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感染控制中应用微生物检验的效果探究

2022-07-09殷红玉

甘肃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微生物学程度用药

殷红玉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人民医院,甘肃 高台 734300)

近年来,随着放化疗、介入治疗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开展以及抗生素的滥用,医院感染发生率不断增高,使得医院感染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医院感染是指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出现感染,因感染存在潜伏期,故患者离院后出现感染亦被纳入医院感染范畴。医院感染出现后,患者生理、心理均会遭受一定程度伤害,易导致病情加重,影响患者病情康复进度,甚至可能造成预后不佳[1-2]。因此,需采取有效策略对医院感染进行防控。微生物检验为检验医学的重要一部分,其基本环节有细菌培养、鉴定、药敏试验。该检验技术有助于明确感染的病原体、药物敏感性,可为医师合理用药提供有利依据[3],且有利于及时发现感染源,阻断传播途径,在感染防控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将微生物检验引入到医院感染控制中,发现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9 年6 月—2020 年7 年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人民医院住院患者148 例,纳入标准:(1)住院时间不低于7 d;(2)认知无异常;(3)患者或其家属自愿配合研究,且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排除标准:(1)未分组前已并发感染;(2)精神异常;(3)不配合调研。将纳入患者随机分配到对照组、研究组,每组均74 例。对照组男、女分别41例、33 例;年龄最小19 岁,最大75 岁,平均(48.30±6.97)岁;住院时间最短7 d,最长41 d,平均(25.58±4.81)d。研究组男、女分别43 例、31 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74 岁,平均(48.73±7.03)岁;住院时间最短8 d,最长40 d,平均(26.27±4.54)d。对两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等基线资料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不给予微生物检验,医师进行经验性治疗。研究组给予微生物检验,方法如下:(1)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先采集检验标本,然后做菌种分离纯化,并利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研发的ID32E 试纸行细菌鉴定;使用PHOENIX100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及ATGB-5 试条完成药敏试验。(2)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初筛与确认试验:在使用微生物分析仪开展检验过程中,将专家系统作为初筛提示,然后采用双纸片扩散法做确认试验,具体是头孢噻肟30 μg/片、头孢他啶/克拉维酸(生产厂商: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70426)15 μg/片、头孢他啶(生产厂商:辽宁美亚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60629)30 μg/片、头孢他啶/克拉维酸15 μg/片。如加克拉维酸的抑菌圈直径在5.0 mm 及以上可判定为产ESBLs 菌株。根据微生物检验结果采取前瞻性感染防控措施,如合理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找到感染源,加强消毒,动态监测医院环境、医疗器械及物品消毒、灭菌情况等。

1.3 观察指标

(1)对两组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并统计总发生率。医院感染诊断标准:①无明确潜伏期感染:感染出现于入院48h 后;②有明确潜伏期感染:自患者入院后起超过其平均潜伏期的感染;③感染发生和其住院有直接关联;④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新感染;⑤新生儿于分娩中或产后获得感染;⑥由诊疗所引起的潜在性感染。(2)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4]对感染程度进行评定。其中症状轻微,对日常生活未构成影响可判定为轻度感染;症状较重,对日常生活有所影响可判定为中度感染;症状十分严重,对生活有严重影响可判定为重度感染。(3)了解两组合理用药情况。遵循用药原理和患者实际情况,无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及重复给药等现象可判定为合理用药,反之为不合理用药。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感染发生率

研究组感染发生率5.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97%(P<0.05),见表1。

表1 两组感染发生率比较 例(%)

2.2 比较两组感染程度

研究组感染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感染程度比较 例(%)

2.3 比较两组合理用药情况

研究组合理用药率95.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73%(P<0.05),见表3。

表3 两组合理用药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随着抗生素种类的日益增加,相应的不合理应用情况亦逐渐增多,其主要表现为无指征滥用、用药针对性不强、用药方案不当等。不合理用药除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毒副反应外,还会增强细菌抗药性,削弱患者身体免疫力,增加医院感染发生风险。医院感染是一个严重的临床问题,会给患者身心健康及疾病预后带来不小的影响,并导致医疗花费增涨,故有必要规范临床用药,以控制医院感染发生。

微生物学检验为医学检验技术的一种,其可为感染性疾病诊断提供病原学支持,实验室向医师及时反馈患者资料,可提高医师对患者所患疾病的了解程度,同时有利于明确感染病原体,结合病因进行针对性用药,从而可最大程度规避滥用药物或用药不当等现象的发生[5]。本研究将微生物学检验应用于临床,发现研究组合理用药率95.95%与对照组的79.73%相比明显较高,与李灵筠研究结果基本一致[6]。因此,应用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可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

据文献研究,医院感染发生不可或缺的三大环节是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如能从上述环节入手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7]。微生物检验和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等三个环节有着紧密联系,故此检验技术可用于医院感染防控中。有关研究认为,通过采取微生物学检验能将潜在感染源及时发现,之后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可有效阻断疾病的传播,降低易感者感染的发生风险[8-9]。尹明等[10-11]研究亦显示,微生物检验应用后,医院感染发生率由应用前的6.82%降至2.22%,感染程度评分由应用前的(28.32±3.64)分降至(14.53±2.21)分。而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感染发生率5.41%与对照组的22.97%相比明显较低,感染程度与对照组相比亦明显较低。因此,微生物检验技术可对医院感染起到防控作用。分析其原因为:在感染源环节,微生物检验可提供详细的诊断信息,以便于医院采取前瞻性措施控制感染发生及扩散;医疗器械、医护人员的手、环境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利用微生物检验技术可提高细菌学监测力度,同时可督导医护做好病房、手术室环境消毒,及时对医疗器械及相关用品开展清洁,确保手卫生等,以将传播途径切断[12]。患者因受所患疾病或手术影响,导致其对病菌抵抗力降低,易遭到病菌感染。而通过利用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对易感者及正常菌群进行重点监测,并指导其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如注意个人卫生、勤通风换气、适当开展运动锻炼等,则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感染的发生[13]。此外,微生物检验可对病原菌做出准确的鉴定分型,然后通过对病原菌予以药物敏感度检测,可指导医师选用敏感抗菌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可提高抗感染效果,同时可避免耐药菌的院内爆发[14]。

综上所述,微生物检验应用于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效果较好,可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降低医院感染发生风险及其程度。

猜你喜欢

微生物学程度用药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微生物学实验引入“项目式”分组模式的应用探讨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
将内燃机摩擦减小到最低程度
幸福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