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海:做社会治理的“局内人”

2022-07-06苏晨李立峰

方圆 2022年10期
关键词:局内人县内徐海

苏晨 李立峰

“从事公益诉讼工作后,我的视野变得开阔了,与社会的联结更为紧密,能够看到很多案件之外的问题”

3月,正值春耕时节,采买种子成了许多农村百姓心中的一件大事。在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徐海看来,百姓关心的事,就是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重点所在。于是,徐海便带领干警们和农作物种子打起了交道,对秀山县内农作物种子进行了一次专项巡查。

在巡查过程中,徐海和干警们发现,秀山县农作物种子市场存在种子销售商销售资质不完善、农药与种子未分柜销售等不规范现象。对此,4月,秀山县检察院与相关行政机关召开了公益诉讼诉前磋商会,督促其履行对农作物种子的市场监督职责,为秀山百姓的春耕劳作把好了“种子安全关”。

今年,47岁的徐海迎来了他从事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第5个年头。“做公益诉讼之前,感觉接触社会的面比较窄,常常将自己禁锢在个案中。从事公益诉讼工作后,我的视野变得开阔了,与社会的联结更为紧密,能够看到很多案件之外的问题。现在我每办一案,都期望达到‘治理一片’的效果,让自己真正做一名社会治理的‘局内人’。”徐海如此形容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赋予他的成长与意义。

2018年2月,徐海被调到秀山县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正式迈进了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大门,尽管之前从事过刑事执行检察、检察技术、公诉和批捕等工作,但徐海坦言,“没有哪项工作给我带来过如此大的挑战”。

公益诉讼案件线索难以被发现是徐海面临的一大问题。一开始,徐海和一名书记员外出摸排線索,经常连续几天毫无收获,也因此,同事们经常戏称他这是在“乡镇一日游”。但这样的情况并没有持续太久,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徐海一方面加强对公益诉讼专业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也随时留意着身边的大事小情,从身边事着手,看出了一些“门道”。

一次,徐海外出工作,因为忙到过了饭点,就叫了外卖。外卖拿到手时,徐海发现,装饭菜的一次性泡沫餐盒被烫变形,还伴随着一股刺鼻的塑料异味。在后来的日子里,徐海发现这并非偶然现象,他身边的同事也遇到过类似情况。这触发了徐海的“嗅觉”:“这些餐盒会不会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老百姓用了之后会不会对身体有害?”

看似不起眼的餐盒却事关百姓的健康。对此,徐海立马做出反应,决定和同事们一起对秀山县城内一次性餐具市场开展一次走访调查。徐海还考虑到一些“警惕性”较高的商家不会将不达标的一次性餐具堂而皇之地摆在“明处”。因此,徐海选择先派一男一女两名同事隐藏身份进行“秘密调查”。“相关行政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对餐具使用方面会进行巡查,因此很多商家都将餐具‘藏’在仓库里,我们以顾客的身份去购买,他们才会把这些东西拿出来。”徐海对《方圆》记者解释道。

为更好地了解案件情况,徐海(中)主动与当地村民交谈。(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在徐海的部署下,两名检察官换上便装,针对秀山县城的餐馆开启了“暗访”工作。就这样,历时一周的“暗访”积累下了清晰的一次性餐具交易过程,为徐海等人后续的调查工作打下了证据基础。“我们通过这样的方式踩准了点,后面亮明身份时,在证据面前,很多商家就无话可说了。”徐海说。

在后续的走访中,徐海和同事一共抽查了秀山县城内50余家商户,对包括一次性饭盒、一次性纸杯和一次性塑料杯在内的上千份餐具进行了质量抽检。徐海发现,其中绝大部分一次性餐具既无质量检验合格证明,又无质量检测报告,不符合《重庆市产品质量条例》。这些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一次性餐具大量流向百姓手中,存在很大的食品安全隐患。

尽管在摸排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徐海和同事们的调查行动依旧遭到了一些商家的不理解:“我们早都习惯用这些餐具了!”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徐海都会一遍一遍细致地对商家进行正面劝导:“不合规的东西就是不能使用,不能因为大家习以为常了就放任不管,要对自己和他人身体健康负责。”

