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鳖综合种养模式下三段式养殖技术探索

2022-07-07金建荣叶生月王洁金昊申屠兰欣魏小芬

中国水产 2022年6期
关键词:三段式苗种种养

文/金建荣 叶生月 王洁 金昊 申屠兰欣 魏小芬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体现在餐桌上的品类更为丰富,也体现在人们对食品品质有了更高的追求。为了适应这一消费需求,本团队在稻鳖综合种养模式下开展了三段式养殖技术的探索,通过延长鳖的养殖年限,沉淀营养价值,实现品质的提升。

一、鳖三段式的养殖管理

鳖的三段式养殖按空间分为温室大棚、越冬坑、共养田,管理技术主要包括苗种放养、饵料投喂及鳖的抓捕与销售等。

(一)三段式养殖池塘准备

1.第一段温室大棚

需保温性能好,不漏水,进排水系统独立,水、电、加温等设备配置齐全。

2.第二段越冬坑

在稻田进水处开挖越冬坑,控制在稻田总面积的7%以内,三面高出稻田20cm,并做防逃隘口,剩下的一面与深水沟平行,需安装防逃设施。与越冬坑平行开挖深水沟一条,深0.5m,宽1m,面积控制在稻田总面积的1%以内,便于甲鱼放养或者返回越冬坑。与深水沟垂直开挖数条浅水沟,面积控制在稻田总面积的2%以内,用于稻田搁田甲鱼临时躲避。此外,利用空闲季节做好堤坝加固、堤坝防漏、底部平整等工作。

3.第三段共养田

收获上季油菜或小麦后,需整理加固外部防盗、防逃设置及进排水口。完成插秧后及时整理好深水沟、浅水沟,准备好放养工作。

(二)三段式鳖苗种挑选

1.温室苗种

选择具有省级以上种子种苗经营许可证企业进行引种,确保鳖苗种质量且获得途径合法。

2.越冬坑苗种

挑选体表光滑,无明显外伤,经过温室大棚培育10个月以上的健康日系中华鳖苗种。按照五个等级分区养殖,600g以上公、母分两个等级;250g~550g公、母分两个等级;250g以下公、母共为一个等级。

3.共养田苗种

选择在越冬坑培育两年以上的公鳖(三龄母鳖已经达到性成熟,后期生长速度不佳不建议选择),经过露天养殖后苗种体质强壮,规格在0.75kg~1kg,符合共养苗种要求。

(三)消毒、调水

1.温室大棚消毒、调水

温室大棚在全封闭状态下需要进行多次定期消毒,使用5g/m二氧化氯或1g/m碘制剂交替消毒,消毒3d后使用20g/mEM原露调控水质,严格控制养殖水体透明度,创造良好的池塘养殖环境。

2.越冬坑消毒、调水

养殖前3个月,在干塘状态下使用150kg/亩生石灰深度消毒后,自然暴晒一段时间,杀死泥层的寄生虫卵,放养前半个月逐步加满越冬坑水位,使用5kg/亩EM原露肥水。越冬坑养殖期间每半个月或者连续阴雨天使用200g/亩二氧化氯消毒水体,消毒3d后,每亩使用5kg/亩EM原露调控水质。

3.共养田消毒、调水

共养田无需单独消毒与调水。

(四)苗种放养

1.温室大棚放养

按照35只/m放养,放养前需使用3%~5%盐水浸泡5min消毒。

2.越冬坑放养

放养前温室大棚需采取逐步降温,确保大棚内外温度达到一致,减少鳖的应激反应。每年5月下旬~6月中旬,连续7d外部温度达到30℃以上、水温26℃以上方可放养。

3.共养田放养

6月中旬,在水稻定植、追肥后,秧苗高度达到25cm,之后自然搁田,待土壤表面有一定硬度,注水10cm左右准备放养。此法可防止鳖在觅食过程中压倒秧苗,同时不易打洞。

加高越冬坑水位,使其与稻田一侧的隘口齐平,同时利用深水沟、浅水沟让鳖自行爬到稻田进行共生,最大程度降低鳖因人工抓捕放养所造成的伤害。

(五)饵料投喂

1.温室大棚

温室大棚养殖饵料需选择蛋白含量46%~50%的粉状配合饲料,按照苗种大小加工成适宜的颗粒进行投喂。

2.越冬坑

采取添加中药成分的膨化颗粒饲料替代普通粉状饲料。

3.共养田

稻田在放养鳖之前可适量放养螺蛳、泥鳅等,这样在稻鳖共养期间无需单独投喂配合饲料,鳖可捕捉稻田内生物充当饵料。

(六)鳖的抓捕与销售

1.温室大棚

经过10个月左右的集约化养殖,鳖的平均规格达到0.45kg以上,当外部温度连续5d达到30℃以上,可进行鳖的抓捕。将池塘水放干后,全部抓捕,参照分级标准,筛选后放到越冬坑继续养殖。

