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曹冲称象》拓展阅读教学设计

2022-07-08梁艳红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曹冲称象课外阅读深度

◎梁艳红

在强调素质教育和自主教育的背景下,拓展阅读的概念得到了关注和认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征等作为设计阅读教学方案的依据,构建起由课内拓展到课外的外延式阅读教学模式,以此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深度阅读的能力。而为了达成拓展阅读教学的目标,教师既要认清低年级小学生的真实学情,也要对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的形式、内容进行优化设计,鼓励向阅读文本的纵深处和横断处探索。

【阅读方法及教法分析】

一、教读:以目标为导向,实施趣味化导读模式

小学低段的学生尚未掌握优化的阅读方法,为了强化拓展阅读的效果,教师要以教读为主要形式,以目标作为教学的导向标,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和实施趣味化的导读模式。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内,教师设计的目标要具备简要性的特点,借助简明的目标开启兼具趣味和引导性的导读,让学生在导读阶段了解文本大意、明确文本主题,并能增强自身的阅读兴趣以及深度挖掘文本主旨的意愿。从教学实践中汲取经验并展开分析,教师的首要任务是研读文本的单元主题和课程教学标准,并结合学生的年级特点、思维特征等要素,设定符合学生需求的目标,在目标中涵盖基础知识、人文情感等元素。

二、自读:以探究为方向,组织合作化深度阅读

自读是拓展阅读教学模式中的核心要素,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阅读深度得到了有效拓展,低年级段的小学生,不仅能够学习生字生词,他们也能理解阅读文本中包含的情感和思想,体会到文本中的言、行、思的主线,并能理清文本的行文结构。在学生自读的过程中,教师应以探究为教学的方向,组织合作化的深度阅读,让低年级小学生初步掌握合作阅读的技能,为他们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根基。同时,为了促进合作阅读教学的顺利展开,教师设置的合作阅读小组,既要保证分组的合理性,也要为各小组分配具备驱动性的阅读任务,引领低年级学生尝试拓展自身的阅读深度,养成挖掘文本信息的良好习惯。

三、课外阅读:以拓展为落点,展开主题化阅读活动

在低年级的拓展阅读教学中,课外阅读是拓展学生阅读广度的有效方式,为了让学生获得丰富、独特且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教师应以拓展为落点,展开主题化的阅读活动,将学生视为阅读中的主体和课堂上的中心点,通过自主搜集阅读素材、研读教学材料的形式,与活动主题相对应,完成既定的阅读任务。不过,在课外阅读中,教师也不能全程放任学生,应指导学生如何搜集资料、怎样辨别资料的可读性和功能,且要在学生遇到困难和阻碍时,及时给予鼓励和安慰,坚定他们探索和拓展阅读的信心,加强他们的阅读体验感和满足感,最终提升拓展阅读教学的实际效率[3]。

【拓展阅读教学案例呈现】

拓展阅读是以教师导读、学生自读和课外阅读三个部分作为主要环节,通过这一循序渐进的阅读教学体系,学生既能拓展阅读的深度,也能延伸阅读的广度。以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的教学为例,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探析和归纳优化的拓展阅读教学路径,将高效阅读、自主阅读和趣味阅读的理念,融于教学过程中。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秤”“曹”“称”等生字词,并能按照汉字的结构准确书写生字。

2.理解文中称象的具体方法,通过朗读和分析文本,明确具体词汇和语句的含义。

3.通过趣味导读和自主深读等教学流程,感知曹冲的聪明才智和勇于表现自身的宝贵品质,并增强学生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热爱阅读和探索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过程

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将“趣味导读”“自主深读”和“主题阅读”作为《曹冲称象》拓展阅读的主要环节,以卓越的语言艺术和丰富的教学道具,使三个环节衔接和过渡得十分自然流畅,以下结合实际的教学经历,对三个环节的具体实施策略展开分析和总结。

