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子宫颈鳞状上皮细胞异常ICD-10编码的建议

2022-07-08郑世海赵佳丽齐春海时光高春燕

临床医药实践 2022年7期
关键词:类目子宫颈鳞状

郑世海,赵佳丽,齐春海,时光,高春燕

(德州市妇幼保健院,山东 德州 253015)

由于子宫颈鳞状上皮细胞异常在临床诊断、病理学诊断和分级、细胞学诊断的报告形式方面均有所改变,同时还要考虑是否合并妊娠,导致其ICD-10编码存在一定困难与困惑。本文从子宫颈鳞状上皮细胞异常的分类、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病理学诊断和分级、ICD-10类目表中子宫颈鳞状上皮异常相关编码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根据临床、病理或细胞学诊断信息将子宫颈鳞状上皮细胞异常分为10种情形,并分别提出分类编码建议,以供临床医师和编码人员参考。

1 子宫颈鳞状上皮细胞异常的分类

子宫颈细胞学诊断的报告形式主要有分级诊断及描述性诊断两种。推荐应用描述性诊断,即TBS分类法[1]。根据TBS分类法,鳞状上皮细胞异常分为以下四类情形。第一,不典型鳞状细胞(ASC):包括无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和不能排除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H)。第二,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术语符合。第三,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包括CIN Ⅱ级、CIN Ⅲ级和原位癌。第四,鳞状细胞癌。若能明确组织类型,应按角化型鳞癌、非角化型鳞癌、小细胞型鳞癌报告。

2 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病理学诊断和分级

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包括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和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既往称为CIN,分为3级[2]。世界卫生组织(WHO)女性生殖器肿瘤分类(2014)[3]建议采用与细胞学分类相同的二级分类法(即LSIL和HSIL),LSIL相当于CINⅠ级,HSIL包括CIN Ⅲ级和大部分CIN Ⅱ级。CIN Ⅱ级可用p16免疫组化染色进行分流,阴性者按LSIL处理,阳性者按HSIL处理。二级分类法简便实用,提高了病理诊断的可重复性,较好地反映了人乳头瘤病毒(HPV)相关病变的生物学过程,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处理及判断预后。LSIL:鳞状上皮基底及副基底样细胞增生,细胞核极性轻度紊乱,有轻度异型性,核分裂象少,局限于上皮下1/3层,p16染色阴性或在上皮内散在点状阳性。HSIL:细胞核极性紊乱,核浆比例增加,核分裂象增多,异型细胞扩展到上皮下2/3层甚至全层,p16在上皮>2/3层面内呈弥漫连续阳性。关于CIN Ⅱ级的分流,实际工作中,病理医师遇有可疑CIN Ⅱ级时,虽可能进一步行p16免疫组化染色,但p16免疫组化染色仅作为一种辅助分流手段,最终的分级仍以苏木精-伊红染色(HE)切片判读为主,其中判断为HSIL的分类为CIN Ⅱ级,判读为LSIL的分类为CIN Ⅰ级,即病理报告中的CIN Ⅱ级均为HSIL。

3 ICD-10类目表中子宫颈鳞状上皮异常相关编码

按照《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规范我省疾病、手术分类代码库的通知〉(鲁卫医字〔2019〕8号)》的要求,山东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于2019年7月1日全面启用《疾病分类代码国家临床版2.0》。本文在ICI-10国家临床版2.0中检索相关关键词,可获得的子宫颈鳞状上皮异常全部可能的编码如下:

检索“鳞状上皮”并查看类目表可获得编码①“N87.000X003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检索“宫颈上皮”并查看类目表可获得编码②“N87.000X002子宫颈上皮瘤样病变[CIN]Ⅰ级”和“N87.001宫颈上皮内肿瘤,Ⅰ级”、③“N87.100X002宫颈上皮瘤样病变[CIN]Ⅱ级”和“N87.101宫颈上皮内肿瘤,Ⅱ级”、④“D06.900X002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级”、⑤“N87.900X001子宫颈上皮瘤样病变”和“N87.901宫颈上皮内肿瘤”。

检索“妊娠合并宫颈”并查看类目表可获得编码⑥“O34.402妊娠合并宫颈非典型性增生”。

检索“妊娠合并子宫颈”并查看类目表可获得编码⑦“O34.400X014妊娠合并子宫颈高度病变”。

另外,检索“鳞状上皮”也可获得编码“N88.808子宫颈鳞状上皮增生”,该类疾病有鳞状上皮细胞增生,但其鳞状细胞在细胞形态、细胞核、细胞间关系等方面不存在异常改变,不属于鳞状上皮细胞异常范畴,故排除该编码;检索“妊娠合并子宫颈”也可获得编码“O34.400X021妊娠合并子宫颈原位癌”,目前临床和病理已不再使用“原位癌”这一术语,而代之以CIN Ⅲ级或HSIL[3],故排除该编码。

4 子宫颈鳞状上皮细胞异常ICD-10编码建议

综上,本文针对鳞状细胞癌之外的各类“子宫颈鳞状上皮细胞异常”的ICD-10编码建议见表1,以供临床医师和编码人员参考。其中,关于“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目前部分医院病理报告中,在采用LSIL和HSIL二级分类的同时,仍同时保留了[CIN]3级分类,所以表1中既涵盖“单纯SIL二级分类”的编码建议,也涵盖“SIL二级分类+[CIN]3级分类”的编码建议。

5 讨 论

ICD-10编码仍然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常有许多疑难病种或增添的新病种在ICD-10中不能顺利查找到合适编码。若我们对疾病的发病原因、病理、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不了解,很容易与相似疾病混淆造成错误编码,给ICD编码的查找工作带来一定难度[4]。随着临床和病理关于子宫颈鳞状上皮细胞异常理念的更新,ICD-10疾病分类编码库已经相对滞后,因此表1中的分类与编码建议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牵强”之嫌,这也是很多种疾病、手术或操作在分类与编码时难以避免的情形。这类问题的彻底解决当然是依靠分类编码库的及时修订,但在修订之前,需要在病例统计时予以格外注意,如统计LSIL时,需要将编码①和②均统计在内;统计HSIL时,需要将编码③和④均统计在内;统计编码⑤时,实际统计的是“ASC”病例,而非“SIL”病例。

表1 子宫颈鳞状上皮细胞异常ICD-10编码建议

各个标准编码库虽然已经含有大量编码,但实际操作中仍然不能完全满足各个医院个性化的工作需求。国标库允许医院临时加码,经常增加一些扩展码来满足工作需求[5]。因此,各医院可以在上述编码的基础上进行编码扩展,以实现一病一码,如将编码⑥O34.402拓展为O34.40201,O34.40202和O34.40203,分别对应妊娠合并LSIL、妊娠合并ASC-US和妊娠合并ASC-H。另外需特别注意,进行上述方式的编码扩展是允许的,但严禁增加新的编码或修改既有编码,以免影响首页上传和数据统计等。

猜你喜欢

类目子宫颈鳞状
经阴道子宫颈常规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在评估孕晚期早产中的应用*
腮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PTOV1,IGBP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相关性研究
子宫颈扩张双球囊与欣普贝生在孕晚期促宫颈成熟中的应用
宫颈在妊娠中起什么作用?
子宫颈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的基因分布特点分析
《中图法》(5版)“K历史、地理”大类的修订
长期吸烟容易患肺癌吗?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浅析《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G25类修订特色及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