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体系构建

2022-07-08袁存凤张灏王高喜

民生周刊 2022年14期
关键词:宣传教育毒品青少年

□ 袁存凤 张灏 王高喜

毒品问题是全球面临的最复杂挑战之一,是公认的难题。我国禁毒形势整体向好,吸毒人员增长率总体下降,但滥用新型毒品人员持续增加、吸毒人群呈年轻化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禁毒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做好新时代的禁毒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禁毒工作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人民福祉,毒品一日不除,禁毒斗争就一日不能松懈。”“要坚持关口前移、预防为先,重点针对青少年等群体,深入开展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自觉抵制毒品的浓厚氛围。”

《2019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现有吸毒人员214.8万名,其中18岁到35岁104.5万名,占48.7%;18岁以下7151名,占0.3%。青年与青少年吸毒群体具有一定规模。《2021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指出,“我国吸毒人数和新发现吸毒人数连续5年下降,毒品滥用治理成效持续显现,但滥用品种更加多样,同时毒品传播渠道继续向互联网延伸。”毒品种类的多元性、娱乐性、混合性的发展使青少年识毒防毒的难度增加,同时,当前影响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认知信息来源呈现多元化、网络化、碎片化等特点,对青少年防毒拒毒价值观的形成带来挑战,这对身心发展正处于过渡期的青少年群体而言,沾染和滥用毒品的风险依旧存在。开展科学、系统的毒品预防教育已经成为降低青少年毒品滥用风险的重要工作,也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构建新时代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体系已经成为无可回避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需直面问题

当前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重禁毒宣传,轻预防教育。从工作定位上分析,传统的禁毒宣传教育工作主要围绕“禁”和“防”这一核心思想开展工作,向广大民众普及“不能做”与“做了的后果”,从功能上看传统禁毒宣传教育有强烈的警示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大众对毒品及其危害的认识,起到了一定的预防作用。同时,传统的禁毒宣传教育还具有普法功能,在宣传的过程中将我国禁毒相关法律法规向大众进行了宣讲,提升了大众的法律意识。但不难发现,针对毒品成瘾行为形成的机制、易感人群特征等和毒品成瘾相关科普知识教育内容较少,在帮助大众从“了解毒品”到“预防毒品”上的教育功能存在缺位。随着国际和我国毒情形势的变化,传统禁毒宣传工作在专业性、科学性、传播性、有效性方面的局限性开始显现。

二是教学资源缺乏,教育方式单一。传统的毒品预防教育受工作机制等因素限制,存在教育资源单一、差异化设置弱、教育途径不符合新时代青少年接收信息的习惯等问题。当下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大多数是运用简单的视频及图片宣传资料,这类预防教育对知识传播的深入度不强,警示功能大于教育功能。同时,教育资源投放的时间通常集中在“6·26国际禁毒日”前后,信息传递的时间较短,无法起到持续性和系统化教育的效果。从专业性的角度来看,现有预防毒品教育的教材、科普读本等出版物数量并不多见,且内容相对陈旧,无法适应当前毒情发展的新趋势,也缺乏从科学角度对成瘾行为进行解读的相关内容。从教育宣传渠道上看,社区中有限的禁毒宣传活动多停留在社区宣传栏,或通过组织主题活动开展,但受时间等因素的限制,这类宣传教育活动受众大部分为中老年群体,而非青少年这类高危易染群体,而学校作为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主阵地,其教育活动也常流于形式,互动参与性较弱,过于程式化和模式化的单一教育手段会让青少年产生厌烦情绪。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级禁毒防控部门也开始意识到融媒体平台对毒品预防教育的促进作用,也搭建了拥有禁毒宣传教育功能的传播平台,在内容建设方面仍有待完善,宣传形式没有达到真正的互联互动,其最终的成效难以保证。

三是教育人员数量不够,教学质量不高。随着毒品种类的不断增加,传播渠道的不断变化,以及不同毒品使用后的身心反应与伴随风险的差异性增大,新时代的毒品预防教育对具有毒品戒治工作经验,了解易感人群特点和毒品传播特性,以及毒品成瘾的身心机制和风险特征的专业工作队伍需求越来越强烈。在毒品预防教育的师资方面,大部分参与预防教育的人员都为兼职人员,无法开展常态化的预防教育工作,同时,目前国内能够开展专业化毒品预防教育的组织和团队相对较少,毒品预防教育专、兼职从业者数量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构建新体系

