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都市茶旅融合发展的排头兵

2022-07-08赵艳兰李方华

农民科技培训 2022年7期
关键词:宜都市宜昌大风

赵艳兰 李方华

北纬30°,是一条贯穿了四大文明古国的神秘纬线,还是一条神奇的优质茶叶带。西湖龙井、君山银针等名茶大多出自这一纬度。在这条纬线上,还镶嵌着一颗滨江明珠——湖北省宜昌市。在这里,云雾缭绕的长江和浩浩荡荡的武陵山脉共同孕育出了三峡宜昌茶。早在千百年前,悠遠的茶马古道,就镌刻着宜昌茶叶的繁荣。明清以来,宜昌茶叶的声名早已远播域外。漫野染绿,风过沾香。汲取日月山水精华的小小绿叶正成为造福一方的“金枝玉叶”。现今,宜昌茶产业综合产值已突破100亿元。在广袤的三峡大地上,宜昌正在奋力书写着绿茶、红茶、黑茶、黄茶、白茶“五色齐飞”的新篇章。茶马古道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正是宜昌市大力发展茶产业的排头兵。

用心于一杯好茶

“这批茶发往湖南,最近客户催得紧,不得不加班加点生产。”最近这段时间,公司的精品茶生产车间一派繁忙,公司负责人周芳红每天早出晚归,忙采摘、抓生产、跑市场,指挥工人加班加点进行生产,整天连轴转。“今年春茶已经销售300多万元,估计全年绿茶‘风口甘露’销售收入可以突破3000万元!”周芳红表示,虽然苦点累点,但“效益还行,公司基本走上正轨”。

2017年,做外贸生意的周芳红将发展的目光转向茶产业,他要在家乡打造名优茶基地,让沉寂多年的大风口重飘茶香。公司于同年8月在湖北省宜都市王家畈镇古水坪村(大风口)成立,此处一脚踏三地(宜都、五峰、松滋三县交界处),低气温高海拔,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茶叶生长。“要做就要做成规模,做出品牌!”周芳红暗下决心。他斥巨资建起了规模化、现代化茶叶加工厂,引进国内一流的加工设备,注册了“风口甘露”绿茶商标。周芳红目前已投资了3000余万元,依托大风口生态茶园,建设高品质的茶叶生产基地,主要生产“风口甘露”“宜昌毛尖”和“宜昌宜红茶”。

公司将核心基地茶园进行改造提升,打造建设优质高效生态茶园,并对合作社的茶园按统一标准管理,加强绿色防控,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提升茶园品质。在茶叶生产中,周芳红坚持从源头抓起,严格“四坚持”:坚持用肥以有机肥为主,少用或不用化肥;坚持茶园绿色防控,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坚持只采春茶,少采夏茶,不采秋茶;坚持全手工采茶,不动机采。如今,生态培育、精心加工的“风口甘露”得到市场青睐,基地年产茶叶100多万斤,2021年实现销售收入3500万元,销售行情逐年看好。

热心于一方百姓

“小时候,经常跟母亲上山采茶,那时茶叶是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作为土生土长的古水坪人,周芳红期盼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当地茶产业现状,让老百姓通过茶叶种植走上致富路。

然而,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公司正式进入试生产时就遭遇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生产不能停、投资不能停。”就在周芳红急得团团转的时候,宜都农商行的服务送上了门。2020年4月,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宜都农商行为公司办理贷款350万元。2021年,宜都农商行为周芳红争取了50万元个人贷款。有了资金的支持,周芳红投资建设了宜红茶加工中心和名优绿茶观光生产线、大型游客中心和文化旅游广场。

“政府和百姓都这么支持我,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地回报他们!回报乡亲,回报家乡!”周芳红发自肺腑地说。因此,公司逐渐走上了“企业+基地+合作社”的发展道路,辐射周边多个村,自有茶叶基地201亩,辐射带动社员180户茶园1290亩。公司还通过指导种植、收购鲜叶、聘请用工、股东分红、捐资助学等形式带动农户,带动季节性就业500多人。“以前当地鲜叶收购价格低,有时甚至没人要,现在鲜叶价格比以前翻了几番,社员年底还可参与分红。”古水坪村党总支书记皮远成介绍,通过大风口茶叶基地的带动,当地村民收入大幅提升,村集体每年增收10多万元。

公司在2019年被评为宜都市农民田间学校,2021年“升级”成为了湖北省级的农民田间学校。说起成立农民培训基地的初衷,周芳红说:“农民田间学校是咱农民自己的学校,离乡亲们近,也方便。公司也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帮咱乡亲。”

为了把农民田间学校做好,公司积极打造精品师资力量。一是培育了1个讲解员,公司从当地选聘1位讲解员,到外地参加培训,学习礼仪、茶艺等,学成后专门负责公司接待、讲解事宜。二是择优聘任3名研学导师,负责教授采茶、制茶、茶艺、奶茶等茶主题培训的课程。三是培育制茶师,公司挖掘出了6名操作熟练、技术娴熟的制茶师,负责名优茶及宜红茶的制作及授课指导。四是加强与长江大学合作,常年有茶叶种植技术指导老师到地指导,宜都市农业农村局茶叶专家也长期驻点指导。自成立以来,农民田间学校累计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及高素质农民培训5000余人次。

醉心于一项事业

大风口海拔较高、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有“小神农架”的美誉。周芳红紧紧抓住“农旅融合”的大机遇,优化顶层设计,综合考虑公司的发展之路。

“其实公司在成立之初,我就是以‘茶旅融合’为目标。一开始想把公司打造成一个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茶旅、培训、研学等为一体的新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当初设计厂房的时候,把培训教室、餐厅、实训场地、参观通道这些统统考虑在内。”周芳红介绍道。公司目前已经建有1间可容纳100人的大教室,2间可容纳40人的小教室,餐厅可同时满足150人就餐。公司还请来著名的景观设计师做好周边配套设施的设计,茶园樱花道在春天成为了网红打卡地。

周芳红介绍,为推动文旅融合,公司与旅行社合作,推出大风口乡村旅游线路,开发茶园观光、自助采摘、体验加工、宜红茶科普、农家餐饮等休闲项目,举办采摘、斗茶比赛、摄影比赛、茶文化节,开展工会游、自驾游,组织党建及团队建设,举办高素质农民茶叶培训班,全方位宣传推介“风口甘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走文旅、茶旅结合之路,让茶叶、茶园产生双重效益,宜昌茶马古道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新路。目前,公司正在积极筹备打造宜红茶叶公园,利用茶马古道历史文化遗迹和大风口生态茶园的地理特点,以及松乐山森林公园独特的自然资源,建设宜红文化长廊、宜红地标、游客步行道、杜鹃花谷,开发松乐山银杏园和古茶树部落。项目的建设将农旅、茶旅、文旅深度融合,预计带动更多人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同时也将进一步丰富培训资源、优化配套设施,更好地为培训提供教学和实训场地。

(作者单位:宜都市农业农村局)

猜你喜欢

宜都市宜昌大风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大风之夜(组诗)
湖北宜昌卷
MIKE FLOOD软件的建模要点讨论——以宜都市排水防涝专项规划为例
大风吹(二)
大风吹(一)
人小鬼大狄仁杰
宜都市2015年度柑橘销售走势及特点
宜都市2015年部分橘农柑橘减产不减收带来的启示
把握特点增兴趣 创新形式提效果——宜都市开展青年干部理论宣教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