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数学作业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2022-07-08张敏娟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8期
关键词:书写习惯作业小学数学

张敏娟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第三启蒙阶段.在这一教育节点上,教师应注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为后续的数学知识学习做好铺垫.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而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做作业的习惯,就已经收获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开端.本文分析阐述在小学数学学习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作业良好书写习惯,以期为小学数学作业教学引导献出绵薄之力.

【关键词】书写习惯;小学数学;作业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教师应从不同层面要求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有部分教师单纯地注意数学理论与实践知识的教学,反而对数学作业的要求不高,只要学生能正确完成数学作业中的问题就可以,并没有过多关注作业完成得是否整洁、工整.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从点滴小事入手,要求学生不仅要正确完成数学作业,还应注意保持作业本的工整性,这会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知识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学习作风.

一、小学生未能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原因

(一)教育者不够注重对学生数学习惯的教育指导

数学是一门较为复杂的学科,很多学生在学习时会遇到一些困难,这对于教育人员的教育工作会造成影响,特别是对于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讲,很多学生在做数学作业过程中并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而使其没有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原因是教育者不够注重对学生数学习惯的教育指导,使得部分学生在做作业时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需要从小做起的,但是鉴于部分教育者不够注重书写习惯的教育指导,学生往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写习惯.不良的书写习惯,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常见问题:部分学生写字姿势不正确,书写内容不够规范且不够整洁,这严重影响着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除此之外,部分家长日常生活中也没有承担起责任,针对孩子书写姿势不正确问题并没有及时去纠正,再加上与教师之间缺少互动交流,很难掌握他们在课堂中的实际状况,这样都会因不够注重书写习惯的教育指导,造成学生难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手机、电脑,削弱了学生手写的使用效率

致使小学生在做数学作业时没有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原因,除了由于教育者不够注重良好数学习惯的教育指导之外,也存在着其他因素的影响,其中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手机、电脑也削弱了学生手写的使用效率.大多数时间,学生都是通过电脑手机书写功能来展开学习的,这样也会弱化了他们的写作能力.计算机本身就具有很多功能,字体以及字号等都可以通过工具栏找到,这相比于手写速度更快.但是实际上这很难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同时,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在学习过程中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也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所以在做作业过程中也很难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再加上教育人员示范不到位,很难让他们写好汉字,一定程度上也会为后续教育工作造成一定的阻碍.因为小学教育时期的孩童正处于接受教育的最佳阶段,也正是帮助他们养成良好数学习惯的关键时期,但是鉴于手机、电脑等科技的出现,弱化了学生的手写使用效率,此问题,也需要教育人员采取措施去处理.

(三)学生课后作业练习时间较少

数学是现代学生需要学习的一门课程,而要想提高其学习效率,往往需要通过做课后作业来实现此目的.但是在课后作业布置过程中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就包括学生未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而影响其良好习惯养成的原因有很多.部分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着重复性讲解的問题,这样会使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比较多.常见现象:学生并不能够准确地理解相关知识点,反而会越听越糊涂,这极大地影响了其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也难以达到培养其形成良好数学习惯的目的.由于部分学生写字兴趣不高,教师难以让他们掌握汉字的结构规律.数学作业的布置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去展开,以便于激发其兴趣.但是,实际上,由于教师忽视个体差异,所以在课后做作业过程中,学生因缺失兴趣的支持,致使难以掌握汉字结构规律.普遍问题:整个作业书写比较随意性,字迹也比较潦草.可见,由于练习时间较少,直接影响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二、小学生数学作业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对策

(一)以身作则,示范引领

教师是学生的知识引领者,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自身就应注意规范书写,在进行板书演示环节,应保持板书的工整、规范.这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方式,可以对学生起到较强的示范引领作用.否则,教师一味地要求学生字迹工整,但自身的教学板书却书写得较乱,这不利于对学生产生说服力.此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批改作业的过程中,也应注意字迹工整,且最好使用规范的楷体字,以此对学生进行教育[1].同时,教师可以将一些作业完成效果较好学生的作业在班级内部进行公示,以此对学生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让学生懂得哪种书写方式才是最规范、最正确的,使学生可以进行模仿.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创新,比如,可以将作业的书写方式进行更加恰当的调整,以此确保作业效果更加美观.例如,在布置“克与千克”这一知识点作业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克与千克的理论知识作业,让学生分别以文字和图形的方式来完成作业,并且要注意保持文字、图形的工整性.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作业完成习惯,还可以让学生能够从多元角度了解本知识点,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进而为后续的数学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二)规范格式,有章可循