2.越冬坑

根据公母、规格等不同进行分塘抓捕,第一年大规格母鳖统一供应批发市场、酒店,降低资金压力。公鳖以留种为主,部分大规格第二年可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分批抓捕销售。小规格公母混养苗种利用空闲季节进行分塘,后继续养殖,或销售给其他种养大户作为苗种。

3.共养田

采用集中抓捕。8月~9月,采取前期多次轻搁,后期一次性重搁的搁田方式,利用鳖的趋水性使其自行爬回越冬坑。共生田彻底搁田后,及时清理浅水沟,把剩余的鳖抓回越冬坑。按不同规格筛选后放入冷库进行批发或零售,可满足产品全年销售。若是有零售,可在晚上巡田时抓捕。

二、水稻种植管理

(一)品种选择

稻鳖综合种养中应选择耐肥性强、抗逆性好、茎秆粗壮、米质优且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水稻品种。浙江省宜选择适合长江三角洲地区种植的籼粳杂交品种“甬优15”“华中优9326”等优质水稻品种。

(二)水稻种植

选取优质种子,用恒温箱进行催芽。采取叠盘暗出苗技术,培育出健康、粗壮的秧苗用于大田种植。大田育苗15d左右,在水稻秧苗长到二叶期时,施用10kg/亩尿素促根换根。采用插秧机进行机械化种植,为了保障共生鳖的活动,水稻种植适当稀植,间距为40cm×28cm。

(三)水稻施肥、稻田灌溉

水稻肥料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助,遵循“施足基肥、适量追肥”的原则。水稻种植前期以浅水为主,8月中旬应尽量灌满深水,减少病害,9月后逐步开通排水沟,及时搁田。

(四)除草、病害防治

稻鳖综合种养模式下,稻田杂草较单一种植模式下少,采用人工除草与化学轻除草结合的方式。稻田病虫害防治主要以绿色防控为主,同时结合低毒、安全的化学药物。

三、分析讨论

通过三段式养殖,鳖的品质有所提高,主要体现在其肉质紧实细腻、有咬劲、胶原蛋白含量高。通过综合种养,水稻种植过程中充分吸收了天然有机质,米饭具有软、糯、香、滑,煲粥入口即化等特色。此外,三段式养殖延长了鳖的养殖年限,确保鳖龄最低可达到4年以上,各项指标符合有机生态高品质中华鳖的要求,提高了其潜在的价值。

前期采用温室大棚养殖,保证了规格的一致性,保障了苗种成活率,也避免了露天培育天敌带来的危害。在越冬坑养殖中,严格控制鳖的饵料投入,采取七分饱原则,减少饵料过剩造成的水环境污染。通过在配合饲料添加有益中药,减少了鳖在越冬坑养殖时的病害,且无抗生素使用。共生田养殖期间不投喂鳖配合饲料,让其在稻田捕捉天然饵料,通过长时间、长远距离的爬行运动增强体质,使其品质几乎与野生鳖相媲美。

稻鳖共养期间,鳖的排泄物进入稻田转换成为优质的有机肥料。鳖在稻田的活动可以提升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因此稻鳖综合种养中普通化肥的使用量较单一水稻种植模式下的用肥量大幅减少。在稻鳖种养模式下,普通化肥使用量可以减少70.3%,通过共生模式后有机质含量提高7.25%,有效磷含量降低50%,有效钾提升97%。2021年11月,委托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实验室通过对稻鳖综合种植模式和单一稻米种养模式进行大米碳排放的检测,稻鳖大米碳排放明显下降18%。

实践表明,采用三段式进行稻鳖综合种养,既能收获优质高效益的水产品,鳖也由于养殖年限得到了保障,加之共养后采取的仿野生方式养殖,其品质可与野生鳖相媲美。企业在通过有机产品认证后,鳖的销售价格高达500元/kg以上,经济增效十分明显。

猜你喜欢

三段式苗种种养
巧用“三段式”让微党课“入木三分”
万州区科技助农效果明显
江苏:全面推行水产苗种产地检疫“电子出证”
简析稻田养殖小龙虾的苗种选购与放养技术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
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及其效益分析
袁善楚
游戏教学法在“三段式”体育教学模式中的运用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编剧艺术
河北省农业厅督导检查沿海三市水产苗种生产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