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块链技术在审计领域的应用研究
—— 以獐子岛事件为例

2022-07-07张斐然

华东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獐子扇贝区块

文/张斐然

(信阳农林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2016年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首次将区块链技术纳入国家级信息化规划范畴并做出前沿布局,标志着我国开始推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发展。至此,如何运用好区块链这一新兴技术,逐渐成为各领域探索与研究的新方向。1.区块链技术的概念与主要特征

1.1 区块链技术的概念

顾名思义,区块链即“连接成链的数据区块”,属于一种由集体维护,基于密码学技术来保障数据存储一致、传输安全、访问规范以及不易篡改的分布式记账技术。

1.2 区块链技术的主要特征

从实际应用与操作情况来看,区块链是具有分布共享性的数据信息库,其中各个节点都拥有一份统一并能够实时进行信息更新的账本,全部交易须借助共识机制来记录。因此,其具备融去中心化、公开透明、难以篡改、安全性高和数据可追溯等为一体的主要特征。2.区块链技术下的审计应用构想

2.1 创建区块链审计作业模式

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主要参与人包括被审计单位与会计师事务所。通过创建区块链审计作业模式,以数据为导向的执业要求,便可将审计主体与客体有效地串联起来。

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只读节点,直接嵌入到被审计单位所在的区块链环境中,借助实时访问与查看,能够实现审计信息库与被审计单位业务系统的直观联通,并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来筛选审计所需信息,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保障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在区块链作业的大背景下,注册会计师可通过综合评价被审计单位控制环境与业务系统的可靠性来有效识别报表层重大错报风险,并借助常规审计分析程序来挖掘审计疑点,进而重新延伸至被审计单位区块链生态中以完成实时取证,最终出具实时审计报告。区块链审计作业模式如图1所示。

2.2 搭建区块链审计平台

对于审计主体来说,区块链审计平台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审计业务信息资源平台、审计分析程序与审计业务预警平台。

首先,被审计单位设置实时数据访问平台,与事务所审计业务信息资源平台进行联通与对接。在授权网络环境下,审计项目组可依据个人真实身份信息登录,实时观测被审计单位业务操作流程,同时筛选并获取综合性业财数据。与此同时,审计业务信息资源平台也会根据被审计单位业务性质同步更新行业资讯与监管政策,以扩大审计证据的获取范围。

其次,审计项目组需要针对筛选出的数据与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比对与分析。审计项目组可与事务所内部技术部门或外聘专家合作,构建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兼具的指标与模型,同时融入被审计单位内外部环境信息,借助数学等相关知识对企业财务数据与关键性指标进行高效预测,进一步与已获取的真实数据进行比较。若发现差异,审计项目组应在结合风险评估结论的基础上选择与区块链其他节点进行更进一步的验证。

最后,通过数据收集与分析,审计项目组可借助差异性结果与其他信息来有效识别审计疑点,并及时发送至审计业务预警平台。审计业务预警平台通过与区块链其他节点进行信息关联来进行全面审计证据验证。若验证结果真实、合规,平台将自动储存验证信息并结束预警;若发现错报,平台将及时反馈以便审计项目组采取进一步审计程序直至明确最终审计结论,这样的话,审计项目组可有效实现审计程序的闭环与规范。

3.从獐子岛事件来看区块链技术在审计中的运用

3.1 獐子岛集团审计中存在的难点

3.1.1 消耗性生物资产价值难以计量

虾夷扇贝这类消耗性生物资产大多生长在海洋里,不易估量与控制,因而资产价值难以准确计量。

首先,獐子岛曾宣称在2011年和2012年间,北海的冷水团存在异动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力,导致其虾夷扇贝大量死亡,几乎绝收。其次,虾夷扇贝的养殖区域较为特殊,遍布整片海域,故而不易到达现场开展监盘工作,资产实物量与价值计量的主观程度较高,不确定性较大。最后,规律性的季节性变化会影响到经济市场对于虾夷扇贝的整体需求,因此审计人员难以对其价值进行精准评估。

