

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兴建以来,已由起步探索阶段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当前,该开发区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公共需求快速增长与公共服务供应不足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开发区产业持续升级、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总量规模不足,难以满足需求。另一方面,基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失衡,开发区在数量、质量上都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在开发区转型阶段的过程中,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供需矛盾已成为“新常态”。

为做好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合肥经开区对城市新区和已建成区采取两种规划布局模式。针对城市新区,特别是该开发区南部区域,未建和在建的居住项目居多,建设用地预留充足。规划提前布局,新建街道、社区两级邻里中心,高标准预留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针对已建成区,建设相对成熟,但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短缺,需要进行查漏补缺,利用现有建筑、现有用地,进行空间共享,功能置换,精准布局,补充居民最需要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

3 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精准布局

3.1 海恒社区概况

合肥市海恒社区位于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合肥经开区),是合肥市近年快速发展的典范区域,是城市建成成熟区域。海恒社区辖6个社居委,总面积为16km2,规划总人口17.6万人。社区人口构成包括城市居民、学生与产业工人,居住空间集中分布在南艳湖周边,工业企业分布在外围区域。社区对海恒社区街道、社区两级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差缺补漏、精准布局,有效地弥补了该社区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短缺。

3.2 生活圈划分

划分生活圈,主要是为了设施均等布局。海恒社区针对服务人口1~3万人,服务半径500m,设施服务10min生活圈。首先,鼓励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布置,形成社区公共活动中心,占地面积宜为1.2~1.5hm2。其次,结合社区公共活动中心,宜布置一处不小于400m2的绿地或广场。最后,根据人口分布与服务半径,将海恒社区划分为7个社区服务圈,每个服务圈对应1~3万人,服务半径500m。

3.3 规划精准布局

海恒社区在经历过一轮社居委管辖范围调整后,原有的部分社区用房因距离过远过偏,已无法继续承担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功能。此类社区用房多位于居住小区内部,对外交通多不方便,未来很难通过招商来发挥社区服务功能。此类设施需要政府进行兜底,提前谋划,计算好设施规模和空间面积。海恒社区经过梳理,最终新建设施3项,新增用地约1.87hm2,合建设施建筑面积共18900㎡;设施功能置换6项,建筑面积7400㎡;设施共享类5项,以居住配套社区用房、室外文体设施为主。具体的建设模式有以下四种。

3.3.1 摸清家底,盘活闲置用地

充分利用建成区内的闲置用地,精准选址新建社区服务设施。以海恒社区内的习友社区为例,现有1处社居委工作站、1处文化活动站、1处卫生服务站、1处养老服务站。以上设施均存在标准、规模不足、交通不便等问题(见表1)。在摸清家底后,对标合肥市街道社区两级党群服务中心规划建设标准,针对15min生活圈内的设施建设标准,逐项梳理需要规划增补的设施与规模。

习友社区采取盘活闲置用地的路径,新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新建的1处综合社区服务站位于该社区内海尔公寓东侧,现在为闲置用地,用地面积约0.67km2。通过对用地的梳理,习友社区在此处闲置用地内拟新建一处建筑面积6900㎡的社区建筑,高标准建设管理服务、文体活动、室外体育、卫生服务、养老服务、菜市场、社区书店、可再生资源回收、社区助餐、便民药店等设施。该社区服务站位于习友社区的中心,临近居住人口密集区,选址位置能够最大程度地为社区居民服务。

图1 利用闲置用地建设新增社区服务站

习友社区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及查漏补缺一览表 表1

3.3.2 差缺补漏,盘活闲置用房

用地紧缺区域,做好查缺补漏工作,充分盘活闲置用房,精准补充社区服务设施。以海恒社区内的耕云社区为例,该社区内以工业厂房、高密度住宅为主,用地建设已全部完成。经过设施现状梳理,该社区内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在缺少用地的情况下,通过盘活闲置用房,利用社区国资闲置空间、社区配套闲置空间,将各类设施分散布置到各类闲置空间内,最终完成补充设施。一是利用该社区内一处现有国资产权的门面房,改建社区服务站,既能方便社区居民办事服务,又能完成闲置空间的处理。二是利用现状的社区配套用房,重新整理内部空间,新增菜市场、社区助餐等社区居民最紧缺的设施。

图2 利用闲置国资用房改建社区服务站

图3 利用闲置社区用房改建菜市场

3.3.3 创新模式,设施共享共建

在充分利用了闲置用地、闲置建筑的情况下,还有部分区域存在公共服务设施的盲区。此类情况,需要积极与房地产开发相联系,通过政策优惠等路径,引入房地产配建的社区用房,用作公用的社区服务用房。如海恒社区内的福禄园社区,充分利用加侨房地产的社区用房,用作社区管理、文体活动、卫生服务、社区助餐等功能。

4 规划建设指引

4.1 多部门联席协调,精准落实用地

对于利用闲置用地新建设施,首先要确认用地权属,开发区管委会牵头组织联席会,建设发展局、社区管委会、管理公司等相关部门参加,核定选址用地的权属,协调项目前期工作。场地条件调查,对选址场地周边现状、场地内部现状进行摸底调查。方案设计阶段,确定设计单位,展开方案设计工作。

4.2 政府领衔确权,精准落实空间

针对闲置用房,首先要做到空间权属调查,开发区管委会牵头组织联席会,建设发展局、社区管委会、管理公司等相关部门参加,核定场地空间的权属,协调作为设施配套。通过场地条件调查,现场查勘场地的规模、结构、设备等相关条件。改造装饰阶段,根据功能需求,适度对场地进行改造利用,以做到精准落实空间。

4.3 拓宽共享通道,学习先进经验

①通过拓展与共享空间的联系通道,积极与相关房地产企业、公司对接方案设计,预留足够社区功能。

②加强制定设施共享的管理制度、相关政策。学习国内先进城市先发经验,尽快制定设施共享的优惠政策与管理制度,学习合肥街道空间共享模式。

5 结语

综上所述,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是为居民创造良好生活条件的重要举措,在进行规划布局时,最关键的就是要以居民的实际生活需求作为导向,也就是人本思想。与此同时,在规划时还要注重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职能,使居民真正受益。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关注民生问题,切实为人民群众谋取福利,保证民众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更多的获得感。

猜你喜欢

用房合肥市闲置
不做闲置主妇
“共享村落”萌芽——高陵区开发闲置民房资源
合肥市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合肥市包河区语文老师书法作品选登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新校区建设工程项目
合肥市美术教师优秀作品选登
闲置集装箱船队运力已超100万TEU
高校公共用房管理的探索
全球集装箱船闲置率高达3.5%
合肥市雕塑院雕塑作品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