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思维发育能力处于起步阶段,规则意识不够完善.教师单纯地将作业布置给学生,却不向学生提出作业要求,就会使作业完成情况千奇百态,缺乏统一规则,甚至形成一种杂乱无章的情况.因此,教师可以在对学生布置作业的环节中,规范学生作业的书写格式,这会使学生在写作业的过程中,能够有章可循.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切忌首尾分家、乱七八糟;为确保完成作业的清晰度,应让学生注意每一次的作业均应根据作业本格子的大小,与上一次的作业距离2~3行的空格,以此保持作业的工整度;应将每日的作业标注日期,还应在每道题之间留出1个空格的距离;对于竖式计算,应确保数字之间空出相等的距离,计算竖式应确保在横式下方居中的位置进行书写,以此确保作业整体层面的美观[2].对于在完成竖式作业的过程中,一页已经书写完毕的情况下,学生不得将未计算完的竖式进行移页,而是应在页面的边距上进行书写,保持同一道数学计算问题应在同一个页面上.而对于数学应用问题而言,学生要注意在书写的过程中,避免颠倒数学顺序,应注意解答的先后顺序,需要先将算式列出,再进行解答.而部分学生通常都会在出示问题的问号后面进行直接解答,当发现需要写算式的时候,却发现本页面已经没有书写的空间.因此,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让学生记住,应先进行计算,并列出算式,然后再进行解答,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厘清思路,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再者,在写作业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位置不合理的情况,学生为了挤出书写位置,就横七竖八、见缝插针地写,这种情况在书写完成后再进行观看,会发现作业内容过于凌乱,甚至学生都看不出自己写的是什么内容,这是一种不良习惯,在考试中如此书写,也会影响到考试成绩.可见,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重要性.所以,教师也应明确对学生做出规定,对于内容过多的作业,可以利用作业本的边距来完成,但必须注字迹清晰、工整,具有较高的辨识度,也应将序号标注在边距上.

(三)运用技巧,养成习惯

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订正,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错就改,提高学生写作业的能力,提高作业本的工整程度.有部分学生自行简便了订正作业的方式,对于应用题,得数错了就直接订正得数.但究其根本,得数计算错误,通常都是由于算式计算错误产生的,因此,单纯地订正得数不仅是对教师的敷衍,更是对自己的敷衍.因此,对于这种现象,教师应培养学生追本溯源的能力,让学生不仅要改答案的得数,还要将整个计算过程进行重新梳理,找出错误部分,并重新列出正确的算式,再计算出答案.还有一部分学生随意在作业本上找出一个空白的地方进行订正,也不标注问题序号,很多时候教师找不到学生订正的内容.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订正作业的专门作业本,以此帮助学生养成专本专用的良好书写习惯.此外,针对一些数学作业完成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让这部分学生当批作业小组,这会对这部分学生形成一种激励.教师应规定他们在批作业的过程中,注意观察作业本的工整度,对于书写工整、字迹优美,且答案正确的学生,可以对其进行五星标注;对于答案正确但书写不工整的学生,应进行相应的扣分;而对于答案错误,书写脏乱差的学生,应给其一个哭脸的标志.这种让作业书写不工整的学生进行批作业的方式,可以培养这部分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其能够改正自身的不足.此外,对于作业完成质量良好的学生,可以将这部分学生的作业在班级进行传阅,以此为班级树立书写榜样,从而提高学生们的综合学习成绩且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看题思考,有序完成

