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雅砻江流域德格县年古乡1号滑坡分析研究

2022-07-08赵一琛张佳钰

四川地质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雅砻江后缘滑坡体

赵一琛,张佳钰

雅砻江流域德格县年古乡1号滑坡分析研究

赵一琛,张佳钰

(四川省煤田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成都 610072)

雅砻江流域属于地质灾害高发区和重点防治区,与其它地区相比,雅砻江流域地质灾害的研究程度低,资料分散,本文通过野外跟踪调查,结合InSAR遥感资料,采用基于2019年1月02日—2019年12月16日Sentinel-1A降轨数据的SBAS方法对雅砻江流域德格县年古乡1号滑坡进行综合分析研究,阐明其与雅砻江的时空关系,分析滑坡的地质环境条件及成因机制,预测其发展趋势,并提出防治措施。

滑坡;InSAR遥感;成因机制;发展趋势

1 滑坡整体特征

斜坡(P1)位于甘孜州德格县年古乡乡政府对岸(雅砻江左岸)(图1),前缘分布1号滑坡(滑动部分为P2);坐标为E99°21′24.21″,N32°9′57.52″,海拔3587m。

图1 德格县年古乡政府对岸1号滑坡工程地质平面图

1.1 InSAR遥感成果

采用2019年1月2日—2019年12月16日Sentinel-1A降轨数据的SBAS方法,甘孜州德格县年古乡滑坡影象及解译成果如图2所示。图2(a)为Google Earth光学影像,目视解译发现三个边界明显滑坡隐患,图中(1)为一个巨大的古滑坡堆积体,(2)为2020年7月31日发生滑坡位置(1号滑坡)。图2(b)为20191110—20191216时段D-InSAR差分干涉图,图中可看出三个滑坡区有很明显“形变干涉条纹”。图2(c)为SBAS-InSAR形变速率结果图,红色点(负值)表示目标沿着LOS方向向卫星反方向移动,蓝色点(正值)表示目标沿着LOS方向向卫星方向移动,绿色点则表示相对稳定。整体形变速率最高达到了-43 mm/yr。结果显示(1)号古滑坡堆积体的主要形变区位于滑坡后缘及中部位置,滑坡左侧位置相对稳定。“2”号滑坡位于“1”号内,研究时间内,形变区位于滑坡后缘位置。“3”号滑坡形变区独立。分别取一特征点绘制时间序列曲线图2(d)所示,结果显示,三个特征点均发生变形,P2点在2019年6月左右发生一次突变,累积形变量达19 mm,P1、P3点整体处于缓慢形变中,累积形变量分别为20 mm、28 mm。

图2 年古乡政府对岸1号滑坡InSAR成果图

整体形变速率最高达到了-43 mm/yr,P1-P3三个特征点的累计形变量分别为20 mm、19 mm、28 mm。1号滑坡前缘经河水冲刷,坡体不稳定。

1.2 滑坡边界及形态特征

P1古滑坡堆积体边界清楚,面积1.405km2,均厚3m,体积421.5×104m3。

1号滑坡(P2部分)为地表松散土质滑坡,已发生的滑坡部位宽度150m,坡长200m,松散土层厚1~5m,平均厚3m,滑坡体积9×104m3。从后缘观察,整体下滑距离30~50m。前缘滑坡体浸入雅砻江河道10m。滑坡体坡面中部发现三处地表径流,流量一般。

该滑坡体处在雅砻江河谷凹岸,切割深,高差大,平均坡度36°。前缘海拔3520m;后缘海拔3750m。植被覆盖以5~20cm草丛为主,靠近前缘河岸附近以0.5~2m高灌木丛为主;零星生长2~3m幼小杉树。地表盖层残坡积物松散含角砾粉砂质土为主。见3条细小地表径流。该段河道宽度60余米。

该段凸岸地形平缓,为年古乡政府及卫生院等所在地,有几十户民居,耕地20余亩。乡镇府段凸岸有土质护堤,高出河水面大4~6m照片1~4、图3。

2 1号滑坡成因机制及发展趋势分析

2.1 成因机制

该斜坡坡度可达40°以上,前缘受雅砻江侵蚀冲刷,形成较陡的临空面,滑坡区汇水面积较大,在强降雨激发下,诱发滑坡发生整体滑动。

2.2 发展趋势

在强降雨或者地震极端条件下,滑坡很可能发生整体滑动,造成雅砻江堵塞,形成堰塞湖,威胁上下游年古乡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3 凹岸P1古滑坡整体滑动性稳定性调查