2018年11月,秀山县检察院依法向相关行政部门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加强对秀山县市场流通的一次性食品接触类材料及制品的日常监管,对违法行为依法及时进行查处。收到检察建议书后,相关行政机关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在对涉案商家进行整治的基础上,还开展了全县一次性食品接触材料的大检查,检查了93家一次性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经营户,责令11家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经营户整改。2019年,该案被最高检第八检察厅案例专栏收录。2020年1月,该案入选2019年度重庆市公益诉讼十大典型案例。

“如今,秀山市场上销售的一次性餐具现状有了极大改观。相关行政部门近年来也加大了对一次性餐具的抽检频次,抽查结果均为合格。”徐海如此介绍秀山县一次性餐具市场的良好现状。

徐海(右二)与同事讨论案情。(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从摸不到头绪的“乡镇一日游”,到从不起眼的“小”饭盒中发现事关百姓生命安全的“大”案件,在从事公益诉讼工作的过程中,为了及时发现线索,徐海逐渐养成了一些“职业习惯”。“现在,无论是看到或是听到大事小情,我都会不自觉地把它与公益诉讼工作联系起来。有些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并不明显,这就需要我主动去思考与学习,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徐海说。

例如,看到县内的盲道上有障碍物,徐海会先调查清楚,再向相关行政部门制发检察建议,还县内盲道以干净平整;听到身边的亲属在谈论“医美”,徐海从中发现了秀山县“医美”市场的从业者资质和产品质量存在问题,督促相关部门履职查处了县内11家医美机构的违法行为……就这样,徐海时刻关注身边“料”,成为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发现的有心人与善思者。

“换个菜嘛,现在的豆芽吃不得,都是无根水泡出来的。”一次,徐海和外地来的朋友到饭店吃饭,朋友看着眼前的炒豆芽如此说道。

“那是以前,现在我们秀山的豆芽放心吃,豆芽如果有问题我们一眼就看出来了,货都不得进。你们肯定不是秀山人,现在秀山人都认得出。”服务员立马反驳了徐海的这位朋友,语气中带着骄傲。

这一幕看似平常的生活场景却让徐海难以忘怀,“这是我从事公益诉讼工作以来印象最为深刻、最感动的一件事”。事情要从徐海2018年办理的一起案件说起。

2018年11月,徐海接到秀山縣食药监局提供的线索称,秀山县市场上销售的豆芽存在添加4-氯苯氧乙酸钠(俗称无根水)的情况。得知此事后,徐海带领干警多次与秀山县食药监局执法人员对秀山县各超市销售的豆芽进行了抽检。结果显示,当时秀山县内销售的豆芽均被添加了无根水。无根水属激素农药,能促使豆芽细胞快速分裂,对人体有害,会致癌、致畸形,还会引发儿童早熟等问题。徐海意识到,整治秀山县内的“问题豆芽”刻不容缓。

秀山县豆芽的生产商均集中于秀山县某一社区,因此发现“问题豆芽”的来源并非难事。事情的难点在于,怎么才能让商家心甘情愿地不去添加无根水,把“问题豆芽”遏制在生产源头?为解决这个难题,在向相关行政机关依法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履行监管职责外,徐海还特地牵头召开“秀山县豆芽农产品质量安全座谈会”,邀请多家相关行政机关和秀山县的全部豆芽生产商共同参会。

事实上,秀山县豆芽生产商大多是家庭小作坊,生产规模小,人员收入低。“他们卖出一斤豆芽只能挣两三角钱,几万元的行政处罚已经相当于他们将近一年的收入了。”徐海告诉《方圆》记者。也因此,很多生产商对于此次整治行动带有抗拒情绪。考虑到这样的现实因素,徐海和相关行政机关商议决定,以此次座谈会为分界线,对生产商之前的行为酌情处理,并要求生产商签订承诺书,保证以后不再违规添加“无根水”等物质。这样一来,生产商们的配合度都高了起来。

“如果自己家的豆芽不加无根水,别人的却加了,自家生意受到影响怎么办?”面对生产商的顾虑,徐海和干警们在座谈会上向他们明确了“豆芽生产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通俗来讲,就是鼓励豆芽生产商互相监督,一旦发现别家在生产过程中添加了无根水,就可以向上举报,一经查实,涉事生产商就将失去豆芽生产资质,被淘汰出市场。“‘问题豆芽’较普通豆芽长得更大,他们同行间一眼就能看出不同。这样一来,就可以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所以生产商都愿意接受这个方案。”徐海说。