构建新时代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体系需要从以下方面发力。

以育为先,创新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理念。谋划新时代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体系,需要我们打破传统的单纯注重禁毒宣传而轻视预防教育的传统理念和做法,树立“育在防先,防胜于罚”的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新理念。加强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构筑全社会防范毒品的有力体系,需要联合政法机关、禁毒部门、学校、社区、家庭、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形成个人预防体系、学校预防体系、家庭预防体系、社会预防体系、社区预防体系和其他预防体系相互协同、相互融合的全体系、全过程的预防和教育体系。坚持以育为先、预防为主,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特别是学校预防体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育人和预防功能,坚决守好青少年预防毒品教育的主阵地。把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与毒品相关知识、防毒拒毒价值观、积极健康生活风格等方面的育人工作结合起来,以教育的视野和理念引导青少年正确看待吸毒和毒品的危害,而不是简单地以宣传的视角和方式向青少年展示毒品的危害和吸毒的后果。

建构新时代青少年毒品价值观教育理论体系。青少年阶段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保护性价值观是基于道义原则的方式进行认知建构的,这就使得相关的价值信念成为指导行为的标准与内在动力。当代青少年一出生就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渠道多元,喜欢独立思考和加工信息,他们知其然更会去追求知其所以然。所以在毒品价值观教育中,需要匹配适合当代青少年认知事物的习惯和规律,顺应潮流,而不能还停留在说教式、灌输式的教育中,应该将毒品价值观教育渗透到影视、动漫、短视频、游戏、二次元、多次元文化中,通过潜移默化的价值输送使青少年将吸毒在我国是违法行为作为规则内化到自我中;将毒品对个体身心系统的影响,以及对社会的危害等认知内化到自我的道义中,形成正确、坚定的毒品危害观。

融合资源,探索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模式。新时代毒品预防教育应适应青少年对信息和知识接收的偏好,提高青少年的毒品预防教育的关注和效果,需要积极拓展新的宣传教育路径和手段。一是充分利用移动社交新媒体,国家禁毒部门、学校教育系统、媒体运用中心要协调联动,全面发力,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和技术优势,把禁毒宣传、毒品预防教育、健康生活价值导向等内容充分展现在青少年接触率高的新媒体上来。二是要充分发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作用和优势,利用大数据手段,精准识别和筛查特殊人群及重点人群,对青少年群体开展针对性预防和教育。利用人工智能手段,通过虚拟仿真、多媒体交互、远程教育等形式,向青少年全面、生动且具有沉浸感地展示和讲解毒品知识和吸毒危害。三是构建多方联动的毒品预防教育新机制,要秉承共治共享的理念,将学校教育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充分融合,并深入挖掘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在毒品预防教育方面的专业优势,在社区层面培育禁毒大环境,在家庭层面打造预防基本单位,在个体层面提升拒毒心理资源。

育防结合,丰富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资源库。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不仅需要全新的教育理念和路径,而且还必须加强毒品预防教育资源库建设。建立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资源库,需要更新和完善传统的单纯宣传毒品危害后果的教育内容,走多学科知识融合的创新之路,建立更加完备的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资源库。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和禁毒戒毒教育的内容涉及多个学科主体和学科内容,完善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资源库就是要建立多元一体的毒品预防教育主体和内容。一是要全面深化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内容体系,打破传统的单纯讲授毒品危害的教育内容,全面普及关于毒品和毒品预防的知识技能,特别要注重对青少年进行美好健康生活的价值观教育,培养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和自觉抵制毒品的意识。二是要建立和完善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课程体系,系统编写青少年科学规范的毒品预防教育材料,进一步丰富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的课程体系和内容体系。三是要创新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方式,要根据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身心特征,把毒品预防教育同学校文化知识讲授、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法治规范教育结合起来,实现多种教育方式和途径的有机融合。

四川省内江强制隔离戒毒所民警到资中县水南职业中学为学生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图/贺虹

循证实践,打造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教师队伍。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核心在育,关键在师资队伍建设。在制定和完善毒品预防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和相关职业从业资格的基础上,重视对毒品预防教育专兼职队伍的培养提升工作。一是要整合多学科研究精英,组建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专家学者队伍,更好地引领和指导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和教师培养工作。二是要加“校—地—所”多方协同培育模式,培养一批既懂毒品预防相关专业知识又具备预防教育专业技能的“双师型”教师。三是要发挥禁毒、戒毒专业队伍的教育功能,将禁毒、戒毒工作中的优秀经验发挥到预防教育工作中。四是强化社区志愿者培训,增强其毒品预防知识技能和宣传教育能力,在社区层面传递健康生活,远离毒品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宣传教育毒品青少年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宣教载体
销毁毒品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青少年发明家
抵制毒品侵害珍惜美好年华
火烧毒品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防宣传教育工作
宣传教育 先行先导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