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竹笛演奏流行音乐之体态律动研究

2022-07-09

新闻爱好者 2022年6期
关键词:竹笛体态律动

流行音乐是大众文艺的一部分。流行音乐的诞生、发展,对提升文艺活动的质量乃至传播艺术文化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从理论提升着手,针对音乐创作、音乐生活等方面开展研究,并将理论付诸实践活动,从而推动流行音乐的健康持续发展。《流行音乐发展与文化传播研究》一书作者是刘莉朋,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于2017年10月出版。作者从大的社会背景研究流行音乐的发展,并基于传播学视角,重点研究如何实现流行音乐文化的传播效果,从而探究如何实现中国流行音乐的健康发展。具体来说,该书共分为五章。第一章讲了流行音乐的发展史,作者主要从流行音乐的发生与发展、发展与社会互动、称呼流变与文化身份战略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二章讲了流行音乐的文化概念与文化特征,作者主要从概念、特征、功能等方面开展阐述。第三章讲了流行音乐制作与生产研究,主要从我国唱片业发展、音乐明星生产等方面进行阐述。第四章讲了流行音乐的受众研究,作者主要从受众理论与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受众、青少年受众与摇滚乐、流行音乐传播中的“粉丝”等方面进行阐述。最后一章讲了流行音乐在文化传播下的发展,作者主要从流行音乐的文化学转变、流行音乐与文化传播的关系、流行音乐在文化传播下的效果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从全书内容来看,作者基于传播学视角,对流行音乐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论述了流行音乐的制作、受众发展情况,并对流行音乐文化的特征、功能、传播效果进行了总结,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体态律动法是一种著名的教学方法,由瑞士作曲家达尔克罗兹所创。他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就非常重视思考音乐和身体的关系,主要探究如何将身体与音乐有效结合。他在尝试多次研究、练习后,认为日常的音乐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动觉”,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体态律动教学法”。这一教学法是人们先听音乐,再借助身体律动来感受音乐。其实质是:通过身体律动来展现和说明音乐,并不是为身体律动伴奏。体态律动是以独特的形式存在,其不属于体育和舞蹈任何一类,而达尔克罗兹也专门对体态律动和舞蹈、体育的区别进行了说明。他认为,体态律动不重视身姿与形式,也不是训练人的模仿能力,而是把音乐要素和人的身心融为一体,不断发展音乐节奏与肢体的同感,最终实现通过身体活动来表达个人情感的目的。体态律动教学的过程共有四个阶段:首先是利用声音的刺激与暗示。教师通过表演或者其他活动,使学生感官上受到刺激,并在这个过程中向学生暗示节奏要素。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可以充分刺激学生的神经系统,增强学生的专注力,使他们更专心聆听音乐,身体也根据音乐节奏出现一定的反映。其次是学生的初步感受与相互作用。在演奏过程中,学生对相关的演奏要素会产生动作反应,虽然动作比较粗糙、单一,但是是连贯的。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反应并不是机械和被动的,而是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不断将情感融入肢体动作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肢体动作和情感表达,以此来判断选择的训练方法是否适用所有学生,再决定是否在现在的基础上进行调整。教师在这个阶段要加强和学生的互动,还要鼓励学生之间加强互动,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自己动作上的问题,从而自主调整。再次是改进反应与表现。学生在这个阶段已经可以使身体动作契合音乐节奏了,而且可以做更多创新的动作,整个动作的完成度也更高。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自身的动作,另一方面还要鼓励学生更多地和老师、同学沟通交流。最后是学生的综合反应与促进表现。这一阶段是完善、提升阶段,主要借助视觉作用来不断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学生可以更用心去感受音乐。学生要充分借助身体动作来表达内心情感,并借助视觉作用作出更多细腻的表演工作。这四个阶段充分展现了体态律动教学的过程与精髓。