(一)趣味导读

图片引导——【辨一辨】

(1)辨认生词,合理猜测。在课堂教学的导入阶段,教师将提前准备的电子秤图片展示给学生,询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东西是什么吗?”等待学生辨认图片中的内容,并展开追问:“你们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秤?”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回想生活中使用过或者看见过的秤。在此基础上,教师展示“秤”字的卡片,要求学生利用学习过的拼音知识,拼读“chèng”,待学生能够熟练地拼读和书写生字词后,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观摩“杆秤”实物的“秤杆”“秤砣”“秤盘”等构成要素,让他们从多个角度观察“杆秤”的外形,并合理猜测其使用方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明确了“杆秤”的具体使用方法以及实际功能。

(2)辨析字形,了解深意。学生在辨认生字的过程中,掌握了字词的拼读和书写方法,为了让学生了解文字背后暗含的深意,教师初步引入汉字的发展历史,询问学生:“古代时‘杆秤’还未产生时,人们应该用什么工具称重呢?”然后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称”字的甲骨文、金文的字形图片(如下“称”字字形图),让学生观看图片中的古文字,说明文字的外形中都包含了哪些要素,学生在细致观察后,辨认出古文字中仿佛是“一只手抓了一条鱼”,这也从侧面说明在未发明“杆秤”前人们用手估计物品的重量。从古汉语的角度引导学生辨析了字形,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询问学生“称”字是否具有其他含义,由于二年级学生的词汇储备量和阅读量不足,学生对于此字的隐含意义了解得不够深入,这时教师可以帮助他们辨认“名称”“称呼”等词语的含义,以此拓展学生的认知范围。

“称”字字形图

以“辨一辨”这一教学流程中,顺应了教学目标中“正确认读生字生词”的内容,学生对于“称”和“秤”这两个字的含义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于阅读文本的好奇心已经达到顶峰,他们的探究热情明显增强,这时教师可以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教学步骤。

引入文本——【说一说】

教师以语言引导的形式,将学生带入到阅读情境中,如:“我们在刚才的教学步骤中已经明确了‘称’和‘秤’的含义,古代有一个少年,他竟然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称大象,我们接下来就一起进入文本,看看他到底用了怎样的办法?是否取得了成功?”此后,教师带领学生共同阅读文本,感悟文本的基本结构特征,大致了解文本中讲述的事件,在学生阅读后,教师以随堂测验的形式发放试卷,试卷形式和内容如下:

测一测:你真的了解《曹冲称象》这篇文章吗?

(1)大象的身子像 ________,腿像 ________。

(2)官员们一共想了多少种称象的办法?分别是什么?

(3)你认为怎样的称象办法最好?为什么?说出你的想法。

在学生完成测试后,教师将测试卷收集起来,并根据测试卷中的内容展开针对性的提问,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思路,引导学生之间展开深度探讨。随着问题的逐渐深入,二年级小学生也了解了文本的主要内容和讲述的具体事件,此后,课堂教学就应过渡到下一环节。

(二)自主深读

由上述分析可知,拓展阅读模式中,自主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为了拓展学生的阅读和思维深度,教师要在趣味导读的基础上,为学生预设自主深度的板块。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和学生在课堂中的综合表现,教师提前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并将课堂布置为圆桌会议的形式,让同一个小组的形式围成一个圆圈。在圆桌会议上,教师引导各小组以民主选举的方式,投票选出本组的小组长,带领组员展开深度阅读。此后,根据文本的主要内容,组长带领本组的成员,再读文本,在阅读的过程中,若有组员对文本中的字词、语句或者写作结构等有异议,本组成员应给予指导和点拨,共同解决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以此类推,直至完成整篇文本的阅读任务。

1.小组合作,角色朗读。

二年级的小学生尚处于认知发展的初级阶段,朗读仍然是学生探索外部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和主题的有效方式。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小组长与组员共同商议,为组员分配符合他们性格特征的文本角色,并由专门的人负责朗读旁白。为了增强朗读的效果,组内成员也可根据文本的内容,适当地增添对话素材,围绕着文本出现的事件进行细化和完善,让学生在朗读表演中还原文本中的场景。预设小组角色朗读情况如下:

旁白:古时候有个大官,叫曹操……那个大象又大又高,这可把众人难住了,该怎样称一称大象的重量呢?(多媒体中以“曹冲称象”的卡通图片为背景)

曹操扮演者: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用疑问的目光,微笑地面对众人)

官员扮演者1:得造一杆大秤啊,那就砍一棵大树做秤杆吧!