由于小学生的思想发展不够成熟,学生在写作业的过程中通常都急于求成,沒有先整体审题,并在心中形成完善的解题步骤后再进行计算的想法,而是在大概看了题目后,就急于下笔,其结果自然导致错误百出,学生又会在作业本上进行涂抹修改.这种情况下,作业本自然就变得脏乱差.因此,为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下笔之前仔细审题、多思考,可以要求学生将题目进行分解,并认真阅读每一句话,注意不添字、不漏字,也应注意对问题、单位、条件等内容进行深度理解,在阅读问题过后,也可以进行再次思考,将已知条件作为数学解题的切入点,然后思考应先求出哪些问题,再进一步求出哪些问题,并通过分析已知条件对未知量进行推理,保持严谨的数学知识学习态度.同时,学生可以借助演算纸进行单列算式,单独写出解题思路,画出解题步骤等,对于不确定的部分,可以通过请教教师、自主查找资料、与同学沟通等方式完善解题思路,待到解题思路清晰、明确后,再在作业本上进行书写,这样可保证作业本的工整.例如,在完成“长方形与正方形”作业内容的过程中,这部分知识点会涉及一部分基础知识问题,以及一部分应用计算问题,对于基础知识问题部分,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字迹工整地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概念在作业本上认真写好,这有助于学生在完成这部分作业的过程中,对本知识点的基础知识内容进行梳理,能够巩固学生认知,提高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同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认真读题后,明确解题思路,让学生将已知条件逐一在演算纸上进行罗列.当然,学生也应确保演算纸的干净及书写整洁,不能因为是演算纸而降低书写要求.学生在形成清晰的思路后,可以进一步分析,并将思路在演算纸上呈现,在解题思路成型后,再在作业本上进行书写,以此确保数学内容的精准度和整洁度,提高作业完成效率和质量,也可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家校合作,强化责任

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应注意开展家校合作对学生进行教育,这会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够形成全方位、无死角的教育体系.尤其是写作业任务,大都需要在家庭中完成,而学生离开学校后,通常都会觉得离开了教师的视线,就可以对自己放低要求,在完成作业方面甚至也是恣意妄为.因此,为突破这一教学现象,教师应做好与家中沟通合作的工作,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开设网络信息交流平台,让学生在每天的固定时间内,由家长负责将数学作业上交至信息平台,一旦超出这一时间,如家长给不出合理理由,教师则有权要求这部分学生不能将作业上传平台,失去当天完成作业的资格.而对于作业完成情况良好的学生,教师则对其奖励一颗星,并每月进行一次小评比,每个学期进行一次大评比,对于获得星星最多的学生,教师应对其进行精神与物质的双重奖励,以此培养学生写作业的良好习惯[3].同时,教师应为家长布置家长作业,让家长将学生完成作业的动静态画面辅以文字解说的方式,上传至信息平台,并将每名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方法以文字总结的形式进行上传,以此让教师能够清晰地了解到每名学生在家庭中完成作业的情况,并可以提出针对性的指导意见.比如,教师可以让家长控制完成作业的时间,不能占据学生休息和休闲时间完成作业,这种激进的方式,不仅较难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长此以往会使学生的作息时间变得不规律,这是一种不可取的行为.同时,教师也应对一些积极参与班级组织作业活动的家长进行肯定,并邀请其中的优秀家长介绍一些辅助学生完成作业的方法,以供其他家长参考、借鉴,进而逐步为班级构建体系化的数学作业完成空间,让学生能够高效地完成作业,也可以确保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章可依,以此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效率.

结 语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处于打基础的关键时期,教师应注意帮助学生打好学习基础.数学作业是一项很高效的数学知识补充学习环节,它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能力,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而养成良好的数学作业书写习惯,可以使学生的数学解题效率得以提升,也能使得数学作业本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参考资料,为学生的后续数学知识学习提供较好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明辉,樊保强.小学生良好数学作业习惯的养成[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2):246-247.

[2]姚志鹏.小学智慧型数学作业的理解与探索[J].教育观察,2019,8(26):56-57.

[3]高云.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作业习惯[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9):86.

猜你喜欢

书写习惯作业小学数学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笔来不负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业
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习惯
规范小学生书写习惯的几点策略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