除了在生产商身上下功夫,徐海还与相关行政机关商定,通过电视、网络等渠道加强对县城内百姓的宣传活动,让大家都认得“问题豆芽”的样子。

就这样,在整治“问题豆芽”过程中,一张从生产源头到消费源头的“监督大网”形成。从前期的抽检、送检,到后期的座谈、宣传,徐海和手下干警全程参与,并将各相关行政机关的力量整合在一起,在生产、销售、消费三个领域同时发力,有效解决了困扰秀山百姓多年的豆芽食品安全问题。“我们可以自信地说,在秀山再也看不到‘问题豆芽’的身影,因为它已人尽皆知。”徐海说。而谈起那次饭桌上的场景,他表示:“当时,我亲眼看到了百姓的真实反馈。我感受到,我们的公益诉讼确实能为老百姓的生活贡献一份力量。而把一个案件办好、办出效果了,也的确很有成就感。”

2021年,徐海入选重庆市检察机关公益诉讼人才库与全国检察机关公益诉讼人才库。同年,在最高检发布的2021年度优秀办案检察官名单上,徐海榜上有名。提到未来工作的重点方向,徐海表示:“公益诉讼的重点不能由我来说,应当由人民群众来确定。只要是人民群众关心的、亟待解决的问题,都是我做公益诉讼工作的重点方向。”

徐海告诉《方圆》记者,从事公益诉讼工作以来,他最深刻的收获是“公益诉讼重塑了我的办案思维”。“之前从事刑事检察工作时,我研究的仅仅是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罪轻与罪重,很少透过现象看本质,没有更深层次地考虑问题。现在看来,办准一个案件很简单,但要想办好、办活,就必须看到案件以外的问题,再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此降低同类案件的发案率。我认为,这才是一名合格的检察官应当具备的职业能力和素养。”

2021年4月,徐海办理了一起销售假冒“红牛”饮料案。从2018年至2020年,嫌疑人晏某、张某将4800多件 “假红牛”销售至重庆市秀山县、酉阳县等地,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被判缓刑。这本身是一起涉案金额不大、社会关注度不高的刑事案件,但徐海并没有就此止步——从这件“小案”的背后,他看见了更深层的问题。

“秀山县超市里销售的‘红牛’饮料有假冒产品,那么其他在售产品会不会也有类似情况?”为了查清这一疑问,2021年5月,徐海带头组织县内多家知名食品品牌一级代理商,召开了“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知名品牌”商家代表座谈会。会上,不少商家反映,秀山县内部分超市存在销售假冒“舒肤佳”香皂、“优乐美”奶茶等知名品牌产品的情况。这些假冒产品在外观上和正品相似度极高,但质量差,而且品类广泛,涉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得到线索后,徐海派干警前往县内多家超市调查,发现情况属实。

2021年6月,秀山县检察院依法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督促相关行政机关整治知识产权执法监管漏洞。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行政机关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整改工作,开展了为期一个半月的假冒侵权商品专项检查,走访各类商户50余家,对大型商超销售量排名前20位的品牌建立品牌台账,加大了对假冒侵权商品的日常监管和违法行为打击力度。

“此后,秀山县内侵害知识产权类案件的发案率大幅下降,2021年全年仅发生2起案件。”徐海告诉《方圆》记者。2021年,该案被重庆市检察院评为“保知识产权,护知名品牌”专项活动典型案例。

在这起案件中,徐海灵活运用从公益诉讼工作中获得的办案思维,透过表面现象看见了执法监管漏洞并及时治理,有效地遏制了同类侵权案件的发生,将“小案”办到了极致。

2022年,徐海当选秀山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提出的第一个建议,就是想要在秀山县成立一个公益基金专户,将所有与公益保护相关的钱款统一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同时,在县内建立起一个生态保护司法修复基地。“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会利用好自己人大代表和公共利益代表的双重身份,争取继续为老百姓的生活、为秀山这座城市的治理和建设增添光彩。”徐海说。

新身份赋予了徐海更重的责任,也必定带来新的机遇。在未来,还能为维护公共利益做哪些事?检察官徐海始终期待着下一个挑战。

猜你喜欢

局内人县内徐海
Path Planning of UAV by Combing Improved Ant Colony System and Dynamic Window Algorithm
局内与局外
局内与局外
“神木”倒了
专家下村
徐海根(徐海)艺术作品欣赏
也谈局内人和局外人的关系
——以两个音乐实地调查案例为例
徐海:课堂内外“柯南迷”