3.1.2 资产相关生产流程不易监督

相较于传统制造业企业,消耗性生物资产的整体生长过程存在不可追溯性与不可控性,被审计单位相关的内部监督措施与生产流程把控很难实施到位。

基于虾夷扇贝自身的固有属性,审计人员很难对其生长过程与状态进行全面观测与监控,即便及时发现不可抗因素的存在,也无法快速采取拯救措施。另外,自然环境的瞬息万变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对虾夷扇贝产生影响,由此造成虾夷扇贝减值的不可控与损失的不可逆。这些问题均会导致审计人员在实地审计时难以对虾夷扇贝的完整生长过程进行观察和取证,很难把握真实的育苗数量与资产质量。

3.1.3 存货监盘程序实施较为困难

就獐子岛而言,其虾夷扇贝生长的整体海域面积十分广袤,审计人员首先在监盘地点的选择上就会面临难题。除地点因素外,审计人员的监盘时间也十分有限。面对庞大的扇贝养殖区域和不易盘点的生物资产,审计人员在有限的时间内通常会选用抽样的的方式来进行评估,监盘结果的准确性与可信程度难以保证。另外,审计人员毕竟不是海洋生物领域的专家,在对虾夷扇贝进行价值评估时可能会受到专业限制。

3.2 区块链技术在獐子岛集团审计中的应用优势

3.2.1 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性可确保资产价值的真实性

区块链视域中存在着各种时间戳用来记录事件发生的的具体时间。因此獐子岛的工作人员可基于其权限与业务领域进行数据的输入、关联与保存。局部数据一旦被篡改,将会触发其他时间戳的预警与反馈,故修改数据的难度将大为提升,这便能有效确保原始数据的真实程度。

在上述基础上,审计人员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便可对发现的可疑数据进行挖掘与追查,直至追溯到最原始的资产信息,从而保证消耗性生物资产计价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并切实提升审计质量。

3.2.2 区块链技术的透明性可有效观测资产生产流程

区块链系统中的全部数据都是公开透明的,且不同作业节点均是互通的,能够有效实现内外部信息的交互验证与综合运用。

对獐子岛内部来说,自育苗投放阶段起,虾夷扇贝的数量与生长状态信息便可实时记录在区块链中。同时,工作人员可结合气象局与消费者市场来传递自然环境信息与市场产品信息,内外部共同作业来综合评判虾夷扇贝实物状况与资产价值。具体作业情况如图2所示。

獐子岛虾夷扇贝生长的内外部信息在区块链平台上均公开可见,其透明性能够实现对消耗性生物资产生长全过程的实时监督,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对资产状况与价值进行实时评估,实现风险评估的前置化并有效提升其准确度,进而制定并实施更有针对性的风险应对程序。

3.2.3 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可切实优化现有审计程序

在传统审计业务开展过程中,审计人员需亲临现场开展存货监盘。但对于虾夷扇贝这些特殊的消耗性生物资产而言,实地审计存在较多的困难与不可控性,审计证据的获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内部信息,其独立性与可靠性较低。

对于上述问题,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处理能够有效实现信息共享:数据获取无须第三方介入,审计人员能够通过事务所的信息平台来进行授权,实时获取存货信息,有效实现存货监盘的线上开展。因此,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既节约了审计成本,又提升了审计质量,切实促进了审计程序的进一步优化。

4.结语

消耗性生物资产本身较为特殊,其固有属性决定了常规审计程序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在审计实务工作中,特殊资产大量存在,因此审计人员需要不断优化审计程序以切实提升特殊资产的审计效率与效果,而区块链技术的运用不失为一项切实有效的解决举措。本文以獐子岛事件为例,分析了“区块链+审计”的应用优势,并设想了审计操作模式,以期为区块链技术的审计运用做出新的探索,助力审计业务的高效发展。

猜你喜欢

獐子扇贝区块
獐子岛“易主”
獐子岛公司存货管理分析
《红楼梦》的数字化述评——兼及区块链的启示
扇贝的眼睛在哪里
扇贝的眼睛“排排站”
兴衰獐子岛
区块链助跑财资管理
一场区块链引发的全民狂欢
区块链助力企业创新
烤扇贝:贝壳反复利用,壳比肉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