P1古滑坡为土质斜坡,主要成分为含角砾的粉砂质土。坡面倾向245°,坡度36°。古滑坡左右边缘及后缘发现大量纵向及横向拉裂隙、剪拉裂隙,宽度5~50cm不等,裂隙深20~50cm。追索发现,裂隙宽度10cm以上长度大多在100m以上,裂隙宽度低于5cm长度在10~50m。P1古滑坡体中后缘发现大量横向小裂隙,宽度1~5cm,单裂隙长度20~50cm,以多条横向裂隙呈雁行排列。后缘边界上部,发现大型横向拉裂隙发育,在5m宽范围内发育4条宽度在30~50cm拉裂隙,并下挫0.5~1m,下方发现明显地表径流形成小水沟。P1古滑坡1100m宽滑坡面中下部,发育5条明显小水沟。滑动趋势明显。

P1古滑坡不稳定。一次性整体滑坡发生的可能性稍小,推测以多时段多次发生几率较大。

图3 德格县年古乡政府对岸1号滑坡(P2)纵剖面图(1∶5000)

4 建议

(1)将该滑坡点纳入群测群防体系,汛期对P1加强监测。

(2)对滑坡后缘裂缝部进行裂缝填埋,P1坡体前缘凹岸段(1km)采用护脚墙或钢筋石笼堆叠等措施对滑坡坡脚进行防护,防止雅砻江对滑坡前缘的冲刷。

温杨茂,许才军,李振洪,刘洋.等.2014.InSAR约束下的2008年汶川地震同震和震后形变分析[J].地球物理学报,57(06):611-615.

戴可人,铁永波,许强,等.2020.高山峡谷区滑坡灾害隐患InSAR早期识别—以雅砻江中段为例[J].雷达学报,9(03):554-568.

吴超凡,邱占林,等.2013.雅砻江右岸某巨型滑坡变形机理及稳定性分析[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11(06):110-113.

常晓军,魏伦武,王德伟.2009.雅砻江流域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灾害学,24(03):83-88.

胡卸文,刘娟,吕小平,黄润秋.2009.雅砻江周家坪滑坡成因及稳定性分析[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1):10-13.

熊俊松.2021.雅砻江中游左岸斜坡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形成机制分析—以九龙县烟袋乡为例[J].四川地质学报,41(01):112-115.

A Study of No. 1 landslide in Niangu Township, Dêgê Country, Sichuan Province

ZHAO Yi-chen ZHANG Jia-yu

(Sichuan Institute of Coal Geolog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and Design, Chengdu 610072)

The Yalong River basin belongs to the area with high incidence and ke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reas of geohazards. Compared with other areas, the research degree of geohazards in the Yalong River basin is low and the data are scattered. This paper has a discussion on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genetic mechanism of the landslide No. 1 in Niangu Township, Dêgê County, Sichuan and its temporal and spatial relationship with the Yalong River by using SBAS method based on geological survey, InSAR remote sensing data and sentinel-1A orbit dropping data from January 2, 2019 to December 16, 2019, and predicts its development trend, and puts forwar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landslide; InSAR remote sensing; genetic mechanism; development trend

P642.22

A

1006-0995(2022)02-0267-03

10.3969/j.issn.1006-0995.2022.02.017

2021-02-04

赵一琛(1990— ),男,四川省广汉市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方面的工作

猜你喜欢

雅砻江后缘滑坡体
四川省: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全部投产
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
B737-NG飞机后缘襟缝翼卡阻问题分析
雅砻江杨房沟水电站并网发电
新疆BEJ山口水库近坝库岸HP2滑坡体稳定性分析
波音737NG飞机后缘襟翼常见故障分析及解决措施
临崖而生 植物界“大熊猫”雅砻江冬麻豆开花了
云南黄坪库区滑坡运动及其失稳模式的离散元模拟
机翼后缘连续变弯度对客机气动特性影响
柔性后缘可变形机翼气动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