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教融合的数字传媒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以重庆地区为例

2022-07-07张莹莹

华东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学院数字人才

文/张莹莹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重庆 合川 401520)

1.产教融合发展现状

1.1 国家政策指引与要求

目前,我国处于深化改革、促进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人才是泉水的泉眼,只有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才能让社会永恒发展。国家从全局出发,要求大力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产业链发展。

中央出台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方案,指明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基本思路,要求进一步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重庆市结合中央相关文件确定了区县融媒体发展规划,明确了区县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1]一系列政策说明行业的融合发展势在必行。

1.2 产业学院发展是趋势

在2017年我国就曾提到鼓励企业与高校融合,校企合一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在政策的鼓励与扶持下,产业学院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涌现出来。企业与高校共同打造人才的模式既解决了高校教师无法接触行业一线的问题,又因直接按照企业用人标准培养人才,直观地解决了学生就业问题,一举两得。

如今,网络购物、网上会展、云端会议、智慧课堂等早已融入到大众的生活当中,数字经济发展已成为主流,借助优秀企业的力量完成新一轮教学模式的改革已是大势所趋,并成为提高高校服务社会发展能力的重要抓手。[2]

1.3 行业发展迅猛,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更精准

随着传播形态的变化和行业的急剧发展,数字传媒类人才教学的主体方向就是通过现代化教育来全面培养优秀的媒体从业人员,使他们不仅拥有操作相应软件、工具、设备的能力[3],更拥有审美、创意思维、沟通协调等职业素养。

1.4 产教融合面临的困境

1.4.1 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很多高校的实践教学主要依靠校内实训平台或者校外实践基地。教师授课时只能根据实训实践课程摸索总结经验,人才培养无法完全与企业实际需求接轨,导致教学目标混乱。

1.4.2 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由于传统实训课程教学主要以校内模拟任务来进行,学生对于课程的整体认知不全面,只能机械地按照要求参与课程,以致在前期的新鲜感消逝之后便会在后期训练中感到枯燥无味。

1.4.3 教师行业结合度不高

虽然高校产教融合发展进行了很多年,但大多数教师并不是行业一线工作者,也没有行业工作经验。多数教师是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理论知识扎实,专业能力强,但在社会实践经验上有所欠缺,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2.数字传媒类专业面临的问题

数字传媒类专业在当下面临着诸多困境,诸如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缺少“产业基因”、专业建设缺少产业需求导向、“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迟缓、实习实践类课程学分偏、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教学方式改革力度不足以支撑产业学院发展需要等。[4]

3.产业学院培养内容和目标

3.1 培养内容

3.1.1 数字经济时代行业对传媒类人才的需求变化

为电台、电视台、报社等主流媒体培养精英型人才一直都是各大传媒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以行业内要求作为人才培养的标准。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传播方式、传播技术、传播内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众已然成为新的传播者。

基于此,数字媒体传播人才的培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考虑:一是与地方融媒体中心合作共同培养了解基层需求,技术技能更为全面,适用于当下融媒体时代的新型全媒体人才;二是以移动终端为代表的数字媒体传播人才。近几年,从基层单位工作到城市形象宣传,再到国家文化传播,微短视频几乎成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各单位对这类人才都求贤若渴。

无论是地方融媒体中心还是数字媒体传播平台,对传播人才的岗位要求都是科学+技术+艺术+团队合作。因此,数字媒体传播人才的价值定位应是既有科学创造精神,又有审美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5],具体包括创意文稿撰写、内容拍摄的创意表达、有创造力的后期设计与制作、耳目一新的产品包装与充满活力的平台运营能力。

3.1.2 基于CDIO模式下的实践教学设计

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是以产出为目的的多次循环检验的技术模型。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投入到学习中。[6]

该模式通过与产业学院和行业标准的结合,厘清传媒类人才培养的专业发展基础,设计贯穿整个大学的全程实践教学体系。

3.2 培养目标

3.2.1 将各级各类行业比赛作为培养人才的参照

产业学院应将比赛成果作为专业发展考核要求,将学生作品作为学生期末考核要求。各专业从专业核心课程出发,要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代表性成果,每个专业、每个团队都有自己的标志性成果,并以此作为专业发展、教师考核、学生学业评价的参考依据。

3.2.2 将前沿发展的行业岗位作为课程开设和人才培养的要求

产业学院应以打造市内特色人才培养为目标,参与前沿的行业岗位,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如利用电子竞技解说课程独家代理电竞大赛解说,并围绕实现学习产出来设计实践课程和配置教学资源。

3.2.3 以“任务教学”为依托进行人才培养

产业学院应通过与传媒行业合作,以师生实际参与项目来明确岗位人才的竞争要求,进行相应人才的培养调整。

在“想改”“敢改”“彻底改”的教学改革契机下,产业学院应抓住机会大力实施教学改革计划,根据各个专业、各个年级不同特点,抓住核心课程,制定专属训练目标,大力推行实践教学,做两手准备——一手抓核心教学团队,增强教师专业能力,一手抓核心课程建设,提升课程专业特色,为人才培养提供坚实基础。

3.2.4 搭建专业技术技能训练金字塔

产业学院应分阶段提升学生个人技术技能。第一阶段是基础技能训练:播音主持专业包含写作、语音发声训练、语言表达技巧训练等;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包含写作基础、摄影摄像非线性编辑等;网络与新媒体包含融合新闻采写、非线性编辑、创意表达等;数字媒体技术包含写作基础、平面设计、创意表达等,旨在夯实基础,奠定地基。第二阶段是综合技能训练:专业技能竞赛、毕业汇报演出、毕业设计项目等,旨在提升能力,以赛促教。第三阶段是创新技能训练:互联网+传播、整合传播、创意行销,旨在打破传统,输出产品。

4.结语

产业学院实践教学有发展的必然,也有面临的问题,只有勇于改革,直面创新,才能开拓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学院数字人才
人才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答数字
海盗学院(12)
数字看G20
海盗学院(7)
西行学院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