竹笛是自古流传至今的一种演奏乐器。竹笛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汲取了各种文化养分,所演奏的音乐已发展到了新的高度,因而对竹笛的演奏要求也更高。竹笛演奏經历了从传统音乐向流行音乐的发展,且演奏技艺也更富有情感。因此,教师要将体态律动教学法应用于竹笛的演奏中,以让学生多去聆听竹笛演奏的音乐,并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身体动作近距离感受竹笛艺术的内涵。在欣赏竹笛演奏的过程中,有了身体动作的参与,就能够将抽象的音乐要素转化为具体动作。教师借助体态律动教学法,可以将学生都视作能够理解竹笛演奏要求、解释竹笛演奏整体与部分的乐器。通过这种方式将身体这一“乐器”来展现音乐要素,使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真切感受来展现竹笛演奏艺术的性质。竹笛演奏融入体态律动教学方法,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要有正确的演奏姿势。正确的演奏姿势是学生入门阶段的必学知识,如果忽视了姿势,则很容易养成错误的习惯,这不仅使演奏者的形象受损,也影响了演奏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深入学习体态律动教学法,对竹笛演奏姿势有正确理解,继而教授学生正确的演奏姿势。在笔者看来,可以将竹笛演奏姿势分为身体整体姿势、握笛姿势、吹笛姿势。身体姿势一般分为立式和坐式。立式演奏要求演奏者整个身体微微前倾,但上半身必须保持挺直。如果演奏者持笛的尾部是朝右,则应将右脚放置于后,左脚放置于前,整个身体重心微微向左倾斜;如果演奏者持笛的尾部是朝左,则应将左脚放置于后,右脚放置于前,整个身体重心则微微向右倾斜。演奏者在正式演奏的时候,要保持身体稳定,不能随意晃动。坐式的上半身姿势和立式一样,两腿向外分开,不能挨在一起。吹的姿势是指演奏者的口型、面部动作等方面。演奏者身体要充分放松,使自己处于自然状态下,嘴唇按照“语、宇”等字发音;面部要保持微笑的弧度,嘴角微微向两边拉开,上面的嘴唇前倾,但幅度不能太大,不能将下嘴唇包住;风门要保持扁圆形,将风门的中心对准竹笛吹孔的中间。持的姿势是指演奏者握笛的姿势。演奏者持笛时既可朝左,也可以朝右。对于初学者来说,建议笛尾朝右。手型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紧挨吹孔那只手的拇指应该挨着笛膜孔的外下方,而竹笛本身则应该和手腕、手臂保持垂直的姿势;另一类是食指和紧挨吹孔的拇指将竹笛捏住,竹笛要紧靠食指的第三节侧面,并要将食指拱起,保证手臂和竹笛本身的垂直。一般认为,竹笛的尾部应该稍微下倾10-15度的样子,这样既能够避免将竹笛抬得太高而导致手臂紧张,又可以避免因为竹笛居高导致唇部肌肉所用力度不够均匀。

二是要掌握正确演奏姿势的教学流程。对于演奏者来说,掌握正确的吹奏姿势是非常重要的,必须稳扎稳打。教师则要按照科学的流程开展教学,使更多的学生掌握正确的吹奏姿势。具体的教学流程包括以下方面:教师先要依照学生的年龄与手指情况帮其选择音准较好的竹笛,小学阶段的演奏者因为肺活量小且手指较细,选择梆笛较好,而其他阶段的演奏者因为身体发育已经和成年人差不多,则可以选择E调或者D调笛;初学者刚开始就要保持正确的身姿,使身体处于非常自然的状态下,但不能随意扭动身体;教师可以借助镜子来教学生正确的吹奏嘴型,可以让学生也借助镜子纠正自己的动作,并在不断试吹的过程中确定最好的音色;学生应将左手放在竹笛上,身体自然放松地按住竹笛的第六个孔,在发出声音后再往下逐个按住笛孔,确保按得严密,不能随便晃动。整个演奏姿势的教学应该是层层递进的,这也是学习竹笛演奏的最合理顺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比速度,而要让学生准确认识演奏的姿势,并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纠正错误。

三是掌握正确的用力方式。竹笛演奏的用力方式非常重要,无论对于初学者还是对于其他阶段的学习者,都应该注意。但毫无疑问,正确的用力姿势必须是建立在正确演奏姿势的基础上。如果姿势不正确,演奏者就会感觉不舒服,演奏效果自然会打折扣。基于此,教师应该高度关注演奏者的用力方式,使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用力方式,并且形成固定的用力习惯。首先,部分演奏者在演奏时用力较猛,导致过度用腰腹力量外顶。这种用力的方式很明显是错误的,很容易使演奏者的身体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导致演奏者的气息不畅。通常来说,气的力量主要体现在胸腹扩张力和腰腹支撑力两个方面,这两种用力都是通过自然呼吸实现的。人的胸腹在扩张的时候,其所吸入的气息都源自自然力,不用额外用力;腰腹支撑力是为了保证气息绵长、均匀而可以用力的。这两种用力方式都應该以自然呼吸为主,不能过度用力,要保持身体的放松。其次,在竹笛演奏教学过程中,演奏者的小指因为不当发力,很容易出现僵硬的现象。或者年纪较小的演奏者,因为手指比较细,无法将笛孔全部按住,导致手和腕部用力非常紧张。手指用力主要来自手臂抬起和支撑的力度,各个指头用力应该以支撑竹笛稳定为准,用力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确保演奏时达到好的效果。最后,少部分演奏者为了使自己的吐音更加有力,有时候会利用舌根与喉咙发力,这种错误的发力方式导致喉咙紧张,继而出现气息不畅的问题。舌头发力的位置主要在舌尖,而舌尖的用力程度则要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调整,使舌根尽量保持松弛,让演奏者的舌头一直处于比较舒适的位置。如果舌根过于用力,则会导致喉咙过于紧张。

总的来看,竹笛作为一种传统乐器,其演奏流行音乐,为当代流行音乐市场增添了更多文化气息。《流行音乐发展与文化传播研究》结合流行音乐发展历程、创作、文化内涵来展开叙述,对了解流行音乐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石硕/硕士,枣庄学院讲师;奚淑婷/硕士,枣庄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竹笛体态律动
SET悬吊训练对中青年女性圆肩体态的疗效观察
My Mother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我的坚守
“三个经济”律动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竹笛
钢琴基础教学中的歌唱和体态律动
随、律、衡:体态律动教学的三个核心原则
摇摆的玉石 律动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