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年古生物学家养成记

2022-07-09孙丹辉

知识就是力量 2022年7期
关键词:古生物学古生物学家古生物

孙丹辉

古生物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生命科学和地球科学的交叉科学,古生物学研究的领域宽广而深邃。如果想成为一名古生物学家,需要做哪些准备,储备哪些知识和技能呢?一起来听听古生物学研究者是怎么说的吧!

说起古生物学,读者朋友们应该不会感到陌生。我记得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中有一篇题为《飞向蓝天的恐龙》的课文,是中国古生物学家徐星撰写的科普文章。

通过阅读课文,大家是不是对恐龍如何飞向蓝天演化成鸟类感到好奇呢?那么问题来了,人类是从哪儿来的?生命从无到有又经历了怎样的演化过程呢?

古生物学家的研究就是在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透过时间的遗迹,穿越时空,去探寻生命的起源,揭示生命的演化历程。

小时候就对古生物学充满好奇的我,进入大学之后开始真正接触古生物学。

大学一年级时,我有幸成为西北大学博物馆的首批讲解员,负责地球馆的双语讲解。地球馆有两个与古生物相关的展览——寒武纪大爆发时期古生物化石、古脊椎动物化石。针对讲解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并向老师请教,慢慢便对古生物学有了深入的了解。

博物馆的讲解工作,对我影响很大,也让我与古生物结缘,对古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开始很认真、很用心地去选修古生物学相关的专业课,而且每次只要有古生物学报告就立马跑过去听。其中,一场关于马科动物演化的学术报告对我影响很深。记得我当时坐在了第一排的位置,认真听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邓涛研究员的讲解,再次真切地感受到了古脊椎动物的魅力。

对于青少年而言,不论是古生物学,还是其他自己感兴趣的科学内容,都要多听多看多思考,善于通过各种渠道吸收知识、拓展视野。

大学期间,每到暑期,我都会参加野外地质实习。从河北省秦皇岛市到安徽省巢湖市,再到陕北,跑构造、测剖面、采岩样、挖化石,在野外,我实现了与古生物的零距离接触。

大学毕业后,我被保送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继续学习,正式踏上了古生物学的研究之路。在这里,我有幸参加了大量的野外工作,克服了西藏的高原反应、顶住了新疆的炎炎烈日、走过了甘肃的泥泞蜿蜒。我们翻过一座座山坡,跨过一个个盆地,即使一次次地摔倒,也丝毫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

科研的路上,我们在办公室与文献为伴,在标本馆与化石标本为伴,在野外与泥土为伴,付出艰辛,也收获快乐。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初心,所以继续向前!

对古生物学感兴趣的青少年读者可能要问,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古生物学家?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首先,要具备一定的古生物学专业基本知识,学习一些相关的专业课程,例如古生物学、地史学、地质学、系统发育学、动物骨骼学等。

其次,要具备一定的野外考察能力。古生物学家一年中有一部分时间需要开展野外工作,因此强壮的体魄显得格外重要。青少年朋友们要多进行户外活动,接触大自然,这样既能锻炼身体,也可以为未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也要强调一下英文读写能力。从事古生物学研究,要经常阅读国外专业文献,要有较强的英文阅读能力;同时为了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研究成果,要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因此,英文写作能力非常重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研究古生物的方法与手段也在发生着变化,因此需要我们保持学习与思考的状态。

希望青少年朋友们,能从现在开始学好各门基础课程,一点一点地攀上科学高峰,去探索世界深处的秘密!

(责任编辑 / 高琳  美术编辑 / 周游)

猜你喜欢

古生物学古生物学家古生物
漫谈古生物学研究中的黑科技
迄今世界最大的企鹅石被发现
琥珀——古生物的水晶棺
性的起源与演化——古生物学家对生命繁衍的探索
阿根廷古生物学家复原两亿多年前乌龟化石
虚拟古生物学:当化石遇到X射线成像
新一代古生物学家在中国掀起“恐龙热”
中国古生物学会:风雨兼程九十载
原角龙
古生物学家星星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