官员扮演者2:不行不行,就算有了大秤杆,我们也没办法抬起这杆大秤啊?

官员扮演者3:你们的办法不行,照我说,就应该把大象宰了,一块一块的称重。

众人议论纷纷,摇头表示不赞同,曹操的扮演者深吸了一口长气,表示失望。

曹冲的扮演者:我有一个好办法,我们可以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一看船下降了多少,在船身上画一条线......(曹冲的扮演者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他条理清晰地叙述了称大象的好办法)

曹操和其官员露出了满意的微笑,纷纷表示赞同。

借此方式,学生依据文本中的故事情节和主要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文本进行适当的加工,并以朗读和对话的形式呈现出来,二年级的小学生参与欲望明显增强,他们对于文本人物的了解也更加深入。由此,教师便可过渡到下一个教学步骤,增强学生自读的效果。

2.深入文本,品读方法。

在学生充分了解文本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议一议”,探索“为什么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它好在哪里?”学生在小组内展开思考和分析,但是二年级小学生尚未接触物理学方面的知识,他们难以提出“水具有浮力”这一物理概念。基于此背景,教师鼓励各小组利用生活中的道具,还原“曹冲称象”的具体过程,提前准备一个水盆和一个空盆,以及适量的大米和两块小鹅卵石。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工具,在组内展开实验,首先将两块鹅卵石放在空盆里,再将其放置在水盆中,记录下空盆浸入水的深度,标注记号,将石头拿出来后,一点点在空盆中倒入大米,直到空盆没入与之前同样的深度,并称出大米的重量,在此过程中,学生了解了“曹冲称象”的具体流程,他们明确了称象的具体过程和方法。

借助以上的教学步骤,学生延续了导读中的学习理念,在自主探索的空间中,更为深入地理解了文本的内容,他们也体会到了曹冲的聪明才智,这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别样的阅读体验,他们对于阅读课堂的刻板印象也得以改观,由此,学生也能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主题阅读

教读——自读——课外阅读是一个拓展阅读中的教学体系,在应用这个体系展开阅读教学活动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深度,也要注重引导小学生扩宽阅读的广度。根据这一需求,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开展主题化的阅读活动,沿袭《曹冲称象》的人文性特点,教师引入系列化丛书中的《善于思考的徐文长》,鼓励学生展开阅读。具体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第一步,自主朗读课文,感悟文本的内容和主旨思想。教师将阅读原文以纸质版的形式,发放给学生,并为他们标注生字生词的读音,要求他们在课堂中自由朗读文本,比较此篇文本与《曹冲称象》的异同点。

第二步,随机抽取学生代表朗读课文,由教师和其他同学纠正该名同学在朗读中出现的错误读音或者断句,并引导学生复述文本的故事情节,说明文本中都讲述了哪些故事。

第三步,与学生共同探讨,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善于思考的徐文长”,他究竟有哪些过人之处,在教师的启示下,学生深入研读文本,了解了“徐文长”善于思考的美好品质,他们也能将其与历史上的曹冲进行对比,进而达到拓展阅读的目的。

【教学总结与反思】

从阅读教学的实践中可知,在教学《曹冲称象》这一文本内容时,教师遵循拓展阅读教学的理念,通过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的形式,鼓励学生全面分析文本,并在动手操作和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中,感知文本中的具体事件,这样的方式提升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也契合了新课标对于低年级段阅读教学的要求。而随着阅读教学的发展,学生也能在拓展的过程中,学习更多的语文知识、掌握高效的阅读方法。

猜你喜欢

曹冲称象课外阅读深度
我学“曹冲称象”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曹冲称象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请你根据成语“曹冲称象”的故事给下面三幅图排序。
深度观察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